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用植物野生资源的保护正受到学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收集华中地区(包括湖南、湖北和河南三省)的4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学考察报告、多样性研究报告以及其他相关文献资料, 结合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 建立了华中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药用维管植物数据库, 并评估了这些保护区对华中地区药用维管植物的保护成效。研究发现: 华中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有6,071种药用维管植物, 就地保护比例为81.93%; 其中特有、受威胁和常用药用植物物种数分别为1,479种、224种和448种, 三者受保护比例分别为87.98%、78.87%和91.80%。有32.16%的药用维管植物(2,383种, 特有、受威胁和常用药用植物物种数分别为644种、119种和69种)仅分布于1-5个自然保护区中。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对不同类群药用植物的保护效果均最好。神农架、金童山、莽山、星斗山及湖南舜皇山5个保护区是所有、特有以及受威胁药用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热点地区, 是华中地区药用植物保护的重要区域。总体上, 华中地区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较好地覆盖了该地区的药用维管植物, 但药用维管植物的就地保护仍不容懈怠。建议加强对该区域保护空缺物种的野外动态监测和保护。  相似文献   

2.
以景东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对象,通过样地调查、标本鉴定和查阅资料,对保护区内药用维管植物的种类和生存状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保护区内药用维管植物共有80科168属218种,占该区维管植物总数的57.37%。药用维管植物生长型分析表明,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药用部位分析表明,以根和全草入药是其主要利用形式。对药用维管植物的功效分析显示,该地区以清热类、活血化淤类和祛风湿类药物为主。对保护区内药用维管植物濒危等级的评估显示,无危种类占总数的82.11%,说明保护状况良好。保护区不同功能区内维管植物物种丰富度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其中药用维管植物所占的比例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对不同功能区药用维管植物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核心区和实验区物种为极不相似;核心区和缓冲区物种为轻度相似。本研究表明保护区的建立对药用植物多样性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明确了保护区药用维管植物的种类及生存状况,为进一步开展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掌握禄丰樟木箐州级自然保护区的药用维管植物资源现状及其组成特点,提高对保护区植物资源的就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平.方法:基于20余年积累的数据,编制保护区药用维管植物资源数据库,对科属种特征、生活型组成、药用部位、药用功效等进行分析.结果:(1)樟木箐自然保护区药用维管植物共有158科462属741种.少种科的科数...  相似文献   

4.
附生维管植物是热带、亚热带湿性山地森林植物群落中物种最为丰富的类群之一, 在维系森林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附生维管植物调查相对困难, 在多样性调查和统计中往往被忽视, 迄今为止我国尚缺乏全国范围的森林附生维管植物名录。本项研究基于已公开发布的数据库, 搜集并整理了1982-2022年间的关于中国森林附生维管植物研究的文献书籍。首先, 提取文献资料中的有效信息, 依据物种2000中国节点的数据进行标准化校正, 整理出中国森林附生维管植物共计49科246属1,739种, 然后据此编写了相对准确、完整的中国森林附生维管植物物种名录。本名录作为我国第一个全国性森林附生维管植物名录, 可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并能为深入研究附生维管植物的进化生物学、生物地理学及宏观生态学等领域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吉林省查干湖地区植物资源组成及其区系特征,对查干湖地区野生维管植物的资源组成、生活型谱、水分生态类型及区系地理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吉林查干湖地区共有野生维管植物578种,隶属于79科283属,其中包括蕨类植物2科2属4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75科279属572种;其生活型谱可划分为5种类型,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共364种植物,占物种总数的62.98%;水分生态类型可划分为8种类型,以典型中生植物为主,共267种植物,约占物种总数的46.19%;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划分为10个一级分布区类型,以东古北极分布种为主,共189种植物,约占物种总数的32.70%;查干湖地区野生维管植物可划分为食用植物、药用植物、饲用植物、纤维植物、观赏植物、生态功能植物、有毒植物、其它资源植物共8种类型,其中药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约占物种总数的76.12%。研究表明,吉林查干湖地区野生维管植物资源丰富,物种组成、生活型谱、水分生态类型以及地理区系均具有明显的多样性,通过对区域内植物资源的全面梳理和系统分析,为该地区的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是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关键,开展保护成效评估对促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宏观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10年为评估时间尺度,以保护目标物种为评估重点,采用频度统计法、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AHP)及案例调研法,率先构建了我国陆生脊椎动物(除候鸟外)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该评估框架包括1个目标层、2个系统层、9个因素层和40个指标层,其中系统层包括生态有效性评估(分值占60%)和管理有效性评估(分值占40%).生态有效性评估以目标物种种群及其生境动态变化为主;管理有效性评估注重资源监测、日常巡护等管理行动评估;赋分区主要针对人类活动对保护区目标物种种群及自然资源影响的评估.本研究首次将生态有效性和管理有效性有机结合,注重时空动态变化,区分人为因素的影响与自然变化的结果,将评估指标量化,可促进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科学保护、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与宏观规划决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然保护区分布现状及合理布局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保护中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我国已经建立了大量的自然保护区。评价这些保护区的布局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收集了截至2007年底我国建立的2,047个保护区的有关资料,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分析了这些保护区的分布现状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状况, 包括保护的植被类型、野生保护物种以及热点地区。结果表明: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覆盖面积达到145.7万km2, 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5.2%, 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3.4%); 在我国47种自然植被类型中, 有21种植被类型的被保护面积比例低于10%, 说明这些类型可能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应用Dobson筛除算法对216个保护区中的保护物种进行筛除分析, 发现仅西双版纳、武夷山、长白山、高黎贡山、祁连山5个保护区即包含了381个保护物种(约占总数783种的50%); 前21个保护区可包含占总数75%的保护物种(590种)。根据不同方案划分的生物多样性热点保护地区仍存在一些保护空缺地, 如新疆北部、四川与长江以南地区, 因此, 我国的保护区布局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沙溪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调查,对保护区的植被类型进行了分类,并对野生植物资源的种类的分布进行了分析.调查发现保护区有7种植被类型,其中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要植被类型,主要分布于海拔100~850m左右的丘陵和山地.亚热带常绿针叶与阔叶混交林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长坪一带.亚热带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亚热带常绿针叶林、灌丛草坡分布较少.竹林主要在村庄附近的沟谷两旁和山地,处于半自然状态.保护区野生维管植物191科630属1225种,其中野生国家级保护植物7种,珍稀野生保护植物7种.保护区内植物资源丰富,其中野生维管植物资源种类繁多,蕴藏量较大,不少种类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这对保护区及北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特征对加强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资料收集,采用方差分析、多元比较、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的分布格局、各类型保护区各功能区划面积比例及功能区面积与物种的关系等数量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上以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最多;面积上为荒漠生态系统类型最大;面积分布格局呈现从西向东及从北向南逐渐减少的趋势。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功能区面积所占其总面积的比例之间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在以物种为保护对象的保护区中,其总面积、各功能区面积与物种数量、动植物种类的相关性显著。该研究相关结果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东北三省自然保护区物种保护价值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樊简  彭杨靖  邢韶华  崔国发 《生态学报》2018,38(18):6473-6483
自然保护区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并依据保护价值对其进行分类管理是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以我国东北地区4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和遗传种质资源保护价值进行了评估。通过选取物种的濒危性、特有性和保护等级等指标来计算野生动植物的多样性保护价值;选取分类独特性、近缘程度和濒危性等指标来计算遗传种质资源保护价值,进而计算出各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物种保护价值。研究结果显示:该评价方法能够很好的反映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各个层次和类群的保护价值,能够较准确地识别其物种保护优先性。不同自然保护区其保护价值存在一定差异;同一自然保护区中野生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没有显著差异,但其野生动物与植物之间的遗传种质资源保护价值存在一定差异性;绝大多数自然保护区其植物遗传种质资源保护价值大于动物遗传种质资源保护价值;虽同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综合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差异很大。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松花江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综合保护价值显著高于同类型的其他自然保护区,而辽宁章古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黑龙江三环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物种保护价值较低,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之间其综合保护价值则没有明显差异。该评价方法能较好地进行自然保护区物种保护价值评价,并用于进行自然保护区之间的比较,并不会因自然保护区所处生境、所分布物种不同而产生评价结果上的偏差;该方法在对自然保护区遗传种质资源部分的计算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总体上来说该评价方法不会因自然保护区类型的不同产生差异;今后在对东北地区自然保护区管理分类研究中可将此评价结果作为参考,并作为评价该地区自然保护区能否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辅助工具。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为主观性,具有较大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