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75年我们在广西产的一只熊猴(Macaca assamensis)体内发现了自然感染的猴疟原虫,鉴定为猪尾猴疟原虫广西株(The Guangxi Strain of Plasmodium inui)。在鉴定虫种的过程中,观察了这种疟原虫在雷氏按蚊(Anopheles lesteri)、斯氏按蚊(A. stephen-si)、微小按蚊(A. minimus)。和巴拉巴按蚊(A. balabacensis)体内的孢子增殖。原虫在雷氏按蚊体内不能发育,在微小按蚊体内只见到少许早期卵囊,在斯氏按蚁体内可发育至卵褒分化,但随即退化,始终未见涎腺感染。在巴拉巴按蚊体内则发育良好,用子孢子感染猕猴及熊猴均获得成功。兹将该种疟原虫在巴拉巴按蚊体内的孢子增殖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疟疾的实验研究需要良好的媒介。斯氏按蚊Anopheles stephensi和巴拉巴按蚊A.bala-bacensis驯化后,普遍用于疟疾的实验,国内亦开始使用。为了选择对疟原虫敏感性高的蚊种,我们于1978年对这两种按蚊进行了食蟹猴疟原虫Plasmodium cynomolgi敏感性的比较实  相似文献   

3.
多斑按蚊实验室自然交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斑按蚊Anopheles(C.)maculatus Theobald,1901是马来西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主要传疟媒介。在我国分布于东洋区。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对间日疟和猴疟原虫均较敏感,特别是对食蟹猴疟原虫(Plasmodium cynomolgi)更为敏感,是疟疾实验室研究较理想的蚊媒。但迄今尚未见该蚊自然交配成功的报道。我们从1979年以来,在用人工强迫交配54代的基础上,进行自然交配实验,截至1983年9月止已传22代,自然交配繁殖和传代已获成功,现报道如下:蚊种来源:采自四川凉山地区金阳县芦蒿公社。饲养室条件:温度恒定在25℃±2,相对湿度70~92%,幼虫期用100W白炽灯和…  相似文献   

4.
Wistar大鼠对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yoeliiyoelii子孢子较为敏感,是研究约氏疟原虫红外期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王兴相等,1985)。但有关该动物的一些生理因素对子孢子入侵和红外期的发育影响所知甚少。本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观察了鼠龄、性别和脾脏对于孢子入侵和红外期发育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利用该鼠疟模型进行红外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材料和方法约氏疟原虫BY265株每周血传一次,每5周蚊传一次,保种于昆明株小鼠体内。斯氏按蚊(An.stephensi)成蚊羽化后3天用于吸血感染,感染后置于24±1℃、RH80±10%温室内饲养,第14天按Pachecoetal(1979)…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江黄颡鱼性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江黄颡鱼原始生殖细胞(PGCs)迁移、生殖嵴生成和性腺分化,并且探讨在不同温度培育下性腺分化的差异。实验结果显示:1日龄仔鱼PGCs位于鱼体中肠背方的脏壁中胚层中;5日龄时,PGCs迁移到背方的腹膜上皮;8日龄时,生殖嵴形成;14日龄时,原始性腺形成;23日龄时,性腺开始分化。从孵化后的第10天开始,分别用(20±0.5)、(24±1.0自然水温、对照组)、(30±0.5)和(34±0.5)℃4种水温培育仔鱼达25天。实验结束后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和(20±0.5)℃组的雌、雄性比接近1∶1(分别为1∶1.09和1.22∶1);(30±0.5)℃组的为1∶4.89,雄性率达(83.3±0.7)%;(34±0.5)℃组的为2.85∶1,雄性率仅为(26.4±0.4)%。提示(30±0.5)℃可使幼鱼性腺发育趋向雄性,(34±0.5)℃则使幼鱼性腺发育趋向雌性。实验结果表明,江黄颡鱼的性分化是属于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  相似文献   

6.
在重庆地区所作有关李拭库蠓生活史的研究,观察在实验条件结合自然情况下进行。设计了虫尸培养法,在虫尸培养内幼期处于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可以确切地观察卵的孵化、幼虫蜕皮、化蛹和羽化等现象,解决了库蠓变态发育的规律。 李拭库蠓的主要动物宿主是牛和家猪,雌虫吸取血液后糖类对卵巢的发育并不是必需的。9—11.5℃时胃血消化和卵巢发育仍能缓慢地进行。雌虫在20—28℃时一般在吸血后第3—4日间产卵,产卵数为40—213。 幼期发育的时间随温度和食物而改变。虫尸培养,在27±1℃时自卵至成虫为28—44天(卵期3天:第一龄幼虫6—8天:第二龄幼虫5—10天;第三龄幼虫6—9天:第四龄幼虫5一11天;蛹期3天)。当6.8—22℃时,共需101—212天(卵期3—8天;第一龄幼虫9—31天;第二龄幼虫27—35天;第三龄幼虫34—48天:第四龄幼虫25—80天:蛹期3—10天)。夏季室温条件下泥土培养基内自卵至成虫为22—32天。  相似文献   

7.
广腹螳和中华大刀螳卵块孵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腹螳平均卵块重和含卵量少于中华大刀螳 ,含卵量与卵块重呈正相关 ,平均孵化率分别是5 8 94%和 91 71 %。恒温条件下 ,广腹螳卵块平均孵化期分别为 5 6 2 2天 (2 0℃ ) ,3 0 71天 (2 5℃ )和 2 6 3 7天 (3 0℃ ) ,发育起始温度 1 2 65℃ ,有效积温 42 9 77日·度 ;中华大刀螳卵块平均孵化期分别为 5 0 9天(2 0℃ ) ,2 8 0 9天 (2 5℃ )和 2 1 77天 (3 0℃ ) ,发育起始温度 1 2 90℃ ,有效积温 3 62 42日·度 ;广腹螳卵块恒温孵化期短于相应变温组 ,中华大刀螳卵块恒温孵化期长于相应变温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明SARS病毒感染后能否再次感染,疫苗产生的抗体中长期保护效果,被动免疫是否真正安全有效等,为防治SARS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分4组,分别为一组(SARS恒河猴恢复组):用感染SARS-CoV发病12月后的4只恒河猴,均有中和抗体产生。二组(SARS食蟹猴恢复组):用感染SARS-CoV发病12月后的3只食蟹猴,均有中和抗体产生。三组(SARS血清输入恒河猴组):3只恒河猴,病毒接种时中和抗体阴性。病毒接种两天后输入抗体阳性血清(恒河猴血清,感染获得,效价为:1:128),用量10ml/只,分别经肌肉和静脉输入,各5ml。四组(恒河猴SARS-CoV感染组):2只恒河猴,病毒接种时中和抗体阴性。SARSCo-V经鼻腔接种,在感染的第1天开始到7天安乐死时,不同时间取咽拭子、血液和脏器,进行病毒分离,RT-PCR检测和中和抗体测定。[结果]一组(SARS恒河猴恢复组):接种SARS-CoV后未见发热等异常临床表现。血清生化无ALT、LDH、CK、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异常。3只猴在接种病毒后的咽拭子中,RT-PCR分别未检出、第1天检出、第1-3天中检出病毒。第2、5、7天咽拭子中、7天安乐死时血、肺、肝、脾和淋巴结等组织中病毒分离均为阴性。2只猴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见轻度肺炎。二组(SARS食蟹猴恢复组):接种3只未见任何不良临床表现,血清生化5项正常。3只猴在接种病毒后的咽拭子标本中,RT-PCR分别未检出SARS病毒、在第1-2天检出、在第1-3天中检出病毒。第2、5、7天咽拭子中、7天安乐死时血、肺、肝、脾和淋巴结等组织中病毒分离均为阴性。3只猴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见轻度肺炎等。三组(SARS血清输入恒河猴组):3只恒河猴在病毒接种的第2-5天时有一过性的体温升高,3940℃。血清生化5项正常。3只猴在接种病毒后的咽拭子标本中,RT-PCR分别在第1-3、第1-4天和第1-2天检出SARS病毒。2只猴第7天咽拭子中病毒分离阳性。另外1只在第2、5、7天咽拭子中、7天安乐死时血、肺、肝、脾和淋巴结等组织中病毒分离均为阴性。3只猴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见轻度肺炎等。四组(SARS恒河猴SARS-CoV感染组):2只猴病毒接种后,第2-4天时有一过性的体温升高,3940℃。2只进行接种病毒后1-7天安乐死时,RT-PCR在恒河猴的咽拭子标本中连续检出SARS病毒。在第2、5天咽拭子中、7天安乐死时肺组织中病毒分离阳性。2只猴肺等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肺组织表面局部有轻度发灰实变现象,可见到间质性肺炎病变,内皮细胞受损,出血和水肿。大多数肺泡没有完整的内衬细胞残留,肺泡间隔变宽并被以吞噬细胞为主的单核炎症细胞浸润,同SARS肺炎改变。实验表明,前期感染产生中和抗体的恒河猴、食蟹猴再次感染病毒,和模型对照猴比较,动物肺组织等只出现轻微或无病理变化,RT-PCR检出时间大大缩短,病毒培养未能分离出病毒,所有这些指标,均证实中和抗体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是有效的。被动免疫从结果来看,有一定的作用,但保护作用弱。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疟疾复发机理,以食蟹猴疟原虫—斯氏按蚊—恒河猴系列为模型,采取阳性蚊叮咬同时加子孢子接种的方式感染3只猴;感染后均查见休眠子;用氯化喹啉肃清初发的血内期原虫后,分别于60,75,101天出现原虫复发。表明休眠子是复发之源。  相似文献   

10.
1986年1~3月,在蒙山和石臼港进行蚊越冬场所调查时先后在山洞及地下道查见淡色库蚊2万余只,全部是雌蚊。据文献介绍,蚊一生只需交配一次。为了解越冬后无雄蚊交配能否产卵繁衍的问题,我们作了实验观察。3月上旬,在地下道捕到雌蚊400余只,分放入两个养蚊笼,仍置原处。4月7日将蚊拿到室内(室温16.5℃,相对湿度73%)饲血,并选吸血满腹的6只,在日平均气温为15.2℃(13—18.6℃)、平均相对湿度为76%(70—84%)饲养下,4月19日(吸血后12天)有3只产卵。随取卵块放入小罐的污水内,移放在日均温度22.3℃、日均相对湿度78%、水温16~20℃的伙房内。4月23…  相似文献   

11.
宋宗臣 《四川动物》1994,13(2):77-78
血传感染食蟹猴疟原虫B株后虫血症消长类型宋宗臣第三军医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重庆630038食蟹猴疟原虫B株(简称B株猴疟)是研究筛选疟疾根治药物较好的虫株,多种按蚊对该原虫具高敏感性 ̄[1]。1984年我们引进B株猴疟后,曾报告血传感染猴虫血症自然消长...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比较了食蟹猴疟原虫B株感染的(感染组),吸正常猴血的(对照组)及未吸血的斯氏按蚊存活情况。三组总平均寿命分别为20.76±9.35d、25.51±9.00d和22.04±6.97d。感染组比对照组总平均寿命缩短4.75d;对照组比未吸血组平均延长3.47d;两组均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果提示,感染食蟹猴疟原虫的和未吸血的斯氏按蚊寿命均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3.
食蟹猴疟原虫(Plasmodium cynomolgi)的生物学特征、形态、生活史、致病力和引起的真正复发与人体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相似,故作为间日疟的模型,广泛用于疟疾的各项研究。但该疟原虫需要用猴传代,保种,既不经济,猴源也很困难。Vaderberg(1977)和Campbelt(1982)用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感染费氏按蚊(Anopheles freeborni)获得了成熟的子孢子,并成功地感染黑猩猩(Pontroglodytes)和夜猴(Aotus trivigatus)。但体外培养的食蟹猴疟原虫能否感染按蚊尚未见报道。因此试用液氮中保存的食蟹猴疟原虫经体外培养,…  相似文献   

14.
组建了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在15℃、20℃、25℃和30℃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各虫态的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15℃下卵-成虫的发育历期最长(72.4天),而30℃时仅为21.2天,20℃和25℃时分别为27.3天和23.9天;韭菜迟眼蕈蚊卵、幼虫,蛹和卵-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5.9℃、8.7℃,3.3℃和7.8℃,有效积温分别为77.7、267.2、75.7和418.2日@度;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寿命随温度升高而逐渐缩短,雌虫寿命在20℃时最长,为11.7天,在30℃下最短,仅存活4.1天,除30℃外在其它温度下雌蚊寿命均长于雄蚊;单雌产卵量在20℃时最高,平均为159.9粒,30℃时最低,为114.7粒.20℃~25℃是韭菜迟眼蕈蚊的最适生长温度,成虫寿命长、繁殖力强、种群趋势指数大,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种群的繁衍.  相似文献   

15.
作者观察了猪尾猴疟原虫广西株在熊猴和猕猴肝内第6、7、8天的红前期裂殖体。红前期裂殖体为椭圆形,较小,成熟裂殖体不超过30微米,含裂殖子平均约1500个。在发育过程中突出的特征是有细胞岛(Pseudocytomere)形成,完成裂体增殖时间仅8—9天。本虫株在形态及发育方面与猪尾猴疟原虫的OS株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16.
韭菜迟眼蕈蚊在不同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组建了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在15℃、20℃、25℃和30℃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各虫态的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15℃下卵-成虫的发育历期最长(72.4天),而30℃时仅为21.2天,20℃和25℃时分别为27.3天和23.9天;韭菜迟眼蕈蚊卵、幼虫,蛹和卵-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5.9℃、8.7℃,3.3℃和7.8℃,有效积温分别为77.7、267.2、75.7和418.2日·度;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寿命随温度升高而逐渐缩短,雌虫寿命在20℃时最长,为11.7天,在30℃下最短,仅存活4.1天,除30℃外在其它温度下雌蚊寿命均长于雄蚊;单雌产卵量在20℃时最高,平均为159.9粒,30℃时最低,为114.7粒。20℃~25℃是韭菜迟眼蕈蚊的最适生长温度,成虫寿命长、繁殖力强、种群趋势指数大,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种群的繁衍。  相似文献   

17.
继伦杜和克利柯-肯特力柯(Landau and Killick-kendrick)报道了用斯氏按蚊感染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 yoelii即P. yoelii yoelii)成功后,韦利(Wery)、陈佩惠等先后较详细地报道了该虫在斯氏按蚊(Anopheles stephensi)体内发育过程。自70年代起,国内外相继用约氏疟原虫-斯氏按蚊系统作为筛选和评价疟疾病因性预防和根治药的动物模型,但在抗疟药物的试验中,需要斯氏按蚊对疟原虫有高而稳定的感染率。为此,作者等于1977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斯氏按蚊生长发育过程中唾液腺抽提物配子体激活因子的消长,应用体外雄配子体出丝观察方法比较羽化后未吸血及吸血组雌性斯氏按蚊唾液腺抽提物中配子体激活因子对柏氏疟原虫雄配子体出丝诱导活性的动态变化。羽化后未吸血组按蚊唾液腺配子体激活因子活性与按蚊生长、发育呈同步变化。羽化后当日至羽化后第6 d,吸血组按蚊唾液腺抽提物的GAF活性变化与未吸血组相似,吸血后该组GAF活性下降,羽化后14 d恢复到吸血前水平。吸血后斯氏按蚊唾液腺配子体激活因子活性的降低与蚊卵发育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9.
自19世纪末叶英国学者Ross和意大利学者Grassi等先后发现蚊为疟原虫的媒介之后,疟原虫的蚊体期的研究得到很大的重视。一方面是由于对疟疾流行病学研究的需要;另一方面,疟原虫蚊体期的形态及其发育时间的长短,又是疟原虫种的鉴别的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全贞  王兴相 《动物学报》1989,35(4):442-443
人类的疟疾流行史表明,处于饥饿或营养不良状态下的人群,其疟疾发病率较低,临床症状较轻,动物实验证明,疟原虫红内期的发育对宿主饲料营养成份的依赖性非常明显。但宿主营养状态对子孢子侵入和红外期发育的影响尚未见有报道。本文观察了大鼠在营养不良条件下对约氏疟原虫子孢子侵入及红外期发育的影响。 将感染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yoelii)BY265 后14天的斯氏按蚊一批,剪去腹部,研磨,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