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Rsv)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去分化及内质网应激(ERS)的影响。方法:Hcy和不同浓度瑞舒伐他汀(0.1,1.0,10 μmol/L)干预VSMCs,48 h后检测细胞骨架及表型蛋白(α-SMA)、钙调节蛋白(calponin)和骨桥蛋白(OPN)变化,并检测ERS相关mRNA (Herpud1,XBP1s和GRP78)在不同时间点的水平;再在Hcy及Rsv干预基础上给予ERS抑制剂4-苯基丁酸(4-PBA)或诱导剂衣霉素来调控细胞ERS水平,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表型蛋白表达,明确ERS在Rsv表型保护中的作用;在Hcy及Rsv干预基础上给予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70S6激酶(P70S6K)信号抑制剂雷帕霉素或激活剂磷脂酸,检测mTOR-P70S6K磷酸化和ERS水平,明确mTOR-P70S6通路在Rsv调控ERS中的作用。结果:与Hcy组相比,Hcy+中Rsv组(1 μmol/L)和Hcy+高Rsv组(10 μmol/L)细胞骨架极性明显增强,α-SMA、calponin表达升高,而OPN及ERS相关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Hcy组比较,Hcy+Rsv组和Hcy+4-PBA组增殖、迁移水平降低(P<0.01),收缩蛋白表达增强,但衣霉素干预则逆转了Rsv的上述作用;与Hcy组相比,Hcy+Rsv组和Hcy+雷帕霉素组的mTOR-P70S6K磷酸化及ERS水平降低(P<0.01),但磷脂酸干预抑制了Rsv对mTOR-P70S6K通路和ERS的影响。结论:瑞舒伐他汀可能通过mTOR-P70S6K通路抑制ERS水平,抑制Hcy诱导的小鼠VSMCs去分化改变。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春-帝国黑麦2R附加系(CS-2R)为对照,采用SDS—PAGE方法鉴定了秦岭黑麦75K γ-secalin亚基;对该亚基编码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比较,结果表明:(1)秦岭黑麦75K γ-secalin(NCBI数据库登录号EU368041)具有75K γ-secalin亚基典型的氨基酸一级结构;(2)在DNA水平,秦岭黑麦同南非开普敦的栽培黑麦材料存在一个SNP位点,与欧洲的帝国黑麦存在8个SNP位点,与黑麦属其他3个种S.vavilovii、S.strictum、S.sylvestre分别存在2%、4%和6%的差异;(3)在氨基酸水平,秦岭黑麦与来自南非开普敦的栽培黑麦无差异,与欧洲的帝国黑麦差异极小,而与其他3个黑麦种的差异大,这为发掘75K γ-secalin基因提供了参考信息;(4)基于该基因构建的进化树能有效区分黑麦属内种间的亲缘关系,S.vavilovii种与栽培黑麦关系最近,S.sylvestre与栽培黑麦最远,而S.strictum则是介于中间的一个种,这与先前的细胞学、rDNA ITS及SSR等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
冬虫夏草不同发育时期蛋白质组iTRAQ质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选定冬虫夏草寄主昆虫幼虫(S1)、僵虫(S2)、子座初期(子座<1cm,S3)、子座早期(1cm<子座<3cm,S4)、成熟冬虫夏草(子座>7cm,S5)、商品冬虫夏草菌核(S6)、商品冬虫夏草子座(S7)及商品冬虫夏草(中期子座≈5cm,S8)8个样品,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iTRAQ分析技术对冬虫夏草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差异蛋白质组进行比较。共计获得9 924个不同肽段,鉴定到1 809个蛋白质,其中差异比值1.5倍以上,P<0.05蛋白个数506个,以商品冬虫夏草样本(S8)为参照,比较差异蛋白数量,寄主幼虫(S1)、僵虫(S2)、子座初期(S3)、子座早期(S4)、成熟冬虫夏草(S5)、商品冬虫夏草菌核(S6)及商品冬虫夏草子座(S7)阶段差异蛋白数分别为104、102、34、35、49、46和136个,说明昆虫幼虫、僵虫及子座与商品冬虫夏草样品差异显著。对鉴定蛋白质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在第三主成分(component 3)上的显著差异,表明成熟冬虫夏草(S5)的蛋白组成不同于商品虫草,说明成熟虫草品质下降。层次聚类(hierarchy clustering)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分为两支,僵虫(S2)和商品冬虫夏草菌核(S6)与寄主幼虫(S1)聚在了一个分支上,而不同发育阶段样品(S3、S4和S5)与商品虫草子座(S7)聚在一个分支上,说明商品冬虫夏草菌核中还残留有寄主昆虫蛋白。冬虫夏草菌核部位的蛋白到子座部位的蛋白呈现由寄主幼虫蛋白向真菌蛋白发育过渡的聚类关系。子集嵌套关系同步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蛋白组成变化随时间的程序性变化的规律。K-均值(K-means)聚类和Gene Ontology(GO)注释分析,提供了冬虫夏草成熟过程中能量代谢通路的变化趋势以及与真菌侵染昆虫和有性生殖相关蛋白质信息。研究结果为理解寄主昆虫对冬虫夏草功能的潜在贡献、子实体形成和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借鉴,并为蛋白质组作为冬虫夏草质量标准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革修 《生命科学》2005,17(5):387-391
PDK1可调节AGC激酶家族中一些重要蛋白激酶。这些激酶包括蛋白激酶B(PKB/Akt)、p70核小体S6激酶(p70 ribosomal S6 kinase,S6K)、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激酶(SGK)和蛋白激酶C(PKC)等,它们在细胞代谢、生长、增殖和存活等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了解PDK1生物学特性可能对其调节的AGC激酶持续活化的癌症治疗具有一定推动作用。本文对PDK1的结构、遗传和生化特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小鼠生长停滞特异蛋白6(growth arrest-specific gene 6,GAS6)信号通路的失活对维持机体能量代谢稳态的影响.方法 以GAS6主要受体Axl基因敲除(Axl-/-)小鼠及其野生型(Axl+/+)小鼠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动物基础血糖值、血脂四项指标、脂肪系数及骨骼肌中糖代谢信号蛋白PI3K、AKT与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基因表达水平及其蛋白磷酸化水平间的差异;同时检测人工诱发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造模前后小鼠血清GAS6蛋白水平与T2DM模型成模率的改变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Axl-/-小鼠血脂出现异常波动,且脂肪沉积率显著高于野生型小鼠(P&lt;0.01).Axl-/-小鼠血糖调节能力受损,其空腹血糖值显著高于野生型,骨骼肌Glut4的mRNA水平升高,而PI3K、AKT和GLUT4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略有下降.经人工诱发T2DM后,Axl+/+和Axl-/-小鼠血浆中GAS6浓度均显著低于各自对照组,且Axl-/-小鼠T2DM模型的成模率是Axl+/+小鼠的2倍(P&lt;0.01).结论 GAS6/AXL信号通路的激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和抑制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6.
雅江点地梅(报春花科)3个居群的核型和倍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荣福 《西北植物学报》2001,21(3):526-531,T001
首次报道了雅江点地梅(Androsace yargongensis)3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对倍性也进行研究。3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2n),核型公式(KF),染色体相长度组成(C.RL),核型不对4称系数(As,K%)和核型类型(KT)分别为:野牛沟居群2n=40,KF=36m(1SAT) 2SM 2ST b,C,RL=2L 14M2 22M1 2S 2bS,As.K=54.75%,KT=2A;巴颜喀拉山居群2n=40,KF=36m 2sm 2st 1b,C.RL=4L 16M2 18M1 2S 1bS,As.K=56.31%,KT=2B;达坂山居群2n=60,KF=40m 14sm 6st,C.RL=4L 24M2 26M1 6S,As.K=59.56%,KT=2B。根据3个居群的染色体和核型不对称性与居群所在地的地理位置,认为雅江点地梅核型和倍性的演化与高海拔生态环境和寒冷、干旱的气候加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硫化氢对离体豚鼠乳头状肌的电生理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Xu M  Wu YM  Li Q  Wang FW  He RR 《生理学报》2007,59(2):215-220
应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观察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对离体豚鼠乳头状肌细胞的电生理效应。结果表明:(1)NaHS (H,S的供体,50、100、200μmol/L)可浓度依赖地缩短正常乳头状肌的动作电位时程。(2)对部分去极化乳头状肌,NaHS (100μmol/L)除缩短动作电位时程外,还降低动作电位幅值和超射值,减慢零相最大上升速度。(3)预先应用ATP敏感性钾(ATP- sensitive K+,KATP)通道阻断剂格列苯脲(glibenclamide,Gli,20μmol/L),可部分阻断NaHS(100μmol/L)的电生理效应。(4)预先应用L型钙通道开放剂Bay K8644(0.5μmol/L),可部分阻断NaHS(100μmol/L)的电生理效应。(5)预先应用含Gli(20μmol/L)的无钙Krebs-Henseleit液灌流标本,可完全阻断NaHS(100μmol/L)的电生理效应。(6)DL-propargylglycine(PPG,一种胱硫醚-γ-裂解酶的不可逆抑制剂,200μmol/L)可延长正常乳头状肌的动作电位时程。以上结果提示,H,S可能通过兴奋KATP通道促进K+外流,同时抑制Ca2+内流,进而影响豚鼠乳头状肌电生理效应。乳头状肌中内源性H2S可能发挥重要的电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观察扶正方对Lewis肺癌小鼠免疫功能、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和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2、IL-6、γ干扰素(INF-γ)的影响。方法:将40只Lewis肺癌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扶正方低剂量组(A组)、扶正方高剂量组(B组)、顺铂组(S组),每组10只,A组、B组分别给予扶正方0.4 mL/20 g、0.8 mL/20 g灌胃,M组给予生理盐水0.4 mL/20 g灌胃,S组给予顺铂1 mg/mL,0.4 mL灌胃,连续14d,比较各组小鼠一般情况、肿瘤重量,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脾脏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比例细胞百分比,鼠肿瘤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及外周血IL-2、IL-6、INF-γ水平。结果:A组、B组、S组小鼠肿瘤重量低于M组,S组小鼠肿瘤重量低于A组、B组(P<0.05),治疗前各组小鼠体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A组、B组小鼠体重高于S组、M组(P<0.05)。A组、B组小鼠胸腺指数显著高于M组、S组(P<0.05)。A组、B组CD3+、CD4+、CD4+/CD8+显著高于M组、S组,CD8+显著低于M组、S组(P<0.05),B组CD3+、CD4+、CD4+/CD8+显著高于A组,CD8+低于A组(P<0.05)。A组、B组、S组小鼠肿瘤组织PI3K蛋白、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M组(P<0.05)。A组、B组、S组小鼠外周血IL-2、INF-γ水平显著高于M组,IL-6水平显著低于M组(P<0.05)。结论:扶正方可以提升Lewis肺癌小鼠免疫功能,调节IL-2、IL-6、INF-γ细胞因子水平,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起到抗肺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花石蒜中的黄酮类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黄花石蒜(Lycoris aurea)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溶解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7个化合物.经物理方法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2S)-4'-羟基-7-甲氧基黄烷(1)、(2S)-3',7-二羟基-4'-甲氧基黄烷(2)、(2S)-4',7-二羟基黄烷(3)、(2S)-4',7-二羟基-8-甲基黄烷(4)、(2S)-4',7-二羟基-3'-甲氧基-8-甲基黄烷(5)、(2S)-4',5,7-三羟基-8-甲基黄烷酮(6)、2,4'-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查尔酮(7).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另外,本文首次归属了化合物5、6、7的13C NMR信号.  相似文献   

10.
mTOR及其底物在HeLa细胞的细胞周期不同时相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细胞生长的机制 ,用RT PCR、Western印迹及蛋白激酶活性测定等方法对同步化的HeLa细胞的细胞周期不同时相中mTOR(mammaliantargetofrapamycin) ,p70S6激酶 (p70S6K)的α1 、α2 、β1 、β2 不同亚型及起始因子 4E结合蛋白 1 (4EBP1 )的表达进行了检测 .RT PCR的结果表明 :在G1 、S1 、G2 、M1 、M2 几个细胞周期时相中 ,mTOR的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 .mTOR的底物P70S6K的亚型α1 、α2 、β1 、β2 在M期表达均有明显增加 .4EBP1的表达在M期明显减少 .免疫印迹的结果与RT PCR的一致 ,即M期p70S6K的α1 、α2 、均有增加 ,4EBP1在M期减少 .活性测定表明 ,G2 期、M期mTOR较其它期有明显增加 ,4EBP1在M期活性有所下降 .研究结果表明 :mTOR、p70S6K、4EBP1很可能在HeLa细胞的生长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40S核糖体蛋白S6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S6蛋白,将其作为底物用于S6激酶(S6K)的体外活性测定。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人胚肾细胞HEK293中获取S6 cDNA,将扩增产物克隆至大肠杆菌表达载体中,进行酶切及测序鉴定;IPTG诱导GST-S6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用谷胱甘肽亲和层析纯化GST-S6,免疫沉淀法检测该蛋白是否可作为底物用于S6K的体外激酶活性测定。结果:酶切及测序鉴定表明构建了S6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及纯化出GST-S6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55×103。该蛋白可用于S6K的体外激酶活性测定,特异性强。结论:S6蛋白的克隆、表达与纯化成功,可用于S6K的体外激酶活性测定,为研究S6K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高脂饮食和有氧运动对胰岛素抵抗(IR)小鼠骨骼肌雷帕霉素靶蛋白/核糖体S6激酶1(mTOR/S6K1)通路的影响,试图为运动防治IR提供理论依据。方法:8周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组,每组各20只,高脂饮食组喂养8周后建立IR模型。随后将正常饮食组再次随机分为正常饮食安静组(NC)和正常饮食运动组(NE);高脂饮食组也随机分为高脂饮食安静组(HC)和高脂饮食运动组(HE)。各运动组进行为期6周、75%VO2max强度跑台训练,每天1次,每次60min,每周5次。实验结束后采用OGTT检测葡萄糖耐量,组织学检测胰岛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空腹胰岛素水平,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检测骨骼肌中mTOR和S6K1 mRNA和蛋白及其磷酸化蛋白pS6K1-Thr389的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HC组小鼠体重、空腹血清胰岛素值和胰岛β细胞团面积百分比均呈显著增加,且OGTT曲线显示糖耐量明显受损,然而6周有氧运动后以上各指标呈显著性降低,葡萄糖耐量也得到明显改善;且骨骼肌中mTOR、S6K1、pS6K1-Thr389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结论:mTOR/S6K1信号通路与高脂饮食诱导IR的发生密切相关,有氧运动明显增加了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推测有氧运动可能通过抑制mTOR/S6K1信号通路,增加IR小鼠骨骼肌的能量代谢从而改善IR。  相似文献   

13.
选用来自小麦族7个部分同源群的26个DNA探针对45个小麦-鹅观草衍生后代株系及鹅观草、中国春和扬麦5号亲本进行RFLP分析,结果表明16个小麦-鹅观草异附加系、异代换系或可能的易位系中所涉及鹅观草染色体分别属于第1、3、5、6、7部分同源群。小麦-鹅观草异染色体系中导入的成对鹅观草染色体能够较稳定地遗传给后代。K139、K141、K214、K218、K219、K224二体附加系所添加的鹅观草染色体属第1部分同源群,但K214和K218所添加的鹅观草染色体与K219、K224的添加的鹅观草染色体分别来自鹅观草不同的染色体组。K147端体添加系涉及鹅观草第1部分同源群染色体长臂,而K139、K141和K147所涉及的鹅观草染色体长臂分别来自鹅观草3个不同的染色体组。鹅观草U染色体与小麦第1部分同源群有同源关系,属第1部分同源群的鹅观草染色体尤其是其长臂与赤霉病抗性有关。鹅观草第1部分同源群与第6部分同源群染色体之间可能涉及重排。K203添加的2条鹅观草染色体分别与第1和6部分同源群同源。K166导入鹅观草染色体涉及第5部分同源群短臂。K177(2n=41,20Ⅱ I)中,所渗入的鹅观草染色质涉及第5(5L)、6(6S)、7(SL)部分同源群。鹅观草S、H和Y3个染色体组间具部分同源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旨在探究饲料脂肪水平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雷帕霉素受体(TOR)信号通路的影响。以大菱鲆幼鱼[初始体重(8.6±0.01) g]为实验对象, 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11.69% (适宜脂肪组)和16.58% (高脂组)的2种等氮饲料在室内循环水系统中进行投喂实验, 养殖周期为97d。结果显示: (1)饲料脂肪水平升高对大菱鲆幼鱼存活和特定生长率(SGR)无显著影响(P>0.05)。(2)与适宜脂肪组相比, 肝脏中TOR和4EBP1 mRNA水平在高脂组上调(P<0.05)而4EBP2 mRNA水平在高脂组下调(P<0.05)。此外, 与适宜脂肪组相比, 肌肉中TOR和4EBP1 mRNA水平在高脂组下调(P<0.05)而4EBP2 mRNA水平在高脂组无显著变化。(3)饲料脂肪水平显著影响AKT、TOR和4EBPs磷酸化水平。肝脏中p-AKT (T308和S473)/AKT、p-mTOR(S2448)/mTOR和p-4EBP1 (T37/46)/4EBP1在高脂组显著高于适宜脂肪组,而p-p70S6K (T389)/p70S6K在高脂组显著低于适宜脂肪组。肌肉中p-AKT (S473)/AKT、p-mTOR (S2448)/mTOR和p-4EBP1 (T37/46)/4EBP1在高脂组显著低于适宜脂肪组,而p-p70S6K (T389)/p70S6K在高脂组显著高于适宜脂肪组。结果表明: 大菱鲆幼鱼肝脏和肌肉TOR、4EBP1和4EBP2的mRNA表达量与AKT、TOR、4EBP1和p70 S6K磷酸化受到饲料脂肪水平调控, 饲料脂肪水平升高, 激活了肝脏TOR信号通路, 同时肌肉TOR信号通路受到部分抑制。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究黄芪多糖(APS)对食管癌(EPC)模型大鼠的抑瘤作用、免疫功能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6周龄SPF级健康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顺铂组(S组)、黄芪多糖低剂量组(APSL)、黄芪多糖中剂量组(APSM)、黄芪多糖高剂量组(APSH),每组10只。通过移植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建立EPC模型,分别给予3 mg/kg顺铂和100、200、400 mg/kg的APS干预。测量各组大鼠肿瘤体积和肿瘤质量,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胸腺指数和脾指数,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学,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群,Western blot测定各组肿瘤组织中PI3K和Akt蛋白的相对表达。结果:经干预后,S组和各APS组大鼠肿瘤体积和肿瘤质量均显著小于M组(P<0.05);S组和APSH组肿瘤体积和肿瘤质量相显著小于APSM和APSL组(P<0.05);APSM组大鼠肿瘤体积和肿瘤质量显著小于APSL组(P<0.05);APSH、APSM和APSL组的抑瘤率分别为45.59%、32.35%和17.65%。S组大鼠的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均显著低于M组(P<0.05);各APS组大鼠的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均显著高于S组(P<0.05);APSH和APSM组大鼠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均显著高于M组(P<0.05)。各APS组大鼠CD3+、CD4+和CD4+/CD8+均显著高于S组和M组,而CD8+均显著低于S组和M组(P<0.05);APSH、APSM和APSL组之间两两相比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S组和各APS组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的相对表达均显著低于M组(P<0.05);APSH、APSM和APSL组之间两两相比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PS可通过调控PI3K/Akt 信号通路和改善免疫功能,发挥对EPC的抑制作用,为临床治疗EPC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究象皮生肌膏对肛瘘切除术后大鼠创面的治疗作用及其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象皮生肌膏组、湿润烧伤膏组,共4组,每组10只。4组均采用0号钢丝制造肛瘘模型,造模成功后,除假手术组外,均在麻醉下行肛瘘切除术,创面保持开放,使之形成"开放、渗血、渗液、有脓性分泌物"的感染性肛瘘术后创面,假手术组保留瘘管,不予换药,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冲洗、络合碘消毒后不予换药,治疗组分别予以相应药物进行创面换药,共10天。10天后采用常规面积检测法比较模型组、象皮生肌膏组、湿润烧伤膏组大鼠肛瘘术后创面的创面愈合率及创面肉芽组织覆盖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肛周组织病理情况;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bFGF、EGF、VEGF的表达水平,WB检测比较各组大鼠肛周肉芽组织中PI3K、Akt、mTOR、p70 S6K、p-PI3K(S473)、p-AKT(S473)、p-mTOR(Ser2448)、p-p70 S6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第3、7、10天象皮生肌膏组和湿润烧伤膏组的创面愈合率及创面肉芽组织填充率显著升高(P<0.01)。病理切片显示,假手术组炎性细胞浸润较少,其余各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且创面区可见不同程度炎性修复型肉芽组织增生、胶原纤维新生及血管扩张;其中模型组病理切片显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管扩张明显,并有明显的血管出血;象皮生肌膏组病理切片显示炎性细胞较少,成纤维细胞成熟且分布整齐,真皮层内胶原纤维丰富且排列整齐,可见血管新生,无明显血管扩张及出血;湿润烧伤膏组病理切片显示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及血管扩张,真皮层内可见成纤维细胞生成。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bFGF、EGF、VEGF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象皮生肌膏组血清中bFGF、EGF、VEGF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湿润烧伤膏组大鼠血清中EGF、VEGF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WB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肛周组织中p-PI3K、p-Akt 、p-mTOR、p-p70 S6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象皮生肌膏组肛周组织中p-PI3K、p-Akt 、p-mTOR、p-p70 S6K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象皮生肌膏能有效促进肛瘘术后创面修复,减轻肛瘘术后创面炎症反应,促进创面肉芽生长,其促愈机制可能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关,其通过上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进而加快创面修复进程。  相似文献   

17.
芽殖酵母Sch9与哺乳动物S6K1是保守的寿命调控同源蛋白,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比较分析了Sch9与S6K1的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信号肽和跨膜区、空间结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序列同源性及进化关系,以期对Sch9与S6K1的结构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线索和基础。结果表明Sch9为酸性稳定性亲水蛋白,而S6K1为酸性不稳定的亲水蛋白,均无信号肽和跨膜区域,两者定位于细胞核的可能性最大。Sch9与S6K1的主要二级结构均为无规卷曲,在进化上相当保守,Sch9属于C2超家族和PKc_like超家族,S6K1属于PKc_like超家族。Sch9相互作用蛋白主要有Cyr1、Tor1、Tor2、Pkh1/2,而S6K1相互作用蛋白主要有PIK3CA、RHEB、Rps6、RPTOR、mTOR,显示两者的相互作用蛋白保守性也较强。同时,分析显示Sch9与S6K1均具有利于蛋白间相互作用的结构特点,为进一步深入研究Sch9与S6K1的分子功能及调控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 S)、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炎性因子、心肌缺血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心肌缺血程度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24例)。检测并比较患者血清IMA、cathepsin S、RBP4、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IMA、cathepsin S、RBP4与炎性因子、SYNTAX积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程度的因素。结果: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程度越严重,血清IMA、cathepsin S、RBP4及炎性因子水平越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MA、cathepsin S、RBP4水平与炎性因子、SYNTAX积分均呈正相关(P<0.05)。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CRP、IMA、cathepsin S、RBP4水平是冠心病心肌缺血程度的影响因素(OR=1.702、1.183、1.881、2.003,P<0.05)。结论:血清IMA、cathepsin S、RBP4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程度及炎性因子有关,IMA、cathepsin S、RBP4可能与炎症反应共同作用参与冠心病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9.
大量研究已经证实生长因子和激素在胚胎早期发育的细胞增殖与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用定量ELISA,RT—PCR,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胰岛素在小鼠受精卵和卵母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发现胰岛素均匀分布在卵细胞的胞浆中.同时也检测到mTOR(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和p70S6K的表达、活性和定位.在小鼠受精卵中mTOR和p70S6K的表达没有明显不同.二者在G1,G2和M期分布在细胞浆,在S期聚集在原核的周围.在不同时期,mTOR的活性是波动的.利用P13K的特异性抑制剂渥曼青霉素,观察到卵裂率明显减低.当使用mTOR的特异性抑制剂雷帕霉素时,受精卵的第一次有丝分裂延迟.这些结果表明胰岛素存在于小鼠的卵母细胞和受精卵中,并且胰岛素可能通过激活P13K/PKB/mTOR/S6K的信号传导通路在小鼠的早期胚胎发育中发挥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核糖体S6蛋白激酶(ribosomal S6 kinase,RSK)是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中的重要成员。1985年Erikson和Mailer在非洲爪蟾卵中发现一种90kD的蛋白激酶,它可以使40S核糖体亚单位S6蛋白发生磷酸化,从而促进某些mRNA的翻译,在调节细胞生长和增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这种蛋白激酶被命名为RSK或p90rsk。后来发现该蛋白是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的下游底物,可以被MAPKs磷酸化激活,因此,又称为MAPKAP—K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1)。迄今为止,人们已经发现了4种RSK亚型,它们在高等真核细胞中广泛表达。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发现RSK在多种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调节基因转录、参与细胞周期调控、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调节细胞生存和凋亡以及参与学习和记忆的形成等。本将简要介绍RSK的结构、激活机制、信号传导通路,以及对细胞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