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农业大跃进的年代里,我们必须对农业危害性大、数量多、分布又广的高原兔 Lepus oiostolus[麻兔子、立耳朵(简阳)、长耳朵、沿山(仪龙)、翻山骡子(南充)]进行防治,以保证粮食大丰收。作者等曾在四川简阳及邻近各县,又在重庆北碚、南充、西充、仪龙等县连续进行观察、访问。现把积累的资料加以整理和总结,希望对防治这种害兽的工作有所助益。但由于作者水平有限,错误难免,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2.
二十多年来,我国对消灭草原鼠害,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对保护草场、发展畜牧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内蒙古对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新疆对黄兔尾鼠(Lagurus luteus)、青海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高原鼢鼠(Myospa-lax laileyi)的防治,不论在护治方法和防治效果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虽然有许多地区,灭鼠多年而鼠害不能消灭,但也有不少地方灭鼠后,牧草生长良好,并多年不发生鼠害。但是,有少数人认为灭鼠破坏生态平衡,鼠尸被食肉鸟兽所食,产生二次中毒,减少了鼠类天敌,是鼠害不断的原因。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愿从生态系统角度,谈谈草原灭鼠问题。  相似文献   

3.
兔防御素NP-1基因在转基因番茄中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兔防御素NP-1是α-防御素的一种,含33个氨基酸残基。最初从兔子的多形核嗜中性细胞中分离出来。它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分枝杆菌、真菌、被膜病毒以及HIV病毒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兔防御素NP-1所带阳离子较多,可抗不具代谢活性的靶细胞。实验中将兔防御素NP-1基因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中,通过根瘤农杆菌介导转入番茄,得到了转基因番茄植株。对转基因番茄植株进行了PCR、Southem杂交、N  相似文献   

4.
将牛泡沫病毒(BFV3026)感染的细胞经耳缘静脉注射兔子,并以正常细胞注射的兔为对照.1年后处死,病毒挽救实验及PCR检测显示兔经一次注射即可被BFV3026感染,病毒广泛分布于感染兔的多种脏器中,通过共培养可从感染兔血、肝、脾、肺、肾中拯救出相应感染性病毒颗粒,并在脑、骨髓、心、胰、肠系膜中检到高拷贝BFV原病毒DNA存在.同时,血清学检测表明感染兔在接受注射一个月后即产生高滴度抗病毒蛋白抗体,并维持该滴度水平直至实验终止,兔未表现任何可观病变.  相似文献   

5.
将牛泡沫病毒(BFV3026)感染的细胞经耳缘静脉注射兔子,并以正常细胞注射的兔为对照。1年后处死,病毒挽救实验及PCR检测显示:兔经一次注射即可被BFV3026感染,病毒广泛分布于感染兔的多种脏器中,通过共培养可从感染兔血、肝、脾、肺、肾中拯救出相应感染性病毒颗粒,并在脑、骨髓、心、胰、肠系膜中检到高拷贝BFV原病毒DNA存在。同时,血清学检测表明:感染兔在接受注射一个月后即产生高滴度抗病毒蛋白抗体,并维持该滴度水平直至实验终止,兔未表现任何可观病变。  相似文献   

6.
兔子,长耳而短尾,喜蹲而善跳。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解释“兔”字说:“兔,兽也,象(兔)距,后其尾形。”小篆作“ ”:描画的正是兔子的这种形象。兔子长相温顺可爱,擅于奔跑,且对人类没有攻击性,故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伴随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卷中,也时常有兔子蹦踺着的身影,或传以神话,或发以寓言,或妙于起兴,或婉于象征……留下了许许多多生动的传说和诗篇,丰富了古代文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丁卯话虫兔     
<正> 丁卯年来谈兔子和昆虫之间的联系较难,素材不多,还得“丁是丁,卯是卯”才行。 甲.蛾与兔 鳞翅目昆虫的翅和身上覆有各式各样的鳞片和毛。夜蛾科(Noctuidae)有一种白色的剑纹夜蛾,学名是Acronicta leporinaLinmeus,其种名leporina则由拉丁词lepor(兔子)-ina(相似)所组成的。这种夜蛾广布于我国(东北、西北)、日本、苏联、欧洲及北美,幼虫为害杨树。它有个亚种名是A.leporinaleporella Staudinger,是由lepor-(兔)-ella(小)构成。都说明它那身白色为主的鳞毛很象个小兔子,因此建议其中名就直译为“兔剑纹夜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兔子体内的生物效应,探索不饱和脂肪酸与兔子免疫的相互作用。方法用壳聚糖(CS)和壳聚糖的聚乙烯亚胺(PEI)、聚乙二醇(PEG)修饰产物(mPEG-O-CS-PEI),对含有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VRMFat-1进行包裹,肌肉注射新西兰白兔,每两周采取抗凝血,检测血液中免疫细胞数量的变化情况,利用气相色谱仪检测动物组织中脂肪酸的含量变化,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免疫细胞内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组实验兔组织中的n-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TLR4、CD3、IL-4和IL-6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转入的脂肪酸去饱和脱氢酶基因能够在实验兔体内正常表达,初步证明不饱和脂肪酸对兔子的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机能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9.
灰兔和白兔     
在苏联欧洲部分的中部地带,我们可以看到两种兔子:灰兔和白兔(图1)。灰兔一般居住在旷野(草原、田野,草泽等地方),而白兔,则是典型的林棲动物。可是在中部地带范围以外,两种兔子居住地的这种差别,则也不一定绝对如此。例如在哈萨克斯坦东部就没有灰兔,而白兔则也广泛地分布在开旷的草原上.白兔一般总是住在没有森林的苔苏地带(苔原)。同时大家也知道,它也棲息在比里牛斯山脈和阿尔卑斯山脈的  相似文献   

10.
国营北京南郊农场用“力克司”“琴祺拉”(绒鼠兔)等良种兔进行杂交试验,饲育出很多新品种兔。这些新品种兔,毛的色泽很美丽,毛和绒整齐稠密,体重比一般家兔重3—4倍,皮质厚两倍以上,并且免疫力强,繁殖较快。一对兔一年累计繁殖(?)40-50只,皮兔八个月就可成长。这种兔子饲养很方便,只喂野菜、菜叶、豆渣等就可以了。中国畜产公司已同北京南郊农场签订了收购全部新品种兔的合同。这种兔毛是高贵纺织品的原料,制出的皮料,能做各种轻暖美观的穿戴用品。(根据新华社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全省六个实验兔场的兔子所携带的兔出血症病毒(RHDV)情况,调查实验兔RHDV抗体水平,评价不同疫苗的免疫效果,比较HAI与ELISA两种方法的符合率。方法采用HAI、ELISA方法对1168份实验兔RHDV抗体进行了检测,并与RT-PCR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我省实验兔免疫情况较好,不同饲养场的实验兔免疫合格率虽有不同,但未发生疫情。通过比较发现ELISA法检测的抗体合格率明显高于HAI法。结论LISA、HAI和RT-PCR方法均适合实验兔RHDV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野兔与家兔     
野兔一般指兔属、粗毛兔属和岩兔属中的部分种类。野兔能适应许多不同的环境,只要有足够的青草,就可以在从极地到赤道的各种地方生存。一般生活在热带的野兔毛比较短,耳朵更大:寒带生活的野兔毛长而厚密,耳朵比较短。因为一般兔子的被毛较浓密,汗腺很少,故散热的主要途径是呼吸。当外界温度升高时,兔子通过增加呼吸次数,呼出气体蒸发水分散热,同时,长而大的耳朵也能起到协助散热的作用。兔子的排尿机制属浓缩性,对水分的需求比其他动物少。有些野免只靠草上的露水就可以生存,故很少看到兔子到河边喝水。  相似文献   

13.
重组逆转录病毒介导的转蚓激酶基因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重组逆转录病毒介导获得转蚓激酶基因家兔。方法将含有蚓激酶基因的表达盒插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L中获得了蚓激酶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利用脂质体转染PA317包装细胞,G418进行筛选得到了阳性细胞克隆,克隆扩大培养后病毒上清直接注射雄性兔的睾丸组织转染精原干细胞。结果病毒上清经NIH3T3细胞进行滴度测定,最高滴度为1×104CFU/mL。病毒注射3月龄兔睾丸组织,过1.5个月取其睾丸、肾、脾、肝、肺进行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正常。提取交配所得F0、F1代仔兔基因组,经PCR、Southern检测,转基因阳性率F0代为6.3%(2/32)、F1代为15.3%(2/13)。结论通过重组逆转录病毒直接注射3月龄兔睾丸组织可获得转基因兔,病毒对兔的脏器无损害。  相似文献   

14.
兔的家世     
新春至,我们送走了虎年,迎来了充满希望的兔年。说到兔,无人不晓。“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_关于兔子的儿歌总是伴随着我们童年的记忆。守株待兔、狡兔三窟……每个人都可以顺口说出几十个有关兔的成语。可是,我们真的对兔子很了解吗?其实不然,有些貌似简单的问题,比如:兔子的祖先是谁,什么时候开始有兔子,兔子是怎么来的?这些问题实际是生物学上的课题,要想知道答案,我们还是先看看科学家是如何解释的。  相似文献   

15.
1979年在河北省坝上地区发现大量杨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幼虫自然死亡,经研究确认是由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所引起。为寻求用病毒防治杨尺蠖害虫的新途径,我们对这种病毒所致的病征、组织病理及其致病力进行了观察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爱滋病患者约有16万人,爱滋病是由一种称为HIV(人类免疫缺损性病毒)的微生物而引起的。这种病毒入侵机体后不但能摧毁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成为易被各种微生物攻击的目标,而且还会控制免疫细胞使之为复制HIV服务。为了攻克爱滋病,医药研究人员试图寻找出一种能消灭HIV,帮助重建免疫系统、恢复  相似文献   

17.
RT-PCR和酶切方法区分猪瘟疫苗毒与野毒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立了套式RT-PCR与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相结合的区别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与猪瘟病毒田间分离株的诊断方法。通过对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与猪瘟石门株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分析,分别找出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与猪瘟石门株各自独有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结果二者分别有10和16个独有的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分别对17株猪瘟病毒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进行这26个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分析,结果表明有3个限制性内切酶(HgaI、Hin8I及Hsp92I)的酶切位点在HCLV株序列是独有的;利用HgaI限制性内切酶分别对HCLV、HCVSM及5株不同基因群的猪瘟病毒田间分离株进行酶切鉴定,结果只有HCLV株能够被HgaI酶切成2个片段,而其它的毒株则不能被切开。同时测定了套式RT-PCR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其敏感性可达到0.2MLD,而对BDV以及BVDV均不能特异扩增。本方法的建立无疑对猪瘟在我国的控制和消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种醇类雄性不育剂对高原鼠兔精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隶属于兔形目(Lagomorpha),鼠兔科(Ochotonidae),又名黑唇鼠兔,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带,栖息于海拔4 000 m左右的宽谷草原草甸区(王酉之和胡锦矗,1999),在食物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青藏高原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若尔盖湿地水位下降等因素,高原鼠兔在若尔盖湿地繁殖加快,高原鼠兔成了危害草原生态系统的主要害兽(刘少英,2005).1997年,若尔盖湿地高原鼠兔平均种群密度为6 400只/km2(刘少英和冉江洪,1999),据我们2007年的调查显示,平均种群数量上升到25 000只/km2,控制鼠兔数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兔出血症病毒体外复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几种动物细胞上,采用同步感染的方法研究了兔出血症病毒(RHDV)的复制特性。病毒感染细胞后(PI)48—72小时可观察到明显的细胞病变,血凝效价可增高5—10倍。病毒对细胞传代代数不同,敏感性也不同。在兔婴肾(RK)和兔婴肺(RL)细胞上以4—8代最为敏感。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经病毒感染48—72小时的细胞中可观察到特异性荧光。细胞增殖的病毒经PEG-DS浓缩,Sepharose 4B柱层析提纯后,在电镜下可观察到完整的病毒粒子,将此病毒回接健康实验兔可致100%死亡。免疫双扩散和免疫电泳试验表明,细胞增殖的病毒抗原与来自病兔肝的RHDV抗血清之间产生明显的沉淀带。SDS-PAGE分析病毒获得四条多肽,其分子量大小与病兔肝组织提取的病毒蛋白多肽分子量相比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在 4月 13日的Nature上的一篇报道指出 ,人类细胞所建造的蛋白质中有 30 %的新蛋白质是不被利用的废弃蛋白质 ,它们在细胞装配线上滚动后跌落 ,立刻被拆成碎片而重新再利用 ,这是因为它们不能折叠成适当的三维结构。病毒中也有这种变形的蛋白质。病毒蛋白老化后被蛋白酶体切碎 ,才有可能传送到感染细胞表面 ,被免疫细胞探测到以致被消灭。蛋白酶体是一种管状细胞结构。不论细胞或病毒 ,其制造的新蛋白质若发生错折叠便会立刻被蛋白酶体降解 ,科学家称这种错折叠的蛋白质分子为“有缺陷的核糖体产物” ,即DRiPs。在最初的实验中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