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接触二氧化硫后小麦叶片中逆境乙烯的生物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VG和AOA强烈抑制二氧化硫处理小麦叶片中乙烯产生和ACC合成,对MACC的形成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oGl_2明显抑制乙烯产生,而ACC大量积累,MACC含量则未因ACC增加而相应增加。DNP和CCCP也抑制乙烯产生,但前者引起ACC大量积累,后者引起ACC含量下降。CHI对乙烯产生和ACC形成均显示强烈的抑制作用,同时也明显抑制MACC形成。这表明小麦叶片接触SO_2引起的逆境乙烯也是循蛋氨酸→SAM→ACC→乙烯途径。  相似文献   

2.
水浮莲种子是一种奇特的需光种子。在黑暗中,GA_2或BA均不能代替光照诱导萌发,可是0.1μl/l乙烯却能引起部分种子萌发,在1000μ1/1乙烯的作用下,发芽率可达80%,接近全光照处理的萌发水平(91%发芽率)。ACC也能诱导水浮莲种子的萌发,0.1 mM浓度可获30%发芽率。在较短光照下,ACC对种子萌发有增效作用。在光照前应用ACC,其诱导效应大于两者同时施用。在照光萌发中,种子的内源ACC含量及乙烯释放量均显著增加。CoCl_2和AOA均能抑制光的诱导萌发。推论光打破休眠诱导萌发的作用是与乙烯的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跃变期的莱阳梨果肉切片保温12h期间,降低空气中O_2浓度使乙烯生成减少,ACC含量相应增加,解除处理后,除0%O_2处理外都能恢复相应的乙烯生成速率。CO_2对乙烯生成有促进和抑制双重作用,处理初期表现出促进,O_2浓度低时更显著,随保温时间延长CO_2表现出抑制作用并继续增强。CO_2浓度增高,乙烯生成的抑制增强,ACC含量变化与乙烯减少之间没有很好的相应关系,解除CO_2处理后乙烯生成速率不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随着草莓果实采后成熟衰老,ABA和乙烯生成迅速增长,乙烯累积与果实的变质腐烂程度呈正相关。ABA处理能增高纤维素酶活性和呼吸,而GA有抑制作用。ABA能促进乙烯、ACC生成,对MACC则无影响。GA_3抑制乙烯、ACC生成,促进MACC积累。CO_2对草莓有良好保鲜效果,并有效地抑制ABA和乙烯生成,低温下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苹果果实贮藏在高变温条件下(10℃开始,以后降至0℃)的空气中,随着乙烯形成酶(EFE)和ACC合成酶活性的增高,果实内乙烯浓度迅速上升,ACC和MACC积累。低温(0℃)抑制乙烯生成,ACC和MACC也有积累,但保持较高的EFE,促进ACC合成酶不断上升。低温气调(CA)(3%CO_2,3%O_2)显著抑制乙烯生成和相应的酶活性。高变温情况下,先提高CO_2浓度至12%,然后,随温度变化CO_2降至6%,形成双变气调。双变气调对乙烯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与CA相同。  相似文献   

6.
小麦受渍后MACC的形成和ACC含量及乙烯产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的资料指出,植物在渍水条件下产生逆境乙烯(Bradford和Yang 1981)。这是由于渍水造成土壤厌氧环境,使植物根部合成大量ACC,ACC向上运输,在地上部因O_2分压高而转化为乙烯,从而发生一系列生理效应,如引起节根形成,偏上生长,加速衰老等(Bradford和Yang 1980a)。这种渍害诱导乙烯的生成亦遵循Met→SAM→SCC→C_2H_4途经(Adams和Yang 1979)。一般在  相似文献   

7.
活性氧对外源IAA诱导的ACC合酶活性的影响(英)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试图从活性氧的角度阐明外源IAA诱导ACC合酶活性的机制。绿豆 (PhaseolusradiatusL .)幼苗的乙烯产生及ACC合酶活性从萌发的第 5天开始上升 ,到第 10天达到高峰 ,接着下降。 10 μmol/L的外源IAA能明显促进绿豆幼苗乙烯的产生及ACC合酶的活性 ,同时也促进了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2 )、过氧化氢 (H2 O2 )的产生。显示外源IAA诱导的ACC合酶的活性与其诱导的活性氧的产生具有某种相关性。外源O-·2 处理能明显提高绿豆幼苗的乙烯产生速率及ACC合酶的活性 ,而外源H2 O2 无论对乙烯产生或ACC合酶的活性均没有明显的作用。外加O-·2 的清除剂SOD对绿豆幼苗乙烯的产生及ACC合酶活性的提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而外源过氧化氢酶却没有明显的作用。为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外源IAA诱导的绿豆幼苗ACC合酶活性的提高可能是由于其诱导的O-·2 产生的升高引起的 ,这可能也是高等植物中调控乙烯生物合成的机制之一 ;而IAA诱导的H2 O2 产率的升高并不是其诱导ACC合酶活性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从活性氧的角度阐明外源IAA诱导ACC合酶活性的机制.绿豆(Phaseolus radiatus L.)幼苗的乙烯产生及ACC合酶活性从萌发的第5天开始上升,到第10天达到高峰,接着下降.10 μmol/L的外源IAA能明显促进绿豆幼苗乙烯的产生及ACC合酶的活性,同时也促进了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过氧化氢(H2O2)的产生.显示外源IAA诱导的ACC合酶的活性与其诱导的活性氧的产生具有某种相关性.外源O(-)/(*)2处理能明显提高绿豆幼苗的乙烯产生速率及ACC合酶的活性,而外源H2O2无论对乙烯产生或ACC合酶的活性均没有明显的作用.外加O(-)/(*)2的清除剂SOD对绿豆幼苗乙烯的产生及ACC合酶活性的提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外源过氧化氢酶却没有明显的作用.为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外源IAA诱导的绿豆幼苗ACC合酶活性的提高可能是由于其诱导的O(-)/(*)2产生的升高引起的,这可能也是高等植物中调控乙烯生物合成的机制之一;而IAA诱导的H2O2产率的升高并不是其诱导ACC合酶活性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以绿豆下胚轴插条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乙烯利、ACC、AOA和AgNO,对其不定根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和ACC能促进绿豆下胚轴插条的生根,最适浓度分别为50μmol/L和10μmol/L;AOA和AgNO3明显抑制不定根形成,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插条离体后24h内对ACC的促进作用和AOA的抑制作用敏感。插条在0-6h和18-24h用ACC处理,在0-2h和22-24h用50μmol/L乙烯利处理的生根效果好。乙烯在不定根形成的诱导期和起始晚期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野生型拟南芥(WT)及其生长素和乙烯不敏感型突变体(aux1-7、axr1-3、etr1-1和etr1-3)为实验材料,采用固体培养法研究了高浓度硝酸铵对根毛发育的影响,以揭示其调控根毛发育的机制。结果表明:(1)随着外源硝酸铵浓度的逐渐增加,拟南芥根毛伸长受阻,产生大量的分叉根毛。(2)高浓度硝酸铵条件下,外源活性氧或活性氧产生抑制剂二苯基氯化碘(DPI)的添加能抑制高浓度硝酸铵诱导的分叉根毛产生。(3)高浓度硝酸铵条件下,外源生长素或乙烯合成前体物质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处理能恢复根毛的正常生长,解除高浓度硝酸铵诱导根毛分叉现象。(4)高浓度硝酸铵条件下,外源生长素处理乙烯不敏感型突变体或ACC处理生长素不敏感型突变体均能抑制突变体分叉根毛的形成。研究表明,活性氧、生长素和乙烯都参与了高浓度硝酸铵对根毛发育的过程调控;在硝酸铵诱导的根毛分叉中生长素和乙烯存在相互作用,在缺乏生长素信号通路时,乙烯能够发挥补充作用抑制分叉根毛的产生;在缺乏乙烯信号通路时,生长素也可以弥补缺失乙烯的作用抑制根毛的分叉,但是需要更高浓度的生长素才能充分抑制分叉根毛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用CaCl_2溶液对香蕉(Musa acuminata cf. 'Dwarf Davendish')组织进行真空浸透处理,研究Ca~(2 )对香蕉采后乙烯释放、EFE活性、ACC水平以及ACC/MACC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Ca~(2 )处理可抑制香蕉果皮和果肉组织乙烯生成,对抑制果皮的乙烯生成尤为明显。Ca~(2 )处理还可降低内源ACC水平,抑制EFE活性。结果还显示,Ca~(2 )处理对组织中ACC/MACC比值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绿豆下胚轴和小麦黄化苗地上部切段在气流系统中受到机械伤害后,连续追踪测定乙烯、乙烷产生的时间进程。结果表明,组织受伤后立即产生乙烷,但很快下降形成一个尖锐的高峰。乙烯增生有两个峰,一个需经过一定后滞期(小麦15.8±3.0分,绿豆22.7±4.9分)才开始增加,约近一小时达到最大值(小麦56.1±5.4分,绿豆59.5±8 6分),能被AVG和Co~( )抑制。另一个峰在伤后立即出现,没有后滞期,不被AVG和Co~( )抑制。说明两者有不同的生成途径。前者可称为“伤害诱导乙烯”或“逆境诱导乙烯”,后者可称为“伤害乙烯”。对组织受伤后乙烯、乙烷生成的调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乙烯具有自我催化作用,微量的乙烯能发动和加速器官成熟、衰老,同时常常伴随着大量的乙烯产生(Abeles 1973,刘愚等1978,兵藤宏1978)。近年来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外源乙烯对绿色香蕉切片(Vendrell等1971)、冷藏鳄梨(Zeaberman等1973)、未成熟的无花果和蕃茄果实(Zeroni等1976)等的内源乙烯产生具有抑制作用。最近,Mikal等(1978)报道外加乙烯和丙烯能显著抑制黄化豌豆上胚轴切段伤害乙烯的生成。但用外源乙烯处理完整植株,对叶片等营养器官中乙烯生成有何影响,还未见有报道。另外,乙烯也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对植物的形态、生理等方面产生种种影响(Abeles 1973,夏叔芳等1979),了解外源乙烯污染对植物体内乙烯生成的影响,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番木瓜果皮l-氨基环丙烷-l-羧酸(ACC)氧化酶的部分纯化,底物(O2和ACC)浓度、辅助因子(CO2和Fe2+)和抑制剂(Co2+和α-氨基异丁酸)对体外乙烯产生速率的影响.通过DEAE-Sepharose和Phenyl-Sepharose柱层析后,番木瓜果皮ACC氧化酶被纯化了19.5倍.在乙烯产生中,ACC氧化酶对O2的Km值主要取决于ACC的浓度,随着ACC水平的增加而下降;当O2的浓度增加时,酶对ACC的Km值降低.CO2显著地增加酶的活性以及对O2和ACC的Km值.Fe2+提高酶的活性,Co2+抑制酶的活性;Fe2+能够拮抗Co2+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这些动力学资料表明ACC氧化酶遵循一种顺序结合机制,首先与02结合,然后与ACC结合.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番木瓜果皮l-氨基环丙烷-l-羧酸(ACC)氧化酶的部分纯化,底物(O2和ACC)浓度、辅助因子(CO2和Fe2+)和抑制剂(Co2+和α-氨基异丁酸)对体外乙烯产生速率的影响.通过DEAE-Sepharose和Phenyl-Sepharose柱层析后,番木瓜果皮ACC氧化酶被纯化了19.5倍.在乙烯产生中,ACC氧化酶对O2的Km值主要取决于ACC的浓度,随着ACC水平的增加而下降;当O2的浓度增加时,酶对ACC的Km值降低.CO2显著地增加酶的活性以及对O2和ACC的Km值.Fe2+提高酶的活性,Co2+抑制酶的活性;Fe2+能够拮抗Co2+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这些动力学资料表明ACC氧化酶遵循一种顺序结合机制,首先与02结合,然后与ACC结合.  相似文献   

16.
乙酰水杨酸处理对猕猴桃果实成熟衰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不同后熟软化阶段猕猴桃果肉组织圆片为材料 ,在 2 0℃下用 1.0mmol L(pH 3.5 )的乙酰水杨酸(ASP)分别处理 4、12和 2 4h后 ,分析其对果实成熟衰老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果实成熟衰老 ,内源游离SA下降 ,LOX活性增加 ,超氧自由基 (O- ·2 )生成速率增加 ,乙烯释放量加大 ;ASP处理促使组织内源SA水平的增加 ,降低了O- ·2 生成速率 ,抑制了LOX、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的活性以及乙烯的生成。推测ASP可能作为O- ·2 等自由基清除剂 ,通过负反馈调控LOX途径 ,延缓果实的成熟衰老  相似文献   

17.
火焰紫罗兰离体叶片在0℃下产生的伤害乙烯,只有当叶片从0℃移到20℃时才释放出来,释放高峰在转暖后四小时。低温直接刺激叶片ACC的合成。这两者的变化与叶片受冷伤害的程度相关。CO_2匮乏抑制冷伤害乙烯释放和ACC形成,这种抑制解除后,此过程又可恢复,照光不影响这种抑制。  相似文献   

18.
黄瓜在采后成熟过程中发生呼吸上升现象。采后1天果实的圆片陈化后,伤诱呼吸增加近3倍,乙烯产生也大量增加;陈化初期,呼吸率升高与乙烯产生增加平行发展。诱导呼吸发生及伤害诱导乙烯产生受到氯霉素、环己亚胺、放线菌素D和5-氟尿嘧啶的明显抑制。GA和IAA抑制乙烯的产生,而ABA则促进乙烯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1979年Grove等从油菜花粉分离得到一种新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油菜素内酯,它具有生长素、赤霉素类似活性,并与生长素有加合作用(Yopp等 1979,1981;Takeno和Pharis 1982)。诱导乙烯产生是生长素一个显著的生物效应;Yopp等(1979)和Arteca等(1983)分别报道过油菜素内脂对绿豆等生长素诱导乙烯增加的加合作用,促进乙烯前体1-氨基环丙烷基-1-羧酸的合成(Schlagnhaufer等1984)。本文主要研究了BR及其与IAA共同对ACC和乙烯生成的影响的特征及其对MACC形成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加速衰老——渍害的主要表现,可以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的增加作为定量指标。在不同时期对小麦地上部喷施乙烯生物合成前体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或乙烯发生剂乙烯利以增加体内乙烯产生,发现渍水前10天喷施,使小麦生长受一定程度抑制,可显著提高抗渍性。在渍水前5天或渍水同时给予ACC,植株的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与未处理的受渍植株的含量无显著差异,而渍水5天再进行喷施时,则进一步加速叶绿素分解和丙二醛的积累,加重了渍害。此时期以ACC或乙烯利处理不渍水的对照植株,既不加速叶绿素分解,也不促进丙二醛累积,表明乙烯具有加速衰老的作用,但不是渍水启动衰老加速的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