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呼吸道绿脓假单胞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感染机制研究进展华西医科大学成都610044高庆伟(综述)黄安华(审校)呼吸道细菌感染是一种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病死率为医院感染性疾病之首,约占全部感染性疾病死亡率的45%。[1]绿脓假单胞菌是目前引起呼吸道...  相似文献   

2.
下呼吸道感染流行菌及其耐药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本院下呼吸道感染流行菌及其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下呼吸道感染流行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病原菌716株,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菌种,而G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13.69%,肺炎克雷伯菌占8.8%,不动杆菌属占8.4%.除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外,G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性高.G 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要菌种,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S)的检出率为85.3%,耐甲氧西林溶血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为91.6%.真菌分离呈增多趋势,占所有病原菌的23.28%.结论:下呼吸道感染流行菌药敏显示耐药水平较多,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以利于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重症监护病房不动杆菌感染的流行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不动杆菌暴发流行原因和耐药性,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ICU 2004年临床标本中分离的不动杆菌.结果该院ICU 2004年不动杆菌感染在所有的分离菌株中所占比例最高,达26.7%;不动杆菌感染主要源于呼吸道样本,占79.1%;该院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更为严峻,对所有检测的抗生素都表现了极高的耐药率,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药率也很高,可能与该院ICU的不动杆菌感染由几个同源的高耐药的菌株传播有关,表现出耐药性十分严重的流行发生.结论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寻找感染源头,通过根除医院环境中的不动杆菌,阻止不动杆菌感染扩散.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8月共109例肺结核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病例,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操作流程分离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检出大肠埃希菌的标本主要为痰液(88.07%)。药敏检测提示,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奈替米星、妥布霉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耐药率均20%,可作为临床治疗该菌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结论大肠埃希菌是导致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之一,其耐药性较高,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同时应提高临床样本的送检率,根据药敏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沈阳地区婴幼儿RSV感染的病原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查明冬春季沈阳地区婴幼儿RSV感染流行情况.采用APAAP法和IFA法对65例临床诊断为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进行了检查.在RSV感染的高发季节由RSV引起婴幼儿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阳性率为44.60%(29/65),0~6个月婴幼儿感染率最高,为74.07%(20/27),并有明显的喘息倾向.以上结果表明RSV仍是引起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特别是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的重要病原体,沈阳地区仍有流行.为防止和控制RSV的流行及为RSV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技术监测铜绿假单胞菌(PA)的医院感染情况,了解耐药表型与RAPD基因型关系,为确定院内交叉感染发生及院感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10例ICU患者连续多次采样分离出的48株PA进行RAPD基因分型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48株PA共分出9个基因型.6例患者为单一RAPD型PA菌株感染,4例患者检出2种RAPD 型,有3组患者分别检出同型RAPD.耐药性最高的是环丙沙星(75%),其次是左氧氟沙星(73%),耐药性最低的为美洛培南(31%).结论 耐药表型与RAPD基因型之间不存在相关性;RAPD分型快速简单,对于流行病学调查确定院内交叉感染或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闫雷  徐海 《微生物学报》2016,56(2):169-179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从早期主要用于治疗尿道感染发展到后来治疗肠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目前已在临床、畜牧业和水产业中广泛使用,细菌对其耐药性也逐渐呈蔓延趋势,耐药机制日趋复杂。喹诺酮类耐药机制主要分为染色体介导的耐药和质粒介导的耐药,后者对细菌耐药性的广泛传播起着重要作用。1998年首次报道了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机制,即质粒上qnr基因介导的细菌对氟喹诺酮耐药机制,qnr基因可在不同细菌中迅速水平传播,引发的感染不易控制,使得院内感染大范围的流行。此外,qnr基因通常与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相关或存在于复杂整合子中与其它多重耐药基因共同整合,缩小了临床医生治疗相关细菌感染时选药或联合用药的空间,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就qnr基因的发现历史、耐药机理及在国内的流行状况做了详细概述。  相似文献   

8.
对国内主要狐场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银黑狐、北极狐、赤狐及彩狐均对本病易感染,主要通过交配传染,病狐在本病流行中起主要作用.各狐场感染率为0.9—21.9%,导致流产率1.5—14.7%,空怀率3.2—47.5%,揭示了本病的严重危害性.通过血清学和病原分离证实,本病可感染饲养管理人员,为人兽共患病.除狐狸外,貉、水貂及犬也可感染.实验动物中小白鼠、大白鼠、地鼠、豚鼠和家兔对本病不感染.  相似文献   

9.
对国内主要狐场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银黑狐、北极狐、赤狐及彩狐均对本病易感染,主要通过交配传染,病狐在本病流行中起主要作用.各狐场感染率为0.9—21.9%,导致流产率1.5—14.7%,空怀率3.2—47.5%,揭示了本病的严重危害性.通过血清学和病原分离证实,本病可感染饲养管理人员,为人兽共患病.除狐狸外,貉、水貂及犬也可感染.实验动物中小白鼠、大白鼠、地鼠、豚鼠和家兔对本病不感染.  相似文献   

10.
ICU院内感染流行菌株及耐药情况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了解ICU院内感染的流行菌株及菌株耐药,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ICU2002年7月~2003年6月所有分离的细菌菌株、真菌菌株及菌株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共检出菌株170例,其中G-菌95例(占55.9%),以铜绿假单胞菌、洋葱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主要见于呼吸道感染;G 菌36例(占21.2%),以肠球菌和葡萄球菌为主,前者主要见于泌尿道和消化道感染,后者均见于呼吸道;真菌38例(占22.4%),以白色念球菌为主,主要见于泌尿道感染.其细菌对常用抗菌药耐药严重,呈多重耐药,真菌耐药率尚低.结论加强室内外环境和空气监控,防止交叉感染,侵入性操作要严格无菌操作,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加强支持疗法,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原则,根据药敏选用抗生素,避免长期大量联合用药,减少抗生素使用率,从而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呼吸道感染是肺结核主要的并发病之一 ,也是导致病情恶化、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病原因多为长期使用抗结核药物 ,干扰机体的微生态平衡 ,使机体抵抗力降低 ,致使菌群紊乱 ,体内正常菌群转变为条件致病菌所致 [1 ] ,且其种类很多。有报道表明 ,在 397份痰液中分离出 10 7株病原菌 [2 ] ,由其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特征性不显著 ,与普通呼吸道感染的菌谱构成及抗生素敏感性均有明显改变。本文对较常见的引起肺结构合并呼吸道感染的几种病原菌进行了检测及耐药性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  12 0例经临床诊断为肺结核合并呼吸道感染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引起荆州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流行趋势、耐药特点和特殊耐药菌分布规律.方法 以无菌方式吸取ICU病房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下呼吸道标本,然后以常规方法分离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再用WHONET 5.6和SPSS 15.0软件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从该院ICU病房患者的下呼吸道标本中共分离各类病原菌共201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 904株,革兰阳性球菌62株,真菌53株.肠杆菌科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普遍耐药,非发酵细菌呈现多重耐药性.结论 导致该院ICU病房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其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可能与抗生素选择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13.
ICU病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对ICU病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经过耐药菌谱的分析,探讨临床分离菌株的同源性,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年3月7日~3月29日ICU病区感染MRSA的10例患者及医院环境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ICU病区MRSA的感染率为47.6%.且环境中空气、陪护人员手、医务人员等亦培养出MRSA,通过耐药谱分析显示细菌具有高度同源性.结论该次MRSA感染为局部暴发流行.医院必须加强室内外环境和空气监控,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无菌侵入性操作和抗生素的使用原则,从而有效减少MRSA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北京地区成人呼吸道感染患者中人冠状病毒(HCoV)HKU1的感染状况进行初步分析,了解其流行分布、临床特点,并确定流行株的基型别.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月从北京地区成人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收集鼻咽拭子标本559份,利用靶向棘突蛋白 S 与核心蛋白 N 的2种巢式 PCR 方法进行 HCoV-HKU1筛查,并对阳性片段进行序列测定,以确定其基型别;同时,对阳性标本进行常见呼吸道病毒的共感染筛查,进而分析 HCoV-HKU1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点.结果:559份鼻咽拭子标本中检出 HCoV-HKU1阳性9例(1.61%),其中3例合并HCoV-OC43感染;感染患者临床表现为急性呼吸道症状,以发热(88.9%)、咽痛(66.7%)、寒颤(68%)、流涕(55.6%)和咳嗽(44.4%)为主,其中1例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史;阳性基片段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这9例感染均为 HCoV-HKU1 B型.结论:北京地区近年成人呼吸道感染患者中 HCoV-HKU1感染率较低(1.61%),其流行株基型为 B 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帮助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VITEK-2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113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痰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 113例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79株,其革兰阴性杆菌122株,占68.1%,以肺炎克雷伯菌...  相似文献   

16.
328株念珠菌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医院念珠菌病原分布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抗真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从住院患者分离到的328株念珠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性。结果念珠菌种类主要为白念珠菌(68.6%)、热带念珠菌(13.4%)和光滑念珠菌(7.9%);念珠菌来源以下呼吸道为主(82.3%),其次为泌尿道(5.2%)、血液(4.0%)和肠道(3.4%)等;白念珠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氟胞嘧啶及两性霉素B耐药性较低(0.0%~7.1%)。结论医院念珠菌感染以白念珠菌为主,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多见,氟康唑、伏立康唑、氟胞嘧啶及两性霉素B对白念珠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对于念珠菌属开展耐药性监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蛇志》2020,(1)
目的通过统计肿瘤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群分布以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为肿瘤患者合并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提供治疗经验。方法对某肿瘤专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住院患者痰标本分离出的286株铜绿假单胞菌以及13种常用抗菌药的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粘菌素B耐药率最低(3.85%),其次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吡肟,分别为15.04%和17.13%;而对氨曲南、哌拉西林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53.15%、43.36%和39.86%。结论肿瘤患者合并呼吸道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粘菌素B耐药性最低,临床可根据经验首选该药用于治疗肿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合并下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预防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及深入.方法取痰、喉室的分泌物及喉癌术后气管内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呼吸科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中以白色念球菌居首位,其次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高,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最低.耳鼻喉科声带息肉患者喉室的病原菌中以草绿链球菌居首位,对阿莫西林-棒酸,头孢1、2代敏感.耳鼻喉科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中,既有革兰阳性菌(以肺炎链球菌为主)又有革兰阴性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醋酸钙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较革兰阳性菌多,均对头孢他啶有较高的敏感率.结论由于细菌的分布特点不一,耐药性不一样,最好依据细菌学选择敏感抗生素,当病原菌不明时,需要经验用药时则根据其筛查出的细菌排序的流行趋势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我国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状况以及耐药性。方法:通过采集医院2013年到2014年一千九百二十二例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的合格痰样本进行人工细菌的培养工作。培养出六百零八株菌株,其中阳性率为31.6%,革兰阴性菌有二百七十四株(45.1%),其中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一百一十六株(19.1%);革兰阳性菌一百九十六株(32.2%),其中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一百一十五株(18.9%)。结论:通过实验看出现阶段呼吸道中的病原菌有很强的耐药性,并且不同种类的细菌的耐药性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所致昏迷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该类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诊治的160例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对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80例患者采样并进行病原菌检测和药敏试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60例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80例,占50.00%,共分离出病原菌85株,革兰阴性菌59株,占69.41%,革兰阳性菌20株,占23.53%,真菌6株,占7.06%。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对左氧氟沙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性较低;革兰阳性菌对氨苄西林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侵入性操作、使用抗生素是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临床可通过减少侵入性操作及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该类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