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人教版《生物》第一册“课外读”的调查初探丁纪兴(山东省沂水县七里中学,276400)人教版《生物》第一册的“课外读”,充分体现了新教材的灵活性和创新意识。它的出现,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2.
利用无土栽培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苗琦(北京西城区外语学校100044)初一年级学生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植物学。为了使学生在课堂所学的知识能在实际中得到验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我组织初一生物课外...  相似文献   

3.
陈瑜 《生物学通报》2004,39(8):34-35
高中生物学新教材(试验修订本),在教材的结构上增加了“小资料”、“课外读”、“旁白栏思考题”、“实习”、“研究性学习”等栏目。用好这些栏目,不仅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能力和科学素质,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生物学必修教材(2000年版)为例,就如何正确使用教材中的“旁白栏思考题”谈谈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4.
在多年开展植物生理学课外实验的基础上,近年来,我们有意识地把学生的课外实验与教研室承担的科研项目结合起来,让学生较早地了解科研,参与科研。具体做法是:1.介绍科研课题,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在课堂讲授和实验课上.我们结合植物生理教学内容,有目的地介绍本室承担的科研课题,尤其是近几年取得的新进展,以激发学生参与科研的兴趣。例如在第一堂课讲述“绪论”时,教师就结合植物生理学的内容和任务、植物生理学的发展与展望以及如何学习植物生理学而全面介绍本室的教学科研情况,并介绍前几届同学利用课外时间参与科研活动的…  相似文献   

5.
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凡是感兴趣的事情,学生都会力求去认识,去了解,去学习。在植物生理学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我们教师必须考虑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就如何结合课外知识在植物生理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谈谈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6.
1学习内容分析 1)“肾脏的结构”是以形态结构知识为主的一节课。这节课名词术语比较多,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对于这些内容不易产生兴趣。但是这些知识又是学生理解尿液形成过程的基础,也为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体会蔡建法(福建省长泰第一中学363900)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又是培养学生能力和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几年来,我们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生物学"课程作为理科基地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夯实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开拓科研视野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如何平衡基础与前沿、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对课程的内容、形式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丰富和增加学生对微生物学的理解和认识,为生物学理科基地学生明确研究方向提供信息。微生物生物学课程每学期安排8学时专题讲座,其内容不仅与本系教师的科研工作紧密相关,而且还邀请各领域校外专家,讲座内容丰富,涵盖了课程大纲中的主要内容。为学生们深刻明确学习目的、激发科研兴趣、启迪创新性思维搭建了一个平台。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同学们不仅可获得更多课外知识,了解当今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还可从讲座专家那里获得更多切实的科研体会。  相似文献   

9.
教学中如何利用“看一看,想一想”栏目王爱林(湖南省祁阳县陶铸中学426100)新编义务教育初中《生物》课本(人教版)增加了“看一看,想一想”、“动动脑”、“动动手”、“课外读”等栏目。本文(以初中生物第二册为例)就如何正确使用课本中的“看一看,想一想...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生理学是开设于三年级上学期的专业选修课。我们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顺序、与互联网时代接轨、采用问题法引出新知识、恰当运用生动和形象的语言、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以及做好课外延伸等方式,进行细菌鞭毛结构与功能的教学,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课型上新课。教学目的 (1)发动学生在课前采集植物的种子,把课堂教学和课外观察结合起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对菜豆、玉米种子结构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构造。通过对比,掌握它们在结构与功能上的异同点,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通过实验使学生牢固掌握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部分。培养学生综合  相似文献   

12.
上好高中第一节生物课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节课教学应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意义,了解生物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意识做为主要内容。第1节课任务繁重,难度极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初级中学,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性格特点不了解。由...  相似文献   

13.
《生物化学》以生物体为对象,研究其生命的化学本质,是生命科学领域的核心课程。长期以来,由于生物化学课程知识点多、范围广和内容抽象,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压抑其学习过程中的兴趣,致使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最近10~20年里,国外将科学(science)、技术学(technology)、工程学(engineering)及数学(mathematics)的教育与艺术学(arts),特别是与艺术学中的音乐结合实施教学,形成一种所谓的STEAM (STEM + Arts) 策略,对STEM教育进行辅助,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基于以上情况,结合国内生物化学教学实际,笔者尝试将生物化学歌曲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辅助教学。生物化学歌曲可以将抽象难懂的生物化学知识转变成悦耳动听的歌曲,在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爱上生物化学;在生物化学歌曲的创作过程中,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创新,内化重点难点,使深奥的问题形象化;在学习过程中用歌声展现生物化学的魅力,让知识成为有趣的知识,让其成为有趣的学习者。本文介绍了国内生物化学歌曲发展壮大历程,结合具体实例从利用生物化学歌曲引入教学、理解生物化学内容、密切联系生活三方面评论了生物化学歌曲在辅助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并从歌词的改编、旋律的选择、歌曲的传唱、教学的设计等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要提高初中生物课的教学质量,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要实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相统一的教学方法。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温旧导新——观察读议——练习巩固——小结归纳”的教学程式,教学效果较好。它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面以初中植物学“根对水分的吸收”为例,说明上述教学程式的运用。温旧导新在讲新知识以前,要复习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旧知识。导新的含义有二:其一,教师由旧知识有机地导入新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能力。其二,教师在导入新课后,简要地概述新课的主要内容,并提出学习要求,使学生有目的地学习。例如,这节课可以复习根毛的形成及功能的知识,从根毛的吸收  相似文献   

15.
如何设计生物墙报王作鑫,张明亮(山东省郓城县侯集中学274714)生物墙报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一个窗口,也是培养学生生物兴趣的一块园地,办好生物墙报对生物教学大有益处。生物墙报要求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文字要求生动简短。一般根据内容可分以下6个专栏。“...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学科之一,是高校生命科学、食品科学、海洋科学、医学等学科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程可以为学生今后从事上述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及生物技术产业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针对学生在“微生物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体系完整性缺失、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思维欠缺等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元化兴趣引导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培养模式,对微生物学的教学进行改革探索与实践,通过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微生物学知识与自身的兴趣特长相结合,以漫画、歌曲、诗词、手工等多种不同的形式展示课堂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兴趣,加深其对知识点的认知和了解。实践证明,本教学改革的实施调动了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17.
李华 《生物学通报》2000,35(12):17-18
课本插图既形象又直观 ,是课文内容的形象补充 ,也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与文字内容同样重要。但很多学生对教材中的插图却不够重视 ,习惯于只看文字内容 ,而忽视对插图的认识理解 ,造成识图能力较差 ,影响了对课文的理解。作为课本内容的延伸 ,课文插图的学习 ,对学生学好生物学、理解生物学知识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1  引导对插图的观察对插图的观察要从培养学生对插图的兴趣入手。首先 ,应搞清楚插图的含义 ,即插图的目的是什么 ?起什么作用 ?有什么意义 ?其次 ,要了解插图的方位关系 ,引导学生了解…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课本中有多种学习栏目,例如:思考与讨论、资料分析、问题探讨、建模等。这些栏目的设置有利于学生消化吸收课本中章节知识,而且也使学生提高了兴趣,拓宽了视野,效果很好。有些栏目可以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中,但像“建模”栏目,由于需要的材料必须学生课下搜集,制作也需要时间,因此必须课下完成。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课外知识?当然是指除课本知识以外的名词、概念和事例等.而这里主要强调的是那些与我们所讲授的基础知识有密切联系的课外知识.它能激发兴趣,启发思考,高度概括基础知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基本理论.所以有目的、有选择、恰到好处地将课外知识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不但不会影响传授书本知识,而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课本中有多种学习栏目,例如:思考与讨论、资料分析、问题探讨、建模等。这些栏目的设置有利于学生消化吸收课本中章节知识,而且也使学生提高了兴趣,拓宽了视野,效果很好。有些栏目可以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中,但像“建模”栏目,由于需要的材料必须学生课下搜集,制作也需要时间,因此必须课下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