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球囊引产联合人工破膜及缩宫素在足月妊娠中的引产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足月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产妇实施人工破膜,2 h后如未见有效宫缩则静脉滴注缩宫素,研究组首先于宫颈处放置COOK球囊,取出球囊后进行人工破膜,30 min后静脉滴注缩宫素,对比两组产妇静滴缩宫素至分娩时间、第1产程、第2产程、总产程时间,对比两组产妇不同时间段分娩率,对比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胎儿Apgar评分、产后24 h出血量及副作用情况。结果:(1)研究组产妇缩宫素静滴至分娩时间、第1产程、第2产程、总产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12 h内研究组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胎儿Apgar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产后24 h出血量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4)两组产妇羊水浑浊、宫缩过强等副作用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球囊引产联合人工破膜及静滴缩宫素的方式,能够显著缩短产妇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同时还能够降低分娩后产妇阴道出血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妇女生殖道感染无乳链球菌(GBS)与新生儿感染的关系。方法在慈溪市妇幼保健院1192例胎膜早破妊娠晚期妇女进行宫颈分泌物培养,同时对其分娩的1196个新生儿进行鼻咽分泌物培养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无胎膜早破的妊娠晚期妇女5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胎膜早破合并GBS阳性妊娠晚期妇女与新生儿感染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分离无乳链球菌比例为16.1%(192/1192),对照组分离无乳链球菌比例为6.0%(30/500),两组比较无乳链球菌感染与胎膜早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破合并GBS阳性的妊娠晚期妇女新生儿感染率与破膜时间和分娩产程有关,破膜时间〈24h与〉24h的妊娠晚期妇女,其新生儿感染率与破膜时间成正比,产程〈24h的妊娠晚期妇女新生儿感染率明显低于24h以上的妊娠晚期妇女。结论妊娠晚期妇女无乳链球菌感染与胎膜早破有关,从而引起新生儿感染,为了早期预防新生儿感染,应对GBS阳性的妊娠晚期妇女及时治疗,并严格控制早破时间和缩短分娩产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孕晚期胎膜早破妇女产道无乳链球菌(SA)定植与新生儿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筛选2014年1月-2017年3月我院产科收治的孕晚期胎膜早破孕妇589例作为观察组,无胎膜早破的正常孕晚期孕妇261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宫颈拭子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其分娩的新生儿咽拭子进行细菌培养,记录两组孕妇胎膜早破合并SA阳性结果孕妇数与新生儿感染人数。结果胎膜早破孕妇宫颈拭子SA阳性率为16.47%(97/589),无胎膜早破的正常妊娠晚期妇女SA阳性率为6.13%(16/261)(P0.01);观察组SA阳性孕妇新生儿感染发生率6.18%(6/97),显著高于本组SA阴性孕妇4.67%(23/492)(P0.05);观察组破膜时间≥24h孕妇其新生儿感染率为62.07%(18/29),高于本组破膜时间24h孕妇的新生儿感染率27.94%(19/68)(P0.01);观察组产程≥24h孕妇其新生儿感染率42.42%(14/33),高于本组破膜时间24h孕妇的新生儿感染率17.19%(11/64)(P0.05)。结论孕晚期孕妇产道SA感染导致胎膜早破风险增加,新生儿感染率升高,有必要对SA阳性孕妇及早干预治疗,尽量减少胎膜早破,缩短产程。  相似文献   

4.
刘伟  战培荣  陈军 《动物学杂志》2013,48(2):241-248
采用扫描电镜和光学解剖镜,对黑龙江水域怀头鲇(Silirus soldatovi)成熟卵膜层次构造和受精卵胚胎发育过程中卵膜形态结构变化进行观察,并比较未脱黏和人工脱黏卵受精卵膜的表面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受精卵膜的胶膜表面由一层薄而致密的物质组成,上有微孔构造.未脱黏受精卵膜表面胶膜光滑致密,多孔隙,内有小梁相连,随胚胎发育逐渐膨胀、展开、变薄,破膜期自然脱落.人工脱黏几乎全部脱去鱼卵的胶膜层,从而使卵失去黏性.脱去胶膜层的受精卵膜表面由不规则的颗粒状结构紧密嵌合而成,表面粗糙,胚胎发育过程中颗粒形状变化不大,但颗粒层逐渐变薄而且疏松,直至胚胎破膜而出:胚胎发育后期颗粒层有过早脱落和破洞出现.同时对活体鱼卵进行连续比较观察,讨论了卵膜结构及动态变化与孵化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产妇生产期间导致产妇出现发热的影响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共收治的60例无痛分娩生产期间发热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另取同期60例无痛分娩生产期间未发生发热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所有产妇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对比两组产妇的人口学特征、妊娠基础疾病情况以及产时不同情况,并对所有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后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无痛分娩产妇生产期间发热的预防措施。结果: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孕次、死胎史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有保胎史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次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妊娠期贫血、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早产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胎膜早破产妇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以及胎膜早破距离分娩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常规剂量罗哌卡因麻醉使用、人工破膜、宫缩素使用以及羊水污染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所有因素进行赋值,其中"是"或"有"为1,"否"或"无"为0,其他因素依照数值变量赋值。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只有保胎史、产次、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胎膜早破据分娩时间、硬膜外麻醉药物、宫缩素使用以及羊水污染为无痛分娩生产期间产妇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无痛分娩产妇的胎膜早破情况、破膜方式可能与产妇出现发热的情况具有一定相关性,但是只有保胎史、产次、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胎膜早破据分娩时间、硬膜外麻醉药物、宫缩素使用以及羊水污染是产妇出现发热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上要对初产妇、有保胎史、产程时间长、胎膜早破据分娩时间长、羊水污染等无痛分娩产妇给予一定预防措施,并调整硬膜外麻醉药物的使用,减少宫缩素使用,来避免无痛分娩产妇在生产期间出现的发热现象。  相似文献   

6.
利用乳化液膜分离丙氨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乳化液膜技术分离丙氨酸进行了实验研究,从而探索了从味精生产过程的。第二次等电点结晶母液”中回收丙氨酸的新途径。采用二(2-乙基已基)磷酸为载体和表面活性剂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磺化煤油组成液膜体系。研究了影响乳化液膜提取的各种因素,确定了适宜的分离条件。丙氨酸的单级提取率超过60%,浓缩3倍以上。对该液膜体系在交流高压静电场作用下,箱式破乳器的破乳过程,建立了破乳速率和相关操作因素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7.
哲罗鱼消化系统器官发生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形态观察与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哲罗鱼(Hucho taimen)胚胎期(水温7~8℃)和胚后期(水温3~14℃)消化系统的发生发育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哲罗鱼受精11d形成原始的消化管。受精18d肝原基出现,U型胃雏型形成。受精30d鱼体破膜,口能自由闭合。破膜8d后,齿形成,肛门与外界相通,消化道初步形成口咽腔、食道、U型胃、肠和肛门。破膜16d,胰及瓣囊出现,仔鱼消化系统初步具备了摄食和消化外源性食物的能力。破膜24d后,鱼体开始上浮,主动摄食,由内源性营养转向混合性营养。破膜30d后,卵黄囊完全被吸收,各消化器官功能和结构逐步发育完善,鱼体由混合性营养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此后随着鱼体的生长消化器官逐步发育成熟,舌齿和下颌齿分别为双排,胃腺发达,形成网状结构,幽门盲囊较多,肠为直行,肝和胰为相互分开的独立器官。  相似文献   

8.
补体攻膜复合体致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粘附性改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膜性肾病中补体攻膜复合体(MAC)介导蛋白尿机制,本研究制作了MAC致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GVEC)亚溶破模型。通过对细胞局部粘附及相关蛋白的观察发现,MAC亚溶破致伤GVEC后,其粘附性发生改变。其机理与ECM分泌失调、膜硫酸化物质及整合素减少、细胞骨架重排有关。这些改变导致体内GVEC脱附,足突退缩融合,从而参与膜性肾病的蛋白尿产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存在难产因素初产妇产程图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住院分娩的326例单胎头位初产妇的产程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程图异常组中难产因素的构成比和剖宫产率均高于产程图正常组;存在难产因素的组别(胎方位异常组、宫缩乏力组、巨大儿组)产程中各阶段时限均较正常产妇组长,宫颈扩张速度均较正常组慢,胎头位置均高于正常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程中对产程图中各阶段时限、宫颈扩张速度及胎头位置等指标进行监测,来预测和及时发现头位难产因素的存在,及时给予处理,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存在难产因素初产妇产程图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住院分娩的326例单胎头位初产妇的产程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程图异常组中难产因素的构成比和剖宫产率均高于产程图正常组;存在难产因素的组别(胎方位异常组、宫缩乏力组、巨大儿组)产程中各阶段时限均较正常产妇组长,宫颈扩张速度均较正常组慢,胎头位置均高于正常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程中对产程图中各阶段时限、宫颈扩张速度及胎头位置等指标进行监测,来预测和及时发现头位难产因素的存在,及时给予处理,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11.
通过Bouin's液、5%的福尔马林、透明液固定和活体解剖观察等4种不同方法,对白点鲑(Salvelinus leucomaenis)胚胎和仔鱼发育进行了系统观察,描述了早期发育过程。白点鲑受精卵为端黄卵,沉性,橙黄色,呈圆球形。在水温3.40~8.89℃,受精卵历时1 944 h,经历6个阶段的胚胎发育破膜孵出仔鱼;初孵仔鱼全长(17.89±0.32)mm,破膜后73 d各鳍条发育完全,并出现"幼鲑斑",破膜后350d鱼体外部形态与成鱼基本相同。将白点鲑与几种鱼类进行了对比,并且探讨了其胚胎发育特点。经比较4种不同观察方法,Bouin's液固定后剥离卵膜观察是研究白点鲑等卵膜较厚鱼类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骨表面覆盖口腔修复膜对颌骨囊性缺损人工骨植入术患者植入腔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78例颌骨囊性缺损患者按治疗时间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40例,均行开窗人工骨植入术,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抗感染,观察组采取人工骨表面覆盖口腔修复膜。比较两组的囊腔体积、面积缩减率、人工骨植入量、骨厚度及植入腔感染率。结果:两组的囊腔体积、面积缩减率及人工骨植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骨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植入腔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开窗人工骨植入术的基础上使用口腔修复膜不仅能引导骨组织再生,而且能够显著降低植入腔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erane,PROM)所致孕妇绒毛膜羊膜炎的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探讨胎膜早破引起的绒毛膜羊膜炎主要致病菌的病原学特征,为围产期感染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597例破膜时间大于24小时的PROM孕妇的胎膜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597例破膜时间大于24小时的PROM孕妇的胎膜细菌培养中,86例培养阳性,阳性率为14.41%;培养阳性病例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73.26%(63/86),革兰氏阳性菌球菌占34.88%(30/86),培养最多的菌种是大肠埃希菌,占60.47%(52/86)。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庆大霉素、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敏感;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亚胺培南、丁胺卡那、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庆大霉素、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敏感。结论:革兰氏阴性杆菌是PROM相关的绒毛膜羊膜炎的主要致病菌,应根据病原学特征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厚唇裸重唇鱼胚胎发育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视显微镜对厚唇裸重唇鱼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连续观察和描述。结果表明,受精卵呈卵圆形,卵径较大,吸水膨胀后为(4.41±0.13)mm。在水温为9℃条件下,授精后9h进入卵裂期,23h 30min进入囊胚期,33h进入原肠期,71h进入神经胚期,74h 30min进入器官分化期,210h开始破膜而出,初孵仔鱼全长9.35mm。破膜后16d仔鱼开始上浮。对厚唇裸重唇鱼的胚胎发育特点与其近缘种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黎英梅 《蛇志》2014,(2):188-189
目的探讨临产产妇产程过程中丈夫陪伴配合体位管理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住院待产产妇200例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产妇从临产开始一直由丈夫陪产,同时在产程过程助产士进行体位指导直至分娩结束;对照组产妇从临产开始一直由非丈夫(除丈夫以外的家属)陪产,产妇采取自觉舒适体位,助产士未进行体位干预,直至胎儿娩出。结果观察组各产程需时均缩短,自然分娩率高,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产妇产程过程中丈夫陪产配合体位管理可减少产程耗时,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目前我国膜式氧合器临床应用,人工膜肺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通过问卷调查形式显示我国近年CPB (Cardiopulmonary Bypass,体外循环)技术发展迅速,膜式氧合器应用量逐年升高,应用ECMO(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循环的比例显著增加。人工膜肺多方面研究进展包括:为新生儿体外循环设计的婴幼儿膜式氧合器,整合 动脉滤过器与超滤设备的小型化氧合器,这些设计可以明显减少体外循环回路整体表面积和预充量,避免CPB 中过度血液稀释, 降低或不用输入红细胞。同时减轻由于血液与人工材料接触诱发的炎性反应。人工膜肺在人工材料改进和结构设计有很显著发 展,通过改进气体交换的人工膜材料,优化结构设计,提高血液抗凝能力和耐受力,设计出如ECMO 可以长时间应用于辅助循环 来延续和支持病人的生命。对膜式氧合器的试验研究的相关进展和展望也会在本文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三氯乙烯对脂质体膜通透性的影响及其破膜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测定脂质体膜对水的通透性及脂质体对被包裹血红蛋白的释放率,研究了三氯乙烯对脂质体的作用.观察到在低浓度时,三氯乙烯能增加蛋卵磷脂脂质体的通透性,随着浓度的增加有破膜释放的效应.  相似文献   

18.
通过LB膜技术将硬脂酸酯修饰的SpA嵌入到气液界面的磷脂膜中,并沉积于疏水化石英表面,形成了平面人工双层生物膜.此人工膜可作为免疫球蛋白的通用诱导膜.结果表明,硬脂酸脂对SpA的修饰是影响该蛋白质构象变化的主要因素.当修饰SpA嵌入到磷脂DPPA单分子膜中时,膜中蛋白质密度增加,且呈现良好的成膜特性.人工膜中SpA的活性下降与硬脂酸的修饰及其在膜中的嵌入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该实验摸索出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纤毛虫表膜下三维结构的新方法:用适当浓度的KMnO_4作为固定剂,固定虫体细胞表膜,调整固定液的渗透压使细胞在低渗溶液中胀破、细胞质溶出,表膜剥落下来、内外翻转,经脱水、冷冻干燥、喷金后,在扫描电镜下对爽口虫(Climacostomumsp.)、尾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及拟尾柱虫(Paraurostyla weissei)的表膜下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利用此方法能够观察到表膜下层次分明而又清晰的三维立体构象。此方法可为纤毛虫表膜及其它细胞质膜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样品制备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心脏直视手术中体外循环的任务之一就是将静脉血氧合成动脉血,这过程依赖于人工肺——氧合器来完成。由于膜式氧合器功能接近于生理,故目前广泛应用。希健——1型膜肺是国内第一个中空纤维外走血式泵后型膜肺,为国内首创。我院自1996年3月至1998年12月间共使用希健——1型膜肺117例,现就希健——1型膜肺的性能,特点及临床使用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