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辅助治疗轻中度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轻中度牙周炎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共选取患牙276颗,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38颗患牙,对照组予以龈下刮治术和根面平整术(SR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PDT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牙周袋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BOP)阳性率、出血指数(BI)。结果: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两组PD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浅(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均浅于对照组(P0.05);两组BOP阳性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I随着时间的推移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BI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DT辅助治疗轻中度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其能减小PD,降低BI和BOP阳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技术探讨青海地区藏汉族人群下颌第二磨牙根管形态、数量以及C型根管发生率和髓腔差值的异同。方法:从2016年5月到2018年12月青大附院口腔门诊牙齿CBCT扫描结果中选择藏、汉民下颌第二磨牙各300颗,其中汉族150例,藏族150例。按照Vertucci分类对根管进行分型,探究青海地区藏、汉族人群下颌第二磨牙根管形态特点,同时对牙根类型、C型根管数量和发生率进行统计研究。结果:青海地区藏汉族人群下颌第二磨牙牙根类型以双根牙为主,且其在藏族人群中的发生率高于汉族人群。青海地区藏汉族人群下颌第二磨牙的根管分型以Ⅰ型和C型根管所占比例最高。在青海地区汉族人群和藏族人群下颌第二磨牙中,C形根管所占比率分别为40.7%和27.0%,汉族人群C型根管发生率显著高于藏族人群(P0.05)。在青海地区藏汉人群下颌第二磨牙中,女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青海地区藏族人群的MB-DB、DB-P平均值显著高于汉族人群(P0.05)。结论:青海地区藏汉族人群下颌第二磨牙根管形态基本类似,C型根管发生率汉族人群是远远大于藏族人群的,具有一定的种族差异性。但是C型根管发生率在青海地区藏汉人群中都是女性大于男性。同时藏族人群髓腔差值也具有一定的种族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从奶牛的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参照GenBank已有序列,通过Primer5.0和Vector 7.0辅助设计一对引物,克隆了牛乳腺核基质附着区(BMRs)。利用生物学软件对其进行初步分析后,TA克隆于pMD-18T vector上。上下游引物5′端分别引入Kpn2Ⅰ和XhoⅠ酶切位点,将所得的BMRs克隆到pEGFP-C1的报告基因下游,构建成表达载体BE,脂质体法转染牛耳成纤维细胞。以转染pEGFP-C1的牛耳成纤维细胞作为对照,发现所克隆的BMRs功能明显,在消除位置效应、增强报告基因表达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PCR技术分3段克隆了长约9.7kb的牛β-酪蛋白基因,分别克隆在pGEM-T easy Vector的T位点。经NCBI Blastn分析,与牛β-酪蛋白基因相应区段的同源性为98%。这3段序列包含完整的5’侧翼序列、前8个外显子及第8个内含子的部分序列。以此构建了两个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利用第1段和第2段共有的酶切位点将两段融合,作为5’调控区(6.8kb),第3段和实验室已有的600bp的加尾信号通过重组PCR拼接作为3’调控区(3.4kb)构建了一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以第一段作为5’调控区,实验室已有的600bp加尾信号作为3’为调控区构建了另一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可以应用于进一步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细胞脂肪变性对肝脏弥散度成像技术(Realtime Tissue Elastography,RTE)无创评估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及炎 症程度的影响。方法:91 例确诊慢性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均于肝脏活检穿刺前行肝脏弥散度成像检查,分析不同肝细胞脂 肪变性程度与肝纤维化程度及肝脏炎症程度之间的弥散度成像LF指数差异。结果:中度脂肪变性组LF 指数最高(P=0.0254);轻 度纤维化(S1-S2)时,不同的脂肪变性程度组间LF 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05);中- 重度纤维化时,不同的脂肪变性程度 组间LF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94)。轻度炎症时,不同的脂肪变性程度组间LF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度脂肪变性 组的LF值最高(P=0.0010);中- 重度炎症时,不同的脂肪变性程度组间LF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肝脏弥 散度成像的LF指数判断肝脏纤维化程度不受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但对于肝脏炎症程度的判断受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尤 其应重视中度肝细胞脂肪变性对于测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核基质附着区是一种真核生物的DNA元件,能调控染色体结构和活性。为研究体内MAR相关的染色质准入和转录调控,我们从人基因组中克隆了Alpha 1抗胰蛋白酶核基质附着区(α1-AT MAR)并将其连入pEGFP-C1载体。分别以空载体和携带MAR的载体通过脂质体法转染人胚肾293细胞系。经G418筛选20天的细胞池用作实验分析。半定量RT-PCR及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此MAR能够增强临近基因的表达。进一步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共定位CMV启动子和RNA聚合酶Ⅱ(RNAPⅡ),PCR结果显示存在MAR元件时,更多的RNA聚合酶Ⅱ被富集到启动子区。ChIP方法可用于证实MAR介导的转录激活,在实时检测方面比RT-PCR提供了更多动力学信息。这项技术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基因表达调控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龈沟液中骨硬化蛋白对慢性牙周炎疗效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1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及同期79例牙周健康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观察和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的牙周临床指标、龈沟液中的骨硬化蛋白水平,并分析牙周临床指标与龈沟液骨硬化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的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水平及龈沟液中骨硬化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后1个月,但附着丧失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两组的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龈沟液中骨硬化蛋白水平与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水平呈高度正相关(r1=0.876,P10.001;r2=0.842,P10.00;r3=0.913,P10.001;r4=0.903,P10.001)。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骨硬化蛋白水平明显上调,并与与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水平呈高度正相关,可作为慢性牙周炎疗效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train Histogram组织弥散度成像技术在慢性肝损伤程度无创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Strain Histogram组织弥散度成像技术定量检测180例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105例,非病毒性肝炎75例)患者肝脏弹性特征值,对照病理,分析肝脏弹性特征值与肝纤维化及肝脏炎症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80例慢性肝炎患者LF指数用于判断轻度与中重度纤维化的诊断界值为2.785,LF指数越大,纤维化程度越重,灵敏度76.6%,特异度48.9%;LF指数用于判断轻度与中重度炎症的诊断界值为2.925,LF指数越大,炎症程度越重,灵敏度73.2%,特异度56.8%。10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LF指数用于判断轻度与中重度纤维化的诊断界值为2.975,LF指数越大,纤维化程度越重,灵敏度69.2%,特异度67.1%;LF指数用于判断轻度与中重度炎症的诊断界值为2.915,LF指数越大,炎症程度越重,灵敏度80.0%,特异度57.8%。75例非病毒性肝炎患者LF指数与肝纤维化和炎症程度不具有相关性。结论:LF指数可以反映肝脏纤维化及炎症程度,诊断灵敏度高,LF指数越大,肝纤维化及炎症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骨表面覆盖口腔修复膜对颌骨囊性缺损人工骨植入术患者植入腔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78例颌骨囊性缺损患者按治疗时间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40例,均行开窗人工骨植入术,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抗感染,观察组采取人工骨表面覆盖口腔修复膜。比较两组的囊腔体积、面积缩减率、人工骨植入量、骨厚度及植入腔感染率。结果:两组的囊腔体积、面积缩减率及人工骨植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骨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植入腔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开窗人工骨植入术的基础上使用口腔修复膜不仅能引导骨组织再生,而且能够显著降低植入腔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AAV)具有很多安全方面的特性,有利于其在动脉硬化方面的治疗研究.尽管如此,传统的介导单个基因的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这都归因于动脉硬化疾病的发生是由于多种基因的缺陷而不是单单某一特定基因.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尝试了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双基因对动脉硬化的治疗研究.实验大鼠分为动脉硬化模型鼠和正常饮食组(即正常对照组),动脉硬化组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分别进行AAV-apoAⅠ/SR-BⅠ,AAV-apoAⅠ,与AAV-GFP尾静脉注射,同时正常饮食组尾静脉注射PBS作为对照.其中目的基因mRNA检测采用RT-PCR方法,蛋白质表达的检测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ELISA.由饮食诱导的动脉硬化和高胆固醇的大鼠模型在尾静脉注射后8周进行冰冻切片的荧光检测.重组AAV载体显示出较强的表达活性.尾静脉注射治疗8周后,AAV-apoAⅠ/SR-BⅠ与AAV-apoAⅠ治疗组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与AAV-GFP治疗组相比有了明显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各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发现,AAV-apoAⅠ/SR-BⅠ与AAV-apoAⅠ治疗组的腹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相对于AAV-GFP治疗组有了明显下降(P<0.05),血清hs-CRP和SOD的水平有了明显上升(P<0.01),血清MDA的水平有了明显的下降(P<0.01).同时也检测了动脉硬化相关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显示,rAAV-hapoAⅠ-IRES-hSR-BⅠ治疗后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发挥抗炎作用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增加动脉硬化板块的稳定性以及降低血浆胆固醇含量的.总之,利用2型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过度表达人载脂蛋白AⅠ和SR-BⅠ可能对饮食诱发大鼠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硬化的产生有利影响.这些结果可能为动脉粥样硬化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