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表达和KRAS/NRAS/BRAF突变的临床特征和预后价值。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及ARMS-PCR法检测694例CRC组织中MMR蛋白表达和KRAS/NRAS/BRAF突变情况,分析其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 694例患者中, MMR蛋白表达缺失(deficient MMR, dMMR)62例(8.93%), KRAS突变333例(47.98%), NRAS突变31例(4.47%), BRAF突变20例(2.88%)。dMMR状态在年龄<60岁,右半结肠,肿瘤长径≥5cm,隆起型,低分化及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更常见。KRAS突变易发生于黏液腺癌中。NRAS突变在年龄≥60岁患者中更常见。BRAF突变在右半结肠,黏液腺癌及低分化组织中的检出率高,且其在dMMR肿瘤中的突变率较高。Kaplan-Meier分析显示:BRAF突变患者的总生存期(OS)明显低于KRAS/NRAS突变及完全野生型患者,且其无进展生存期(PFS)明显低于KRAS突变及完全野生型患者;MMR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融合基因突变的原发性肺癌(primary lung cancer)人群中的突变率,并分析其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入选的 106例病例均为中国西北五省人群,且经ALK 融合基因检测为阳性。将106 例患者的组织标本采用ARMS 方法检测EGFR基因 18-21 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统计分析双突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106 例ALK 融合基因突变阳性的原发性肺癌患者的组织 标本,有7 例(6.6 %)同时存在EGFR突变,其中19 外显子缺失突变(19-del)的3 例(42.9 %),L858R突变的2 例(28.5 %),L861Q 和G719X 突变的各1 例(14.3 %);7 例ALK 和双突变的患者中ALK 融合基因的突变均为EML4-ALK突变亚型1 (variant 1, V1)。7 例双阳性的患者中,6 例患者的年龄小于总体患者的中位年龄(53 岁),占85.7 %;男性患者4 例,占57.1 %;不吸 烟患者7 例,占100 %;腺癌患者4 例,占57.1 %,其中女性3例;肉瘤样癌2例,占28.6 %;粘液表皮样癌1例,占14.3 %。结论: EML4-ALK融合基因和EGFR突变能够共存,在EML4-ALK阳性的肺癌患者中,EGFR的突变率为6.6 %,双突变的患者大多年 轻且均无吸烟史,且双突变的女性患者均为腺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法(ARMS)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特点。方法:收集220例浙江南部地区NSCLC患者肿瘤样本,分别采用ARMS法和测序法检测EGFR基因18、19、20、21号外显子突变情况,并分析EGFR突变与病理类型、突变种类、患者年龄和性别的关系。结果:两方法比较,相符率为86.81%(158/182,Kappa=0.732,P〈0.01)。总突变率为47.27%(104/220),其中腺癌的突变率明显高于鳞癌(52.46%zJs17.14%;P〈0.01)。肺腺癌中,女性患者EGFR突变率明显高于男性(65.56%∞39.78%;P〈0.01)。突变样本中,21外显子错义突变(L858R)所占比例最高(62.5%,65/104),19外显子缺失(19Del)其次(43.27%,45/104),其中两者同时突变占5.77%(6/104);但腺癌女性与男性患者L858R突变率(64.41%∞56.76%)不存在显著性差别。结论:采用ARMS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较测序法敏感,突变主要发生在女性肺腺癌患者,以L858R突变为主。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究胸腔积液中肺腺癌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突变状态与DNA含量的相关性,以期探究EGFR突变状态是否同肿瘤的恶性程度存在一定关联。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接受EGFR基因检测以及基因定量分析的591例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是否出现EGFR基因突变将其分为突变组(335例)与非突变组(256例),两组患者的胸腔积液均使用激光图像细胞仪开展DNA含量以及非整倍体峰检测,并开展组间差异性比较。结果:(1)将591例患者按照年龄、性别及是否吸烟等临床特征进行分组对比显示,性别(P=0.034)与吸烟(P=0.007)同肺腺癌患者胸腔积液细胞出现EGFR突变具有一定关联,而年龄因素与是否出现突变无明显相关性(P>0.05);(2)突变组患者的最大DNA指数(DI)、大于5C细胞的平均DI以及大于9C细胞的平均DI均明显高于非突变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3)开展DNA非整倍体细胞峰比较显示突变组在单峰、双峰占比中明显高于非突变组,而无峰占比明显低于非突变组(P<0.05),多峰占比方面两组差异不大(P>0.05)。结论:经研究显示,同未出现EGFR突变的肺腺癌患者相比较,发生EGFR突变的肺腺癌患者明显DI值更高,非整倍体细胞以及非整倍体峰值也呈现异常升高态,这提示EGFR发生突变的肺腺癌患者恶变洗吧的侵袭性更强。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POLE和POLD1突变导致DNA聚合酶校对功能丧失可能会影响基因组稳定性并导致突变增加和肿瘤形成。本文结合在线数据库和真实世界样本进一步分析肺腺癌(LUAD)患者POLE和/或 POLD1 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1年8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肺癌术后组织标本115例,利用二代测序技术(NGS)检测基因突变;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收集肺腺癌数据集,通过Cbioportal在线数据库获得肿瘤突变分布图,通过Cibersort法计算获得样本的免疫相关细胞浸润情况。结果:真实世界样本中POLE/ POLD1突变的比例为7.83%(9/115)。TCGA数据显示POLE/POLD1突变的LUAD患者总生存期(OS)减少(P=0.0359)。然而,携带该突变的患者并发其他基因改变的频率明显增加,尤其是与TP53突变存在正相关;同时,POLE/POLD1突变与LUAD组织浸润性免疫杀伤细胞呈正相关,与免疫抑制细胞呈负相关,提示这部分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敏感。结论:LUAD患者POLE/POLD1突变预示较高的肿瘤突变负荷和免疫微环境改变,可作为ICI疗效预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临床诊断为眼皮肤白化病(OCA)患者的酪氨酸酶(TYR)基因进行突变筛查,了解我国大陆OCA患者TYR基因突变类型,探讨基因突变对人TYR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患者及其父母的TYR基因外显子、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及启动子区;以DNA序列测定技术,进行突变筛查与鉴定;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突变引起蛋白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进行预测与分析。结果:在15名患者的30个TYR等位基因内,查明11种突变;其中错义突变5种(W400L、R299H、E294K、R77Q和K142M),无义突变3种(R116X、R278X和G295X),插入突变2种(929insC和232insGGG),剪切位点突变1种(IVS1-3 C〉G);对4个突变W400L、R299H、929insC、232insGGG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突变的致病性与蛋白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相关。结论:W400L占本研究所检出全部OCA1突变等位基因的30.0%(9/30),可能为中国大陆人群中较常见的TYR基因突变类型;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TYR基因突变的致病性做出一些合理可能的解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前体释放肽(ProGRP)、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青岛市中医医院、青岛市红岛人民医院、青岛市交运老年病医院、青岛市胸科医院接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95例。所有患者根据疗效情况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速率法检测有效组与无效组血清ProGRP、TSGF的差异。随访3年统计总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根据血清ProGRP(365.73±14.35)pg/mL、TSGF(147.88±27.59)U/mL均值将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分为高ProGRP组(≥365.73 pg/mL,41例)、高TSGF组(≥147.88 U/mL,46例)、低ProGRP组(<365.73 pg/mL,54例)、低TSGF组(<147.88 U/mL,49例)。Kaplan-Meier法绘制高/低血清ProGRP、TSGF水平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曲线。并根据预后情况将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分为存活组(56例)、死亡组(39例)。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roGRP、TSGF水平对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6周后,无效组血清ProGRP、TSGF水平高于有效组(P<0.05)。随访期间无失访病例,95例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70.53%(67/95),3年总生存率为41.05%(39/95),中位生存时间16.00个月。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高ProGRP组、高TSGF组总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低于低ProGRP组、低TSGF组(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Ⅳ期、低分化、ProGRP升高、TSGF升高为影响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roGRP、TSGF水平联合预测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879,大于血清ProGRP、TSGF水平单独预测的0.765、0.773。结论:血清ProGRP、TSGF水平升高与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疗效和预后密切相关,血清ProGRP、TSGF水平联合检测对其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对替莫唑胺联合图像引导大分割放射(IGR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86例,根据是否出现EGFR突变分为对照组(EGFR未突变组)和研究组(EGFR突变组),每组43人,两组患者均接受替莫唑胺联合IGRT大分割放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发时间、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高(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复发时间和生存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头痛、恶心、疲乏以及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KarnofSky活动状态评分(KPS)和肺癌相关症状量表(LC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L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替莫唑胺联合IGRT大分割放射治疗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临床疗效更好,并且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更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并利用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其对HBV基因耐药突变的影响。方法1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0例采用拉米夫定治疗,治疗组86例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检测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48周的HBV-DNA载量和HBeAg并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PCR-RDB)检测2组治疗48周后的HBV耐药基因突变情况。结果对照组及治疗组在经过48周治疗后HBV-DNA载量较治疗前都明显下降(P 〈0. 05),治疗组HBV-DNA载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经过48周治疗后HBeAg的阴转率为54.9%,明显高于对照组15.0% (P 〈0.05)。对照组44例未出现耐药突变,25例拉米夫定耐药突变中rtL180M突变6例,rtM204V/I突变11例,rtL180M + rtM204V/I混合突变8例;阿德福韦酯HN236T耐药突变1例。治疗组77例未出现耐药突变;5例拉米夫定耐药突变中rtL180M突变1例,rtM204V/I突变2例,rtL180M + rtM204V/I混合突变2例;阿德福韦酯耐药突变中rtN236T突变1例;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交叉耐药rtN236T + rtM204V/I混合突变3例。对照组耐药突变率为37. 1%(26/70)明显髙于治疗组的10.5%(9/86)(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有效并在减少HBV耐药基因突变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拉米夫定治疗反弹后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前后乙型肝炎全基因组序列变化。方法分别提取服用拉米夫定治疗24周反弹后和阿德福韦酯辅助治疗24周后的患者2份血清病毒核酸,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核酸后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共计有29个氨基酸发生了突变,其中,S区突变点有5个(17.2%),C区突变点有12个(41.3%),P区突变点有6个(20.6%),X区突变点有6个(20.6%),其中P区与拉米夫定的相关位点173和204位点发生了突变翻转,但服用阿德福韦后出现了与之相关的突变位点(181、214、236和237位点)。结论核苷酸药物的使用和HBV基因耐药突变密切相关,定期检测HBV基因突变对于合理使用核苷酸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应用蛋白截短技术检测APC基因胚系突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蛋白截短检测技术,分析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FAP)发病相关基因APC基因的胚系突变,研究基因突变型与FAP疾病表型的关系。经临床诊断的22例FAP患者及43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分别取外周静脉血和正常结肠粘膜组织,常规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蛋白截短检测技术,分段分析APC基因巨大的第15外显子,对检出截短蛋白的样本进行测序,以确定突变位点及突变性质。22例FAP患者中,5例患者存在APC基因第15外显子的胚系突变,均为碱基缺失造成的移码突变,导致截短蛋白的产生;43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中未检测到APC基因第15外显子的胚系突变。蛋白截短检测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基因突变分析技术,适用于大片段基因(如APC基因第15外显子)截短型突变的检测,可作为FAP症状出现前的常规基因诊断技术的一项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2.
谭晓红  杨晓 《生命科学》2011,(4):353-358
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生成(angiogenesis)信号通路的靶向治疗已经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上取得成功,但由于抗药性的存在,大多数晚期患者的生存时间仍然提高有限。继发性的EGFR T790M突变和原癌基因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MET)的扩增被鉴定为两种主要的抗药机制。最近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6信号通路被报道能介导选择性和适应性地对erlotinib的抗药。另一方面,Kras突变所致肺癌的靶向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双重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EK)信号通路可导致Kras突变肿瘤的显著消退,联合抑制SRC、PI3K和MEK可使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1(Lkb1)缺失,Kras突变的肺癌小鼠的肿瘤明显消退,抑制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导致p53缺失,Kras突变的肿瘤发展显著减慢。这些发现都为发展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是应用靶向药物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治疗的一个重要相关因素及预测指标。对其突变的检测可以指导TKI类药物(TKIs)的最佳应用。该种突变常出现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尤其是在亚洲女性、肺腺癌、非吸烟者中,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TKIs治疗的敏感性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讨利用EGFR基因的已知突变热点的相关知识选择适合不同分子遗传学背景的群体或/和个体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最终达到延长肺癌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集的159份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标本为研究对象,利用基因测序方法检测标本中的EGFR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159例样本中,EGFR基因突变检出率为12.6%(20/159),突变主要集中在19号外显子的缺失和21号外显子的点突变。女性患者基因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1)。腺癌及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基因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学分型(P﹤0.01)。高分化患者基因突变检出率高于中-低分化检出率(P<0.05)。EGFR基因突变与年龄及淋巴结转移与否无关(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与性别、组织学分型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线粒体缺陷与阿尔采末病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Zhang L  Li L 《生理科学进展》1999,30(4):363-366
阿尔采末病(Alzheimer’s disease,AD)存在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异常与线粒体DNA(mtDNA)缺陷,主要表现为;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Ⅳ(细胞以素c氧化酶,COX)活性在AD患者血小板,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及脑中显著下降。其可能则遗传性mtDNA突变与自由基介导的体细胞mtDNA突变的共同作用,也可能继发于其它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汉族人线粒体DNA(mtDNA)单倍型与散发性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用酚/氯仿法从65例PD患者和50名健康者(对照组)的外周静脉血中提取基因组DNA,通过斑点杂交方法对PD患者和对照组的1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G1719A,G4580A,C7028T,G8251A,G9055A,A10398G,A12308G,G13366A,C13708T,G16391A)和单倍型进行检测。结果:PD组G1719A突变5例、G9055A突变2例、C13708T突变4例,对照组G1719A突变1例,2组的突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PD组H单倍型54例(83.1%),其他11例(16.9%);对照组H单倍型49例(98.0%),其他1例(2.0%)。结论:10398G不是汉族人散发性PD发病的易感因子,也没有保护作用;不宜用H、I、J、K、T、U、V、w和x等9个mtDNA单倍型来评估汉族人散发性PD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7.
汪富泉  汤泽生 《遗传学报》1996,23(3):234-242
设一初始细胞中共有m个质体,其中i个是突变的,我们研究了它们随细胞分裂而分裂并在细胞间进行随机分配的过程中,一细胞分配m个突变质体的概率。令x(t)=1表示在第t次分裂时,一细胞只含突变质体这一随机事件,x(t)=0为其对立事件。我们得到了随机过程{x(t),t∈T}的一些性质、证明了该过程为一马尔可夫链,给出了细胞质内质体杂化(含突变与非突变两类质体)与质体纯化(仅含一类质体)两种状态之间的转移概率矩阵,揭示了突变质体随细胞分裂而传递的若干规律。  相似文献   

18.
肝癌组织中线粒体DNA D-Loop区碱基变异与ROS水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学文  赵琪  陈道桢  张丽珊 《遗传》2005,27(1):14-20
为了探讨ROS水平与突变的关系,对原发性肝癌线粒体DNA区的突变情况进行研究,同时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组织细胞内ROS进行测定。选择2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及其邻近的癌旁组织,用PCR方法将线粒体DNA D-Loop扩增后测序。组织内ROS的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结果表明在20对原发性肝癌组织中存在8对mtDNA突变,突变率为40%,共发现突变位点53个,包括2个插入,11个缺失,40个点突变,其中T-C,C-T的转换占75%,4个属于微卫星结构。癌组织突变一般伴有癌旁组织突变,癌组织突变位点高于癌旁组织。发现一例标本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均有大片段丢失。原发性肝癌组织内ROS水平明显高于癌旁对照( P<0.01),同时我们发现在区发生突变的患者的组织中ROS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突变的肝癌组织标本(P<0.01),发生突变的癌旁组织内ROS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突变的癌旁组织(P<0.01)。结论 (1)线粒体DNA D-Loop区是一个高度多态性和突变性的区域,在原发性肝癌中突变率较高。(2)肝癌患者组织细胞内ROS异常,提示肝癌的线粒体DNA发生的点突变及肝癌的发生可能与ROS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33型E6和E7基因在辽宁省地区的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增加对HPV33基因多态性地理分布情况的了解,为HPV33的诊断,靶向药和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使用巢式PCR扩增方法对从已确诊HPV33阳性患者宫颈细胞提取的DNA样本进行E6和E7基因的扩增并测序,随后应用MegaX软件将所得测序结果与参考序列比对确定突变位点并进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应用PAML4.9软件中的Codeml程序找出突变中的正向选择位点。分别应用ABC Pred server,ProPred-I server和ProPred server寻找理想的B细胞免疫表位,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I类结合表位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II类结合表位。共得到HPV33E6和E7序列各136个。与HPV33参考序列(M12732.1)进行比对后,E6基因中观测到17个单核苷酸突变,同义突变7个,非同义突变10个。E7基因中观测到9个单核苷酸突变,其中同义突变3个,非同义突变6个。系统发育分析显示HPV33E6和E7...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序列rt238 位点的氨基酸多态性与抗病毒治疗、耐药突变及基因型等的关 系。方法:采用P 区测序法对76 例阿德福韦(adefovir,ADV)基因耐药患者、52 例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基因耐药患者和50 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患者的血清病毒进行P区测序。结果:在76 例ADV基因耐药患者中,rt238 的三种不同类型氨基酸 在HBV基因型中的分布差异显著(x2=40.196,P=0.000)。RtH238 主要出现在基因型B 患者中,rtN238 主要出现在基因型C 患者 中,而rtT238的HBV 序列全部为基因型C。控制HBV基因型,rt238 氨基酸类型与rt181、rt236位点突变无明显相关。rtT238 只出 现在ADV和LAM基因耐药组。Rt238 位点的氨基酸在不同治疗组中的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127)。结论:Rt238位点的氨基酸多 态性与HBV 基因型显著相关,是一个基因型依赖位点,rtT238可能是基因型C 相关的潜在耐药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