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钙粘附素是钙粘附素家族中的一个特殊成员,缺乏跨膜区和胞浆区,是通过糖基磷脂酰肌醇附着于细胞膜上.T-钙粘附素的异常表达参与到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如肿瘤细胞的凋亡、增殖、侵袭和转移等过程.T-钙粘附素还可能参与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和胞内外的信号传导过程.本文就T 钙粘附素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作一综述,该蛋白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钙依赖性粘附素及其信号转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an WS  Jiang Y 《生理科学进展》2000,31(4):353-356
钙依赖性粘附素介导的粘附连接在决定和维持发育及成年机体的组织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钙依赖性粘附素结合的特异性取决于其细胞外段,但完整的生理性粘附还需其胞质尾段与胞质相关蛋白以及细胞骨架的相互作用和联系。粘附连接的调节涉及到钙依赖性粘附素基因表达、聚集和磷酸化以及缝隙连接通讯等;此外,钙依赖性粘附素-连环素复合体还参与信号转导过程,从而影响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3.
双歧杆菌粘附机制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最重要的生理性细菌 ,对宿主发挥生物屏障、营养、免疫、控制内毒素血症、抗肿瘤、抗衰老等生理作用。由于双歧杆菌粘附及定植于肠粘膜上皮细胞是其发挥作用的首要条件 ,而且生理性细菌的粘附可能参与了正常菌群生物屏障形成机制。因此有关双歧杆菌粘附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这一方面的现状综述如下。1 一般特征1985羊 ,Cam p等用  1 4 C- 油酸标记一株分叉双歧杆菌的脂磷壁酸 (L TA) ,然后用酚提取 L TA ,研究 L TA与人肠上皮细胞的粘附 ,他们发现双歧杆菌的 L TA与肠上皮细胞的粘附是特异的和可逆的…  相似文献   

4.
细菌粘附素的分子结构和装配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细菌感染的第一步是必须粘附于易感细胞,以获得立足点,在局部繁殖,释放毒素和酶类损坏组织,导致感染,细菌的粘附作用主要靠粘附素特异的识别结合到宿主细胞的受体,使细胞在局部定居,本文主要综述菌毛粘附素的分子结构及其因控制,菌毛粘附素如何通过四种典型途径装配,以及参与装配的蛋白质是如何协调功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肺炎克雷伯菌(K.pn)与宿主细胞的粘附是致病的首要条件,粘附过程主要通过菌毛粘附素MrkD蛋白介导。为了进一步分析MrkD蛋白与宿主细胞间的粘附机制,进一步确定MrkD蛋白的粘附阻断作用。【方法】构建肺炎克雷伯菌菌毛粘附素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质粒pGEX-4T-mrkD,转入大肠杆菌BL21,优化诱导表达条件,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纯化、凝血酶切除融合蛋白GST标签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定位MrkD蛋白在宿主细胞上的结合部位;通过粘附活性试验与粘附动力学实验研究了MrkD蛋白的生物活性。【结果】实验得到了分子量为35 kDa的MrkD蛋白,定位了MrkD蛋白在宿主细胞上的结合部位,并证明了MrkD蛋白可以显著影响肺炎克雷伯菌对宿主细胞的粘附力。【结论】本试验首次证实了MrkD蛋白的粘附阻断作用并观察到了其与宿主细胞的作用位点,为研究肺炎克雷伯菌的致病机制,寻找粘附素功能表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定居是幽门螺杆菌(HP)致病关键步骤,而粘附素是一种重要定居因子,能与胃上皮细胞特异受体结合,目前研究国多的粘附素主要有两种;可溶性N-乙酰神经氨酰乳糖结合纤丝血凝素(NLBH)和胞外酶S样粘附素,本文论述粘附素的种类,性质及其结构特点,以及hpaA基因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人们对病原菌的粘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对正常菌,特别是双歧杆菌粘附的研究处于初步阶段。已证实双歧杆菌对肠上皮细胞的粘附是牧民的和可逆的,具有种属特异性,但还不定期其粘附素及其受体的成分及结构,对其粘附的分子机制和由地引致的一系列生物学效应也不完全清楚。由于粘附是双歧杆发挥生理作用的前提,也是评定益生菌制剂效果的主要指标之一,对其粘附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葡萄糖、半乳糖、麦芽糖、PH、温度因子对尿路感染Ⅰ型大肠杆菌粘附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葡萄糖、半乳糖和低温可使粘附素的表达减少,而且葡萄糖和半乳糖与低温因子累加可使细菌几乎完全不表达粘附素。另外分析了与此有关的一些现象。  相似文献   

9.
上皮钙粘附素—连环素复合体功能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皮钙粘附素-连环素复合体及其与细胞骨架蛋白的相互作用是维持上皮细胞极性和完整性的重要功能单位并在炎症、组织损伤后的修复及恶性肿瘤的浸润、扩散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绿脓杆菌的粘附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脓杆菌的粘附功能被认为是绿脓杆菌呼吸道感染的首要一步。粘液型菌株是由细胞外粘多糖(MEP)介导,而非粘液型菌株则由菌毛(Pili)介导,国内外文献早有报道并认为MEP和菌毛均为绿脓杆菌的粘附素。绿脓杆菌的菌毛与菌体的粘附、动力和噬菌体的吸附有关。MEP除了粘附功能外,尚与抑制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抑制抗LPS抗体介导的调理吞噬作用有关,并能增强菌株对抗体包被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1.
E-钙粘素是在胚胎发育中最早表达的分子之一,它可以与Catenin家族成员形成钙粘素/Catenin复合物参与多种细胞功能,对于胚胎植入和胎盘发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RT-PCR、免疫组织化学、细胞粘附分析等方法,在人正常妊娠和输卵管妊娠母胎界面上,发现E-钙粘素主要定位于绒毛细胞滋养层细胞和滋养层细胞柱,从滋养层细胞柱近端向远端,其蛋白质水平逐渐降低.正常胎盘组织中E-钙粘素水平在妊娠早期较高,妊娠中期直至分娩期均维持低水平.在体外培养的人正常胎盘细胞滋养层细胞系(NPC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显著上调E-钙粘素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同时,TGFβ1促进NPC细胞之间的粘附.上述结果表明,胎盘中存在E-钙粘素的旁分泌调节机制,E-钙粘素可通过调节滋养层细胞粘附而参与细胞侵润的有节制调控.  相似文献   

12.
肝素的抗炎作用与抗细胞粘附调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桂芝  周同  张玉梅  李晓  刘巍  陈楠 《生命科学》2003,15(4):224-227,199
肝素类药物具有抗凝以外的包括抗炎在内的多种生物学活性。炎症反应是多种因子、细胞参与的复杂的病生理过程,其物质基础是粘附分子介导的白细胞粘附及其粘附级联反应。近来研究证实肝素抗炎机制主要与抗细胞粘附调节有关,肝素通过竞争抑制L—、P—选择素与其配基sLe^X的结合,阻止白细胞粘附活化及调抑炎症级联反应,进而起到抗炎作用。对肝素抗炎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抗粘附/抗炎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hpaA基因RFLP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方法评价幽门螺杆菌不同菌株鞭毛粘附素基因(hpaA)的变异性。PCR扩增9株幽门螺杆菌710bp的hpaA基因,用Hha Ⅰ、HaeⅢ限制性内切酶对该基因片段进行酶切分析。hpaA基因HaeⅢ单酶切可见4种带型,HhaⅠ单酶切出现5种带型。从临床分离的H.pylori菌株hpaA RFLP互有差异,且不同于国际标准菌株;临床分离株感染动物后分离得到的动物适应株其hpaA基因也发生了变异。不同H.pylori菌株间hpaA基因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为开展H.pylori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Liu Y  Li WQ  Wang Y 《生理科学进展》2010,41(2):117-120
神经型钙粘素(N-cadherin)作为经典钙粘素家族的一员,是钙离子依赖的细胞连接中的一种重要跨膜成分,而其作为神经突触的粘附受体不仅为跨突触的细胞骨架提供了形式上的连接,还成为了功能上沟通突触前后膜的桥梁,传递粘附信号并调节突触的发育和成熟突触的可塑性。本文主要就后者讨论N-cadherin参与的成熟突触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及调节中的新近进展,并试从粘附作用与信号传递两方面,分别从粘附作用的建立和调节,跨膜、跨突触,以及胞内信号传递,来分析N-cadherin对成熟突触的作用。可以看出,粘附是基础,信号传递是建立在其上的功能,并受粘附的调节。二者相互联系,协调作用。粘附的建立需通过信号传递与细胞骨架沟通,而粘附反过来又成为信号传递通路的起始信号,从而共同介导突触的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及重塑。  相似文献   

15.
高崧  刘秀梵 《微生物学报》1994,34(3):220-225
通过直接凝集试验,免疫荧光试验.SDS-PAGE和Western印迹,对一株猪源性大肠杆菌的粘附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是一株同时表达987P和F41两种粘附素抗原的猪源性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6.
已有的研究表明,肝素可以作为P-选择素的配体,显著抑制肿瘤转移过程中P-选择素介导的肿瘤细胞与血小板间的粘附.但是,肝素被P-选择素识别所必需的确切寡糖结构信息仍很缺乏.通过选择性化学修饰方法制备了2种低抗凝血肝素衍生物,即羧基还原肝素(CR-肝素)和羧基还原后再硫酸化肝素(SCR-肝素),系统地研究了它们对P-选择素介导的A375细胞粘附的抑制.研究结果表明,显著失去抗凝血活性的CR-肝素仍能有效地抑制P-选择素介导的A375细胞粘附,说明肝素的C6羧基并不是被P-选择素识别所必需的.而SCR-肝素所发生的C6羧基向羟甲硫酸酯基的转化却显著降低了抗粘附活性,说明P-选择素对肝素的识别并不只依赖于肝素的电荷密度.研究结果为深入阐明拮抗P-选择素介导的肿瘤细胞粘附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益生菌粘附肠上皮细胞机制,探讨益生菌的生物屏障机制,筛选益生菌.方法研究昂立植物乳杆菌(LP-Onlly)培养上清液,对病原菌和自身菌粘附Lovo细胞的影响.结果培养12 h的LP-Onlly发酵上清液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病原菌的粘附,同时耗尽培养上清液,有促进自身菌粘附的作用.结论耗尽培养上清液中存在粘附素成分,能介导该菌的粘附.  相似文献   

18.
<正>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是犊牛、羔羊和仔猪新生期腹泻的重要病因。从犊牛分离的ETEC大多数菌株表面具有K_(99)纤毛粘附素,它促进对小肠微绒毛的粘附与定居。腹泻犊牛中ETEC的分离率一般在4—30%范围内,看来有地区性差异。 用含有纤毛抗原的菌苗免疫母畜,通过其初乳的免疫力,可对ETEC引起的新生期腹泻提供保护。如今一些厂家已把有纤毛抗原的ETEC菌株纳入他  相似文献   

19.
由蛋白质介导的双歧杆菌对体外培养肠上皮细胞的粘附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本文对双歧杆菌和体外肠上皮细胞系Lovo细胞间的粘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歧杆菌能特异性地粘附于肠上皮细胞周围,并且具有浓度和时间效应;各株双歧杆菌的粘附力存在着差异,新分离株高于标准株,胰蛋白酶处理耗尽培养液上清可完全抑制其粘附;高温也能降低粘附力;而白蛋白对粘附无影响。提示,双歧杆菌粘附素可能是一种不耐热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耗尽培养液上清中  相似文献   

20.
通过直接凝集试验、免疫荧光试验、SDS-PAGE和Western印迹,对一株猪源性大肠杆菌的粘附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是一株同时表达987P和F_(41)两种粘附素抗原的猪源性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