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配制了普通小麦与阿拉拉特小麦的正、反交组合20个,杂交结实率为4.9%~33.6%。不同组合杂种F1每个PMC平均的单价体为15.20~18.55,二价体为7.03~9.02,三价体和四价体分别为0.36~1.15和0.01~0.02。通过对杂种后代连续2年成株期混合菌种抗性鉴定和苗期分小种分菌系鉴定表明,从普通小麦中国春与阿拉拉特小麦的杂种F3和F4代已选择到对白粉病高抗~免疫的单株,它们具有42条染色体,在PMC′sMI形成0.00~0.46个单价体,20.77~21.00个二价体,0.00~0.06个四价体,在细胞学上已稳定。与已知白粉病抗性基因比较的抗谱分析表明,阿拉拉特小麦携有主效抗病基因Pm2,在上述的杂交选择过程中,已通过遗传重组将Pm2基因导入到中国春中。  相似文献   

2.
张学勇  栗站稳 《遗传学报》1993,20(5):439-447
花粉母细胞中期Ⅰ染色体配对观察发现,长穗偃麦草平均染色体配对构型为:27.65Ⅱ(20-35)+1.15Ⅲ(0-4)+1.22Ⅳ(0-4)+0.42Ⅴ(0-2)+0.43Ⅵ(0-2)+0.20Ⅶ(0-1)+0.06Ⅷ(0-1)+0.02Ⅸ(0-1)+0.75Ⅰ(0-5)。大量多价体的出现说明在Tk.ponticum中必然存在着染色体组重复。小麦和长穗偃麦草杂种F1根尖细胞及花粉母细胞染色体醋酸洋红  相似文献   

3.
孙善澄  袁文业 《遗传学报》1996,23(3):214-219
通过胚培养产生了小麦-偃麦草-簇毛麦-黑麦四属杂种。用4个六倍体小偃麦,2个六倍体小簇麦,2个六倍体小黑麦及1个八倍体小偃麦配置了6个四属杂种组合。结果没有出现高度不亲和性。6个组合的杂交结实率分别为6.2%、9.4%、2.4%、9.5%、25.0%和3.9%;胚培成苗率分别为12.1%、20%、37.4%、40%、1.1%和7.1%。结果表明,杂交结实率与胚培成苗率间没有相关性。杂种F1生活力旺盛,形态具有四个属的特征特性。杂种属于自交高不育与低育类型。5个低育类型自交结实率平均约1.2%。四属杂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为36、37、38、39、40和41。其中多数属于具有38个左右染色体的植株。  相似文献   

4.
赤霉菌丝细胞壁和小麦细胞壁低聚糖片断在小麦黄化苗中能有效地诱导小麦抗毒素积累,经诱导产生的小麦抗毒素对小麦霉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采用同样的低聚糖片断处理大田小麦,能明显提高感病小麦品种绵阳11号和宁麦6号对小麦赤霉病的抗病能力。用不同浓度的低聚糖片断处理麦穗,20ug/ml赤霉菌壁低聚糖是适宜的浓度,能使宁麦6号的病穗率减少44.9%,使绵阳11号减少26.9%。20ug/ml,小麦细胞壁低聚糖喷洒宁麦六号,杨麦158和川育12号,能有效地提高这些品种抗小麦赤霉病的能力,防效分别达到90.0%、81·1%和88.9%。  相似文献   

5.
通过幼胚培养和秋水仙碱处理,人工合成了具有一对双随体染色体的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AABBVV)。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2n=21″的细胞占69.94%,染色体构型为1.0'+20.47″+0.02'″。天然和自交结实率分别为49.07%和39.23%。籽粒蛋白质含量为20.98%。抗白粉、条锈、叶锈和赤霉病。  相似文献   

6.
小麦品种磷营养特性的类型分析及其年度间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用大田试验对107份小麦品种的磷营养特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各品种按其生产力水平和对土壤磷的利用效率可划分为,高产高效、高产中效、高产低效、中产高效、中产中效、中产低效、低产高效以及低产中效8种类型,其出现频率分别为6.5%、36.5%、8.4%、8.4%、15%、4.6%、5.6%和1.9%。小麦品种耐低磷特性在不同年度间相当稳定,可以通过土培试验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筛选出最稳定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幼胚培养和秋水仙碱处理,人工合成了具有一对双随体染色体的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AABBVV)。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2n=21″的细胞占69.94%,染色体构型为1.0′+20.47″+0.02。天然和自交结实率分别为49.07%和39.23%。籽粒蛋白质含量为20.98%。抗白粉、条锈、叶锈和赤霉病。  相似文献   

8.
72180 4D缺体附加的1对小染色体(ti)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其大小为常染色体平均长度的1/3 ̄1/4。PMC MI,染色体构型为19.59”(18 ̄20)+0.46’(0 ̄4)+0.09””(0 ̄1)+0.96ti”(0 ̄1)+0.08ti’(0 ̄2),96.19%的细胞中,ti 色体联会成环状二价体,82.38%的ti”游离在赤道板两边,与常染色体不联会,且推后分离,与八倍体小滨麦杂交的  相似文献   

9.
小麦品种演化与远缘杂交亲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9个改良小麦品种(系)与黑麦进行杂交,研究普通小麦品种与黑麦杂交亲和性的差异及其亲和性在品种更新,更换过程中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供试改良小麦品种与黑麦的杂交亲和性显著低于对照中国春;结实率大于50%的品种3个,占供试品种的3.8%,结实率介于30% ̄50%之间的品种4个,占5.1%,结实率介于10% ̄30%之间的品种8个(10.1%),结实率小于5%的品种50个,占63.3%,另外,结实率介  相似文献   

10.
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与不同核基因组及其染色体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薛玺  王同昌 《遗传学报》1995,22(6):445-454
本文用17个中国春小麦的缺体四体、9种不同的核基因组小麦与G、S ̄u、M ̄o、D ̄2型细胞质中国春小麦杂交,探讨这4种异细胞质中国春小麦的育性与不同染色体、核基因组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某些染色体对这4种细胞质或某一细胞质类型的育性有影响;某些核基因组对这4种细胞质或某一细胞质类型的育性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普通小麦×大麦杂种后代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普通小麦×大麦杂种与普通小麦回交,产生了具有普通小麦细胞质带有部分大麦细胞核的普通小麦-大麦属间杂种后代,对其连续多年套袋自交,测交、细胞学鉴定和定向选择,从自交后代群体中筛选出一部分异附加系、异代换系和易位系街人有大麦某些特性的小析类型,并系统地对本和二体附加系自交后代染色体的分离行为作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n=43的单体附加标株自交分离出单体附加的频率为25.6%,二体附加的频率为1.2%;  相似文献   

12.
小麦与珍珠栗远缘杂交的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波斯小麦、“中国春”小麦与珍珠栗远缘杂交的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珍珠栗花粉管能在小麦柱头上萌发,并且有多个花粉管进入花柱及胚囊。波斯小麦已授粉的207个子房中,11.11%既形成胚又形成胚乳,7.25%中形成胚,而1.93%只形成胚乳,在这个杂交中受精率和成胚率分别为20.29%和18.36%。“中国春”小麦已授粉的167个子房中,相应数字是2.99%、5.99%、0、8.98%和8.9  相似文献   

13.
普通小麦—鹅观草异附加系的选育与鉴定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构型分析、植株外形特征观察、染色体C-分带技术,在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鹅观草(Roegneria kam ojiOhw i)的杂交及回交后代F5、BC1F3、BC1F4和BC2F4群体中选育并鉴定出3个二体异附加系V39-15-5、V35-8-8 和V58-6-11。对植株外形特征观察法和C-分带技术在普通小麦-鹅观草异附加系的选育和鉴定过程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荧光原位杂交分析小麦-簇毛麦杂种减数分裂与染色体易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利用基因组DNA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详细地研究了小麦-簇毛麦杂种染色体的减数分裂和配对行为,结果表明,在中期Ⅰ,小麦和簇毛麦染色体多呈两个单价体,在0.3%的PMC中小麦与簇毛麦染色体发生配对;在后期Ⅰ时,单价体错分裂频率为32.7%-37.5%,另有0.7%的小麦-簇毛麦染色体重组易位出现;后期Ⅱ时,断列染色体的频率为20.5%-22.4%,还发现有0.82%-1.72%的自发易位染色体形成,此外,  相似文献   

15.
霉菌丝细胞壁和小麦细胞壁低聚糖片断在小麦黄化苗中能有效地诱导小麦抗毒素积累,经诱导产生的小麦抗毒素对小麦霉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采用同样的低聚糖片断处理大田小麦,能明显提高感病小麦品种绵阳11号和宁麦6号对小麦赤霉病的抗病能力。用不同浓度的低聚糖片断处理麦穗,2ug/ml赤霉菌壁低聚糖是适宜的浓度,能使宁麦6号的病穗率减少44.9%,使绵阳11号减少26.9%。20ug/ml小麦细胞壁低聚糖喷洒宁麦  相似文献   

16.
陈军方  英加等 《遗传学报》2001,28(1):52-53,T003
用中国春phlb突变体(C.S.phlbphlb)与普通小麦-簇毛麦6V(6A)异代换系(Sub.6V)杂交,再用phlb突变体与F1回交,在高配对植株中筛选出一个6V染色体发生变化的植株,编号为LV02,用染色体C-分带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LV02株系的后代进一步鉴定,在BC1F2中筛选鉴定出1株编号为LV02-01的植株,该株含有40条普通小麦染色体,1条簇毛麦6V染色体和1条6V短臂端着丝粒染色体,在LV02-01的分离后代中用同样技术鉴定出8株普通小麦-族毛麦6VS端二体代换系。  相似文献   

17.
普通小麦与粗山羊草正,反交的育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普通小麦与粗山羊草杂交需借助幼胚培养方可获得杂种,取授粉12~16天的幼胚进行拯拯救,成苗率较高,效果较好。而不同杂交方式对共杂种成胚率、成苗率及思胚拯救率影响很大。以普通小麦为母本,粗山羊草为父杂交时,15个杂交组合平均杂种成胚率,成苗率及幼胚拯率分别为5.35%和58.73%,而在12个反交组合中,其平均成胚率,成苗率及幼胚拯救率分别为98.88%、17.10%和24.44%。由此可见,普通小  相似文献   

18.
用抗白粉病的普通小麦一簇毛麦6VS/6AL易位系与普通小麦品种扬麦5号、普通小麦一簇毛麦6V代换系和中国春6A双端二体以及6V代换系和6A双端二体配制了4个测交组合,分析了这4个杂交组合F1PMC’sMIC-分带的减数分裂构型。在(6VS/6AL易位系×扬麦5号)和(6VS/6AL易位系×6V代换系)的F1PMC’sMI,分别观察到由易位染色体与6A染色体和6V染色体配对形成的具有特定C-分带带型的棒状二价体,杂种中的棒状二价体数目高于各自亲本中的棒状二价体数。在(易位系×C.S.d.d.t6A)F1中,在87.9%的PMC中观察到由易位染色体长臂与6AL端体配对形成的异形二价体(tl”)。而在(6V代换系×C.S.d.d.t6A)F1中,96.68%的PMC具有两个单价端体(t’,t’)。该结果进一步证实易位涉及簇毛麦染色体6VS和小麦染色体6AL,易位断点靠近着丝粒。在减数分裂中,易位染色体的正常配对和分离,保证了6VS上白粉病抗性基因Pm21的正常传递,为这一新抗源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奠定了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国内首次报道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2n=6x=42)和鸭茅状摩擦禾(Tripsacumdactyloides,2n=4x=72)杂交成功。用33个春小麦品种(系)为母本,与鸭茅状摩擦禾杂交,授粉6636朵花,获得3083个颖果。颖果分为有胚和无胚两类。有胚颖果806个,占总颖果数的26.14%。33个母本中30个都能和鸭茅状摩擦禾杂交,14个母本的杂交亲和性(胚数/授粉花数×100)超过10%。4个最高的分别达到59.00%,39.00%,29.50%和22.66%与小麦和玉米(Zeamays,2n=2x=20)的杂交相比,鸭茅状摩擦禾同样对小麦Kr基因的作用不敏感,且与小麦的杂交亲和性要比与玉米杂交时高。加之鸭茅状摩擦禾为野生型,具有多年生、多分枝、花期长等特点,可以克服小麦和玉米杂交时花期不遇的困难。讨论了用它作为花粉给体的优越性及在小麦改良和产生小麦单倍体上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后发症患者L型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后发症与钩体L型密切关系,本文采用显微镜凝集试验(MAT)、钩体普通培养和L型培养方法对186例钩体病神经系统后发症患者共206份标本(血液135份,脑脊液71份)进行了检测。结果:血液L型培养阳性率(27.4%)明显高于血液MAT阳性率(17.0%)(0.02〈P〈0.05),脑脊液L型培养阳性率(30.9%)显著高于脑脊液MAT阳性率(12.7%)(P〈0.01),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