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5 毫秒
1.
根癌农杆菌介导Bt基因转化水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培育出无筛选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水稻,试验将loxp-hpt-loxp基因与成基因连锁在-起转化水稻方法,得到loxp-hpt—loxp—Bt转基因水稻植株,再与同质的带有ere基因的水稻杂交,以定向删除潮霉素抗性筛选标记。试验表明以水稻品种“皖粳97”为供试材料,将成熟胚来源的愈伤组织用根癌农杆菌EHA105/pCAMBIA1305.1感染后,筛选出抗性愈伤组织并获得再生植株。经PCR验证,得到20棵转基因水稻植株。  相似文献   

2.
以水稻成熟胚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统计在不同基本培养基上的愈伤诱导率以及绿苗分化率,分析不同基本培养基及外源激素的含量和比例对愈伤组织生长及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材料对基本培养基具有选择性,MS培养基对籼稻种胚愈伤的诱导培养效果较好,NB培养基则更适合粳稻种胚愈伤的诱导培养;诱导继代培养基中加入多种氨基酸组合可有效提高出愈率和分化率,特别是粳稻的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需要多种氨基酸的共同作用;不同基因型水稻材料对激素和氨基酸组合的需求不同。  相似文献   

3.
水稻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其对大豆Em基因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粳稻丰达1号成熟胚为外植体,建立了适合水稻转化的高效再生体系,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大豆Em基因转化水稻.结果表明:以NMB 500 mg·L-1脯氨酸 250 mg·L-1谷氨酰氨 300 mg·L-1水解酪蛋白 2 mg·L-12,4-D为作诱导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其诱导率为97%;愈伤组织分化率为65%;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稻愈伤组织,获得了26株再生植株;随机选取其中4株候选转基因水稻幼苗进行PCR筛选,初步证明大豆Em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DNA中;RT-PCR检测结果表明,转入的外源大豆Em基因在转基因水稻中得以表达.本实验成功地建立了适合水稻转化的高效再生体系,为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水稻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轮叶党参为材料,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离体叶片和愈伤组织对轮叶党参进行诱变,选择最佳诱变组合,并对诱变再生群体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轮叶党参叶片和愈伤组织经EMS处理的存活率和分化率均低于对照,并且随EMS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下降。(2)叶片和愈伤组织的致死处理组合分别是0.4%EMS处理4h和0.3%EMS处理4h,半致死组合分别为0.3%EMS处理2h和0.2%EMS处理2h,愈伤组织是EMS诱变轮叶党参的的最佳材料。(3)筛选出的6号变异株皂苷含量为5.061mg/g,较对照平均值提高了5.48%。(4)对诱变再生苗进行遗传分析,8个特异引物对10个供试材料共扩增出59条带,具有多态性的谱带数为44条,占74.6%。材料间的相似系数变化范围0.453~0.912,其中3号、7号株与其他8株达到了品种间遗传差异。研究认为,EMS处理可应用于轮叶党参无性变异系的诱变,3号、6号、7号植株为诱变产生的具有较高皂苷含量的初选植株。  相似文献   

5.
大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10个大麦优良品种为实验材料,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基因型、种子的不同切割方式、培养基、激素等对大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纵切后接种出愈率显著高于横切;改良MS培养基能提高出愈率;在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不同品种对激素2,4-D与Dicamba的反应表现不同;初代愈伤组织经过3次继代培养后会转变为两种类型的胚性愈伤组织;不同品种的植株再生在不同浓度有机添加物的分化培养基上表现不同;长时间的继代培养,一些品种在植株再生过程中出现一定数量的白化苗.供试材料均能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但是只有部分品种能再生植株.本实验筛选出愈伤组织诱导频率和绿苗分化率均较高,适合于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如87-3175、87-0053、97-4010、97-6004及208813-509.  相似文献   

6.
十字花科几种植物的胚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沿友  蒋九余  帅世文  廖海民   《广西植物》1996,16(4):367-369+398
利用幼胚成功地培养出白菜型油菜、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埃塞俄比亚芥、诸葛菜的再生植株。通过研究表明:不同的植物在培养基中的反应不同。同一个材料,在不同时期,培养的效果也不同。白菜型油菜难形成愈伤组织,且愈伤组织也难以分化,但生根较易。其它几种芸苔属植物则易形成愈伤组织和分化。诸葛菜能够形成胚状体,胚状体极易萌发。除了白菜型油菜外,所有材料都表现出极强的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7.
小麦幼胚和愈伤组织经理化诱变后形成的再生株M_1R_1和C_1R_1,具有比R_1株高的染色体变异频率,其染色体数目变化于35—46之间,但无倍数变异。理化诱变处理提高了再生株中含非整倍体、棒状二价体、单价体、等臂环和四价体的细胞频率,其中以1000伦琴γ射线照射未成熟胚处理的再生株染色体变异频率为最高。其次为2 mmol/L叠氮化钠处理愈伤组织的再生株。经过二倍体和单倍体选择,染色体变异大为减少,但仍保有较高频率的单价体。  相似文献   

8.
野生稻不同外植体的离体培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野生稻不同外植体离体培养时的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在8.7% ̄94.7%之间,成熟种胚愈伤组织诱导率普遍高于幼穗,但很少能再生绿苗。野生稻幼穗直接分化培养再生绿苗率普遍高于通过愈伤组织培养分化的再生绿苗率。  相似文献   

9.
王松丽  黄群策  秦广雍   《广西植物》2006,26(3):278-281
以反向核不育水稻品系FHS为研究材料,对其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调节2,4-D的浓度,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可以达到92.5%。通过调节MS培养基中KT和NAA的浓度,并加入适量的CuSO4,植株再生频率高达81.3%。由此可见,合适的激素浓度的高低与FHS植株再生频率的高低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筛选标记的有效选择(筛选周期及筛选效率)是影响作物基因转化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在农杆菌介导水稻转化过程中,比较研究了两个标记基因(hpt和bar基因)对抗性愈伤组织产生时间及出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hpt为筛选标记,抗性愈伤组织出现周期短,出愈率高达20%左右;而bar基因作为筛选标记时,抗性愈伤组织块出现较慢,出愈率仅10%左右。因此,在水稻的农杆菌转化中,仅作为筛选标记,hpt基因的效果要明显优于bar基因。  相似文献   

11.
细菌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是研究细胞融合的前提条件,但关于其原生质体形成及再生的最适条件迄今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再生率不高,且不稳定。本文研究了有关诸因素对供试菌株原生质体化及其活性的影响,尤其是提高再生率的措施。试验所用材料,菌株B.Subtilis Ki-2-132(Thr~-,Val~-,Ile~-,Str~+)由中国科学院遗传所赠送;溶菌酶由汉口蛋厂1981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青蛙胚胎诸生长期的核驰豫研究及电磁场对淡水鱼胚刺激后能促进其生长发育及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研制的ACHV-2型脉冲电场刺激仪对美国青蛙的早期及神经期胚胎进行适当强度的刺激发现,它能使胚胎的孵化率提高20%以上,存活率提高30%左右,并能促进其后斯的生长发育速率达30%,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作者提出的电场作用机理的合理。  相似文献   

13.
三种相思(Acacia)的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主要探讨了三种相思的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并观测了不同时间内叶面气孔开启状况。 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相思中绢毛相思(A.holosericea)光合速率较高,在生长旺季高峰值可达23.16毫克CO_2·分米~(-2)·时~(-1)。此值较马占相思(A.marjian)高90%;较大叶相思(A.auriculaeformis)高22%。绢毛相思叶子生长速度较抉,叶绿素含量、比叶重也较高。在炎热的夏季,绢毛相思依靠叶片上的绒毛避免太阳光垂直照射,保持气孔开放,使光合作用保持正常。这是对环境的积极适应类型。面大叶相思则是利用增厚叶片角质层和关闭气孔的办法避免大量失水,致使光合作用速率下降。这是对环境的消极忍耐类型,这种类型可更加有效地利用水分。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水稻灌浆过程中穗部主要生理因素间的相关性及其对水稻空秕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各因素在影响水稻空秕率中的作用.为水稻高产栽培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急性逐步低氧对中华绒螯蟹呼吸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用密闭式呼吸仪研究了急性逐步低氧对中华绒螯蟹(又名河蟹)呼吸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河蟹是一种很好的氧调动物。当溶氧在一定范围内下降时,河蟹能维持其呼吸率不变,直到临界氧浓度,或临界点。而后,随着溶氧的进一步下降,其呼吸率迅速降低,并在溶氧未至零值时,呼吸率为零。作者将呼吸率为零时的氧浓度称为零呼吸氧浓度,或零呼吸点。鉴于零呼吸点的存在,作者提出了一种能更好地描述水生动物呼吸率和溶氧关系的双曲线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具有某些代数曲面解的具有常收获率和常投放率的三种群Volterra模型在R_+~3内的相图进行了分析,并举出了一些具体例子。  相似文献   

18.
黄加祺  许振祖 《生态学报》1989,9(4):310-314
本文主要探讨了几种环境因素(温度、盐度、pH值、密度、化肥施用量及藻类)对缢蛏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受精卵孵化最佳条件为:温度20—25℃;pH值为7.0—8.5;适盐范围随亲蛏来源不同而异,来自低盐区的,最适盐度8—12‰,而来自高盐区的,15—30‰,温度可影响其适盐范围,25℃左右,其范围最广;受精卵的密度以50粒/毫升以下为宜;保持低浓度的藻类对其孵化有利;施用2ppm以下的硫酸铵和尿素,可促进藻类繁殖,对受精卵孵化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9种针阔叶幼树的蒸腾速率、叶水势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应用QK-1气孔仪和压力室测定了樟子松、青杨等9种针阔叶幼树的蒸腾速率与其叶水势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对观测值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土壤供水良好的条件下,其蒸腾速率主要受气象因子的影响,与其叶水势的相关性不显著。控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其蒸腾速率与其叶水势和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最显著。  相似文献   

20.
温湿度对苜蓿盲蝽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种温度、2种相对湿度的不同组合条件下,研究了温湿度对苜蓿盲蝽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组建了生命表,并对各生命参数进行了比较。在30℃、80%RH条件下,种群的内禀增长率最大(r_m=0.06718),相应的增殖率极限λ=1.0695/d,平均世代周期T=32.0313d,净生殖率R_0=8.6011。在试验的温度范围内,温度与内禀增长率之间呈抛物线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