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1.
水稻染色体组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 (Oryzasativa)是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 ,分布极其广泛 ,由于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和所处地理环境的影响 ,水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 ,形成了极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染色体组型和数目复杂多样 ,成为研究稻种起源、演化和分化必不可少的材料。1 染色体组型种类水稻属禾本科 (Poaceae Gramineae) ,禾亚科 (A-grost idoideae)稻属 (Oryza)植物。稻属植物中约有 2 2个种 ,其中栽培种 2个 ,野生种约 2 0个。 15种野生水稻染色体组型已确定 ,其余种类包括我国的疣粒野生稻(O.meyeriana Baill)的染色体组型尚待进一步研究。已发现的染色体分 6个组 …  相似文献   
2.
野生稻遗传基础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3.
药用野生稻转育后代一个抗白叶枯病新基因的定位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从药用野生稻渗入后代选育的水稻株系B5表现为高抗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白叶枯病。对B5与籼稻品种明恢63杂交组合的187个重组自交系(RILs)进行了抗白叶枯病接种鉴定,采用分离集团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在第1染色体上筛选到与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相连锁RFLP分子标记。利用RILs抗病性表现型鉴定资料和构建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将抗白叶枯病基因定位在第1染色体短臂的C904和R596之间,这两个分子标记间遗传距离为1.3cM。该基因对RILs群体抗病性变异的贡献率为52.96%,是一效应值较大的主效基因。这一抗白叶枯病基因不同于已报道的抗白叶枯病基因的位点,因此将其命名为Xa29(t)。  相似文献   
4.
对一个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 Wall ex Watt,基因组型CC)异源单体附加系(monosomic alien addition line,MAAL)及其回交后代进行了分析,应用分子标记技术确定了该异源单体附加系所附加的染色体是一条嵌合的7号染色体,药用野生稻贡献了其长臂部分,而短臂和着丝粒则来源于栽培稻。将该植株与栽培稻亲本回交,得到109株回交后代,考察了回交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并进行了分子标记分析,发现野生稻染色体片段的渗入影响了回交后代的株高、千粒重、结实率、结实密度、叶宽等农艺性状,而且这些性状之间正相关度很大。  相似文献   
5.
野生稻遗传基础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属约22种,其中野生稻约有20个种,它是天然的基因库,保存有栽培稻没有或已消失了的遗传基因,并具有特殊优良农艺性状,如抗病性、抗虫性、抗逆性、雄性不育性等。因此,人们开展稻属种间杂交将野生稻优质、抗性基因导人栽培稻内,育成高产、高抗、优异品质的新品种。野生稻研究不仅对水稻良种的培育及生产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而且为品种的起源、演变及分化的理论研究提供依据,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对野生稻的考察、搜集和研究,历来受到世界各国水稻工作者的重视,随着水稻育种工作的进展,野生稻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小麦糯性基因的多重PCR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重 PCR 的方法, 对其反应条件进行优化, 以获得用于小麦糯性(Wx)基因分析的稳定PCR体系。应用两对引物, 分别扩增小麦 Wx-A1、Wx-B1、Wx-D1 基因, 目的片段大小分别为: 230 bp/265 bp、854 bp和 204 bp。经反复验证, 结果准确可靠, 重复性好, 成本低, 可以在同一PCR反应体系中对 3 个Wx 基因进行同时筛选鉴定。该体系可用于 Wx 蛋白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可以提高小麦淀粉品质评价和糯麦选育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植物基因组研究与利用的新型工具——异源单体附加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光轩 《遗传》2008,30(1):35-45
在高等植物中, 以种间杂交和回交把有益基因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为目的育种项目中, 单个外源染色体常常被附加到含有受体细胞完整一套染色体中, 形成异源单体附加系。这种异源单体附加系是阐明基因组结构和转移基因的有效工具。它可以通过回交形成覆盖整个基因组的渗入系重叠群, 用于建立以受体物种基因组为载体的外源物种基因组文库。另外, 一套完整的异源单体附加系也可看作是一个拥有分散供体基因组成为单个染色体单位的文库, 便于精确高通量地将标记分配到单个供体染色体上, 从而可以比较供体染色体和各自的直向同源受体染色体之间的标记位置和同线性关系。同时, 也便于研究同源染色体的渗入机制和配对状态。文中介绍了异源单体附加系的培育和特性, 并着重阐明了它在遗传育种和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短花药野生稻成熟胚的愈伤组织诱导频率高于茎节,但不能再生成苗,来源于茎节的胚性愈伤组织的绿苗再生率则为14.3%,短花药野生稻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形成辐射状排列的细胞和干燥区域,进而产生成熟的胚状体,许多球形胚上出现紫红色斑点(茎的颜色),可作为胚状体形态发生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野生稻不同外植体的离体培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野生稻不同外植体离体培养时的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在8.7% ̄94.7%之间,成熟种胚愈伤组织诱导率普遍高于幼穗,但很少能再生绿苗。野生稻幼穗直接分化培养再生绿苗率普遍高于通过愈伤组织培养分化的再生绿苗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野生稻离体培养困难,一些品种甚至难以诱导愈伤组织、分化能力低等问题,我们在以往改变培养方式[汪晓玲等.武汉大学学报,1996,生物工程专刊:32~36]和干燥处理愈伤组织[谭光轩等武汉大学学报,1997,(4):485~489],以提高野生稻绿苗再生能力的工作基础上,以及在研究中发现高浓度的琼脂糖能够提高野生稻愈伤组织绿茵分化率的启示下,设计了继代培养基和分化培养基中交替使用琼脂和琼脂糖的效果的实验。实验材料有:紧穗野生稻(Oryzaeichingeri),染色体组型CC;短花药野生稻(Oy…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