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比较前方牵引器及下颌支抗颌间牵引两种正畸牵引方式矫治上中切牙埋伏倒置阻生的疗效。方法:选择10例患者10颗埋伏倒置阻生上颌中切牙,在三维CT片上的位置、三维方向和埋伏阻生的程度均相似,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前方牵引器牵引和颌间牵引,对两组的牵引时间和成功率进行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前方牵引组牵引时间长于颌间牵引组,有显著差异(P0.05),前方牵引组成功率为100%,颌间牵引组为60%,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埋伏倒置阻生的上中切牙外科开窗术后,通过前方牵引器牵引的时间显著长于下颌支抗颌间牵引,但成功率显著高于颌间牵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80例需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正畸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治疗结果及随访2周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0.0%,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中切牙凸距差为(4.54±1.21)mm(增加80.9%)、上中切牙倾角为(27.27±4.45)mm(增加132.3%)、下齿槽座角为(1.49±0.53)mm(增加81.7%)、尖牙间宽度为(1.73±0.69)mm(增加143.7%)、磨牙移位为(3.25±0.73)mm(降低37.1%)、上齿槽座角为(-1.81±0.46)mm(降低147.9%),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2周内,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口腔炎症、口腔感染、不适感降低以及软组织轻度浮肿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0%)显著低于对照组(30%,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能发挥理想的矫治效果,稳定性好,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口腔正畸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支抗材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型种植支抗技术进行治疗,50例对照组口腔正畸患者采用口外弓加强支抗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疗效指标(上中切牙凸距差,磨牙移位和上中切牙倾角)、咀嚼功能(咬合力和咀嚼效率)、牙龈指标(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及并发症。研究表明,术后第2天,观察组患者的中切牙凸距差和上中切牙倾角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p=0.001),而磨牙移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9)。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咬合力和咀嚼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有6例(12.00%)患者出现不良并发症,对照组为14例(28.00%),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6)。本研究结论初步表明,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疗效优于传统支抗(口外弓加强支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和牙龈健康,并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颌间牵引固定方案治疗单纯髁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单纯髁状突骨折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牵引钉植入牵引固定方案治疗,B组给予牙弓夹板行颌间牵引固定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操作时间、术后最大开口度、五个时间点软垢指数(DI)、牙龈指数(GI)以及社区牙周需要治疗指数(CPITN),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操作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5);术后最大开口度和颞下颌关节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A组第2次、3次、4次以及5次的DI、GI和CPITN均显著优于B组(P0.05);两组面型偏斜、咀嚼良好、咬合关系、关节弹性、开口偏斜以及关节牙痛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牵引钉植入与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固定均可以较好改善患者骨折情况,但牵引钉植入术对患者伤害小,操作时间短,术后患者软垢和牙龈情况均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梗患者行不同途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Ci)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5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调查,对比分析经桡动脉PCI(TRA—Pet)和经股动脉PCI(TFA—PCI)两组治疗疗效及出现并发症情况,包括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局部及其他并发症等方面,并作统计分析,取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及PCI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操作时间上,TFA—PCI组明显长于TRA—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FA.PCI组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为11.8%.远期并发症为2.9%。TRA-PCI组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为2.4%,远期并发症为7.3%,两组差别显著,P〈0.05。结论:TRA—PCI和TFA—PCI在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上有差异,TRA—PCI术中花时间较少,术后局部并发症要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但是由于有远期并发症的危险,故术后应加强肝肾功能等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刘璞 《蛇志》2009,21(3):207-208
目的提高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抢救中静脉输液的护理质量。方法将6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z例,采用22G静脉留置针。观察组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行前臂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留置针穿刺效果和留置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留置针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穿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外渗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单通道1h液体补充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通道能有效提高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抢救中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超声骨刀开窗术联合正畸牵引治疗上颌唇侧埋伏阻生尖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到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上颌唇侧埋伏阻生尖牙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研究组给予超声骨刀开窗术联合正畸牵引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窗联合正畸牵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7%,对照组总有效率9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一次粘结成功率8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疼痛和肿胀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骨刀开窗术联合正畸牵引治疗上颌唇侧埋伏阻生尖牙疗效良好,且能显著降低术后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建立大鼠肺鳞癌模型的差异。方法体重180~220g Wistar大鼠,依不同麻醉方法分为2组:实验Ⅰ组(110只)用0.3%戊巴比妥钠麻醉;实验Ⅱ组(80只)基础麻醉用盐酸氯胺酮44mg/kg,然后乙醚吸入麻醉。两组均采用额镜直视法,灌注3-甲基胆蒽(MCA)、二乙基亚硝胺(DEN)与普通碘油混悬液于大鼠左下叶支气管。结果麻醉显效时间和维持时间分别为:Ⅰ组,(23.50±1.98)min,(246.56±15.46)min,Ⅱ组,(3.05±0.45)min,(12.47±1.35)min,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灌注成功率、存活率、诱癌率分别为:Ⅰ组94.55%,48.08%,90.00%,Ⅱ组93.75%,90.67%,92.65%,两组成功率、诱癌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存活率有显著差异(P〈0.01)。分别于不同时间处死大鼠,2组基本病理过程相同。结论戊巴比妥钠麻醉剂量易控制,以小剂量灌注雄性大鼠为佳;盐酸氯胺酮与乙醚复合麻醉较难控制,但速度快,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9.
王慧媛  张春光  刘玉红  艾林  姚东  王富 《生物磁学》2013,(34):6647-6649
目的:通过有限元法,探讨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后的下颌第一磨牙后,牙体预备形式对牙体组织受力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力学理论依据。方法:模拟右侧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磨牙存在合面I类洞缺损,根管治疗后采用高嵌体修复,分别设计三种牙体预备形式,即覆盖全部牙尖、覆盖全部功能尖和覆盖部分功能尖的高嵌体修复,对模型进行加载,观察牙体组织的应力大小及分布。结果:覆盖全部牙尖高嵌体修复时牙釉质出现一个应力集中区,其他两种设计出现两个应力集中区。垂直载荷下,釉质的最大主应力在全部牙尖组分别低于其他两组92.29%和89.76%;舌颊向载荷下比其他两组分别降低80.91%和76.53%。三组牙本质的应力集中区趋于一致。垂直载荷下,牙本质的最大主应力在全部牙尖组分别高出其他两组12.92%和14.73%;舌颊向载荷下较其他两组高1.26%和5.08%。结论:从生物力学角度,覆盖全部牙尖的高嵌体更有利于牙体硬组织的受力,可以更好的对牙釉质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推拿配合牵引治疗在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82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91例)和对照组(91例),对照组接受牵引治疗,综合治疗组采用针灸推拿配合牵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及临床疗效。结果:经过3周治疗,综合治疗组的患者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的患者总有效率为60.40/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治疗后FIM评分较治疗前相比各项均有明显改善,其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O.05),对照组除括约肌控制及社会交流和认可方面无改善。其余项目FIM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综合治疗组治疗后FIM评分的提高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评分(P〈0.05)。结论:中医针灸推拿配合牵引治疗对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坚固内固定技术对颌骨骨折的治疗运用,为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我科自2009年4月-2012年7月收治的8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行手术切开复位、小型和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纳入内固定组,并选取同期80例行颌间固定的颌骨骨折患者,纳入颌间固定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张口度及张口型均得到明显改善,内固定组改善程度较颌间固定组更为显著(P〈0.05);内固定组治疗周数、口臭及咬合错乱发生率均低于颌间固定组(P〈0.05);内固定组疗效评价优43例,良26例,有效率86.3%,颌间固定组分别为31例和17例,有效率60.0%,内固定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颌间固定组(P〈0.05)。结论:坚固内固定技术具有组织相容性高、口功能恢复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势,是治疗颌骨骨折的安全、可靠、简便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于白血病骨髓抑制期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收治的白血病的患者47 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 例化疗的同时给予参麦注射液,观察组患者23 例只给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情况和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化疗效果显示总有效率分别为66.7%和65.2%,无显著差别(P〉0.05)。两组患者化疗骨髓抑制后WBC, Hb, PLT 的恢复时间分别为(6.32± 2.75)天,(9.32± 2.12)天和(7.31± 3.21)天,明显低于对照组(11.34± 4.34)天,(12.54± 3.21)天和(12.41± 4.32)天,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性粒细胞ANC〈0.5× 10^9/L持续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感染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以明显减轻白血病化疗后的骨髓抑制现象,有效保护骨髓的造血功能,缩短骨髓受抑制时间,和降低感染率,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疗程12周。观察其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和体征,每博量(sv)、每分博出量(CO)、射血分数(EF)和舒张功能指标(E/A)等心功能指标,以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Y)等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治疗组缓解心绞痛的显效率为28%,总有效率为96%,改善心电图的的显效率为22%,总有效率为84%,速效扩冠药物停减率为60.62%,经统计学处理均优于对照组(P〈O.05);治疗组治疗后的心功能各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C、TG、HDL—C、LDL.C及hs—CRP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加个体化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门诊收治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25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9例。观察组使用健康教育和个体化治疗,而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对高血压病掌握情况,血压下降率,服药依从性,治疗后达标、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对高血压病掌握情况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高血压诊断(91.5%)、高血压病因(98.4%)、高血压症状(100.0%)、高血压并发症(92.2%)掌握情况明显比对照组要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压下降率为81.4%,明显高于对照组4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达标率高达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未达标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6%和9-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1%和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不同高血压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对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和降低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率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8月-2012年8月入住我院的100例经诊断为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对照组仅给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压、中央房前深度、房角开放状态变化、视野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视力均要高于术前,且术后1个月与3个月视力较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均要明显高于术前,术后视力较术前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对照组术后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手术前后眼压、房角开放状态变化、中央前房深度及视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P〈O.01),且观察组术后较对照组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00%,明显高于观察组(8.00%),二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临床疗效显著,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8月至2012年11月来我科就诊的100例口腔修复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50颗患牙。对照组给予铸造金属桩口腔修复,观察组给予预成纤维桩口腔修复,比较两组疗效、满意度、平均每颗纤维桩所需时间及牙周指数变化。结果:经半年的随访,对照组修复成功率为80.00%(40/50),明显小于观察组(100.00%,50/5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满意度为60.00%,明显小于观察组(92.0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平均每颗纤维桩所需时间为(102.22±22.09)min,观察组为(66.37±11.78)min,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牙周指数(BI、PLI、PD及松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周、3个月、6个月两组牙周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顸成纤维桩应用于口腔修复中,效果尤佳,患者满意度高,美观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交感神经张力异常介导的急性房颤动物模型的方法学。方法将16只随意来源犬分为三组:对照组(n=4),右侧星状神经节(aSG)组(n=6)和左侧星状神经节(LSG)组(n=6),测定心房和肺静脉不同部位的房颤诱发率、房颤持续时间。结果RSG刺激显著增加右心房(RA)的房颤诱发率和持续时间(P〈0.05),LSG刺激显著增加左心房(LA)、左上肺静脉(LSPV)、左下肺静脉(LIPV)的房颤诱发率和持续时间(P〈0.05);与刺激时相比,RSG切除显著降低RA的房颤诱发率和持续时间(P〈0.05);LSG切除显著降低LA、LSPV、LIPV的房颤诱发率和持续时间(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电刺激同时快速心房起搏6h可成功建立交感神经介导的急性房颤犬模型,星状神经节电刺激使心房和肺静脉部位的房颤诱发率显著升高,房颤持续时间显著延长,去星状神经节支配可减少房颤的发生和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