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镇静深度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90例拟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采用不同深度静吸复合麻醉,根据BIS指数调节七氟醚浓度和瑞芬太尼输注速率,其中A组维持BIS值水平51-60,B组维持BIS值水平41-50,C组维持BIS值水平31-40,于术前1d和术后1 d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测评。结果:各组麻前1 d A组TMT完成时间和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术后24 h认知功能下降发生率为30.0%,B组术后24 h认知功能下降发生率为23.33%,C组认知功能下降发生率为16.67%,C组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组TMT完成时间和MMSE评分差值均低于A组B组,但各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深度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腹部手术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A型肉毒素与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用治疗瘢痕疙瘩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瘢痕疙瘩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0例。A组给予A型肉毒素治疗,B组给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C组给予A型肉毒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改善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C组患者体积、痛痒觉、硬度和自我评价的改善评分均高于B组和A组(P0.05),B组的各项指标改善评分和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C组高于B组(P0.05),A组和C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治疗后半年、1年瘢痕疙瘩复发率均低于B组(P0.05),但A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A型肉毒素或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相比,A型肉毒素与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使用治疗瘢痕疙瘩能显著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支架植入的最佳时机。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90例,依据发病时间分为三组并进行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管血流速度、认知功能评分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E)、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含量变化。结果:1三组患者手术后的脑血管血流速度与手术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三组患者手术后的认知功能均较手术前有所改善,与A组和C组比较,B组认知功能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和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三组患者手术后的血清VEGE、b FGF、NGF含量均较手术前升高,且B组明显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和C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血管支架植入时机与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可能有一定相关性,发病后1个月为脑血管支架植入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探讨补中益气汤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其盆底肌肉张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9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气虚证患者(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30例/组的A组、B组、C组,A组实施常规盆底肌锻炼,B组采用盆底治疗仪实施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C组实施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中药补中益气汤治疗,比较三组的疗效、盆底肌力评分、阴道最大收缩压、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组间临床疗效、证候疗效比较,C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证候改善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B组(P0.05),而A组与B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后,C组的盆底肌力评分、阴道最大收缩压、性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A组、B组(P0.05),A组与B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C组的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等发生率均低于A组、B组(P0.05),而A组与B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盆底肌力和阴道压力,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预防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的发生,改善其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激素冲击治疗联合放疗用于中重度Graves眼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6月之间我院收治的109例中重度Graves眼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n=37)、B组(n=35)、C组(n=37)。A组患者单纯采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B组患者则在A组的基础上进行激素冲击治疗,C组患者则采用B组基础上联合球后放疗方案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保持随访至少6个月,对比三组疗效,记录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时的临床活动评分(CAS)及眼球突出度,及随访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三组有效率比较,C组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CA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C组显著低于A、B组(P0.05),A、B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B、C组眼球突出度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C组显著低于A、B组(P0.05)。A、B、C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14.29%、5.41%,A、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C组(P0.05)。结论:激素冲击联合放疗治疗中重度Graves眼病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CAS评分及眼球突出度,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抗甲状腺治疗或激素冲击治疗,且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和比较不同剂量甲泼尼龙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114例老年AECOPD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8例。A组采用甲泼尼龙40 mg/d静脉推注,B组采用甲泼尼龙80 mg/d静脉推注,C组不使用甲泼尼龙。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评分、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下去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A组的总有效率为89.47%,B组的总有效率为92.11%,均显著高于C组(均P0.05)。A组和B组治疗后的mMRC评分、PaCO_2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而PaO_2水平显著高于C组(均P0.05);B组治疗后的m MRC评分、PaCO_2均显著低于A组,而PaO_2显著高于A组(均P0.05);A组和B组治疗后的血清IL-6、IL-8、TNF-α以及CRP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均P0.05);B组治疗后的血清IL-6、IL-8、TNF-α、CRP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均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40 mg/d甲泼尼龙相比,短期80 mg/d甲泼尼龙静脉推注可更显著减轻AECOPD患者的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射频及微波消融治疗与单纯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从选择2009年8月1日至2011年7月31日在我科治疗的12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其分为三组,A组:射频消融组;B组: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治疗组;C组:单纯化疗.在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应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1个月,A、B两组所有功能指标评分和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症状指标仅呼吸困难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组患者体力功能、情绪功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认知功能、总体状况、角色功能及社会功能和治疗前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疲乏、恶心呕吐、呼吸困难、食欲丧失、腹泻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其余症状指标评分较治疗前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三组所有功能指标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C组患者恶心呕吐、呼吸困难、食欲丧失的评分仍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A、B组呼吸困难评分仍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与单纯化疗相比,射频消融、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均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姜喜  姜春怡  李键  陈瑞娟  陈巨成 《蛇志》2014,(4):387-388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应用肠内营养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重型颅脑外伤患者108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36例。3组病人均经胃管或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A组治疗开始时间为伤后24~48h,B组为伤后48~72h,C组为伤后72~96h。2周后对3组病人的血红蛋白、总蛋白、血清白蛋白等营养指标以及临床耐受情况、腹泻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血红蛋白、总蛋白、血清白蛋白等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增高,组间比较,A、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较C组明显增高(均P0.05);腹泻发生率比较,A组较B、C组明显增加(P0.05),而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伤后48~72h较适合采用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碘-131(~(131)I)联合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T2DM)伴发甲亢的近远期疗效及对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T2DM伴发甲亢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2)、B组(n=42)和C组(n=41)。其中A组给予~(131)I联合胰岛素泵治疗,B组给予~(131)I联合二甲双胍治疗,C组给予胰岛素泵联合甲硫咪唑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近远期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甲状腺功能指标、骨代谢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临床近期、远期疗效总有效率高于B组和C组,复发率低于B组、C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促甲状腺素(TSH)水平高于治疗前,且A组高于B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_3)、总甲状腺素(TT_4)水平低于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C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低于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C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骨钙素(BGP)、降钙素(CT)、I型前胶原N端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磷酸酶(AL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C组(P0.05)。治疗期间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131)I联合胰岛素泵治疗T2DM伴发甲亢患者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甲状腺功能及骨代谢指标,降低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高压氧联合磁刺激辅以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2011年9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致昏迷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营养、抗感染、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常规外科治疗以及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HBO)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机体炎症因子、临床预后、记忆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GC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上升,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5%(52/55),与对照组的总治疗率相当(89.23%,P0.05);观察组患者的长期记忆、短期记忆、瞬时记忆评分以及记忆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磁刺激辅以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度脑损伤致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下调机体炎症因子水平,促进苏醒及记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压氧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观察组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加用高压氧辅助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5%(P<0.05);治疗后1周和2周观察组的G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的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P<0.05),且观察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选择高压氧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好,可改善患者的临床情况和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拟观察高压氧(HBO)治疗对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皮层NOS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HBO治疗急性脑损伤的机理。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法打击模型制备SD大鼠急性脑创伤,伤后1 h、12 h采用0.25 MPaHBO治疗,伤后6 h、24 h取样皮层,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量变化。结果:0.25MPaHBO治疗各时间组nNOS、eNOS和iNOSmRNA较急性颅脑损伤各时间组显著下降(P<0.01),且HBO治疗24 h组较6 h组下降更明显(P<0.05,P<0.01),0.25 MPa常氧高氮各时间组与急性颅脑损伤各时间组NOSmRNA表达量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O治疗可以下调nNOSmRNA、iNOSmRNA和eNOSmRNA的表达量,可能为HBO治疗脑创伤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研究高压氧联合叶酸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浆Hcy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脑小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叶酸治疗,研究组30例,给予高压氧联合叶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认知功能、血浆Hcy水平、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认知功能评分、血浆Hcy水平、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MoCA认知功能评分、ADL评分均升高,血浆Hcy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变化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13.33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16.00 %,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 % vs.74.00 %,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叶酸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患者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Hcy水平,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压氧预处理(Hyperbaric oxygen preconditioning, HBO-PC)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其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line-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高压氧对照组(HBO组)、模型组(MCAO组)、高压氧预处理+模型组(HBO+MCAO组),对HBO组和HBO+MCAO组连续给予高压氧预处理5天,随后对MCAO组和HBO+MCAO组进行右侧颈内动脉栓线术,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模型,其他两组行假手术,于术后第7天对各组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检测和神经功能评分,检测结束后处死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 TTC)染色;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BDNF和GDNF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1)神经功能评分提示:Sham组和HBO组均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MCAO组大鼠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MCAO+HBO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MCAO组(P0.05)。(2)TTC检测提示:Sham组和HBO组脑组织损伤一侧均未出现梗死灶,MCAO组出现较大的梗死面积比(25.45±8.75)%,MCAO+HBO组的梗死面积比(18.84±10.55)显著小于MCAO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Western Blot检测显示:MCAO组BDNF与GDNF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Sham组和HBO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MCAO+HBO组可以逆转这一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压氧预处理可以通过调节BDNF、GDNF基因表达,改善MCAO模型大鼠神经功能和认知水平,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对救治颅脑外伤患者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救治的颅脑外伤患者199例,其中急诊绿色通道组111例(A组)和非急诊绿色通道组88例(B组)的救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救治的疗效、死亡率及预后.结果:199例颅脑外伤患者中,绿色通道组(A组)111例(55.78%),死亡26例(23.42%),对照组88例(44.22%),死亡30例(34.09%).A组的有效治疗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A组硬膜外血肿(33例)的术前血肿量少于B组(30例),预后较B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A组的中重型颅脑外伤的死亡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两组特重性颅脑外伤的死亡率仍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绿色通道可缩短颅脑外伤患者救治等待时间,改善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开颅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和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2年5月期间在本院行开颅手术的120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输血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异体输血组(n=58,异体输血)和自体输血组(n=62,自体输血),观察两组临床指标、细胞免疫功能、凝血功能、神经损伤标志物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输血量、输注含凝血成分血制品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输血组出院时CD3+、CD4+、CD4+/CD8+高于异体输血组,CD8+低于异体输血组(P<0.05)。两组出院时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体输血组出院时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低于异体输血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自体输血用于TBI开颅手术患者,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影响较小,同时还可改善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七氟烷吸入麻醉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OPCABG)患者苏醒质量、心肾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行OPCABG患者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对象随机分为A组(舒芬太尼、丙泊酚,31例)、B组(舒芬太尼、丙泊酚、0.5 MAC七氟烷,31例)和C组(舒芬太尼、丙泊酚、1.0 MAC七氟烷,31例)。观察三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苏醒质量、心肾功能[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MB)/肌酐(Scr)、尿素氮(BUN)]和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测量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分]的变化,记录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术后即刻(T1)~术后24h(T3)时间点HR升高后下降,MAP下降后升高(P<0.05);B组T1、术后6 h(T2)时间点HR低于A组、C组,MAP高于A组、C组(P<0.05);A组与C组T1、T2时间HR、MAP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后苏醒时间短于A组、C组(P<0.05);A组与C组术后苏醒时间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的cTnI、CK-MB、Scr、BUN水平相较于麻醉开始前(T0)时间点均升高(P>0.05);B组T3时间点cTnI、CK-MB、Scr、BUN水平低于A组、C组(P<0.05)。B组术后第3 d MMSE、MoCA评分高于A组、C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OPCABG患者在舒芬太尼、丙泊酚麻醉的基础上结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可更好的稳定血流动力学,减轻对机体心肾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提高苏醒质量,且以0.5 MAC浓度的七氟烷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七氟醚复合麻醉在老年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观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应激反应、认知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纳入我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别为A组(32例,七氟醚)、B组(32例,七氟醚复合丙泊酚)、C组(32例,七氟醚复合右美托咪定)。观察三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指标、细胞免疫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变化,并记录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C组气管插管即刻(T1)~术毕(T3)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低于A组,且C组低于B组(P<0.05)。B组、C组术后3 d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低于A组,且C组低于B组(P<0.05)。B组、C组术后3 d CD4+、CD3+、CD4+/CD8+高于A组,且C组高于B组(P<0.05)。B组、C组术后3 d CD8+低于A组,且C组低于B组(P<0.05)。B组、C组术后3 d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分、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高于A组,且C组高于B组(P<0.05)。C组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低于A组和B组(P<0.05)。A组和B组的POCD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应用七氟醚联合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机体应激反应、免疫抑制和认知功能损害,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及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pled Trans-anal Rectal Resection,STARR)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梗阻型便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PPH组和STARR组,每组各50例,分别予PPH术和STARR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ongo出口梗阻型便秘评分及Wexner便秘严重程度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H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明显少于STAR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Longo评分及Wexn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STARR组评分低于P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相比,痔上黏膜环切术操作简单,更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