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了同时带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和大肠杆菌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质粒pVL941lacHBS。应用磷酸钙沉淀技术将pVL941lacHBS DNA转入事先用AcNPV感染过的Sf9细胞,在显色剂X-gal存在下,筛选无多角体的蓝色蚀斑。经过若干次蚀斑纯化,最后获得含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和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R-AcV941LS。 用R-AcV941LS感染Sf9细胞,在感染后72~96小时,用RPHA和RIA分别检测组织培养上清液和细胞裂解液中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含量。结果,组织培养上清液为3.83μg/1×10~6~2×10~6细胞;细胞裂解液为4.39μg/1×10~6~2×10~6细胞。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合成总量为8.22μg/1×10~6~2×10~6细胞。免疫电镜观察显示表达产物呈约22nm的球形颗粒。小鼠免疫接种实验结果表明,以R-AcV941LS感染Sf9细胞表达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与在哺乳动物细胞系表达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具有相近似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在昆虫体系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组建的苜蓿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非融台蛋白基因转移载体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成功地插入粉纹夜蛾(Tn)NPV中,HBsAg基因在感染了重组病毒的草地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离体细胞以及粉纹夜蛾和蓖麻蚕等虫体中获得了表达,免疫电镜下观察到典型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22nm颗粒。感染重组病毒的蓖麻蚕预蛹每克蛹重可产HBsAg蛋白1.6μg。表达产物经DEAE-纤维素层析得到的HBsAg粗提物可作临床检测用,再经抗体亲和柱层析可得到纯的HBsAg。  相似文献   

3.
从痘苗病毒天坛株分离了晚期11k蛋白编码基因的启动子,以痘苗病毒天坛株为载体,构建了双价的重组痘苗病毒。分别在7.5k和11k蛋白基因启动子的控制下,表达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和EB病毒的膜抗原。用重组痘苗病毒免疫的家兔,同时产生对这两种抗原的抗体。免疫电镜下观察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颗粒。  相似文献   

4.
构建T7噬菌体单链抗体(scFv)库筛选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体.从抗-HBs阳性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第1条链,PCR分别扩增抗体重链可变区基因(VH)和轻链可变区基因(VL),经重叠延伸拼接(SOE)PCR组成scFv基因,并将其与T7噬菌体载体的2个臂相连接.体外包装后,在宿主菌BLT5403中,扩增重组噬菌体抗体库.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进行4轮“吸附-洗脱-扩增”的筛选,酶免疫实验检测抗体活性.所建抗体库库容为1.53×107,扩增后初级库滴度为2.42×1010pfu/mL.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筛选后抗体出现特异性富集,经酶免疫实验鉴定,得到2株与HBsAg抗原特异结合的噬菌体抗体,成功构建了抗HBsAg蛋白T7噬菌体抗体库.  相似文献   

5.
疫苗     
880339合成含有P阳名区基因表达产物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颗粒〔英万Michel,M.L.…了Proe.Conf.Ther.Agerts ProdGenet.Eng.;Toulouse一Labeqe,Franee;29一50 May 1955一1956一23一25〔译自CBA,1987,·(4),1688〕 构建了携带有S基因和Pre一S基因区乙型肝炎病毒的CHO细胞系。该细胞系合成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22nm颗粒,在形态、生化和生理特性上似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类似。这些颗粒注入小鼠体内能诱导产生两种高水平的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和抗人血清白蛋白受体多聚物的抗体。. (戴顺志)380340预防马流感的有用方法及其…  相似文献   

6.
疫苗     
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rHBsAg)颗粒是从被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稳定转染的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分泌的,它的抗原性与来源于HBV慢性感染病人血浆的HBsAg颗粒没有差  相似文献   

7.
以牛痘病毒为载体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对它的防治国内外均十分重视。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HBV是部分单链的DNA病毒,其基因组编码了表面抗原蛋白、核心抗原蛋白以及内源DNA聚合酶等蛋白质。乙肝表面抗原蛋白(HBsAg)是病毒的外壳蛋白,在乙肝病人的血液中能形成直径约22nm的表面抗原颗粒。用它作为抗原给动物注射,可使动物产生专一性抗体。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126位Ilie→Ser变异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126位Ilie→Ser变异株房德兴,甘人宝,李载平(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200031)段恕诚(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032)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表面抗原,变异株乙型肝炎病毒(HBV)为嗜肝DNA病毒...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危及中国及世界各地人们的健康,它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几年来临床证明乙肝表面抗原蛋白(HBsAg)疫苗能有效预防此病传染。基因工程疫苗已迅速发展,HRsAg基因在酵母细胞、哺乳动物细胞及重组牛痘病毒中的表达都已获得一定成功。我实验室继乙肝病毒DNA克隆鉴定以来,也在上述各细胞系统获得  相似文献   

10.
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共价闭合环状DNA的持续存在和病毒介导的宿主免疫反应钝化,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很难治愈。现有的核苷(酸)类似物或聚乙二醇干扰素疗法难以实现高比率的HBV表面抗原清除。目前正在研发的核心蛋白变构调节剂有望大幅度降低血清表面抗原。本文就HBV核心蛋白的结构、功能以及核心蛋白变构调节剂的分类、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24):4801-4804
《病毒学期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变异研究获进展中科院武汉病毒所陈新文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变异研究中取得新的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病毒学核心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上(2012,86(8),4658-4669.DOI:10.1128/JVI.06 353-11)。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生物素——抗生物素蛋白EIA试验证明,18.8%(24/128)的鸡和43.1%(25/58)的鸭血清中存在有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抗体。虽然该抗体在RPHA法中无中和作用,但在EIA法中可被已知的HBsAg所阻断。  相似文献   

13.
乙肝病毒DNA疫苗的构建及其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构建含adr亚型HBV表面抗原基因的核酸疫苗 ,考察人白细胞介素II基因及重组白细胞介素II的免疫佐剂作用。用含有人白细胞介素II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及基因重组白细胞介素II蛋白作为佐剂 ,将编码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pVAX/HBS免疫BALB/C小鼠 (试验组 ) ,同时设置注射质粒pVAX的阴性对照组 ,并分别于第 2 ,4周后加强免疫各 1次。试验组在第 4周时开始有HBsAb产生 ,阴性对照组未测到HbsAb ,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检测到HBsAg。乙肝病毒DNA疫苗能引起小鼠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白细胞介素II的真核表达质粒的佐剂作用不明显 ,基因重组白细胞介素II蛋白具有提高小鼠对乙肝病毒核酸疫苗免疫应答水平的佐剂活性。  相似文献   

14.
整合了含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和dhfr基因的CHO-dhfr~-细胞,其染色体的畸变率和畸变类型都比亲代CHO-dhfr~-细胞高。但转化前后两系细胞的重要特性都未发生变异,即两者的染色体总数无差别,都是20条。两系细胞株接种裸鼠,均未发现有致瘤性。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构建了一系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的表达载体,其中HBsAg基因的启动区被小鼠金属硫蛋白启动子取代;而对HBsAg基因下游非编码区的几种基因元件则进行了不同的删除,并且添加异源基因调控元件。利用Hela细胞瞬时表达系统对各种构建物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实验发现:除了必须取代HBsAg基因原有的启动子外,乙型肝炎病毒(HBv)增强子Ⅰ及其多聚腺苷酸化(poly A)信号对HBsAg在非肝脏细胞中表达也至关重要。但HBsAg的poIy A信号可用异源的poly A信号及猴空泡病毒(sV 40)T抗原基因的剪接信号取代。在HeLa细胞表达系统中,这种取代可进一步提高HBsAg的表达水平。反之,HBV增强子Ⅱ在HeLa细胞中对HBsAg基因的表达无显著作用。实验结果提示:除了已报道的HBV增强子Ⅰ能激活基因本身的启动子外,很可能还存在另外的功能,即对HBsAg转录体起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其基因组有3.2kb,含4个重叠的开放阅读框架(ORF),编码核心蛋白、e蛋白、X蛋白、聚合酶以及HBV表面抗原(HBsAg)。为研究HBV的基因突变与肝细胞癌(HCC)发生的关系,本文对来自HCC病人不同基因型的HBV进行测序,研究其X、前C、前S和S区突变情况。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及HBx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及其编码的多功能蛋白HBx是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转录所必需的作用因子,在乙肝的致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HBx可直接或间接改变肝脏结构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引发肝脏细胞的凋亡;具有广泛的非特异性反式激活作用,反式激活细胞内的某些癌基因或病毒基因,与乙型肝炎和肝细胞癌的发生关系十分密切。本文从多方面综述了X基因及HBx蛋白目前的研究进展,展现了X基因功能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生物可降解微球作为乙型肝炎基因免疫佐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生物可降解微球对基因免疫的增强作用。采用有机溶剂蒸发法制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 物(PLGA)微球,构建含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S基因的pRC-CMV真核表达载体,用微球与基因 载体共孵育法制备其混合物。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结果表明:微球注射组的血清抗体滴度达到 l:1600,其效果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加铝佐剂注射组相近,而裸DNA注射组没有反应。说明了 生物可降解微球可显著的提高基因免疫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及其编码的多功能蛋白HBx是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转录所必需的作用因子。同时,HBx通过与宿主功能蛋白直接或间接地相互作用而调节多种蛋白的功能,参与调控多条细胞信号通路转导,激活多种转录因子,在肝细胞抗凋亡和引发肝癌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续十年索引     
B型肝炎表面抗原基因在转化的小鼠细胞中的转录遗传工程83年1期1页 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颗粒在酵母中的合成和装配遗传工程83年1期5页 土拨鼠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的位置,核普酸序列及其与人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的比较遗传工程83年1期13页 基因疗法遗传工程83年1期15页 双链RNA遗传工程83年1期21页 用单链噬菌体载体克隆DNA遗传工程83年1期27页 基因工程的前景遗传工程83年1期36页 英国生物工学简讯两则遗传工程83年1期37页 研究工作者合成预定基因遗传工程83年1期38页 猴子对人a一干扰素的热原效应不敏感遗传工程83年i期39页 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