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养产碱菌利用甜菜糖蜜发酵产聚β-羟基丁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以廉价原料甜菜糖蜜培养真养产碱菌(Alcaligeneseutrophus)H16生产聚β-羟基丁酸(PHB)的可行性。对培养基优化试验表明,菌体产量可达20g/L,PHB产量达9.8g/L,糖转化率为27.5%。用2升自控发酵罐进行验证,在良好的供氧条件和特定的pH值自控条件下发酵周期从48小时缩短到40-42小时,菌体和PHB量都有提高。菌体最高产量26g/L,PHB最高产量13g/L,糖转化率为20.4%。PHB占细胞的含量,摇瓶和罐上结果都在50%左右。  相似文献   

2.
易祖华  陈东 《微生物学通报》1995,22(1):29-31,13
本文对真养产碱杆菌突变株65-7在台式2L发酵罐中利用葡萄糖积累PHB进行了碳源和氮源补料分批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72h发酵液中细胞干重达50g/L,PHB占细胞干重的77%,糖对PHB的转化率为25%。制得的PHB产品纯度与Sigma公司的相当,熔点174℃  相似文献   

3.
Alcaligeneslatus经单菌落分离,从中筛选到一株高效利用糖蜜产聚羟基丁酸(PHB)的优良菌株1018。在6L台式发酵罐(N.B.S)中,进行了该菌利用甜菜糖蜜和甘蔗糖蜜积累PHB的分批补料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培养54h左右发酵液中细胞干重达70~85g/L,PHB含量占细胞干重的60%~70%,生产强度1.0gPHB/L/h以上;发酵液经非有机溶剂提取制得PHB产品,纯度95%,提取收率80%以上。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真养产碱杆菌WSH3一级连续培养动力学的基础上,采用二级连续培养系统对不同稀释率下聚β羟基丁酸的生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级连续培养系统中,当稀释率为021h-1时,细胞干重最大值达271g/L;二级培养系统中,稀释率为014h-1时细胞干重最大值为476g/L;在稀释率为012h-1时,PHB的生产强度达到最大值为250g/(L·h),但胞内PHB含量仅为476%;在稀释率为0075h-1时,产物对基质的转化率达到最大值为038g/g,此时PHB的生产强度达214g/(L·h)和胞内PHB含量±721%;随着细胞比生长速率的增长,细胞中PHB含量和单位菌体合成PHB的量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5.
对聚β-羟基丁酸(PHB)产生菌Z5-GⅡ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蔗糖1%,酵母粉0.3%,酵母浸汁0.3%,K2HPO40.2%;pH7.2 ̄7.4的优化发酵培养基中,接种量8%,种28h,发酵培养36h,细胞干重为6.87g/L,PHB产率可达的细胞干重的61.86%。该菌株还可利用葡萄糖生产废液为碳源生产PHB,具有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紫外线诱变筛选出能利用葡萄糖高积累PHB的突变侏-真养产碱杆菌920。研究了碳源和氮源对该菌株发酵积累PHB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批摇瓶发酵中碳源和氮源的最佳浓度分别为5%和0.33%。经过36h的发酵菌体干重、PHB含量、PHB浓度和PHB的产率分别为19.3g/L、56.3%、10.86g/L和0.22。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真养产碱杆菌突变株65-7,以葡萄糖为主原料,添加丙酸或戊酸,采用二步发酵积累共聚物聚β-羟基丁酸-β-羟基戊酸(PHBV)。摇瓶总发酵时间为50h,细胞干重达7-11g/L,共聚物含量占细胞干重的70%以上,其中β-羟基戊酸(3HV)含量占PHBV的10-72%,主要取决于不同碳源的组成,丙酸和戊酸对HV的转化率分别为0.41-0.63gHV/g丙酸和0.40-0.74gHV/g戊酸,制得的PHBV产品纯度99%以上,分子量6.9×105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真养产碱杆菌突变株65-7,以葡萄糖为主原料,添加丙酸或戊酸,采用二步发酵积累共聚物聚β-羟基丁酸-β-羟基戊酸(PHBV)。摇瓶总发酵时间为50h,细胞干重达7-11g/L,共聚物含量占细胞干重的70%以上,其中β-羟基戊酸(3HV0含量占PHBV的10-72%,主要取决于不同碳源的组成,丙酸和戊酸对HV的转化率分别为0.41-0.63gHV/g丙酸和0.40-0.74gHV/g戊酸,制得  相似文献   

9.
真养产碱菌利用甜菜糖蜜发酵产聚β—羟基丁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以廉价原料甜菜糖蜜培养真养产碱菌H16生产聚β-羟基丁酸(PHB)的可行性。对培养基优化试验表明,菌体产量可达20g/L,PHB产量达9.8g/L,糖转化率为27.5%。用2升自控发酵罐进行验证,在良好的供氧条件和特定的pH值自控条件下发酵周期从48小时缩短到40-42小时,菌体和PHB量都有提高。菌体最高产量26g/L,PHB最高产量13g/L,糖转化率为20.4%。PHB占细胞的含量,摇  相似文献   

10.
在摇瓶条件下,对真养产碱杆菌(Alcaligeneseutrophus)的3羟基丁酸与3羟基戊酸共聚物(PHBV)发酵过程中HV组分的前体物质———丙酸的加入时间和加入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HBV中HV组分含量与丙酸的加入时间和加入量有密切的关系,丙酸的最佳加入时间为菌体生长阶段结束后的多聚物合成初期;尽管高浓度丙酸下可获得较高的HV组分含量,但会明显抑制菌体的生长和产物的合成。通过对2L小罐中PHBV合成阶段流加不同糖/酸比混合液所得的发酵结果的比较,并在综合考虑PHBV浓度、HV组分含量、生产强度和生产成本等基础上,提出了在PHBV合成期流加液的糖/酸比应随菌体对丙酸利用能力的下降而不断增加的流加策略,在此条件下,细胞干重、PHBV浓度和PHBV含量和HV摩尔分率分别达到521g/L、408g/L、783%和162mol%,HV组分对丙酸的产率系数为05g/g,PHBV的生产强度达到074g/(L/h)。  相似文献   

11.
在摇瓶条件下,对真养产碱杆菌(Alcaligeneseutrophus)的3羟基丁酸与3羟基戊酸共聚物(PHBV)发酵过程中HV组分的前体物质———丙酸的加入时间和加入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HBV中HV组分含量与丙酸的加入时间和加入量有密切的关系,丙酸的最佳加入时间为菌体生长阶段结束后的多聚物合成初期;尽管高浓度丙酸下可获得较高的HV组分含量,但会明显抑制菌体的生长和产物的合成。通过对2L小罐中PHBV合成阶段流加不同糖/酸比混合液所得的发酵结果的比较,并在综合考虑PHBV浓度、HV组分含量、生产强度和生产成本等基础上,提出了在PHBV合成期流加液的糖/酸比应随菌体对丙酸利用能力的下降而不断增加的流加策略,在此条件下,细胞干重、PHBV浓度和PHBV含量和HV摩尔分率分别达到521g/L、408g/L、783%和162mol%,HV组分对丙酸的产率系数为05g/g,PHBV的生产强度达到074g/(L/h)。  相似文献   

12.
真养产碱杆菌积累聚-β-羟基丁酸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Alcaligenes eutrophus培养过程的研究表明,氮源的限制或缺乏刺激细胞大量积累聚-β-羟基丁酸(PHB),但PHB合成期氮源的完全缺乏,会导致细胞的PHB合成速率迅速下降,氧的限制也可刺激A.eutrophus合成PHB,但胞内PHB的积累远小于氮源控制下的情况。在细胞的不同生长期限制氮源的供应会明显影响PHB的发酵过程,当残留菌体浓度达到20g/L至30g/L时停止流加氮水,可  相似文献   

13.
利用葡萄糖发酵产聚β-羟基丁酸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常规紫外线诱变处理真养产碱杆菌H16,获得高效利用葡萄糖产聚β-羟基丁酸(PHB)的突变株。摇瓶发酵试验证明,突变株耐糖程度及其积累PHB的能力均优于亲株H16。PHB积累量达10g/L以上。  相似文献   

14.
高产稳产聚羟基烷酸的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重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HMS174(pTZ18UPHB) 含有携带聚羟基烷酸(PHA) 合成基因( phaCAB)** 的质粒pTZ18UPHB,是很有潜力的PHA 生产菌,但存在着质粒不稳定和不能合成3羟基丁酸(3HB) 与3羟基戊酸(3HV) 共聚物[P(3HBco3HV)] 的缺陷。将RK2 质粒上的par DE 基因引入pTZ18UPHB 构成质粒pJMC2 ,该质粒可以在宿主E.ColiHMS174 中稳定遗传。将培养基中的磷酸盐浓度降至18 m mol/L,发现E.Coli HMS174(pJMC2) 能够以丙酸为前体合成P(3HBco3HV) ,其中3HV 在共聚物中的含量为5 % ~8 % 。在5L自动发酵罐中分批补料培养E.Coli HMS174(pJMC2) ,培养基初始磷酸盐浓度为15 m mol/L,30 h 后每升培养液中干菌体可达42-5 g,P(3HBco3HV) 占干重的70 % ,其中3HV 在共聚物中的含量为4-9 % 。  相似文献   

15.
利用改良的SMA培养基富集培养从植物的落花上分离筛选出的产β─胡萝卜素的菌株SC—2。该菌株在以棉籽饼粉为主要原料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最高生物量达54mg干菌体/ml培养液。胡萝卜素含量1.85mg/g干菌体。HPLC测定β─胡萝卜素占总胡萝卜素的90.5%。  相似文献   

16.
从三尖杉当年生幼茎和未成熟假种皮诱导出了愈伤组织,对愈伤组织进行了培养研究,HPLC分析表明其紫杉醇和10-dABⅢ分别为细胞干重的0.00209%和0.0122%。三尖杉可望成为紫杉醇来源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是由病毒编码的主要的与病毒致宿主细胞潜伏感染有关的蛋白之一。我们用基因重组技术,把含有LMP基因(BNLF1)3个外显子(exon)开放阅读框架(ORF)的长1.80kbp的DNA片段,和能分解HygromycinB的含有SV40早期启动子和HgryomycinB磷酸转移酶全基因(长1025bp)的DNA片段(长1.60bp),同时重组于亚克隆载体pBluescriptSK(pBS)中,并使该重组质粒pBS-LMP-Hyg(长5767bp)在乳地鼠肾传代细胞(BHK)中获得表达。BHK细胞在经此重组质粒转染后,LMP阳性细胞是2%,在HygromycinB的持续压力下,LMP表达细胞率可达20%。3个月后,LMP表达细胞逐渐减少。5个月后,不能测到LMP表达细胞。经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Westemblot)实验证实,人鼻咽癌、风湿性关节炎和正常人血清中不含有抗LMP抗体。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35例乙型肝炎免疫指标(HBVm)全阴性的原发性肝细胞癌(PHC)患者血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肝活检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其检出率分别为34.29%,60.00%,68.57%,说明一部分血清HBVm全阴性的PHC患者血清并非无传染性,ELSIA法具有一定局限性。PBMC内有相当的HBV-DNA存在,这对于研究PHC患者体内HBV的存在情况  相似文献   

19.
利用EB病毒转化可产生较高水平人IgG和特异性抗2型登革病毒人抗体的Hu-TLC-SCID小鼠脾细胞,通过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PCR法检测转化细胞的人B细胞表面标志、EB病毒抗原和EB病毒基因。结果表明,被转化的Hu-TLC-SCID小鼠脾细胞能继续产生抗2型登革病毒的特异性人抗体,并具有人B细胞的、SmIgG标志及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基因,可表达LMP-1和EB病毒核抗原(EBNA)。  相似文献   

20.
产菊糖酶克鲁维酶母Y-85的明胶固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鲁维酵母Y-85的胞外菊糖酶占其总酶活的28%,以10%明胶包埋该酵母,酶活保留率为73.9%。与游离细胞相比,固定化细胞菊糖酶的最适PH未改变,但当PH〈4和PH〉7时酶活稳定性更高;最适水解温度则升高了5℃,酶的热稳定性也有所提高。游离细胞的Km值为9.3mmol/L,固定化细胞则为12.8mmol/L。4℃贮存30d,固定化细胞酶活无损失,分批反应10批次,固定化细胞酶活及机械强度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