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几款溶瘤病毒制剂的相继上市,溶瘤病毒疗法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焦点。溶瘤病毒可选择性感染并裂解肿瘤细胞,同时释放肿瘤相关抗原激活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达到杀伤肿瘤细胞和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溶瘤病毒对肿瘤的靶向杀伤作用决定了其安全性和溶瘤效果。为了开发出安全高效的溶瘤病毒,目前主要采用以下策略:利用某些病毒载体对肿瘤细胞的天然靶向性,使溶瘤病毒选择性地在肿瘤细胞内复制并杀伤肿瘤细胞;或者对病毒基因组进行缺失和插入等修饰,通过靶向肿瘤细胞特异性表面受体、胞内信号通路或者肿瘤微环境等提高溶瘤病毒的肿瘤靶向性。其中,肿瘤微环境中的低氧状态、新血管生成以及免疫抑制状态等都可成为溶瘤病毒的靶点。而溶瘤病毒通过表达细胞因子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者与CAR-T细胞联合作用,靶向调节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抑制状态,成为提高溶瘤病毒肿瘤靶向性的常用方法。本文将对以上溶瘤病毒靶向治疗肿瘤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段海潇  程奕宁  汪洋  胡翰  刘滨磊 《生命科学》2023,(11):1462-1474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 CAR-T)疗法属于肿瘤免疫治疗的范畴。该疗法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表现优异,但在实体瘤治疗中存在诸多挑战。近年来,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es, OVs)在针对黑色素瘤、脑胶质瘤等实体瘤适应证的临床试验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溶瘤病毒一方面选择性地在肿瘤细胞中复制杀伤肿瘤细胞,另一方面通过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发挥抗肿瘤作用。因此,溶瘤病毒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疗法(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TIL)等免疫疗法的联合应用也在广泛开展。目前研究表明,溶瘤病毒不仅能够增加CAR-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而且通过传递肿瘤相关抗原或特异性抗原来增强CAR-T细胞对肿瘤的杀伤作用,同时溶瘤病毒还可以帮助CAR-T细胞克服免疫抑制性的肿瘤微环境。两种疗法的联合应用在临床前研究中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能够解决CAR-T在实体瘤治疗领域的瓶颈,具有广阔的临床转化前景。本文就溶瘤病毒与CAR-T细胞联合治疗实体瘤的药效及相关机制研究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溶瘤病毒是一类天然的或经改造后获得具有靶向杀伤癌细胞能力的病毒,除了能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外,经改造后的溶瘤病毒对肿瘤微环境的调控作用也会影响其最终疗效.通过调控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抗原的表达、免疫抑制状态、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及肿瘤血管新生等,溶瘤病毒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更为系统的治疗策略;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使用能使两者获得协同和互补的功效,进一步提升了肿瘤全面和有效的治疗.本文将对溶瘤病毒对肿瘤微环境调控作用及联合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钟江 《微生物与感染》2004,27(6):1-4,10
研究发现有些病毒具有特异性感染并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这类病毒被称为“溶瘤病毒”。天然的溶瘤病毒有细小病毒、呼肠孤病毒、新城疫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麻疹病毒等。有些病毒缺失一些病毒基因的突变体,具有溶瘤病毒的特性,其中包括腺病毒、疱疹病毒和甲型流感病毒。通过病毒基因工程可以进一步提高溶瘤病毒的安全性和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一系列体外、动物模型和临床的试验证实,不少溶瘤病毒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抑制肿瘤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OVs)历经百年发展,应用于当前最具潜力的肿瘤免疫疗法。它主要是天然的或基因修饰的DNA病毒和RNA病毒。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飞跃发展,经基因改造的溶瘤病毒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很大进展,很多不同类型的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痘病毒、麻疹病毒和呼肠孤病毒等)正处于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阶段或已批准上市,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普遍认为溶瘤病毒靶向杀伤肿瘤细胞是通过选择性在肿瘤细胞内自我复制,最终裂解肿瘤细胞,同时可激发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进而增强抗肿瘤免疫效果,靶向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明显影响。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将溶瘤病毒与免疫检查点相结合以及肿瘤免疫联合疗法的兴起和不断进步,使溶瘤病毒的应用更加广泛,但仍存在病毒靶向性、安全性、给药途径等瓶颈问题。本文综述了溶瘤病毒的发展史、病毒分类、不同类型溶瘤病毒产品的临床研究进展、溶瘤病毒靶向杀伤肿瘤的免疫学机制及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展望等。  相似文献   

6.
溶瘤病毒是一类天然的或经过基因编辑后能特异性在肿瘤细胞中复制、发挥抗肿瘤效应的病毒。溶瘤病毒的抗肿瘤效应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实现:a. 直接的溶瘤效应,例如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促使细胞裂解等;b. 溶瘤病毒作为一种激活免疫的药物,通过诱导机体产生强烈的抗肿瘤免疫,达到清除肿瘤的目的。溶瘤病毒疗法作为免疫疗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因其具有肿瘤特异性,便于基因改造等优点,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截至目前,处在临床实验招募和完成阶段的溶瘤病毒疗法虽然已达100多例,但已批准上市的产品仅有4款。溶瘤疗法应用于肿瘤治疗领域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系统性回顾溶瘤病毒的改造策略,深入了解溶瘤病毒的生物学过程显得尤为必要。病毒依赖于宿主完成复制、增殖过程,其生物学过程与宿主的代谢状态密切相关。肿瘤的标志性特征为代谢重编程,即肿瘤细胞重新构建代谢网络以满足指数生长和增殖的需求并防止氧化应激的过程。通常包括糖酵解的增强和谷氨酰胺分解,以及线粒体功能和氧化还原稳态的变化。通过靶向宿主代谢重编程增强溶瘤病毒的复制、溶瘤能力是当前极具前景的方向。本文综述溶瘤病毒的临床应用现状及与代谢相关的调控机制,为进一步开发新型溶瘤病毒以及联用方式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溶瘤腺病毒是通过遗传工程改造的腺病毒,具有溶细胞复制周期的特性和特异靶向肿瘤细胞和裂解肿瘤细胞的功能。溶瘤腺病毒通过复制、释放子代病毒感染邻近肿瘤细胞。现在对腺病毒生活周期的认识水平,可以对其基因组进行改造从而使其特异性裂解肿瘤细胞而不杀伤正常细胞,并且构建了多种溶瘤腺病毒。本文主要概述了溶瘤腺病毒的三种构建策略:剔除腺病毒在正常细胞中复制所必需而在肿瘤细胞中不需要的某些基因;利用肿瘤特异性启动子控制病毒复制所必需的基因;对腺病毒衣壳蛋白进行基因修饰,达到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溶瘤病毒利用肿瘤细胞抗病毒信号通路缺损或病毒受体过表达的特点,实现在其中选择性高复制进而杀伤肿瘤细胞,同时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是目前肿瘤治疗研究领域的热点。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能依赖肿瘤细胞干扰素信号通路的缺陷特异性靶向肿瘤细胞,具有复制高效、广泛组织嗜性、人群低致病性、基因组较小且易操纵等优势,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溶瘤病毒载体。对水疱性口炎病毒的病毒学特征以及目前基于VSV溶瘤病毒关于提高肿瘤选择性、延长半衰期、增强溶瘤效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基于VSV溶瘤制剂的开发提供依据,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陈琴  黄承浩  夏宁邵 《病毒学报》2017,33(5):774-779
溶瘤病毒因具有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特性,已成为目前较有前景的肿瘤治疗类药物。溶瘤病毒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临床中已得到证实,但由于恶性肿瘤高度的异质性和复杂性使得溶瘤病毒单药治疗肿瘤的效果受限,因此溶瘤病毒联合其他肿瘤治疗药物一起协同治疗肿瘤将是未来肿瘤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有望为肿瘤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新近研究表明,不同的小分子抑制剂可通过多种机制控制肿瘤生长,其在体外协同溶瘤病毒能达到更优的肿瘤治疗效果。本文就目前溶瘤病毒联合小分子抑制剂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肿瘤已成为危及全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虽然常规治疗手段如手术及放疗/化疗等不断发展,但对某些复发、难治性恶性肿瘤仍然束手无策,亟需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手段。在肿瘤基因治疗领域,能在肿瘤细胞内大量自我复制并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逐渐崭露头角,目前溶瘤病毒抗瘤治疗备受关注。其中溶瘤麻疹病毒疫苗株(MV-Edm)因其可靠的安全性和优良的溶瘤效果已进入几项临床试验,为推动其临床转化奠定了基础,期望为肿瘤患者带来治疗上的突破。本文就目前溶瘤麻疹病毒的临床研究与转化进展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12.
嵌合型E1B 55-kDa蛋白缺陷型腺病毒载体治疗肿瘤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NYX-015和H101为可复制E1B 55-kDa蛋白缺陷的C族腺病毒,它们正作为抗癌药物进行临床研究. 然而它们在癌症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却受到了C族腺病毒天然特性的制约,部分原因是由于在恶性肿瘤中C族腺病毒受体(coxsackievirus-adenovirus receptor,CAR) 的表达量较低. 构建了一个以H101为骨架的含有编码35型腺病毒鞭毛区域的基因,替代5型腺病毒鞭毛基因的嵌合型腺病毒载体. 这一改动使得腺病毒载体可以通过一种在肿瘤中高表达的膜蛋白CD46感染肿瘤细胞. 应用RT-PCR方法检测不同肿瘤细胞株中CAR和CD46表达量的区别. 在CAR受体低表达的细胞株中(MDA-MB-435和MCF-7),H101-F35表现出比H101和ONYX-015更强的细胞杀伤效果;在CAR受体高表达的细胞株中(A549,NCI-H446,Hep3B,LNCaP,ZR-75-30和Bcap-37),H101-F35、 H101和ONYX-015的细胞杀伤效果则相似. 在荷MDA-MB-435肿瘤的裸鼠模型中,注射H101-F35的抑瘤效果比注射H101的抑瘤效果更明显. 这些结果表明嵌合型溶瘤腺病毒载体H101-F35在肿瘤基因治疗中将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单纯疱疹病毒是肿瘤生物治疗中常用的病毒载体之一,可复制性单纯疱疹病毒以其溶瘤效率高、特异性好、可行性强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中对溶瘤性单纯疱疹病毒突变株G207的研究开展得早,其溶瘤效果、靶向性及安全性都得到了确认,这也带动了可复制性单疱病毒应用的发展,目前已研究出多种溶瘤单纯疱疹病毒突变株。本文就近几年可复制性单纯疱疹病毒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现状加以综述,以探讨其临床治疗肿瘤的潜在价值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溶瘤单纯疱疹病毒治疗技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聆  薛京伦  贾韦国 《生命科学》2008,20(5):734-741
溶瘤病毒治疗是当前肿瘤治疗技术的研究热点,溶瘤单纯疱疹病毒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也是抗肿瘤作用最好的溶瘤病毒之一,本文就主要介绍溶瘤单纯疱疹病毒的优势、遗传操作、发展策略、研究进展及靶向性策略等。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Despite attempts to develop efficient viral-based gene transfer therap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tumors, only limited progress has been made to improve the efficacy of this approach. As an alternative, the use of replicating oncolytic adenoviruses with and without the expression of therapeutic transgenes is an area of active investigation. METHODS: We used a human melanoma xenograft tumor nude mouse model to test the efficacy of a bivalent vector approach consisting of two trans-complementing replication-incompetent adenoviral vectors that resulted in tumor-restricted oncolysis. We combined an E1-deleted non-replicating adenoviral vector expressing the 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 gene (AV.C2.TK) and Ad5.dl1014, an E4-deleted/E4orf4-only expressing adenovirus, to allow full replication competence when tumor cells were co-infected with both vectors. RESULTS: A375 tumors showed apoptosis at the ultrastructural level after transduction with the trans-complementing vector system that was not seen with injection of either vector alone. Apoptotic DNA fragments could be co-localized to sites of infection with the adenoviral vectors. A significant survival benefit was achieved for the trans-complementing vector treated animals compared to animals treated with either vector alone. Interestingly, the administration of GCV did not further increase animal survival over treatment with the trans-complementing system of viruses alone, and long-term survival was only seen in the trans-complementing vector treatment group. Intraperitoneal administration of a pseudo-wild-type vector Ad.dl327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hepatotoxicity, while intraperitoneal administration of the trans-complementing vectors resulted in only mild liver abnormalities. CONCLUSIONS: The trans-complementing vector approach using a combination of E1- and E4-deleted adenoviral vectors showed similar antitumor efficacy as reported for monovalent replicating vector systems, but may offer additional safety by reducing the risk of dissemination of the replication-competent vectors by requiring the presence of both vectors in a cell to achieve replication competence.  相似文献   

16.
17.
葡萄膜黑色素瘤是成人最严重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溶瘤腺病毒H101,能够特异性地在p53突变的肿瘤细胞中复制并杀伤肿瘤细胞,同时对正常细胞影响较少,且已由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上市.为了研究H101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的治疗效果,通过体外感染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发现H101能够显著抑制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周期,而对正常的ARPE-19细胞没有影响.在体内实验中,建立了SP6.5细胞的荷瘤小鼠模型,在H101治疗后抑制了肿瘤的生长,延长了动物寿命.上述结果表明,溶瘤腺病毒H101治疗葡萄膜黑色素瘤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人腺病毒流行广泛,感染常诱发呼吸道疾病、流行性结膜炎等疾病。腺病毒是研究较为深入的一类病原体,并且作为病毒载体已广泛应用,也是基因治疗最常用的病毒载体,尤其在肿瘤基因治疗和病毒溶瘤方面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和临床应用潜力。文中对腺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应用范围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腺病毒的工程化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