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1988—1989年哈尔滨地区婴幼儿腹泻进行了轮状病毒核酸电泳型调查,并于1984—1985年资料比较,以探明这一地区轮状病毒流行优势株的变化。 标本: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采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儿科及哈尔滨红十字儿童医院。病毒RNA提取:参考Herring方法。聚丙烯酰胺电泳(PAGE):参考Uaemmli方法。 结果:123份急性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PAGE检测,47例呈现轮状病毒RNA图型,阳性率为38.2%。电泳图型的基本模式为4:2:3:2,表明均为A组轮状病毒。根据各片段的迁移位置差异,共可见9种不同的电泳型,其中短型3例,占6.4%,含2个电泳型;长型44例,  相似文献   

2.
用CV-1细胞从急性腹泻病儿7份粪便标本中直接分离出4株人轮状病毒(HRV),并适应传代14代。感染细胞出现特征性细胞病变,经电镜、ELISA、免疫荧光染色及病毒RNA电泳等试验证实HRV毒株在CV-1细胞中的繁殖及抗原特异性。病毒滴度为10~(6.0)TCID_(60)。分离的4株HRV毒株均为RNA电泳型长型,经CV-1细胞传7~14代后,RNA图型与原粪样相比未见变异。  相似文献   

3.
不数民族新生儿及婴幼儿中人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降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内蒙古自治区三个不同地理位置的少数民族自治旗及一个城市汉族对照区秋冬季采集的新生儿胎便及婴幼儿急性腹泻便进行轮状病毒RNA基因组特点分析。共检测胎便标本146份,腹泻便标本116份。结果表明;几个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的轮状病毒均以A组Ⅱ亚组为主,并在一个地区有多种差异电泳型存在,新生儿胎便中可检出轮状病毒并显示了特征性A组轮状病毒RNA基因型。胎便中轮状病毒检出率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昆明婴幼儿腹泻中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收集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2004年10-12月住院的腹泻的患儿粪便标本60份,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和RT—PCR法进行轮状病毒分型。结果60份粪便标本中,29份检测到A组轮状病毒RNA基因,阳性检出率为48.3%,未发现B组及C组轮状病毒。其中RNA长型有29份(100%),未发现短型和混合型。对29份有明确编号的轮状病毒阳性标本来源的患儿分析显示,平均发病年龄10.5个月。29份标本中,有20份可用RT—PCR分型,均为G3型,未发现其他型。结论A组轮状病毒是昆明地区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病的主要病原,3月龄-2岁婴幼儿是轮状病毒的易感人群,以冬季10月份至12月份为流行高峰,基因组以长型为主,血清型为G3型。  相似文献   

5.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从新疆巴里坤县的22份绵、山羊羔腹泻粪样中,检出11份具有B组轮状病毒的RNA电泳图型,联合电泳表明,绵羊羔与山羊羔的B组轮状病毒电泳图型完全相同,电镜观察表明,该病毒与典型轮状病毒(A组)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但易降解破碎,口服接种剥夺初乳的绵羊羔和山羊羔,经11~13小时羔羊发生急性水样腹泻,并排出大量病毒,经A组轮状病毒组抗原ELISA检测,不具有共同组特异抗原,但经对流免疫电泳检测,它与成人腹泻轮状病毒(B组)具有共同组特异抗原,从而证实我国存在与国外报道相同的羊B组轮状病毒,既感染绵羊羔也感染山羊羔。是引起绵,山羊羔急性腹泻的不可忽视的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报告1984年10月—1985年1月徐州市、区及所属邳县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材料与方法1.1984年10月—1985年1月,取徐州市儿童医院和邳县铁佛医院就诊的急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378份,经ROTA-ELISA检测阳性171份,其中158份标本提供了足够量的RNA,  相似文献   

7.
应用ELISA直接双抗体夹心法检查轮状病毒抗原,24份仔猪和29份犊牛的腹泻粪样,分别有12和16份阳性。用病毒RNA电泳分析检查阳性粪样,各出现两种病毒RNA电泳型,用中和试验检查17份成年牛和16份成年猪血清,分别有16和15份病毒抗体阳性。将其与ELISA间接法和结合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新生儿及婴幼儿中人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内蒙古自治区三个不同地理位置的少数民族自治旗及一个城市汉族对照区秋冬季采集的新生儿胎便及婴幼儿急性腹泻便进行轮状病毒RNA基因组特点分析。共检测胎便标本146份,腹泻便标中116份。结果表明:几个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的轮状病毒均以A组第Ⅱ业组为士,并在一个地区有多种差异电泳型存在。新生儿胎便中可检出轮状病毒并显示了特征性A组轮状病毒RNA基因型。胎便小轮状病毒检出率高的地区,腹泻便检出率也相应高,轮状病毒的检出率与民族、地理位置尤明显关系,而与当地的卫生条件及地形有关。阳性标本使用A组单克隆抗体酶标免疫试剂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9.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从婴幼儿急性腹泻粪便中检出轮状病毒RNA电泳阳性293份,发现一株副轮状病毒(青-27株),此株病毒经电泳观察,呈典型的轮状病毒形态,但易破碎。ELISA检测表明不具有一般轮状病毒的特异性群抗原,病毒RNA基因组由11个片段组成,但电泳图型特殊,吴4:3:2:2排列模式,本文证实,此一小儿副轮状病毒与国外报道的,散发罕见的小儿副轮状病毒RNA电泳图型相同,提示此病毒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82—1984年上海市二个医院收集的小儿腹泻标本150份,用RNAPAGE银染法分析轮状病毒RNA迁移图谱;在阳性标本74例中72例为2L电泳型,2例不能分为2L或2S电泳型。RNA电泳带迁移差别较明显的为2、3和7、8、9RNA片段。根据7、8、9三条带迁移率之不同,将RNA迁移图谱分成3种电泳亚型。统计学检验说明82年以第2电泳亚型为主,83年以第1电泳亚型为主,84年均为第1电泳亚型(P<0.05)。提示82—84年RNA迁移图谱有明显的变迁。二个医院相距甚远,但每年的RNAPACE图谱分布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成人腹泻轮状病毒ELISA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特异性试验、阻断试验、交叉试验、敏感度试验和重复性试验,建立了成人腹泻轮状病毒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ADRV—ELISA)。应用此法检测了全国20多个省区202份病人腹泻标本,检出率为91%。采用本ELISA、核酸电泳、电镜三种方法对48份病人腹泻标本进行了双盲法检测比较,结果三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85.4%、56.25%(P<0.05)。实验结果表明,本ELISA应用于检测成人腹泻轮状病毒(ADRV),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1987~1988年在沙市165份婴幼儿急性腹泻标本中,用PAGE法检出轮状病毒37株(22.4%),其中3株为少见的轮状病毒,此种病毒经电镜观察,具有典型轮状病毒的形态结构,ELISA证实该病毒不具有A群和B群轮状病毒的群特异性抗原。RNA电泳分析表明,其基因组由11个双链RNA片段组成,电泳图型特殊,呈4:3:2:2的排列模式。上述试验表明,该病毒为世界上罕见的C群轮状病毒。免疫电镜证实,该病毒能被病人恢复期血清所凝集,提示该病毒是腹泻病儿的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13.
33例新生儿急性胃肠炎的粪便标本经EM检测,12份(36.4%)粪便标本中检出了病毒样颗粒,其中11份(33,3%)为SRV样因子(SRV),1份为其他病毒样颗粒。经粪便包埋超薄切片和IEM证实SRV是引起新生儿急性胃肠炎的病原。SRV的直径为26nm,表面结构清晰。在氯化铯(CsCl)中的浮密度为1.36—1.40g/cm~3。应用微量CF试验,5例双份血清中的1例抗体有三倍升高,3例恢复期皿清抗补体,1例为阴性,该病人为其他病毒样颗粒感染。核酸电泳未显带。培养未见细胞病变。5例正常对照新生儿粪便未检出任何病毒样颗粒。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5岁的患急性稀水样便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感染及星状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留取2006年6月~2007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门诊、住院及医院内感染腹泻患儿的部分粪便标本,应用免疫层析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排除轮状病毒感染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星状病毒。本实验主要研究对象为年龄≤5岁,病程≤2周,大便培养无条件致病菌生长患儿。结果 共收集724例急性腹泻粪便标本,年龄≤5岁人群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42.5%,约85%患儿年龄≤2岁;病例全年均有发生,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2006年12月~2007年1月。共240例急性腹泻轮状病毒阴性粪便标本中,年龄≤5岁人群星状病毒阳性检出率11.6%,53.6%患儿年龄≤2岁;观测期间病例散发,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2006年10月~2007年1月。结论 轮状病毒是上海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部分患儿伴肠道外损伤。星状病毒是上海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又一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15.
<正>轮状病毒是人和动物急性腹泻的重要病原,这些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还未完全了解。经聚丙酰胺电泳证实,轮状病毒基因由11条双股RNA片段组成,编码11种多肽,其中8条为结构多肽,3条非结构多肽。病毒颗粒是双壳二十面体,有特征性的形态。缺乏外衣壳颗粒在病毒培养液中常有发现,但只有完整的双壳病毒颗粒才有感染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从某猪场的20份仔猪腹泻标本中检出具有副轮状病毒(C群)RNA电泳图型者11份,其检出率高达55%。该病毒经口服接种未吮初乳的新生仔猪,可致急性水样腹泻,并排出大量病毒。经轮状病毒(A群)ELISA和副轮状病毒(B群)对流免疫电泳检测证明,它与轮状病毒(A群)和副轮状病毒(B群)均无血清学交叉。本文首次证实在我国猪群中存在有与国外报道的相同的猪副轮状病毒(C群),且可引起仔猪爆发流行,是仔猪腹泻不可忽视的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寻求金昌地区小儿腹泻病原学和耐药性特征,以及肠道菌群变化,为有效预防、科学治疗金昌地区小儿腹泻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全年金昌市第一人民医院258份小儿腹泻粪便标本同时行粪常规检验、A群轮状病毒抗原测定,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后行显微镜菌群分析、细菌培养、病原菌药敏试验,结合患儿临床信息,综合分析金昌地区小儿腹泻病原学和耐药性特征、肠道菌群变化特点.结果 (1)现阶段金昌地区小儿腹泻病原体以轮状病毒为主;(2)细菌感染引起的小儿腹泻,耐药情况复杂;(3)各种腹泻均可使小儿肠道菌群失调.结论 (1)要有效预防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2)经验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可以使用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3)要重视小儿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8.
从3例急性成人腹泻患者粪便中,经电镜观察,成人腹泻轮状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DRV-ELISA)、普通轮状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ota-ELISA),猪抗C型(组)轮状病毒和鸡抗D型(组)轮状病毒血清分别与本病毒的免疫电镜试验以及RNA电泳等实验结果,发现了一种新轮状病毒,该病毒的形态结构与普通轮状病毒(Rotavirus)、成人腹泻论状病毒(Adult Diarrhoea Rotavirus,简称ADRV)极为相似,但抗原性与普通轮状病毒(A组),成人腹泻轮状病毒(B组),C型轮状病毒(C组),D型轮状病毒(D组)显然无关。基因分析表明,该病毒基因组由11个双链RNA片段组成,但其RNA电泳图型具有独自的特点,与目前公认的A组、B组、C组、D组论状病毒韵RNA电泳图型均不同,免疫电镜证实,该病毒能被人恢复期血清所凝集,表明该病毒可能是腹泻病人的病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季节及不同年龄段腹泻患儿感染轮状病毒(RV)与腺病毒(Eads)情况,为临床提供早期、快速、准确、可靠的依据,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使患儿早日康复。方法采用杭州艾博医药有限公司提供的轮状病毒(A组)/腺病毒检测试剂盒(乳胶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就诊的3 368例腹泻儿童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3 368例腹泻儿童粪便中,RV阳性578例占17.16%,Eads阳性106例占3.15%。11月至次年1月为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月份,1~3岁为儿童感染的高发年龄;腺病毒感染阳性率低,呈散发性。结论杭州地区近年1~3岁婴幼儿的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和腺病毒引起,其中轮状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腺病毒,且有明显的季节性;而腺病毒感染呈散发流行,未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及年龄分布。  相似文献   

20.
应用核酸凝胶电泳法对49份婴幼儿急性腹泻粪便标本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其中34份呈现轮状病毒核酸电泳型。包括长型和短型两个亚群。在长型中有两种不同的电泳图型,并且对轮状病毒的实验诊断与电镜检测做了比较,结果证实二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似,而核酸电泳法具有更多的优点,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