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角紫叶酢浆草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三角紫叶酢浆草(Oxalis triangularis A. St. Hil.)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热带美洲, 在城市绿化和家庭装饰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其繁殖多采用切分块茎的方法,但繁殖速度慢;也可用种子繁殖,但其结种率低,周期长,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动物模型的制作模拟新生儿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研究其脑组织病理变化,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的研究以及进一步有效的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40只7d新生昆明小鼠分四组,分别为正常组(A组)、单侧颈总动脉结扎组(B组)、单侧颈总动脉结扎+缺氧组(C组)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组(D组)。单侧颈总动脉结扎组(B组)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单侧颈总动脉结扎+缺氧组(C组)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将其置于20℃的恒温50mL密闭容器中,分不同的时间将其取出;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组(D组)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各组术后均送回母鼠身边继续母乳喂养,三天后再作病理检测。结果:行单侧颈总动脉结扎加缺氧60min时,小鼠结扎侧皮质及海马区出现病理改变,随着缺氧时间延长(90rain、100min、120min)病变范围逐渐扩大,病理改变越明显。结论:本实验显示单侧颈总动脉结扎同时缺氧一定时间可以导致小鼠脑组织损伤,脑细胞发生病理改变,且皮层及海马区域的神经细胞对缺氧缺血最为敏感,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模型。  相似文献   
3.
平顶猴是重要的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广泛应用于艾滋病等重大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平顶猴分为明打威猴、巽他平顶猴和北平顶猴三个种。我国及周边东南亚国家分布的平顶猴为北平顶猴。该文测定和分析了青幼年(2~4a)和成年(5~10a)北平顶猴的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参考值。结果表明个体性别、年龄和体重等对该指标均有影响。雌性个体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和碱性磷酸酶均低于雄性个体。青幼年个体的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单核细胞数、血小板分布宽度、碱性磷酸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胆固醇均高于成年猴,而肌酐和甘油三酯则低于成年猴。个体体重与青年猴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和肌酐正相关,与成年猴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和肌酐正相关,而与成年猴的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百分比、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胆固醇负相关。该研究提供的北平顶猴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参考值范围,对其基础研究、疾病诊断和模型建立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干扰素-γ、抗CD3单克隆抗体和IL-2体外诱导扩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成为cIK细胞,并于诱导培养前及培养第15d时分别收集细胞样本。在对培养前后细胞的增殖、形态及表面标志变化检测的同时。提取总蛋白进行定量、双向电泳和银染。利用ImageMasterTM软件对培养前后表达相同和不同的蛋白质点进行分析,并选择其中24个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对于部分培养前后具有代表性的蛋白,进一步采用qPCR技术分析其的转录情况。结果表明,培养前后细胞的蛋白质组学特征是完全不同的,相同表达蛋白点主要与基因的转录因子和细胞骨架相关,诱导后特异表达蛋白主要与细胞生长、增殖相关。虽然在转录与蛋白水平上呈现出部分负相关现象,由于蛋白质组才是基因表达的最终形式,结合蛋白差异研究结果提示,经细胞因子诱导后,CIK细胞的大量扩增与细胞内蛋白表达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痉挛型瘫痪大鼠骨骼肌不同功能状态对其表面肌电特征性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5日龄新生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两组即:痉挛型瘫痪大鼠模型组和正常饲养组。复制痉挛型瘫痪大鼠模型成功后饲养30天,根据肌肉三种功能状态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放松状态组、B向心性收缩状态组、C离心收缩状态组。每组包括痉挛型瘫痪大鼠10只,正常大鼠10只。检测工具采用Bio Trace+Software进行表面肌电的测试和分析;检测肌肉为伸膝肌群;检测指标为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检测方式为电针刺激诱发不同收缩状态。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放松状态下痉挛大鼠RMS(2.76±0.09)v,正常大鼠RMS(2.82±0.07)v,独立样本的t检验P=0.1260.05;向心性收缩状态痉挛大鼠RMS(10.25±0.35)v,正常大鼠RMS(11.07±0.81)v,独立样本的t检验P=0.0120.05;离心性收缩状态痉挛大鼠RMS(3.32±0.27)v,正常大鼠RMS(4.0±3.045)v,独立样本的t检验P=0.0010.05。结论:痉挛型骨骼肌收缩时肌纤维的募集异于正常骨骼肌,表面肌电对鉴别肌痉挛有效。  相似文献   
6.
建立马鞭草UPLC特征图谱和5-羟基马鞭草苷、马鞭草苷及毛蕊花糖苷含量的一测多评分析方法。对不同产地18批马鞭草进样分析,共确定5个特征共有峰,指认其中3种成分,18批样品相似度均大于0.830。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比较,误差均小于3%,18批标准汤剂中5-羟基马鞭草苷、马鞭草苷及毛蕊花糖苷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7.36~51.34 mg/g、7.76~72.85 mg/g、1.15~15.44 mg/g; 18批马鞭草饮片到标准汤剂5-羟基马鞭草苷、马鞭草苷及毛蕊花糖苷的转移率分别为35.0%~113.4%、52.1%~109.2%、7.9%~36.3%;所建立的特征图谱结合一测多评含量测定法简便可行,研究结果可为马鞭草及马鞭草中药制剂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了解天津市小学生早餐饮食行为及营养知识现状,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营养宣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天津市抽取2060名小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他们的早餐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资料并进行评价。结果:每天吃早餐的小学生为1182人,占57.38%,不同年级间,学生早餐食用比例有差别,其中 3,4年级小学生每天吃早餐的比例相对较高,6年级小学生最小(χ2=50.553,P<0.01)。80%的小学生不吃早餐的原因为“没有足够时间”和“没有胃口”, 其中4、5、6年级的小学生因为“没有足够时间”不吃早餐的比例有所上升。在第三节课就感到饥饿的小学生约50%左右,不同年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χ2=35.369,P<0.01)。56.75%的小学生认为早餐对他们非常重要,17.87%的小学生认为早餐的重要性一般,不同年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六年级的学生比重达30%(χ2=284.75,P<0.01)。随着年级的增长,喜欢家长准备的饭菜的学生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χ2=279.28,P<0.01)。结论:天津市小学生早餐食用频率低,小学生对营养早餐的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应加强早餐营养宣教,改善小学生的早餐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含有HIV-1C亚型gp120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在293细胞中表达gp120蛋白。方法PCR扩增,获得HIV-1C亚型gp120片段,定向克隆人腺病毒转移载体pTrack-CMV,线性化后转化至含有腺病毒骨架载体pAd-easy-1的大肠埃希菌BJ5183,获得重组子prAd—gp120,PacI酶切纯化后转染293细胞,包装成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vAd—gp120。结果经PCR、酶切及DNA测序,插入片段大小、方向正确,获得了具有感染力的vAd—gp120重组腺病毒;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重组腺病毒在293细胞中表达出分子量为120kD的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HIV-1C亚型gp120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获得该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在HIV-1致病机制研究以及抗AIDS药物和疫苗研发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缺乏HIV-1直接感染的动物,SIV/SHIV猕猴模型是目前AIDS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动物模型。虽然SIV/SHIV猕猴模型与人AIDS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SIV/SHIV与HIV-1间的遗传差异较大,致使SIV/SHIV猕猴模型存在很多局限性。创建合适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仍然是HIV/AIDS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平顶猴是目前唯一可以被HIV-1感染的旧大陆猴,在HIV-1静脉传播和性传播模型研究中具有许多优势。该文综述了SIV、HIV、SHIV和HSIV通过静脉和黏膜途径感染平顶猴的特征,并简要介绍了病毒在平顶猴细胞中复制的分子机制以及建立平顶猴AIDS模型的限制因素和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蓝莓提取物对过氧化氢致大鼠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的减缓作用。方法:将培养7d的海马神经细胞分为8组:①过氧化氢组(H2O2):培养液中加入50μmol/L的H2O2,作用24h。②不同剂量蓝莓提取物预处理组(BE+H2O2):在加入H2O2前24h,分别加入0.01、0.1、1.0、10.0、20.0和40.0μg/mlBE。③空白对照组(Control):处理步骤同上组,但每次处理物质均为等量的培养液。通过测定细胞存活率和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确定减轻海马神经元损伤的蓝莓提取物的适宜浓度。并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①蓝莓提取物组(0.1,1.0和10.0μg/mlBE)LDH活性显著低于H2O2组,细胞存活率由H2O2组的57.44%分别上升至78.42%、87.71%、72.40%;1μg/ml蓝莓提取物组对H2O2诱导的海马神经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最好。②1μg/ml蓝莓提取物组海马神经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DA含量及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H2O2组,SOD活性显著高于H2O2组。结论:适宜剂量的蓝莓提取物对氧化应激损伤的海马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增强神经细胞的抗氧化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