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pcsk9基因突变与胆固醇血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染色体显性高胆固醇血症(ADH)是家族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在与ADH有关的基因突变中,LDL-R、apoB100基因突变导致ADH的机制已经比较明确,而pcsk9基因突变与ADH相关是最近发现的.pcsk9基因编码神经凋亡调节转化酶即NARC-1, 它通过在蛋白水平降低肝细胞上LDL受体的数量,使血液中LDL不能被清除,从而与高胆固醇血症相关联.研究pcsk9与LDL之间的关系,探索pcsk9在高胆固醇血症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将有助于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也能为防治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L.SP.HXQ001菌对家兔血清胆固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乳酸细菌中的明串珠菌对血清胆固醇的影响。方法 通过给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家兔喂L.sp.HXQ001菌液,测定其血清胆固醇含量,并与持续高脂喂饲、停高脂喂饲后自然降低血清胆固醇比较,分析其对脂代谢的影响。结果 L.sp.HXQ001菌有预防高脂饲料所引发的高胆固醇血症作用,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有较好的降低血清胆醇作用。结论:L.sp.HXQ001菌显示有较好的调节血清胆固醇作用,有可能成为新的微生态调节剂,并在防治高胆固醇血症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绝大多数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消退均与血浆脂蛋白有密切关系。近年上述两者的关系已不断得到阐明,不仅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的增高可引起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且高密度脂蛋白浓度的降低亦与动脉粥样斑块的产生有关。此外,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缺陷已被认为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原因。本文以脂蛋白为中心就血脂与脂蛋白的关系、高脂蛋白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预防,动脉粥样斑块的消退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原理与冠心病的防治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饮食及药物诱导营养性肥胖及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组,利用钙负荷联合高脂饮食的方法建立肥胖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在模型建立不同时期分别检测各组实验大鼠身长、体重及腹围情况,并测量不同阶段大鼠皮下脂肪、腹腔内脏脂肪及胸主动脉血管旁脂肪组织质量;测量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变化;测量大鼠各部位脂肪含量变化;病理HE染色明确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状况。结果:模型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增高;病理HE染色证明模型组大鼠造模8周即可形成动脉硬化表现,并且伴随造模时间的延长,胸主动脉中膜厚度明显增加;模型组大鼠在造模16周开始体重、腹围、身体各部位脂肪组织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肥胖模型成功。结论:于研究16-24周时间成功构建了肥胖及动脉粥样硬化共病大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肥胖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可靠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氧化型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氧化型胆固醇是胆固醇氧化衍生物,多达上百种。氧化型胆固醇存在于胆固醇膳食,高胆固醇血症的血浆和动脉组织、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斑块内的泡沫细胞,以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中。大量实验表明氧化型胆固醇对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关的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以及单核/巨噬细胞等)具有毒性作用,提示,氧化型胆固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演变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肠球菌WZM05对高胆固醇血症小鼠血清学指标及高胆固醇血症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灌胃法建立小鼠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及肠球菌实验组(10^6、10^8、10^9CFU/m1),实验40d后,进行血清血脂水平检测及载脂蛋白A1(apoAI)、载脂蛋白B(apoB)测定。结果肠球菌组的血清总胆固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P〈0.01),血清apoAI升高及apoB降低(P〈0.05)。结论肠球菌WZM05具有降脂、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7.
丁毅  杜芬  喻红 《生物资源》2020,42(3):335-341
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差异表达基因、HDL载体差异表达miRNA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差异HDL-miRNA与单核细胞差异基因的相关性,探讨HDL-miRNA调控外周血单核细胞功能机制,寻找动脉粥样硬化防治新靶点。运用R语言分析GEO数据库共享平台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外周血单核细胞基因及HDL-miRNA探针芯片得到差异基因及差异miRNA,利用miRwalk2. 0预测miRNA靶基因,并利用STRING进行蛋白互作分析,构建差异miRNA与差异基因之间的调控网络。运用GO及KEGG分析研究基因功能。利用GEO数据(GSE6054)筛选出834个差异表达基因,利用GEO数据(GSE25108)筛选出HDL上差异miRNA28个。交叉匹配得到由19个差异miRNA和56个差异基因组配对的74对miRNA-靶基因。GO富集分析56个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肾上腺素受体信号等分子功能。KEGG分析56个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造血谱系通路上。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差异HDL-miRNA与外周血单核细胞差异mRNA具有相关性,HDL-miRNA有通过调控血单核细胞功能的可能性,可能参与高胆固醇血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LDL- R)对于血清胆固醇的清除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用构建了含有LDL- R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相关病毒 ,通过腺病毒包被蛋白脂质体 (Adenosome) ,转移至食饵性高脂血症家兔的肝脏内 ,证明可以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 ,为高胆固醇血症的基因治疗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几十年来,各国学者对此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目前有关此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学说纷纭。但一般都赞同:脂质特别是胆固醇代谢的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下述的事实便说明了这一点。(1)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含大量胆固醇及其它脂质;(2)用喂胆固醇及其它能升高血胆固醇的物质的方法,能使某些实验动物例如家兔和鸟类(鸡和鸽)产生与人的动脉粥样硬化十分相似的病变;(3)高胆固醇血症病人如家族性  相似文献   

10.
LXR对胆固醇稳态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固醇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生命的基本分子之一,也是胆汁酸和类固醇激素合成的底物,其代谢平衡受到诸多因素的精密调节.虽然胆固醇是细胞和人体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但血清总胆固醇增高可导致2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肝X受体(LXR)是一种重要的细胞核受体,是配体依赖的转录因子,包含LXRα和LXRβ两种亚型,LXRα在肝脏、小肠、巨噬细胞、脂肪组织中均有表达,而LXRβ有着广泛的表达.LXR与视黄醇类X受体结合后,形成异二聚体,刺激靶基因的表达.激活的LXR通过调节肠道对饮食胆固醇的吸收、肝脏对胆固醇的合成和降解以及胆汁酸的代谢,控制着胆固醇稳态.此外,LXR还参与调节脂肪形成、糖代谢、巨噬细胞的天然免疫和炎症反应等生理活动.因此,LXRs有望成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阿尔茨海默氏等疾病的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饮用磁化水和非磁化水的两组高胆固醇血症的大鼠进行了血液流变学、血脂以及心功能的检测,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主动脉和红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磁化水有明显降低血液粘度和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效应,具有一定的降低血压和减缓心率的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磁化水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动脉硬化抑制作用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对饮用磁化水和非磁化水的两组高胆固醇血症的大鼠进行了血液流变学、血脂以及心功能的检测,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主动脉和红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磁化水有明显降低血液粘度和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效应,具有一定的降低血压和减缓心率的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段亚平 《生命的化学》2001,21(6):516-517
1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LDL)的发现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泡沫细胞病变与巨噬细胞的脂化胆固醇积累相关 ,在巨噬细胞极少发现LDL受体 ,特别是遗传性LDL受体缺乏的同形合子患者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及其动物模型中 ,极早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以后用抗氧化药能阻止高LDL血症的实验兔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用特异性的氧化LDL的单克隆抗体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从高脂血症的患者及动物模型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检出氧化LDL。LDL的氧化变性的实际部位在活体内 ,特别是在血管壁内发生 ,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Adipophilin是细胞内脂质聚集和与脂质聚集有关疾病的标志物 ,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的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的重要环节 .为了探讨adipophilin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作用 ,通过高胆固醇饲料喂养新西兰白兔 12周 ,复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模型 ,同时测定血脂的变化和动脉壁胆固醇 ,使用HE染色、苏丹Ⅳ染色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 ,使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处和动物肝脏中adipophilin的表达 .结果发现 ,高胆固醇饲料喂养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动脉壁胆固醇明显增高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面积增加到 (40 0 6± 7 2 9) %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处adipophilin表达呈阳性 ;而adipophilin在肝脏中的表达无论是高胆固醇饲料喂养组或对照组均为阴性 .使用80mg/L OxLDL与小鼠腹膜巨噬细胞共孵育 ,复制脂质负荷细胞 ,然后把构建的 1mmol/Ladipophilin反义寡核苷酸与该细胞共孵育 .结果发现 ,使用油红O染色观察的细胞内脂滴明显减少 ,生化测定细胞内胆固醇酯显著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 ,差别有显著性 .说明adipophilin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密切的关系 ,控制adipophilin的表达能够减少巨噬细胞细胞内胆固醇酯的聚集  相似文献   

15.
Adipophilin是细胞内脂质聚集和与脂质聚集有关疾病的标志物,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的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的重要环节.为了探讨adipophilin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作用,通过高胆固醇饲料喂养新西兰白兔12周,复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模型,同时测定血脂的变化和动脉壁胆固醇,使用HE染色、苏丹Ⅳ染色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使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处和动物肝脏中adipophilin的表达.结果发现,高胆固醇饲料喂养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动脉壁胆固醇明显增高,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面积增加到(40.06±7.29)%,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处adipophilin表达呈阳性;而adipophilin在肝脏中的表达无论是高胆固醇饲料喂养组或对照组均为阴性.使用80 mg/L OxLDL与小鼠腹膜巨噬细胞共孵育,复制脂质负荷细胞,然后把构建的1 mmol/L adipophilin反义寡核苷酸与该细胞共孵育.结果发现,使用油红O染色观察的细胞内脂滴明显减少,生化测定细胞内胆固醇酯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说明adipophilin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密切的关系,控制adipophilin的表达能够减少巨噬细胞细胞内胆固醇酯的聚集.  相似文献   

16.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基因编码神经凋亡调节转化酶即NARC1,通过影响肝LDLR水平,在胆固醇代谢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功能获得型突变使血浆胆固醇水平增高,而功能缺失型突变降低胆固醇水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一些患者运用当前的降胆固醇药物治疗仍不能达到推荐的目标LDL水平,PCSK9作为新的降脂靶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将对PCSK9的结构、功能和药理学靶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罗俊  张湘  王赛华  马珏  严俊峰  苏芬  宋玮 《生物磁学》2011,(16):3162-3165
目的:观察短期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高胆固醇血症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78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每日口服阿托伐他汀共8周,服药前后测量患者血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DIr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以及NO值,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结果: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经阿托伐他汀8周治疗后,血清的TC、TG、LDL-C和ox-LDL明显下降,血清的HDL-C以及NO值明显增加,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扩张程度明显增加,这些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能使高胆固醇血症的冠心病患者血脂改变,NO值增加,血管内皮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短期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高胆固醇血症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78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每日口服阿托伐他汀共8周,服药前后测量患者血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以及NO值,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结果: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经阿托伐他汀8周治疗后,血清的TC、TG、LDL-C和ox-LDL明显下降,血清的HDL-C以及NO值明显增加,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扩张程度明显增加,这些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能使高胆固醇血症的冠心病患者血脂改变,NO值增加,血管内皮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9.
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病症,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根据发生异常改变的血脂成分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分别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中老年人的高血脂症主要为原发性,发病率较高,可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乃至冠心病、脑血栓、脑出血等,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20.
纤维蛋白(原)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在高胆固醇饮食诱发的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上,发现AS早期即出现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浆Fg和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组织免疫化学检查发现,Fg密布于血管内皮下和平滑肌细胞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