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HLA系统D区基因分型和中国汉族人特有的RFL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虹明  范丽安 《遗传学报》1993,20(2):102-110
HLA II类抗原在外来抗原提呈中起重要作用,在DNA水平进行II类抗原基因分型有更强的多态性鉴别能力,有利于检出新的特异性,根据白种人纯合分型细胞(HTC)和中国人部分纯合细胞DRB和DQA基因的RFLP格局,我们对上海地区90名随机健康人进行了HLA-D区基因分型,并将结果与血清学分型相比较,证明了它的可靠性和优越性。此外,通过与白种人格局相比,我们还发现了中国人特有的HLA-D区RFLP格局。  相似文献   

2.
HLA系统参与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是人类重要叫遗传标志,具有种族、地域差异。HLA—Ⅱ类系统中DRB1等位基因的多态性最丰富,它的准确分型直接影响器官移植的供体选择、法医学个体认定、HLA与疾病相关性及人类学等研究。本文综述了HLA—DRB1分型检测方法,不同种族人群HLA-DRB1等位基因的多态性,HLA—DRB1多态性研究在探讨人类起源、民族融合方面的价值,HLA—DRB1与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相关性等。  相似文献   

3.
为预测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SE)家族中的SEA、SEB和SEC1的HLAⅠ和HLAⅡ抗原结合表位,并对其活化T细胞作用的机理进行探讨,根据已发表的SEA、SEB和SEC1基因全序列,用T细胞抗原表位预测软件Guotif2.0对其进行T细胞抗原表位预测,统计与HLAⅠ和HLAⅡ各抗原位点结合的SEA、SEB和SEC1肽段的出现次数。结果显示,SEA、SEBT SEC1具有共同的特点,即都是主要与HLAⅠ类分子的A3位点和HLAⅡ类分子的DR1位点具有较强的结合。说明SEA、SEB和SEC1与HLAⅠ类分子和HLAⅡ类分子都有很强的结合性。三者在HLAⅠ和HLAⅡ结合位点上具有较强的同源性。本研究为SE活化T细胞作用机制的功能实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HLAⅡ类转基因鼠研究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至今发病原因不明。许多研究表明遗传因素是导致RA发病的最主要原因,而在遗传因素中约35%来自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类复合体。因此,对于HLA Ⅱ类复合体参与RA发病的分子机制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而表达HLA Ⅱ类分子的转基因鼠是研究HLA Ⅱ类复合体与RA发病关系最佳的平台。目前,国外已建立了几个HLA Ⅱ类转基因鼠品系,为RA发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本文对HLA Ⅱ类转基因鼠及以此为基础的RA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HLA 抗原的DNA 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伟宏  陈仁彪 《遗传》1992,14(5):44-48
HLA系统定位于6p2l.3, 是人体内最复杂的遗 传多态性系统,在免疫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HLA I类基因区域包括HLA-A, B, C, E, F, G基因 和11个假基因“‘’。HLA一A, B和C基因座编码A, B 和C抗原a链(44kd),它通过第三个功能区与受痊于 第15号染色体的月,微球蛋白链(12kd)作非共价结 合构成杭原分子,其多态性取决于。链的第一、二功能 区。HLA-E, F和G基因编码I类样产物,其功能未 明。I类抗原分布于任何有核全』饱表面,主要参与提 供外来伉原给T细胞毒细胞「’“’。HLA II类基因座在 HLA-D区,主要包括HLA-DR, DQ和DP三个}2 区。DR亚区有6个基因座:DRA, DRB1, DPB2, DRB3, DRB4和DRB5, 其中DRB2为假基因;DQ 亚区有4个居因座:DQA1, DQB1, DQA2和DQB2, 其中DQA2和DQB2未知有产物表达;DP亚区也 有4个基因座:DPA1, DPB1, DPA2和DPB2,其 中DPA2和DPB2为假基因。此外,还有DO和DN 两个新亚区,各具有DOB和DNA(注意勿与脱氧核塘 核酸的缩写DNA相混淆),分别产生DO(链和DNa 链「‘’。11类抗原HLA-DR, DQ和DP存在于B淋巴 细胞、巨噬细胞和激活的T淋巴细胞表面, 由。链 (32-35kd)和R链(28-30kd)非共价组成。。链无 多态性或多态性程度不高,R链的第一功能区呈现高 度多态性。11类抗原参与提皇外来伉原给T辅助细 胞,后者在识别外来伉原的同时识别HLA 11类坑 原「,,’。据1987年第十届国际组织相容性试验专题会 议报道,HLA系统检出148种抗原特异性,其中A基 因座24种,B基因座52种,C基因座11种,D区26 种,DR亚区20种,DQ亚区9种和DP亚区6种。 HLA-A, B, C, DR和DQ抗原系由特异性同种异 体抗血清检出,HLA-D和DP抗原则由纯合分型细胞 (HTC)和预致敏淋巴细胞分型(PLT)方法检出,两者 是以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方法为基础的。近年 发展用蛋白质化学方法研究HLA系统抗原多态性L77o 自1975年Southern印迹法〔247间世后,运用HLA系 统基因探针通过分析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在DNA. 水平上进行分型。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技术的创立为分 子生物学发展开辞了一个新起点。许多研完Hl.h系 统的实验室竞相运用PCR技术,结合等位基因特异的 寡核昔酸(Allele-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ASO)或 顺序特异的寡核普胶(Sequence-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SSO)探针对HLA系统进行寡核昔酸分型,2_3 也有直接利用PCR扩增产物作RFLP分沂进行DNA 分型「'6,,"' + O DNA分型方法适用于任何有核细袍, 显示的结果与血清学或细胞学分型结果高度对应,而 且能够发现血清学或细抱学方法不能检测的额外特异 性,在理论上有助于进一步研究HLA系统基因的结构 和功能。对一些无法作常规分型的病例如裸露淋巴细 胞综合征、严重联合免疫缺乏症等,DNA分型叮解决 骨髓移植供受体配型问题‘哪’。  相似文献   

6.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迄今最复杂的 多态性遗传系统。HLA的频率分布不但因人 种、民族而异,而且个别抗原还为某些人种所特 有。因此,HLA抗原频率和基因频率已作为人 类遗传学的重要参数被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 报道广州地区广东籍汉族人群HLA-A, B位 点抗原的调查数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家系患者发病时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分型的特征,分析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别用临床生化分析试剂盒、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和微阵列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技术对收集的31个家系129例一级亲属进行生化指标、自身抗体和HLAⅡ基因分型的相关检测。结果:5个家系出现免疫异常,表现在抗核抗体(ANA)阳性,但仅有一个家系的一个成员出现抗线粒体抗体(AMA)M2型阳性,可诊断为PBC。其中,发现免疫异常的5个家系中2例一级亲属出现肝功能异常,两个家系发现HLAⅡ-DRB1(*08)基因型,另外两个家系共同存在HLAⅡ-DRB1(*07)基因型。结论:PBC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其发病可能与HLAⅡ-DRB1(*08)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leukocyteantigen.G,HLA—G)属于非经典的HLAI类分子,是机体内一个重要的免疫耐受分子。HLA—G分子可通过与受体结合直接抑制多种免疫活性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或通过诱导产生免疫调节细胞间接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研究显示,HLA-G基因多态性及分子表达在母胎免疫、器官移植、肿瘤的发生发展、感染和自身免疫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1991年11月6—13日横滨第11届国际组织相容性会议(IHWC)协作科研中我国主要少数民族(苗族、布依族、蒙古族、满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和南北汉族样本HLAⅠ、Ⅱ、Ⅲ类抗原多态性分析的联合报告。聚类分析表明,苗、布依与南方汉族聚类,蒙、满、回、藏与北方汉族集群,提示中华民族包含南北两大群体。维吾尔族非常疏远地共聚于高加索人种。高加索人种起源的HLA抗原基因频率(A3、B8等)由西向东又由北向南递减。东南亚蒙古人种起源的HLA抗原基因频率(B46等)由南向北递减。HLA抗原基因频率的这种梯度分布反映我们祖先自远古史前时期以来的不断迁移和相互融合的过程。本文讨论了中华民族包含南北两大群体这一事实对于中华民族起源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人体白细胞抗原系统(HLA)是人体的遗传性状,受第6对常染色体短臂上决定人体组织相容性抗原的HLA区域控制。截止1977年第7届国际组织相容性试验专题讨论会,由血清学方法检出的SD抗原达53个,分属于A、B、C三个位点。本文报道应用本协作组从上海地区经产妇中筛选得到的11种特异性白细胞抗原分型试剂,对上海地区汉族人白细胞抗原系统进行遗传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HLA分型方法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HLA分型方法主要是血清学和细胞学方法,分型准确性较差,且不能进行亚型分析。随着PCR技术及基因芯片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出现、发展,HLA基因分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各具特点的HLA分型技术不断出现,使HLA的分型更加准确、精细、简便、实用,为临床推广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HLA系统参与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是人类重要的遗传标志,具有种族、地域差异.HLA-Ⅱ类系统中DRB1等位基因的多态性最丰富,它的准确分型直接影响器官移植的供体选择、法医学个体认定、HLA与疾病相关性及人类学等研究.本文综述了HLA-DRB1分型检测方法,不同种族人群HLA-DRB1等位基因的多态性,HLA-DRB1多态性研究在探讨人类起源、民族融合方面的价值,HLA-DRB1与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相关性等.  相似文献   

13.
白癜风的病因尚不明,国内外研究表明其发生与遗传因素相关,其遗传特征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而是属于多基因遗传的范畴.主要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Ⅱ类及Ⅲ类基因及其产物相关,以往文献报道认为HLA-Ⅱ类基因与白癜风的关系最为密切.HLA基因的多态性决定HLA分子的多样性.充分认识HLA基因水平的多态性,有助于白癜风的基因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mPEG修饰HLA抗原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mPEG有效修饰HLA抗原,阻断HLA抗原与其相应抗体间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方法.在22℃,pH7.4的PBS介质中,采用浓度梯度法修饰淋巴细胞表面HLA抗原.结果显示经mPEG处理后的淋巴细胞表面HLA-1类抗原与其相应抗体间的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为阴性.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经mPEG修饰后可以完全阻断HLA—I类抗原与其相应抗体间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5.
HLA系统是人群一种具有高度多态性的遗传结构,在不同人种间有明显差异。某一人种中常见的HLA抗原,在其它人种中可能少见或甚至完全缺失。在试验与血清供者同一人种时被认为是使用单价的(operationally monospecific)HLA分型血清,在其它人种中可能出现额外反应。因此鉴定HLA抗原最好是采自同一人种的抗血清。上海市白细胞分型协作组曾用上海地区经产妇细胞毒血清检出11个白细胞抗原。这些抗原分属于两个分离子系列(segregant series),由于当时缺乏参考血清,被临时命名为R系列和S系列。R系列包括7个抗原:R1、R2.2、R3、R4、R7、R8和R11.2。S系列包括4个抗原:S5、S6、S10和S12。本文报道将R和S系列抗原的分型血清与法、英、日等国实验室提供的HLA分型血清作平行试验,通过血清聚类分析(clustering analysis)和群体抗原相关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确定R和S系列5个抗原的HLA相应命名。  相似文献   

16.
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基因复合物位于6p21.3,有220多个不同的功能基因,是人类基因组最复杂的遗传多态系统。HLA等位基因的变异在医学、法医学、人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自从1964年以来,HLA分型一直采用经典的微量淋巴细胞毒实验,但该方法是血清学水平的分,不能识别很多特异性的等位基因,而且高质量的抗体也不易获得。从20世纪90年代起,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首先开展HLAⅡ类位点基因分研究及大规模群体多态性调查,所获得的中国主要民族基因数据已应用于多个领域。相比之下,HLAⅠ类基因数量更丰富,包含了A、B、C、E、F、G和假基因H、J、K、L等10个位点;基因分子结构更复杂,更具多态性。因此,HLAⅠ类DNA分型比HLAⅡ类分型及行多困难。直至目前中国人群HLA-A基因座基因多态性和分布频率的研究尚未充分进行。而任何DNA标记用于遗传分析、法医鉴定等领域之前,必须先进行群体调查,建立不同民族基因数据库,这是不可逾越的基础工作。鉴于此,采用灵敏而非同位素污染的PCR-SSOP基因分型技术,对165个汉族和162个维吾尔族个体的HLA-A基因座多态性进行调查。结果在汉族群体中发现22种等位基因,频率最高的是HLA-A*1101(19.7%),其次是*201(12.72%);在维族群体中发现22种等位基因,频率最高的是*2407(17.90%),等位基因*0101、*0201和*3301的频率均大于10%;HLA-A*0203、*0205、*0302、*2403和*3302仅在汉族群体中检出;HLA-A*0205、*0211、*2301、*2502、*68012和*6802仅在维族群体中检出。按照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检验,两个民族各等位基因型频率的预期值与实际观察值相吻合(P>0.05),证明了所获得汉族、维吾尔族HLA-A位点基因频率具有可靠性;同时也表明各等位基因的遗传特征符合符合孟德尔规律。经计算机统计分析,汉族群体HLA-A基因座杂合度(Heterozygosity,H)、个体识别率(Discrimination Power,DP)和非父排排率(Proba-bility of Paternity Exclusion,EPP)分别为0.9029、0.9776和0.8592;维族群体H、DP和EEP分别为0.9063、0.9379和0.7885。和其他遗传标记(如VNTR、STR、SNP)的单一位点相比,HLA-A具有高度的杂合率、个体识别率和非父排除率。因此,HLA-A等位基因在法医个体识别、亲权鉴定、基因诊断、人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非经典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G,HLA-G)是机体内一类重要的免疫调节分子,包括膜结合型HLA—G(mHLA—G)及可溶性HLA—G(sHLA—G)两种分子表达形式。HLA-G分子可通过与受体结合直接抑制多种免疫活性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或通过诱导产生免疫调节细胞间接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研究显示,HLA—G基因多态性及分子表达在母胎免疫、感染、自身免疫病及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均有重要意义。对HLA—G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HLAⅠ类抗原的许多肿瘤中表达降低,从而影响肿瘤的临床治疗和T细胞免疫疗法的预后,本文从肿瘤细胞HLAⅠ类抗原分子的表达情况、分子机制以及其临床意义方面对肿瘤细胞HLAⅠ类抗原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芦加杰  赫晓磊  高峰 《生物磁学》2013,(36):7189-719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至今仍未完全阐明,普遍认为与遗传因素和自身免疫异常有关。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HLA)是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基因的编码产物,是调控人类免疫应答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HLAII类基因参与外源性抗原的递呈,是目前研究的最为广泛的与炎症性肠病相关的区域。HLAII类基因中以HLA—DRB1等位基因的多态性最丰富,国内外大量研究均显示HLA—DRB1基因不仅与uc的发病密切相关,而且与UC的临床特点有关联,但研究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而且其导致特定人群UC易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也不十分清楚。本文主要综述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uc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 G,HLA—G1属于非经典的HLAI类分子,是机体内重要的免疫耐受分子。HLA.G可以与表达在免疫细胞上的受体结合直接发挥免疫抑制功能,同时通过诱导产生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或“Trogocytosis”机制参与机体的免疫耐受,以协助肿瘤细胞实现免疫逃逸。近年来研究发现,HLA.G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均存在异常表达并抑制宿主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对HLA-G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