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本草图经》中兴化军防己的附图及文字记载进行本草考证,探究其原植物品种。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和植物学比较研究,从植物形态、药材性状、产地分布及性味功用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本草图经》中的兴化军防己应为今之防己科植物木防己[Cocculus orbiculatus (L.) DC.],为防己类中药的古今品种沿革及基原考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古代本草典籍及现代文献,对《本草图经》中记载的药物橄榄从植物形态、产地、功效等3个方面进行考证。结果表明,《本草图经》记载的橄榄以及附图“泉州橄榄”,其基原物种为橄榄科植物橄榄[Canarium album (Lour.) Rauesch.];《本草图经》中记载的波斯橄榄,其基原物种为橄榄科植物方榄(Canarium bengalense Roxb.);而《植物名实图考》中的橄榄,其基原物种是杜英科植物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 (Lour.) Poir.]。从而基本厘清《本草图经》的橄榄品种,以及橄榄的一些混淆品种,为橄榄的实验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3.
以《本草图经》(辑校本)菜部收录的品种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和数据统计分析工具,对该卷内容进行整理归纳。结果表明,《本草图经》菜部收载的品种多为既可以食用,又有医疗作用的中药,苏颂在记载该类药材品种时,特别注重记录其服食禁忌、用法和制法、医方出处,从而保障临床用药的正确、安全、合理。由此可见,苏颂的学术思想对现代临床中药学有着很好的启示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四川细辛属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祯禄   《广西植物》1988,(1):83-88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中药细辛原植物为辽细辛(Asarum heteropoidesvar.mandshuricum)和华细辛(A.sieboldii)。但上述一种植物的分布和产量均有限,致使细辛药村供应紧缺。据调查,四川细辛属植物在各产地均供药用,为了开发药源,并对该属植物深入研究,以便引种栽培。本文报告细辛属植物在四川的地理分布情况及其规律特点,以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草图经》所附药图中标明为福建产的药物有22种,其中建州(今属福建南平地区)产有3种,分别为建州天门冬、建州前胡、建州栀子。对其药图及文字记载进行考证,认为建州天门冬应为今之百合科植物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Lour.) Merr.],建州前胡应为今之伞形科植物隔山香[Ostericum citriodorum (Hance) Yuan et Shan],建州栀子应为今之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相似文献   

6.
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中,通过野外调查及资料整理,发现了6个《辽宁植物志》没有收录的植物.其中,圆齿狗娃花(Aster crenatifolius Hand.-Mazz.)在东北地区目前已出版的分类学著作中没有被收录,也未见其他资料报道其在东北地区有分布,为东北新记录;啤酒花菟丝子(Cuscuta lupuliformis Krocker)和东北薄荷[Mentha sachalinensis(Briq.)Kudo]在《中国植物志》中记载辽宁有分布,但在东北地区已经出版的分类学著作中没有被收录,为其在东北地区的分布提供了新资料;毛掌叶锦鸡儿(Caragana leveillei Kom.)、块蓟[Cirsium viridifolium(Handel-Mazzetti)C.Shih]和含苞草(Symphyllocarpus exilis Maxim.)虽然在东北地区目前已出版的分类学著作中被收录,但在《辽宁植物志》中没有被收录,也未见其他资料报道辽宁有分布,为辽宁新记录.这些《辽宁植物志》未收录植物的发现,丰富了已知辽宁省植物物种多样性,为当地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提供了更加完善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植物分布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中,通过野外调查及资料整理,发现了6个《辽宁植物志》没有收录的植物。其中,圆齿狗娃花(Aster crenatifolius Hand.-Mazz.)在东北地区目前已出版的分类学著作中没有被收录,也未见其他资料报道其在东北地区有分布,为东北新记录;啤酒花菟丝子(Cuscuta lupuliformis Krocker)和东北薄荷[Mentha sachalinensis(Briq.)Kudo]在《中国植物志》中记载辽宁有分布,但在东北地区已经出版的分类学著作中没有被收录,为其在东北地区的分布提供了新资料;毛掌叶锦鸡儿(Caragana leveillei Kom.)、块蓟[Cirsium viridifolium (Handel-Mazzetti) C. Shih]和含苞草(Symphyllocarpus exilis Maxim.)虽然在东北地区目前已出版的分类学著作中被收录,但在《辽宁植物志》中没有被收录,也未见其他资料报道辽宁有分布,为辽宁新记录。这些《辽宁植物志》未收录植物的发现,丰富了已知辽宁省植物物种多样性,为当地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提供了更加完善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杜衡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植物名称杜衡(Asarum foresii). 2材料类别幼嫩顶芽或侧芽. 3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MS.(1)芽增殖培养基:MS 6-BA 5.0 mg.L-1(单位下同) NAA 0.1 GA35.0;(2)壮苗培养基:MS 6-BA 2.0 NAA0.1;(3)生根培养基:1/2 MS NAA 0.5.以上培养基中蔗糖浓度(1)和(2)为3.0%,(3)为2.0%;琼脂7.0g.L-1,pH 5.4~5.6.培养温度为(25±2)℃,连续光照12h·d-1,光照度2000lx.  相似文献   

9.
秦岭毛茛属植物(毛茛科)的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亮  田先华  任毅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11):2360-2366
记载了产于秦岭的毛茛属植物共11种,4变种,其中含秦岭分布新记录4种、3变种,它们是:美丽毛茛、丽江毛茛(变种)、毛果毛茛(变种)、丝叶毛茛(变种)、褐鞘毛茛、愚毛茛、匍枝毛茛;另外,收录了《秦岭植物志》遗漏的另外2种,即太白山毛茛和细长喙毛茛。经研究认为,《秦岭植物志》原记载的小毛茛Ranunculus ternatusThunb.在秦岭无分布。给出了秦岭毛茛属植物分种(变种)检索表;对每一种及种下等级的产地及分布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苏颂撰述的《本草图经》是一部独具文献价值和撰述思想的本草经典。尽管《本草图经》的撰述缘起朝廷倡议和组织,药图及其经文素材来源于全国各级地方政府和广大医药劳动人民工作,但是由苏颂“俾专撰述”的《本草图经》集中体现了他的本草撰述学术思想。研究苏颂的本草撰述学术思想,对深入发掘《本草图经》所蕴涵的宝贵文献信息、传承我国源远流长的丰富的本草医药科学和本草生活文化,具有积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常见的半寄生植物澜沧江寄生(Scurrula chingii var. yunnanensis)、五蕊寄生(Dendrophthoe pentandra)和全寄生植物优势种金灯藤(Cuscuta japonica)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寄主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普通高等陆生植物,两种半寄生植物叶片的C、N含量及N:P较低,P含量较高,全寄生植物金灯藤的N、P含量较高,N:P较低;两种半寄生植物C:N、C:P均显著高于全寄生植物金灯藤。两类寄生植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季节差异不显著。相较于全寄生植物,半寄生植物与寄主间具有更强的相关性。全寄生植物金灯藤的化学计量内稳性指数显著高于两种半寄生植物,全寄生植物内稳性雨季显著高于旱季。  相似文献   

12.
洞庭湖湿地与农田土壤动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为探讨洞庭湖退田还湖工程的生态恢复进程, 2005年10月对洞庭湖退田还湖区3类典型生境7个样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 共获土壤动物标本8,484头, 隶属于5门11纲32个动物类群。其中, 还湖湿地捕获土壤动物类群26类, 优势类群为线虫类、蜱螨目; 未还湖农田生境捕获土壤动物类群28类, 优势类群为线虫类、蜘蛛目; 原始湿地(对照)仅捕获土壤动物13类, 优势类群为腹足类。对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性指数(E)、Simpson优势度指数(C)、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复杂性指数(Cj) 5个多样性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1)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相比, 复杂性指数(Cj)表征的土壤动物多样性更能客观地反映土壤动物分布的真实情况; (2)群落多样性与均匀度显著相关(P<0.05), 而与其他指数关系不密切; (3)在类群数上, 还湖湿地和未还湖农田都多于对照的原始湿地, 有极显著差异(P<0.01); 个体数量上看, 未还湖农田多于原始湿地, 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还湖湿地与原始湿地相比却没有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 洞庭湖退田还湖后生态恢复较慢, 恢复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报道福建5种新记录植物,即峨眉繁缕(Stellaria omeiensis C. Y. Wu & Y. W. Tsui ex P. Ke)、小叶干花豆(Fordia microphylla Dunn ex Z. Wei)、腺叶腺柳(Salix glandulosa Seemen var. glandulifolia C. Wang & C. Y. Yu)、疏裂凤尾蕨(Pteris finotii Christ)、刺齿贯众[Cyrtomium caryotideum (Wall. ex HK. et Grev.) Presl]。凭证标本存放于厦门大学植物标本室(AU)。  相似文献   

14.
高原鼠兔刈割行为与栖息地植物群落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观察法和样条法对不同栖息地高原鼠兔刈割植物的行为、相对频次、生物量百分比以及刈割植物与鼠兔冬季食物组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高原鼠兔刈割植物的生物学意义。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刈割植物始于每年的6 月下旬,早于其它草原小型哺乳动物贮草时间。不同栖息地鼠兔对植物的刈割频次和生物量比例并非完全一致。在矮嵩草草甸,鼠兔刈割频次较高的为垂穗披碱草、二柱头藨草、甘肃棘豆、短穗兔耳草、铺散亚菊和鹅绒萎陵菜;这些植物生物量所占比例亦较高,仅短穗兔耳草比例较低;在垂穗披碱草草甸,鼠兔刈割频次较高的为垂穗披碱草和早熟禾;垂穗披碱草生物量较高;而在杂类草草甸,鼠兔主要刈割植物为铺散亚菊、大籽蒿、黄帚橐吾、长茎藁本和圆齿狗娃花,生物量比例较高的主要为铺散亚菊。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栖息地间鼠兔刈割植物频次和生物量比例差异较大,相似性系数最大分别为0. 7862 和0. 6100, 最小仅为0.1422 和0. 1035,而同一栖息地间鼠兔刈割植物频次和生物量差异相对较小,相似性系数最高达0. 9203 和0. 8490,最小亦达到0. 6662 和0. 4440,表明栖息地变化对鼠兔刈割植物频次和比例有明显的影响作用。鼠兔刈割主要植物频次和生物量比例与冬季主要食物组成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生物量比例与主要食物组成呈显著的正相关(r =0.8412,df = 6, P <0. 05),而刈割植物频次与主要食物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通过线路调查结合典型样地调查,对广东揭东桑浦双麓自然保护区进行植被资源调查。据统计,保护区内共有维管植物580种(含种下等级),隶属129科371属。植物区系以热带、亚热带成分占明显优势,占种子植物科属的75%左右。原生植被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为石栎林和青冈林,但其覆盖面积比例较小,人工营造的马尾松林、台湾相思林等占有较大的比例。由此可见,人为经营活动对林分组成和结构的影响较大,宜采取封山育林、林分改造等营林措施,促使现有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朝地带性顶级群落演替。  相似文献   

16.
紫茎泽兰对五种苦苣苔科植物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为菊科一种入侵性极强的外来杂草, 现已在我国西南部地区蔓延生长, 并侵入多种苦苣苔科植物的生境。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均已收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 其中部分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为了解紫茎泽兰对本土苦苣苔科植物生长的影响, 作者分别采用其根、茎、叶水提液(8%)对3属5种苦苣苔科植物, 即刺齿唇柱苣苔(Chirita spinulosa)、荔波唇柱苣苔(C. liboensis)、烟叶唇柱苣苔(C. heterotricha)、芒毛苣苔(Aeschynanthus acuminatus)和台闽苣苔(Titanotrichum oldhamii)的幼苗进行处理。结果表明, 紫茎泽兰叶水提液对刺齿唇柱苣苔、荔波唇柱苣苔和烟叶唇柱苣苔均有不同程度的化感作用, 其中对刺齿唇柱苣苔的化感作用最为明显, 当叶水提液在培养基中的浓度为2.4%、3.2%和4.0%时, 刺齿唇柱苣苔幼苗的生长完全受到抑制。紫茎泽兰的茎水提液对台闽苣苔有一定程度的化感作用, 当提取液在培养基中的浓度为1.6%时, 对台闽苣苔幼苗生长的抑制效应达到40%。紫茎泽兰叶和茎水提液对芒毛苣苔幼苗生长无明显的化感作用, 紫茎泽兰根水提液对5种苦苣苔科植物也均无显著影响。由此可知, 紫茎泽兰对唇柱苣苔属和台闽苣苔属的植物有一定的化感作用, 而对于芒毛苣苔属无明显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 紫茎泽兰对岩生苦苣苔科种类要比附生于树上的近缘种化感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