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18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海宁  田先华  任毅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12):2580-2582
报道了《秦岭植物志》遗漏的5种、2变种植物,它们分属于6科、7属,分别为:菊科的同花母菊、石竹科的须弥孩儿参和无毛漆姑草、禾本科的蒙古穗三毛(变种)、十字花科的毛葶苈、蓼科的狭叶圆穗蓼(变种)和败酱科的小花缬草。  相似文献   
2.
刘萍  宋磊  任毅  田先华  张小卉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11):2208-2213
应用解剖学方法,对铁筷子(Helleborus thibetanusFranch.)(毛茛科)营养器官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铁筷子根的初生结构观察到三原型、四原型和六原型。营养器官中的维管束在横切面上木质部中的导管分子不呈“V”字形排列;根状茎的次生结构由外向内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髓射线发达。茎的初生结构中多个维管束排列成环状,维管束鞘分化不明显,节部为单隙三迹,叶迹分别来自于3条维管束或同一条维管束。叶为两面叶,表皮细胞不规则;气孔器只分布于下表皮,为毛茛科典型的无规则型气孔。从铁筷子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特点来看,与毛茛科其它植物基本相同,但在营养器官中维管束木质部不呈“V”字形、维管束鞘分化不明显、节部具单叶隙等特征上与其它毛茛科植物不同。  相似文献   
3.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东亚特有植物黄三七(Souliea vaginata(Maxim.) Franch.)茎的次生木质部离析材料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黄三七茎次生木质部中的导管分子端壁上具网状穿孔板(麻黄式穿孔板)、梯状穿孔板、网状-梯状混合穿孔板、网状-梯状-单穿孔混合型穿孔板、梯状-单穿孔混合型穿孔板及单穿孔板,同时也观察到了端壁多穿孔板和侧壁穿孔板,并对不同类型穿孔板中纹孔膜的残留也进行了观察。其中,网状穿孔板、各种过渡类型的穿孔板均为毛茛科植物中首次报道。根据观察结果,对导管分子穿孔板的演化及黄三七属植物的系统位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对串果藤属(Sinofranchetia)叶的个体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其叶原基在发生时为不分裂的,其后叶原基两侧产生两个突起,形成两个侧生小叶原基,而中央部分形成中央小叶的原基。同时对串果藤属植物叶原基发生的类型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张九东  王琳  隋洁  田先华  任毅 《植物学报》2018,53(2):212-218
毛茛科类叶升麻(Actaea asiatica)有2种开花方式, 一种与同属其它植物相同, 花萼片在开花早期脱落, 花药远离柱头; 而另一种较为特殊, 能使该植物进行自花授粉, 即在花开放前, 花萼从花托上脱离, 但萼片并不张开, 部分雄蕊的花丝伸长, 将花药推入萼片和柱头之间, 收缩的花萼片将开裂的花药压在宽大的柱头上, 进而完成自花授粉。套袋实验结果表明, 类叶升麻自发自交具有很高的结籽率, 不具有孤雌生殖和风媒传粉。繁育系统估测分析结果显示, 类叶升麻自交亲和,为兼性自交的繁育系统。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陕西省萝藦科一新记录属——吊灯花属(Ceropegia Linn.)及一新记录种——宝兴吊灯花(Ceropegia paoshingensis Tsiang et P.T.Li)。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自然贮存六个月的秦冠、红富士及新红星苹果果实在生化成分及显微、超微结构上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红富士果实中果胶质、总糖及粗蛋白含量均高于其它品种;三种果实表面均有不同形态的蜡质分布;果皮角化层以红富士较厚,新红星次之;不同品种果肉细胞的形态有明显差异。本文对此结果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为苹果贮存研究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8.
翼蓼和中华抱茎蓼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从翼蓼和中华抱茎蓼中提取其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运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翼蓼中总共鉴定出31种成分,中华抱茎蓼中鉴定出21种成分,分别占到挥发油总含量的84.0%和93.8%,翼蓼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是表蓝桉醇(15.9%)、甲苯(8.6%)、反式橙花叔醇(6.9%);中华抱茎蓼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9.9%)、2,4-戊二酮(17.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1.7%)、3-甲基-2,3-二氢苯并呋喃(10.7%).  相似文献   
9.
同源四倍体荞麦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一般认为,人工诱变的同源四倍体禾谷类作物因减数分裂不规则性所产生的不育配子比例高,导致结实率下降,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原因。本文对同源四倍体荞麦和普通二倍体荞麦的外部形态、减数分裂、花粉育性进行比较后认为,对不同作物的同源四倍体应作具体分析,就荞麦而言,当然也包括同源四倍体荞麦,其结实率极低(最高为15%)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减数分裂不规则性所产生的不育配子比例高,而是由于荞麦自身花器结构和外界条件所决定。同源四倍体荞麦的结实率与普通二倍体荞麦的结实率无明显差异,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千粒重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秦岭植物志》遗漏的26种(含3个种下分类群)植物,26种植物分属于17属,13科。其中大血藤科(Sargentodoxaceae)和铁青树科(Olacaceae)为遗漏科,大血藤科的大血藤属(Sargentodoxa)、铁青树科的青皮木属(Schoepfia)、五味子科的南五味子属(Kadsura)、樟科的黄肉楠属(Actinodaphne)和虎耳草科的钻地风属(Schizophragma)为遗漏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