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 ,将小鼠 6C6单克隆抗体可变区基因与人抗体恒定区基因连接 ,构建了鼠 人 6C6嵌合抗体基因 ,并在CHO细胞中高效表达 .利用ProteinA亲和层析柱从细胞培养上清中分离纯化 6C6嵌合抗体 ,得到电泳纯度大于 98%的 6C6嵌合抗体 ,其重链 (5 5kD)和轻链 (2 4kD)符合IgG相对分子质量的理论值 .Western印迹、细胞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均呈阳性 .表明6C6嵌合抗体可识别人乳腺癌细胞表面上的肿瘤相关抗原 ,保持了 6C6单克隆抗体的特性 ,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将转IL-18基因的C6/IL-18细胞接种于SD大鼠颅内,以接种C6细胞为对照.致瘤21天后磁共振成像下测量肿瘤大小.然后行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应用流式细胞(flow cytometer,FCM)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改变.以及记忆性T淋巴细胞抗原CD45RO表达.结果显示,C6/IL-18细胞成瘤体积为(49.3±11.5)mm3;亲代C6细胞成瘤体积为(232.6±22.3)mm3,二者差异明显.HE染色观察可见C6/IL-18细胞形成的肿瘤区内少见病理性核分裂相:瘤组织内肿瘤血管较亲代C6细胞明显减少.C6/IL-18肿瘤细胞核PCNA表达为 :对照组为 .FCM检测结果表明,C6/IL-18细胞形成的肿瘤S期和G2/M细胞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程度明显增加:记忆型T淋巴细胞明显增多.表明IL-18基因转染后可直接抑制C6细胞增殖.并可能通过分泌IL-18激发机体免疫系统应答反应、抑制肿瘤血管生长、降低C6胶质瘤细胞的体内致瘤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表达丙型肝炎病毒(HCV)包膜蛋白E2的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ScFv)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JM109中表达可溶性的HCV-E2-ScFv。以重组的HCV E2蛋白为包被抗原,利用噬菌体抗体库的表面展示技术,筛选含有HCV-E2-ScFv基因的噬菌体克隆,从噬菌体抗体阳性克隆中提取质粒,经Ncol/NotⅠ酶切鉴定后,该ScFv基因由750bp组成,将菜亚克隆到pCANTAB5E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JM109,在其培养上清中获得了可溶性HCV E2单链可变区抗体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证实表达的HCV-E2-ScFv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证实表达的HCV-E2-ScFv的分子量为28KD,为应用HCV-E2-ScFv进行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和细胞内免疫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表达丙型肝炎病毒(HCV)包膜蛋白E2的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ScFv)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JM109中表达可溶性的HCV-E2-ScFv.以重组的HCVE2蛋白为包被抗原,利用噬菌体抗体库的表面展示技术,筛选到含有HCV-E2-ScFv基因的噬菌体克隆,从噬菌体抗体阳性克隆中提取质粒,经Ncol/NotI酶切鉴定后,该ScFv基因由750bp组成,将其亚克隆到pCANTAB5E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JM109,提取质粒进行DNA序列测定,符合ScFv的基因结构特点.IPTG诱导转化的大肠杆菌JM109,在其培养上清中获得了可溶性HCVE2单链可变区抗体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证实表达的HCV-E2-ScFv具有与重组HCVE2蛋白的反应活性和特异性,对转化的JM109大肠杆菌上清中表述的HCV-E2-ScFv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证实表达的HCV-E2-ScFv的分子量为28kD.为应用HCV-E2-ScFv进行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和细胞内免疫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分泌抗CD5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poly(A) m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出抗CD5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 cDNA片段组装出抗CD5单链抗体(ScFv) cDNA片段。该ScFv片段被克隆到pCANTAB 5E载体上,以E.coli TG1为宿主,进行噬菌体表面呈现。通过Molt4细胞表面分子CD抗原,对噬菌体表面呈现的ScFv进行免疫亲和富集筛选。经细胞ELISA鉴定,得到4株高亲和力克隆。DNA序列分析得知,单链抗体全长732碱基,其中VH为339碱基,VL为300碱基。抗CD5 ScFv在E.coli HB2151中以可溶形式分泌表达,产物主要分布于周质之中,占周质中总蛋白的20%。  相似文献   

6.
抗人大肠癌重组单链抗体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重组噬菌体抗体系统制备了重组单链抗体。首先从抗人结肠癌ND-1单抗杂交瘤细胞中提取mRNA,利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扩增出单抗重链可变区(V_H)及轻链可变区(V_L)片段,再通过连接DNA合成单链抗体可变区片段(ScFv),然后经双酶切后克隆到pCANTAB5E载体中,在E.coliTGI细胞中表达出噬菌体融合蛋白,用抗原阳性噬菌体感染E.coliHB2151细胞,产生单链抗体,该单链抗体既保持了原单抗的特异性,应用上又优于原单抗。  相似文献   

7.
大豆凝集素的纯化及其凝集不同肿瘤细胞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豆凝集素 (SBA)能特异识别N 乙酰氨基半乳糖 (GalNAc)或半乳糖 (Gal) ,引起兔红细胞凝集[1] .正常人体细胞表面糖链上的GalNAc或Gal通常被唾液酸分子覆盖 ,不能被SBA识别 .新近研究表明 ,能被SBA特异识别的异常糖链可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上表达 ,包括 :大鼠乳腺癌细胞系R32 30AC[2 ] ,小鼠乳腺肿瘤细胞系TPDMT 4 [3 ] ,小鼠T细胞肝转移淋巴瘤L5 178Y F9、SL2 5 [4] ,小鼠Lewis肺癌细胞[5] ,人类结肠癌细胞系HT2 9、SW12 2 2 [6] ,人类胰腺癌细胞系Hup T3、Hup T4 [7] ,人类乳腺癌细胞系T 4 7D[8] ,附睾乳头状囊腺癌[9] …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CELF6在乳腺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及其在乳腺癌中的预后意义。方法:采用GEPIA分析乳腺癌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中CELF6的表达差异,免疫组化检测乳腺癌组织CELF6蛋白的表达。KM-plotter在线分析TCGA数据库中CELF6的表达差异与乳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CCK8实验分析不同CELF6表达水平对乳腺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GEPIA在线软件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CELF6表达较与正常组织显著降低(P0.00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CELF6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的正常组织。KM-plotter在线分析的生存曲线显示CELF6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生存预后显著优于低表达者(P0.001)。CCK8实验显示敲低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CELF6的表达,细胞增殖速度显著变快,而过表达CELF6的MDA-MB-231细胞的增殖速度减慢。结论:CELF6可能作为潜在的抑癌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低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CELF6基因敲除细胞系并探讨CELF6与p53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CRISPR/Cas9双载体慢病毒系统通过两个慢病毒载体分别向细胞中导入Cas9蛋白和sg RNA序列表达框,从而实现对CELF6基因的敲除。通过Surveyor(错配酶法)检测sg RNA活性并利用Western blot(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CELF6的敲除效率。进一步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敲除CELF6和过表达CELF6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公开可用的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CELF6在多种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ELF6基因敲除的HCT116细胞系成功构建。Western blot检测发现CELF6基因敲除的细胞系中p53、p-RB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而CELF6过表达的细胞中p53、p-RB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CCK-8实验结果显示敲除CELF6基因后,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增强;而过表达CELF6后,细胞的增殖活性受到明显抑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CELF6在结肠癌、胶质母细胞瘤、子宫内膜癌、肾嫌色细胞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等肿瘤组织中显著低表达。结论:推测CELF6是一种新的潜在肿瘤抑制基因,其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Fv,ScFv)是由抗体重链可变区V_H和轻链可变区V_L通过一段连接肽连接而成的重组蛋白。由于其分子量小,穿透力强,免疫原性低,利于基因工程操作等优点,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ScFv可在大肠杆菌以包含体形式高效表达,其纯化和复性是大量制备ScFv的重要环节,我们对包含体表达的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ScFv的纯化  相似文献   

11.
抗HEV嵌合抗体的构建及在CHO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RT-PCR方法从分泌戊型肝炎(戊肝)病毒中和性鼠源单克隆抗体(单抗)8C11的杂交瘤细胞中克隆出抗体基因的重链可变区(VH)、轻链可变区(VK)序列,并分别克隆到含有人gamma 1重链和kappa轻链恒定区序列的pcDNA3.1/Hygro和pcDNA3.1( )质粒中,共转染中华仓鼠卵巢癌细胞(CHO)细胞.RT-PCR结果表明,转染的CHO细胞转录了嵌合重链及轻链基因,间接ELISA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翻译出的两种多肽在细胞内正确组装成嵌合抗体分子,并可分泌至细胞外,表达的嵌合抗体保留了原鼠单抗的抗原结合特异性及对8H3结合抗原的增强作用.8C11嵌合抗体的成功表达可降低鼠源性,为探讨戊肝抗体治疗的可能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介素 2 (interleukin 2 ,IL-2 )与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 6,IL-6)能分别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与B淋巴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 ,从而促进动物机体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另外IL2与IL6在发挥生物学活性时还有相互协同作用。因此 ,将去除信号肽的猪白细胞介素 6(pIL-6)与猪白细胞介素 2 (pIL-2 )cDNAs序列通过一段Linker相连 ,克隆到E .coli表达载体pPET-2 8a中。该融合蛋白IL6-IL2在E .coli表达菌BL2 1 (DE3)中获得成功表达 ,SDS-PAGE分析分子量约为40kDa ,表达量达到总菌体的 66.26%。用IL6依赖的B9细胞与IL2依赖的CTLL细胞增殖试验进行融合蛋白IL6 IL2的生物活性检测 ,其活性可分别达到 0.8× 103U /mg和 6.4× 103 U/mg。  相似文献   

13.
RBM6(RNA binding motif protein 6)是一种RNA结合蛋白,存在5种可变剪接体。以往的研究发现:与正常组织相比,这些剪接体在肺癌和乳腺癌等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均有显著变化,但其功能尚不清楚。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RBM6可能是肿瘤进展中的一个重要的调控因子。该文将从RBM6的基因与蛋白结构、作用机制以及与疾病的关系三个方面对RBM6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应用RT PCR技术 ,从分泌具有中和活性的抗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单克隆抗体 (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 1A8中 ,分别扩增出抗体VH 和VL 基因 ,用linker (Gly4Ser) 3 基因 ,将VH 和VL 基因连接成单链抗体 (ScFv)基因 ,并将其克隆至pGEM T载体中 .经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 ,VH 和VL 基因及linker基因拼接正确 ,ScFv 1A8基因全长为 72 6bp ,编码2 4 2个氨基酸 ,VH 和VL 基因符合功能性重排的鼠抗体可变区基因特征 ,分别属于鼠免疫球蛋白重链Ⅱ (A)和轻链κⅣ家簇 .将ScFv 1A8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HOG2 1中 ,构建了重组质粒pHOG 1A8,然后转化至受体菌XL1 BLUE中 ,得到重组菌株XL1 BLUE (pHOG 1A8) .ELISA检测和SDS PAGE分析表明 :经IPTG诱导后所表达的目的蛋白存在于重组菌株XL1 BLUE (pHOG 1A8)的胞周质中 .经薄层扫描分析 :重组菌株XL1 BLUE(pHOG 1A8)的蛋白表达产物占菌体可溶性蛋白的 1 2 % ,其相对分子量约为 31kD .ScFv的生物学活性研究表明 ,ScFv蛋白不但具有中和磷脂酶C的活性 ,而且还能够对致死性腹腔攻击的小鼠产生良好的被动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综合分析了CD4~ CD8~-胸腺髓质细胞多种表面分子的表达情况。通过抗体加补体的2次杀伤和panning方法,分离出CD4~ CD8~-胸腺髓质细胞,进行直接或间接荧光抗体染色,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发现CD4~ CD8~-胸腺细胞均为TCRαβ阳性,但CD69,HSA,Qa-2,3G11,6C10分子呈现异质性表达。利用多个表面分子组合进行双染FACS分析,推测CD4SP胸腺细胞由不成熟到发育成熟,迁出胸腺,可分为7个阶段:(1)3G11~-6C10~ CD69~ HSA~(hi),(2)3G11~ 6C10~ CD69~ HSA~(hi),(3)3G11~ 6C10~-CD69~ HSA~(int),(4)3G11~ 6C10~-CD69~-HSA~(int)Qa-2~-,(5)3G11~ HSA~(lo/-)Qa-2~(lo),4阶段还可进一步分化为(6) 3G11~-HSA~(lo)Qa-2~-,(7) 3G11~-HSA~(lo/-)Qa-2~(hi)。Qa-2~ 的5,7两阶段细胞已达到最终成熟,并可迁出胸腺。  相似文献   

16.
单链抗体(ScFv)是由一个重链可变区(V_H)、一个轻链可变区(V_L)经连接肽(linker)连在一起构成的单价小分子抗体,为使其能组装成双价,我们对一个抗人红细胞的ScFv进行了改造,将其连接肽由17个氨基酸[SR(GGGGS)_3]缩短为6个氨基酸(SRGGGS),强迫不同分子间的V_H和V_L组合成F_V,从而形成双价小分子抗体(Diabody),在大肠杆菌中分泌表达后,显示:①具有血球凝集活性:抗人RBC ScFv虽可与RBC结合,但不能产生凝集  相似文献   

17.
人源性抗TNFα小分子抗体的改构和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获得人源性抗人TNF α单链抗体 (ScFv)基因序列的基础上 ,对ScFv的连接肽部分进行基因改造 ,并构建了Fab抗体基因。改构前后的ScFv分别重组入表达载体pBV2 2 0 ,经 42℃热诱导 ,在E .coliDH5α中表达了ScFv蛋白 ,得到分子量约为 30kD的重组蛋白质 ,改构前后ScFv的表达量分别占菌体总蛋白质的 6 .5 %和13 .8%。同时构建Fab可溶性表达载体并转化非抑制型菌株HB2 15 1,经IPTG诱导 ,在约 5 0kD分子量处呈现一条新生蛋白质条带。从大肠杆菌裂解液中对ScFv进行了复性和层析纯化 ,对Fab基因的表达产物进行了亲和层析纯化 ,并证实 :(1)改构后ScFv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量有所提高 ;(2 )改构前后的ScFv与Fab均具有与hTNF α相结合的活性 ,具有GGGGS连接肽的ScFv与hTNF α的亲和常数为 6 .70× 10 4 (mol/L) -1,而改构后具有(GGGGS) 3 连接肽的ScFv的亲和常数提高为 7.2 7× 10 5(mol/L) -1,Fab与hTNF α的亲和常数为 7.6 1× 10 5(mol/L) -1,Fab与改构后ScFv的亲和力无明显差异 ;(3)ScFv与Fab均有中和hTNF α细胞毒的作用 ,具有(GGGGS) 3 连接肽的ScFv与Fab的中和活性基本相同 ,但均明显低于一株鼠源性单抗  相似文献   

18.
将 2种抗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单链抗体 (ScFv)基因ScFv 2E3和ScFv 1A8分别克隆至表达质粒pUC119,pET 2 0b ,pET 2 8a和pHOG2 1中 ,构建了重组质粒 ,分别转化至相应的受体菌JM10 5 ,BL2 1(DE3)和XL1 BLUE中 ,得到表达ScFv的重组菌株。ELISA和SDS PAGE分析检测表明 :经IPTG诱导后所表达的ScFv目的蛋白主要形成了包含体的形式 ,但也有少量ScFv存在于重组菌株的培养上清和胞周质中。经薄层扫描分析 :重组菌株XL1 BLUE (pHOG 2E3)的蛋白表达产物分别占菌体可溶性蛋白的 4% ,重组菌株XL1 BLUE (pHOG 2E3)的蛋白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相对含量为 2 2 % ,其相对分子量约为 31ku。表达的ScFv蛋白不但具有中和卵磷脂酶的活性 ,而且能够对致死性腹腔攻击α毒素的小鼠产生良好的被动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NGX6 基因是我室利用定位候选克隆策略,在鼻咽癌的高频杂合性缺失区9p21-22克隆的新基因.前期研究结果提示,它与鼻咽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为了进一步阐明其作用的结构基础,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含NGX6基因及突变体的pCMV-myc瞬时和pcDNA3.1-his-myc(-)B稳定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转染技术,构建了NGX6及突变体的稳定表达细胞系5-8F.用免疫荧光试验和免疫电镜观察了NGX6在5-8F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主要位于胞膜、核膜以及胞浆中的膜质结构,缺失突变的功能域对其定位没有明显的影响.基质胶侵袭试验和划痕试验研究了NGX6及突变体对细胞运动的影响.NGX6能抑制高转移潜能的鼻咽癌细胞5-8F的运动和侵袭能力,缺失胞内区(CYTO)后NGX6不能抑制5-8F细胞的运动和侵袭,提示CYTO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重要功能域.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细胞角蛋白5/6(CK5/6)、上皮钙黏蛋白(E-Cad)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接受乳腺外科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EGFR、CK5/6、E-Cad表达。比较乳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EGFR、CK5/6、E-Cad的阳性表达率,分析乳腺癌组织中EGFR、CK5/6、E-Cad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曲线分析EGFR、CK5/6、E-Cad不同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曲线,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乳腺癌组织中EGFR、CK5/6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E-Cad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乳腺癌组织中EGFR、E-Cad阳性表达率与分化程度、TNM分期相关(P<0.05),与年龄、肿瘤直径、病理类型无关(P>0.05);CK5/6阳性表达率与年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TNM分期无关(P>0.05),与病理类型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EGFR、CK5/6阳性表达患者3年DFS和OS明显低于阴性表达患者,E-Cad阳性表达患者3年DFS和OS明显高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Ⅲ期(HR=5.756,95%CI:1.535~21.591)、EGFR阳性(HR=8.090,95%CI:0.954~68.616)、CK5/6阳性(HR=4.507,95%CI:0.466~43.593)为乳腺癌预后独立危险因素,E-Cad阳性(HR=0.221,95%CI:0.048~1.020)为乳腺癌预后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EGFR、CK5/6表达明显升高,E-Cad表达明显降低,三者为乳腺癌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