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β—干扰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较全面地综述了β-干扰素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临床应用情况。首先介绍了β-干扰纱的来源、理化性质、基因定位、分子结构以及β-干扰素的受体,重点总结了β-干扰素生物学作用及当今国际市场上三种β-干扰素的研发思路和市场情况,同时介绍了几家制造厂家的产品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由此可以看出,β-干扰素是近来开发的广泛用于病毒性感染、恶性肿瘤、多发性硬化症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新型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重组人干扰素α2a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干扰素工程菌PBV320/7118-α2a型发酵工艺,由批式培养改为反馈式流加培养[1]可显著提高工程菌PBV320/7118-α2a在40L发酵罐中的菌体产量及干扰素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3.
细胞凋亡中的关键蛋白酶—Caspase—3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哺乳动物细胞凋亡执行阶段起重作用的一系列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相继被克隆。Caspase-3(又称CPP32,Yama,apopain)被认为是各种凋亡刺激因子激活的caspase家族中的关键蛋白酶,活性caspase-3可作用于一些其他caspase成员,并降解凋亡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Casepase-3抑制物是细胞凋亡抑制剂,有希望成为治疗因细胞过度死亡所致相关疾病的重要分子。  相似文献   

4.
赵芳  罗文祥 《动物学报》1996,42(4):401-407
利用假孕大鼠卵巢体外灌流方法研究了干扰素-α和-γ对黄体分泌孕酮和前列腺素F-2α作用,并测定灌流后卵巢中3β-羟甾脱氢酶和20α-羟甾脱氢酶的活性。观察灌汉假孕第8天大鼠卵巢结果表明,三种不同剂量的干扰素α-和-γ均能抑制孕酮的分泌,但干扰素-α的抑制作用仅在短时间内发生,干扰素-α和-γ均有抑制hCG诱导孕酮分泌的作用,但剂量和作用时间差异。  相似文献   

5.
经Ca^2+与CaM促进剂和抑制剂处理的大白菜离体叶圆片,其细胞膜Ca^2+-ATPase活性同进受Ca^2+与CaM的调节,而β-1,3-葡聚糖合成酶活性仅受Ca^2+的调节,与CaM无关。  相似文献   

6.
γ—干扰素诱导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γ┐干扰素诱导因子孙文长陈诗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人类基因治疗研究中心,上海200025)关键词IFN-γ诱导因子研究表明,小鼠腹腔注射热灭活的痤疮丙酸杆菌一周后,再静脉注射T细胞有丝分裂原,小鼠循环血中可检测到高含量的γ干扰素(IFN-γ),单独注射...  相似文献   

7.
将中国株HIV-1B亚型gp120全基因序列克隆到杆状病毒转座载体pFastBacI中多角体启动子下游,构建成重组转座载体pFastBacI-gp120,利用细菌/杆状病毒(Bac to Bac)表达系统筛选重组杆状病毒,在昆虫细胞Sf9中高效表达了HIV-1的外膜糖蛋白gp120,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一致,证明表达了2种糖基化程度不同的gp120。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和丙型病毒型肝炎是有效的,临床治疗中已得到承认。但大剂量发现副作用明显,口含天然人α-干扰素无副作用,如果能替代α-干扰素并联合其它药物治疗,对病毒性疾病和恶性肿瘤将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IL-8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0或653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构建了淋巴细胞杂交瘤克隆I8-S2和I8-63。ELISA叠加试验(ELISA Additivity Test)表明这两杂交瘤克隆分泌的单抗分别识别IL-8分子的不同表位。IL-8能激活人颗粒细胞,引起细胞内Ca^2+浓度(「Ca^2+」)上升。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Ca^2+」的变化,发现两个克隆单抗对IL-8激活细胞的活  相似文献   

10.
目的:He-Ne激光照射治疗的机理不明,激光照射引起细胞内Ca^2+水平变化,为治疗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He-Ne激光照射引起鼠成纤维细胞L929内[Ca^2+]i的变化,用HO342对细胞DNA活性染色,Fluo-3AM对细胞内Ca^2+染色,利用FCM同时定量分析细胞DNA和细胞内Ca^2+的变化。结果:激光照射15min(光剂量11.81J/cm^2后,FCM分析可见DNA分布直方图右移  相似文献   

11.
胚胎巨噬细胞在其来源、生长和发育环境以及功能等方面均与成体巨噬细胞有所不同[1]。本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造血发育阶段鸡胚胎巨噬细胞在激活剂IFN-γ(干扰素-γ)和LPS(脂多糖)作用下细胞内Ca2+含量的变化情况,探讨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巨噬细胞的激活与胞内Ca2+含量变化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2.
CaM BP—10对NAD激酶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AD激酶在光合作用等植物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NAD激酶的激活依赖于钙离子和钙调素(CaM)。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种新的CaM结合蛋白CaM BP-10(BP-10)明显抑制NAD激酶的激活活性。抑制作用可被CaM所克服。动力学研究表明,抑制效应是BP-10与CaM之间特异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实验证实BP-10对NAD激酶活性起着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制备了Zn7-与Cd7-金属硫蛋白。分离出大鼠心肌线粒体。用电子自旋共振自旋标记方法测定线粒体膜脂流动性及膜蛋白构象,运动性,分析了线粒体Ca^2+-Mg62+-MATP酶活性及^45Ca摄入。羟自由基损伤使线粒体膜脂流动性下降,膜蛋白构象改变及运动性降低,线粒体Ca^2+-Mg^2+ATP酶活性降低及^45Ca的摄入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4.
从发酵L-山梨糖的Gluconobacter oxydans和Bacillus megaterium2980混和菌株的无细胞抽提液中分离到了2-酮-L-古龙酸还原酶(KGR),测得其分子量为90kDa。动力学性质研究表明它为一个典型的Michaelis-Menten氏酶,对2-酮-L-古龙酸作用的Km值为3.42×10^-3mol,最适作用pH为6.5,最适作用温度为30℃。2-酮-L-古龙酸还原  相似文献   

15.
跨膜Ca^2+梯度对肌质网Ca^2+—ATP酶调节的特异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曾报道跨膜Ca^2+梯度可通过膜脂影响肌质网Ca^2+-ATP酶的构象和活性。本文就跨膜Ca^2+-ATP酶的构象和活性。本文就跨膜Ca^2+梯度对肌质网Ca^2+-ATP酶的调节是否具有特异性作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特异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跨膜Ca^2+梯度对肌质网Ca^2+-ATP酶功能的调节不能归结于跨膜Ca^2+深度梯度所导致的膜电位的作用,离子载体FCCP可消除跨膜电位但并不影响肌  相似文献   

16.
观察一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25例)经α-干扰素(IFN-α)抗病毒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和受体水平的变化与乙肝病毒消长之间的关系。收集治疗前后血清标本ELISA法同步检测,根据治疗后乙肝病毒复制指标(HBV-DNA)阴转分应答组(10例)与无应答组(15例)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后两组血清中IL-6水平下降,尤其答应组下降明显;治疗后应答组IL-2水平明显升高(P〈0.01),sIL-2R  相似文献   

17.
仇华吉  周彦君 《病毒学报》2000,16(4):357-360
新近发现的猪生殖-呼吸道综合征病毒(PRRSV)是单股RNA病毒,属于不久前成立的动脉炎病毒科,为了比较国内分离的CH-1a株与国外毒株的分子遗传学关系,扩增并克隆了PRRSV CH-1a株糖蛋白基因ORF2 ̄5,测定了其核苷酸序列。用序列分析软件分析了其编码产物的分子量、等电点、疏水性、抗原性和有关位点,并与国外毒株进行了序列比较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结果表明:CH-1a株与VR-2332株尽管密  相似文献   

18.
已知大鼠TGF-a的抗原部位于C环,且大鼠的TGF-a(34-43)和TGFa(44-50)均有较强的活性以转化正常细胞。为了提示其结构与功能关系,合成了大鼠TGF-a修饰16肽。在前文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归属质子谱并验证其一级结构的基础上,本文测定了不同混合时间的二维NOESY谱。根据所得的数据原始斜率法求出距离约束。通过约束分子动力学计算定出该分子溶液构象。其中还用DQF-COSY的数据求出二面  相似文献   

19.
王沁  赵学慧 《微生物学报》1993,33(6):439-445
对黑曲霉菌株W25纤维素酶系中内切β-萄聚糖酶组分的性质进行了研究。Ⅰ-2a,Ⅰ-2b,Ⅰ-2c,Ⅰ-2d,Ⅱa,Ⅱb,和Ⅲa的最适pH分别为5.5,5.5,5.0,5.5,5.0,5.5和5.5;均在pH2.0-7.0之间稳定,最适温度分别为50,50,55,55,55和60℃;保温1小时的半失活温度t1/2分别为49、61、63、52、57、47和67℃。SDS-凝胶电脉法测得Ⅰ-2a,Ⅰ-2  相似文献   

20.
大量研究表明:心肌细胞缺氧后再复氧,可因氧反常和pH反常造成细胞内Ca2+超载。通常认为,在心肌细胞发生pH反常后,H+-Na+和Na+-Ca2+交换加强是细胞内Ca2+超载的重要机制。本实验结果表明:阻断了H+-Na+和Na+-Ca2+交换后,仍有部分Ca2+进入细胞,Ca2+内流量与缺氧时间成正比关系。在无Na+溶液中也得到了同样结果,表明此时Ca2+内流是通过与Na+无关的通路进入细胞的。进一步实验表明这种Ca2+内流与细胞膜内外pH梯度差密切相关。当胞外pH升高即胞内相对H+浓度增加时,Ca2+内流量也增加。故推测:pH反常所致细胞内Ca2+超载的原因,除H+-Na+和Na+-Ca2+交换外,尚有H+-Ca2+交换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