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香港西贡三杯酒地区四种红树植物Excoecaria agallocha,Aegiceras corniculatum,Kandelia candel,Lumnitzera racemosa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效能,进行了评价研究,所用植物真菌为Fusarium oxysporum,Heminthosporium sp.Semphyllium sp.,生物检验方法为Linear-growth及Dry-weight,实验结果表明,四种红树植物的溶剂提取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能力,其中以Agiceras corniculatum及Lumnitzera racemosa的抑菌效能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烟叶95%乙醇提取物和正己烷提取物对苹果腐烂病菌等11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并通过液相色谱及气质联用色谱对烟叶提取物中多酚类、黄酮类、萜烯类等抑菌活性成分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0.5 g/m L(工作浓度5 mg/m L)的两种溶剂提取物对11种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苹果腐烂病菌(V.mali)的抑制作用最强,且同浓度的正己烷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优于95%乙醇提取物。根据不同材料提取物及几种纯物质溶液的抑菌特点,推测西柏三烯二醇可能是烟叶提取物中主要的抑菌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3.
孙志伟  田斐  安民  段舜山 《生态学杂志》2012,31(9):2241-2246
通过藻细胞密度的测定,探讨了不同浓度(0.5、1.0和2.0g·L-1)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candel)新鲜叶片水提物对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和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的化感抑制效应,研究了高温处理对秋茄提取物化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秋茄叶片提取物对两种赤潮藻均具有显著的化感抑制作用,不同浓度提取物化感作用强度不同;5 d内,浓度为2.0g·L-1秋茄叶片提取物对球形棕囊藻和赤潮异弯藻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91.6%和77.0%;球形棕囊藻和赤潮异弯藻对红树植物秋茄提取物的敏感性不同,提取物对球形棕囊藻的抑制效果要优于赤潮异弯藻;经高温处理后,秋茄提取物抑藻效果显著降低(P<0.05);秋茄叶片水提物影响藻细胞膜结构,使藻细胞体积增大、细胞破裂.  相似文献   

4.
中国红树植物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红树科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小枝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分得5个三萜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它们分别是taraxerol(1),taraxerone(2),careaborin(3),cis-careaborin(4)和palmitoyl-β-amyrin(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藓类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苹果轮纹病菌(Macrophoma kawatsukai)、梨黑星病菌(Fusicladium pirina)、草莓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等七种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菌,通过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4种藓类的乙醇提取物对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提取物浓度为1.2mg干样/mL,大镰刀藓提取物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率为67.8%.藓类提取物不仅对植物病原真菌有抑菌活性,而且还有多种藓类提取物对病原真菌菌丝有促进生长活性,如锐尖匍灯藓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促进率为95.1%.选出大镰刀藓、扁灰藓、紫萼藓、山地水灰藓、疣小金发藓、橙色净口藓、锐尖匍灯藓和羊角藓对立枯丝核菌和灰霉菌的抑菌性或菌丝生长促进性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藓类提取物对病原菌的抑菌性或菌丝生长促进性在一定范围内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并且抑菌性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孙志伟  田斐  安民  段舜山 《生态科学》2012,31(3):245-251
基于化感作用原理,利用有机溶剂对红树植物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叶片中的活性物质进行连续提取分离,分别得到正己烷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提取物。利用这些提取物进行抑藻实验,通过测定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的细胞密度发现:四种组分提取物对球形棕囊藻均具有显著的化感抑制作用;正己烷相和乙酸乙酯相提取物对球形棕囊藻的抑制效果明显优于正丁醇相和水相提取物的抑制效果。正己烷相提取物和乙酸乙酯相提取物对球形棕囊藻的48hEC50分别为14.90mg/L和12.18mg/L。研究表明,藻细胞初始接种密度影响提取物的抑藻效应,低接种密度时抑制率极高,而随着接种密度的升高抑制率下降;接种密度极高时,提取物不但不会抑制甚至还会促进藻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真红树植物和半红树植物叶片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树植物是一类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乔木、灌木或草本植物,根据其分布特征可分为真红树植物植物和半红树植物。为了探究两者对海岸潮间带高盐、高光和缺氧等环境的生态适应策略的异同,该文选取5种真红树植物植物[卤蕨(Acrostichum aureum)、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candel)]和4种半红树植物[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黄槿(Hibiscus tiliaceus)、杨叶肖槿(Thespesia populnea)]为研究对象,对叶片解剖和功能性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 9种红树植物叶片的共同特征表现为均具有角质层、叶肉具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气孔下陷等。(2)不同之处在于真红树植物植物叶片有蜡质层和内皮层、无表皮毛、气孔仅分布在下表皮,而半红树植物的叶片则较少有蜡质层,部分有表皮毛,无内皮层,气孔在上下表皮分布不完全一致。(3)真红树植物植物的气孔密度和比叶面积显著小于半红树植物(P0.05),而叶片厚度、含水量、比叶重和鲜干重比则显著大于半红树植物(P0.05)。以上结果说明真红树植物植物的叶片性状使其在维持盐度平衡及贮水保水能力方面强于半红树植物,从而能更好地适应海岸潮间带高盐环境。  相似文献   

8.
以稻瘟病菌(Pyricularia grisea),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等12种植物病原菌为供试菌种,采用生长速率法对77种植物的95%乙醇提取物在200μg/mL下进行室内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有15种植物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华山姜、硬骨藤、龙舌兰、红蒜、大花哥纳香、海南草珊瑚对至少一种菌的抑制率在50%以上,版纳青梅、大果巴戟、华山姜等8种植物提取物对至少三种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红蒜提取物对百合炭疽病菌、海南草珊瑚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以及龙舌兰提取物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61.4%、70.7%、76.6%,与阳性对照抑制率相比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20种植物提取物抑制植物病原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番茄灰霉病菌(Alternaria solani)这两种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菌,对采自江西省吉安市的20种植物提取物的抑制菌丝生长活性及孢子萌发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供试质量浓度为1 mg/mL时,黄花草木樨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抑菌效果最好,对小麦纹枯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两种菌的抑制率均达100%;窃衣、小白酒草、羊蹄和车前草的抑制作用次之,对两种菌的抑制率均大于80%;单从对一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看,还有黄荆对小麦纹枯病菌率为100%,空心莲子草、窃衣、小白酒草和鬼针草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为100%,但是,这20种供试植物的石油醚相和水相萃取物对两种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均不强.抑制病原菌孢子萌发亦得到类似结果.以上结果提示植物抑菌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乙酸乙酯萃取部分,黄花草木樨、窃衣、小白酒草等的提取物作为植物源杀菌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侧柏乙醇提取物对21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叶、小枝、球果和种子4个不同部位乙醇提取物对21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1)在供试浓度为50g/L(相当于干样)时,侧柏各部位乙醇提取物对4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好抑制作用,其中侧柏叶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好,对供试葡萄白腐病菌(Conio-thyrium diplodiella)、葡萄黑痘病菌(Elsinoe ampelina)、番茄绵腐病菌(Phytophthora melongenae)和青霉病菌(Penicilliu mexpansum)的EC50分别为:5.424、3.186、8.913和19.000g/L。(2)侧柏叶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抑菌活性均较好,在供试浓度为0.5g/L时,石油醚萃取物对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和葡萄黑痘病菌(E.ampelina)的抑菌率分别为80.35%和60.23%;乙酸乙酯萃取物对以上2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1.88%和64.06%。结果表明:侧柏叶、小枝、球果和种子乙醇提取物均具有一定抑菌活性,叶乙醇提取物的活性最好,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石油醚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中。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酸乙酯提取方法获得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Linn.)Blanco〕叶片多酚提取物,研究了该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其动力学特征,并分析了该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及其抗菌活性。结果显示:多酚提取物得率约为(122.0±31.4)mg·g-1,提取物中多酚含量约为(521.8±17.2)mg·g-1。该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呈明显正相关的量效关系,IC50为0.650 g·L-1,与阳性对照槲皮素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能力相近;该提取物通过降低酶活性实现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且该抑制作用具有可逆性;随提取物质量浓度的提高酶促反应Km值增大、vm值减小,其动力学特征符合混合Ⅰ型抑制类型;对游离酶的抑制常数Ki为0.833 g·L-1,对酶-底物络合物的抑制常数Kis为1.823 g·L-1,表明该提取物与游离酶的亲和力大于其与酶-底物络合物的亲和力。随质量浓度提高,该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逐渐增大并在0.000~0.600 g·L-1范围内呈明显量效关系,且IC50为0.304 g·L-1,与0.036 g·L-1槲皮素等效,显示该多酚提取物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随质量浓度提高,该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抑菌圈直径均逐渐增大,显示该提取物对3种供试菌均有抑菌作用,最小抑菌浓度均为25 g·L-1。结果表明:通过深入的开发研究,桐花树叶片多酚提取物可作为兼具辅助防腐抑菌功能的新型酪氨酸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12.
天然植物提取物对茄子黄萎病菌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茄子黄萎菌为供试菌种,研究了54种天然植物的乙醇提取液对茄黄萎菌的抑菌活性. 结果表明, 有15种植物提取物对茄子黄萎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大于50%,其中细辛、黄连、厚朴、儿茶、苦参、甘草、蛇床子、桔梗、洋葱的提取物对供试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强,抑制效果均在65%以上,蛇床子的抑菌率达86.84%.有16种植物提取物对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大于70%,其中7种植物提取物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大于95%以上,细辛、黄连、厚朴基本上抑制了孢子的萌发.儿茶提取物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差,但却显著抑制了孢子萌发,抑制率达100%.蛇床子提取物虽然抑菌效果较高,但其处理的孢子萌发率为11.3%.研究发现天然植物提取物中存在着抑制黄萎菌的活性物质,这为生物防治黄萎病和进一步研究蔬菜抗病增产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黄连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抑制作用,采用平板生长速率法初筛抑菌活性,以二倍稀释平板生长速率法测定物质协同抑菌活性,对五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小麦赤霉、玉米小斑、水稻纹枯、番茄灰霉、油菜菌核的抑制率分别为:93.39%、96.89%、70.92%、100%、91.22%。以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菌丝形态、细胞膜的通透性对抑菌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应用各种层析手段,从红树植物内生真菌GT26158菌丝体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了7个含氮化合物,结合多种波谱方法(ESI-MS,1D-NMR,2D-NMR),它们被鉴定为2′-deoxyuridine(1)、thymidine(2)、2′-deoxyad-enosine(3)、cyclo(tyrosyl-phenylalanyl,4)、serine(5),cyclo(seryl-tryptophyl,6)、alanine(7)。  相似文献   

15.
40种杂草的丙酮提取物对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离体条件下研究了40种杂草的丙酮提取物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ium Schl.)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ts.)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有7种杂草的丙酮提取物至少对1种供试病原菌的抑制率在60%以上.其中,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苍耳(Xanthiumsibiricum Patrin)和荔枝草(Salvia plebeia R. Br.)的丙酮提取物对3种病原菌的抑制率都在60%以上;鳢肠(Ecliptaprostrata L.)的丙酮提取物对辣椒疫霉和尖孢镰刀霉的抑制率在60%以上;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夏至草[Lagopsis supina(Steph.)IK.-Gal.]和泽漆(Euphorbia helioscopia L.)的丙酮提取物对灰葡萄孢的抑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从红树植物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全草的甲醇提取物中,运用色谱方法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根据其波谱数据和理化常数与文献对照,确定其结构分别为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1),环阿尔廷醇(2),羽扇豆醇(3),19-Norlanost-5-en-3-ol(4),24-methylenelanost-9(11)-en-3β-ol(5),4-甲基胆甾-7-烯-3β-醇(6),植醇(7)。其中,化合物4~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采用Paper Disk法测定了云南省200种植物的提取物对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光叶合欢(Albizia lucidior)、白钩藤(Uncaria sessilifructus)及黄豆树(Albizia procera)的提取物在浓度为10μg/μL时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而在2.5μg/μL时只有黄豆树提取物显示出抗菌活性。并从黄豆树中分离出其抗菌的主要活性成分3-O-[α-L-arabinopyranosyl-(1→2)-β-D-fucopyranosyl-(1→6)-2-acetamidO-2-deoxy-β-D-glu-copyranosyl]echinocystic acid。  相似文献   

18.
红树植物秋茄对PCBs污染沉积物的修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亚云  孙红斌  陈桂珠  赵波 《生态学报》2009,29(11):6002-6009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candel)对污染沉积物中系列浓度的PCB47(2,2′,4,4′-tetrachlorobiphenyl)和PCB155( 2,2′,4,4′,6,6′, -hexachlorophenyl)的修复作用与累积机理.结果表明:(1)经过180d处理,栽种了秋茄的沉积物中PCB47的残留浓度为53.99~528.37μg·kg-1,PCB155的残留浓度为68.25~682.90μg·kg-1,分别比对照1(加二氯化汞)低10.40%~15.46% 和6.10%~11.94%;比对照2(无二氯化汞)低7.70%~12.85% 和5.28%~8.27%;(2)秋茄对沉积物中PCB47和PCB155均具有较强的吸收积累作用,并随沉积物中PCB47和PCB155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不同种类PCBs在秋茄体内不同部位的积累趋势相同,不论是PCB47还是PCB155的累积量均是根> 叶> 茎.秋茄叶片中多氯联苯来自根部传输和空气吸收两部分,较低浓度的处理中,主要来自空气吸收,较高浓度的处理中,主要来自根部传输;(3)秋茄根对PCBs的生物富集系数(BCFs) 随着沉积物中PCB47和PCB155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不同种类PCBs 以及植物不同部位间BCFs 差异较大, PCB47的生物富集系数大于PCB155, 秋茄不同部位对PCBs生物富集系数大小不同,无论是PCB47还是PCB155,生物富集系数均是根>叶>茎.总体看来,秋茄能积累与去除污染沉积物中的PCB47和PCB155,表明用红树植物秋茄修复PCBs污染沉积物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半红树植物是一类既可在海岸潮间带又可在陆地生长和繁殖的海陆两栖植物。夏季强光和高温是海岸带生境突出的特点,半红树植物如何在这样的自然生境中生存和繁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该研究以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锦葵科(Malvaceae)木槿属(Hibiscus)的常绿半红树植物黄槿(H.tiliaceu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Li-Cor Inc.,USA)对南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的广东省珠海淇澳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自然生长的黄槿在夏季高温季节的叶片气体交换特性进行测定,探讨了其在自然生境下的光合行为和相关的形态解剖特征,揭示其生境适应性的光合生理生态机制。结果表明:(1)黄槿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均表现为单峰型曲线,中午未出现明显光抑制现象。(2)黄槿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与其较高的气孔导度相关,而后者则可能与其较大的气孔密度和具有表皮毛等叶片解剖结构特征有关。(3)黄槿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最大净光合速率和日均净光合速率均符合阳生植物特征,因而是一种阳生性树种。以上结果说明黄槿在自然环境中具有的快速生长特性可能与其较强和较稳定的光合能力有关,该研究结果为深入揭示黄槿以及其他半红树植物适应海岸带高温强光生境的生理生态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为黄槿的合理栽培及造林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新疆特色林果核桃、巴达木果壳乙醇提取物的抑菌特性。方法:用滤纸片法检验果壳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的抑菌活性,通过液体培养基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结果:巴达木乙醇提取物(25%乙醇提取10 h)对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最低抑菌浓度(MIC)为25%;核桃乙醇提取物(25%乙醇提取24 h)对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MIC为6.25%。结论:核桃、巴达木果壳乙醇提取物对受试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为进行大规模开发利用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