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北细辛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表面消毒法分别从3种北细辛中分离获得10株形态特征不同的优势内生真菌,经形态学和18S rDNA ITS分子分类学分析鉴定为小丛壳属(Glomerella sp.)、叶点霉属(Phyllosticta sp.)、柄孢壳菌属(Po-dospora sp.)、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sp.)和镰孢属(Fusarium sp.)。对北细辛优势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进行体外抗肿瘤和抗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除菌株E3、E4和E10外,其余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肿瘤和抗菌活性;镰孢属(Fusarium sp.)菌株E9对A549、MDA-MB-231和PANC-1肿瘤细胞抑制率达75%以上;小丛壳属(Glomerella sp.)菌株E1和叶点霉属(Phyllosticta sp.)菌株E2靶向FabI的抗菌活性较强,抑制率达59%。  相似文献   

2.
植物体的内生真菌与其自身生长及生物防御均有密切关系,因此对健康恰玛古块根组织进行内生真菌分离与纯化,利用形态学结合分子鉴定方法对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从恰玛古块根中共分离到可培养内生真菌29株,鉴定结果分属于8个属的11个种,其中支顶孢属(Acremonium sp.)和青霉属(Penicillium sp.)为优势属,分别占总菌株数的34.48%和27.59%。为国内外首次对新疆特色药用植物恰玛古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研究,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了确定。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夹竹桃(Nerium oleander)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并评价其次生代谢产物的活性,该研究对广西夹竹桃(Nerium oleander)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以5种指示菌(其中有3种弧菌)对内生真菌提取物进行抑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1)从广西夹竹桃中共得到19株内生真菌,这19株内生真菌都属于子囊菌门,涵盖5个目7个属,包括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球座菌属(Guignardia)、叶点霉属(Phyllosticta)、新壳梭孢属(Neofusicoccum)、曲霉属(Aspergillus)、隔孢壳科新属(Nothophoma)和间座壳属(Diaporthe),优势属为炭疽菌属(分离率为36.85%)和球座菌属(分离率为21.05%),其中炭疽菌属主要分布于茎,球座菌属全部来源于叶。(2)jing-117(Neofusicoccum sp.)和ye-130(Guignardia sp.)对坎氏弧菌有较为特异的抑菌效果,ye-136(Aspergillus sp.)能同时抑制蜡样芽孢杆菌和坎氏弧菌,ye-135(A...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内生真菌与广藿香互作间对宿主活性成分形成机制的影响,该研究以成分差异较大的牌香和湛香为对象,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对所获菌株归类,通过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扩增菌株rDNA-ITS序列,鉴定其分类地位并研究其多样性。结果表明:(1)用PDA和LBA培养基对苗期、分枝期和成株期广藿香茎叶组织块进行内生真菌分离,共获得3 070株菌株,其中牌香(PX)分离出1 624株,鉴定出1 319株,分属于36属;湛香(ZX)分离出1 446株,鉴定出994株,分属于33属。牌香分离出7种特有内生真菌,分别为香柱菌(Epichloe typhina)、盘长孢状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座腔孢菌(Botryosphaeria sp.)、丝核菌(Rhizoctonia sp.)及截盘多毛孢菌(Truncatella sp.),并首次分离到疫霉菌(Phytophthora sp.)和指疫霉菌(Sclerophthora sp.),这2种菌属于卵菌门内生菌。湛香分离出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sp.)和尾孢菌(Cercospora sp.)...  相似文献   

5.
内生真菌对草坪植物病原真菌抑制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别从野生牧草羽茅(Achnatherum sibiricum (L.) Keng)、栽培种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品种Millennium)、栽培种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 (品种Justus)中分离出内生真菌Neotyphodium sp.、N. coenophialum和N. lolli,通过体外培养法比较了这3种内生真菌对草坪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从羽茅中分离的内生真菌Neotyphodium sp.在两菌相交前对所有供试的病原真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枝孢霉属(Cladosporium sp.)、弯孢霉属(Curvularia sp.)和拟茎点属(Phomopsis sp.)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尤为显著,对峙培养3d后的抑菌率分别达70.1%、52.3%和30.9%,营养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是其主要的拮抗机制;从高羊茅中分离的内生真菌N. coenophialum对枝孢霉属病原真菌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从黑麦草中分离的内生真菌N. lolli与病原真菌对峙培养时,病原真菌菌落慢慢侵占整个营养空间,内生真菌停止生长并逐渐褐变死亡.体外培养结果说明Neotyphodium sp.对供试病原真菌的拮抗效果优于N. coenophialum和N. lolli,由此推测Neotyphodium sp.与宿主植物羽茅的共生可能有利于宿主植物抵抗病原真菌的侵扰.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国树花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其系统发育关系。[方法]通过常规组织分离法,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分离培养中国树花内生真菌,对内生真菌的菌落、菌丝和孢子进行观察并结合r DNA-ITS序列的PCR扩增测序,对获得的ITS序列通过Gen Bank数据库搜索同源序列并进行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从中国树花中分离得到可培养内生真菌51株,分属4纲、5目、7科、12属,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 sp.)和曲霉属(Aspergillus sp.)总相对分离率分别为47%、18%,为中国树花内生真菌优势属。[结论]首次对中国树花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并确定其分类地位,对分离得到的51株内生真菌进行合并相同菌落形态和显微结构,共获得18株内生真菌,通过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这18株聚为5大类。  相似文献   

7.
从三尖杉 ,南方红豆杉及香榧中分离出 1 72株内生真菌 ,对其进行抗菌活性检测 ,结果表明共 90株内生真菌对一种或多种植物病原真菌 ,如红色面孢霉 (Neurosporasp .) ,木霉 (Trichodermasp .) ,镰刀菌 (Fusariumsp .)等有抑制作用 ,来自三尖杉、南方红豆杉和香榧的抗菌活性菌株比例分别为 40 %,54.2 %及 57.1 %。其中平板抑菌圈直径大于1 5mm的高抗菌株有 3 5株。按Ainsworth等鉴定系统和方  相似文献   

8.
为寻找产生新颖抗菌活性物质的海洋真菌,以海鞘为原料,采用平板涂布法分离出14株真菌,并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和抗菌活性的初筛。结果显示:从海鞘中共分离出14株真菌,根据形态观察初步鉴定其分属青霉属(Penicillium sp.)、曲霉属(Aspergillus sp.)、枝孢属(Cladosporium sp.)、麦轴梗霉属(Tritirachium sp.)等4个属。14株菌中有抗菌活性的共11株,优选出抗菌活性较强抗菌谱较广的4株菌分别是Asc-2-4(青霉属)、Asc-2-12(青霉属)、Asc-1-1(青霉属)和Asc-2-1(曲霉属)。青霉属菌株Asc-2-12的抑菌活性最明显,抑菌圈直径最大达到21.91 mm。海鞘共附生真菌是寻找抗菌物质的一个资源,其中的3株青霉属和1株曲霉属的抗菌活性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采用组织块分离方法对五味子根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以人参疫病病菌[Phytophthora cactorum(Leb.et Coh.)Schroet.]、人参黑斑病病菌(Alternaria panax Whetz.)为供试病原菌对分离的内生真菌进行了抑菌活性筛选。试验共分离得到74株内生真菌,根据形态特征鉴定出33株,分别隶属于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科的轮枝孢属(Verticillium)、柱隔孢属(Ramularia)和瘤座孢科的镰刀菌属(Fusarium)。通过抑菌试验筛选出5个内生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3个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乙醇提取液对2种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从健康烟草的根和茎中分离到38株内生真菌,对23株代表性内生真菌菌株进行了形态观察和ITS-r DNA分析,共鉴定出18个属,其中Acremonium(菌株Nitaf01和Nitaf02)、Fusarium(菌株Nitaf07、Nitaf08和Nitaf09)、Penicillium(菌株Nitaf18和Nitaf20)和Plectosphaerella(菌株Nitaf11和Nitaf12)为主要属,有13个属(Acremonium、Cladosporium、Clonostachys、Ilyonectria、Mortierella、Myriodontium、Petriella、Plectosphaerella、Podospora、Purpureocillium、Rhizopycnis、Stephanonectria和Thielavia)的真菌为首次从烟草中分离得到。5株内生真菌(Colletotrichum sp.Nitaf05、Fusarium sp.Nitaf07、Purpureocillium sp.Nitaf13、Penicillium sp.Nitaf20和Rhizopycnis sp.Nitaf22)的菌丝和发酵液提取物均表现出较强的抗细菌活性。结果表明烟草存在丰富的内生真菌,这些内生真菌具有生产抗菌活性成分和作为生防菌剂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广藿香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对青枯菌的拮抗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广藿香各部位内生真菌的类群结构及多样性进行系统分析,筛选出对青枯菌具拮抗活性的菌株。【方法】采用组织块分离法从广藿香健康植株的根、茎、叶中分离内生真菌,结合形态学和基于ITS-r DNA序列分析鉴定方法分析广藿香内生真菌的类群结构及多样性,并利用双层平板拮抗法筛选对青枯菌具有抑制活性的菌株。【结果】从广藿香中共分离获得313株内生真菌,隶属于30个属,其中链格孢属(占28.75%)、拟茎点霉属(占23.00%)和炭疽菌属(11.82%)为优势类群,此外还分离到炭皮菌属、弯孢聚壳属、Gibellulopsis、新萨托菌属、葡萄座腔菌属、篮状菌属等较为少见的类群。茎、叶内生真菌的定殖率和分离率明显高于根,而根部多样性指数为2.64,要高于茎(2.00)和叶(1.97);广藿香茎与叶、根与茎、根与叶之间的内生真菌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35、0.20、0.19,均小于0.5,显示各部位之间的内生真菌组成不相似程度高。从313株广藿香内生真菌中通过拮抗实验筛选到16株对青枯菌有拮抗活性的菌株,其中GHXR07、GHXR27和GHXR29的拮抗活性尤为显著,分别被鉴定为Talaromyces sp.、Myrothecium roridum Tode和Talaromyces wortmannii(Kl?cker)Benjamin。【结论】广藿香内生真菌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且其类群分布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其中部分菌株对青枯菌具有明显的拮抗活性。  相似文献   

12.
凹叶厚朴内生真菌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晔  樊有赋  彭琴  方亮 《菌物研究》2006,4(3):52-54
从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subsp.biloba)根、茎、叶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共计28株,经形态观察,鉴定出13个属。研究表明凹叶厚朴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种群及其组成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黑老虎(Kadsura coccinea)根际土壤和组织内生真菌菌群的组成及其生态功能,该研究采用ITS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成熟黑老虎(根、茎、叶)内生真菌及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12个样品中共获得2 241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涉及10门、41纲、95目、212科、367属,内生真菌(根、茎、叶)和根际土壤真菌OTU数分别为386、536、258、1 435个,其中共有的OTU为18个。在门水平上,黑老虎内生真菌及根际土壤真菌优势群落均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其中子囊菌门在叶和茎中占比分别高达96.99%和95.37%;在属水平上,黑老虎根际土壤真菌中腐生真菌被孢霉属占比较高(为13.5%),叶和茎等生长旺盛的组织中子囊菌门未分类属和痂囊腔菌属占比较高。(2)α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黑老虎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明显高于内生真菌,茎中内生真菌丰度显著高于根和叶,而根、茎和叶组织间内生真菌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CoA分析结果显示,叶和茎的真菌群落结构相似性更高。(3)利用FUNGuild数据库进行的功能预测分析结果显示,黑老虎根际土...  相似文献   

14.
茶树中内生菌的动态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游见明 《广西植物》2008,28(1):82-85
从茶树的根、茎、叶中分离得到143株内生真菌,经显微形态特征观察鉴定为14个属,其中根部62株涉及11个属,茎部55株涉及9个属,叶部26株涉及6个属。结果表明,茶树的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和种群存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无花果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鉴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从无花果(Ficus carica)的根、茎、叶中分离得到87株内生真菌,经显微形态特征观察鉴定为14个属,其中根部35株涉及8个属,茎部37株涉及10个属,叶部15株涉及3个属。结果表明,无花果的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和种群存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采用平板分离法从皖西大别山野生兰花的根、茎、叶中分离内生真菌32株,用琼脂块法对获取的菌株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其中有4种兰花内生真菌对供试菌株有抑菌作用,占总分离菌株的12.50%,对抑菌活性较强的一株内生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它属于无孢类群。  相似文献   

17.
凤尾蕨内生真菌的研究Ⅰ——菌种分离及其分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从凤尾蕨属井栏边草(Pteris multifida)根、茎和叶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共20株,经形态观察,鉴定其中18株分别隶属于8个属。研究结果表明:凤尾蕨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种群及其组成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产黄芩苷内生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药用植物黄芩根、茎、叶和花中分离得到17株内生真菌,其发酵液对10种指示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并通过薄层色谱(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所分离到的内生真菌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所分离到的内生真菌中12株至少对一种指示菌有抑菌活性,其中3株(G2、J4和J5)具有较广的抑菌作用。从黄芩茎和花中分离得到的2株内生真菌J1、H3可以在人工培养基中产生黄芩活性成分——黄芩苷,结合菌落形态特征、显微观察及ITS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这2株菌株均属于青霉菌属。  相似文献   

19.
黄花蒿内生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平板分离法从药用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inn.)的根、茎和叶中共分离内生菌80株,其中内生真菌37株、细菌40株、放线菌3株.经菌种形态观察和染色等,初步鉴定了黄花蒿内生真菌具有5个属,包括囊孢菌(Capsule)、头孢霉(Cephalosporium)、弯孢霉(Curvularia)、曲霉...  相似文献   

20.
利用内蒙古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1994~2009年牧草生长季逐月实测资料,对CENTURY模型进行检验,模拟内蒙古典型草原1953~2010年间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动态,并与26个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模型检验结果显示,模拟值与观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R2=0.66,斜率b=0.95,误差平方根值为50.51 g·m-2,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44.19%。结果表明:(1)CENTURY模型能比较准确地模拟这类草原的季节动态和年际变化;在过去的58年中,内蒙古典型草原温度增加,降水减少,ANPP下降;ANPP变化趋势与降水量相似。(2)用实际气象观测资料模拟获得的ANPP随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生长季内地上生物量对降水和温度的季节性分布也非常敏感;相关分析进一步表明,ANPP对生长季内降水量和极端高温非常敏感,而与年极端最低气温、平均地面温度、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和最大积雪深度无显著相关关系;过去58年研究区ANPP下降是降水减少、温度升高以及干旱事件频发共同作用的结果。(3)根据预测,在SRES B2情景下,未来50~100年内蒙古典型草原生长季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将呈升高趋势,2080s分别升高4.01℃、4.35℃,每10年增加速率分别为0.35℃和0.38℃;降水量略呈增加,2020s、2050s和2080s研究区生长季将分别增加3.17%、5.13%和7.03%,每10年增加速率为0.09 mm;ANPP呈下降趋势年际间波动较大,2020s、2050s和2080s研究区将分别下降5.76%、7.52%和11.42%,每10年下降速率为0.76 g·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