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布鲁氏菌胞内生存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布鲁氏菌是一种胞内寄生菌,可以在专业和非专业吞噬细胞内生存和复制。当布鲁氏菌与细胞接触时,细菌可以通过受体分子进入细胞。布鲁氏菌在细胞内首先定位于早期吞噬体,然后,在胞内改变其运输方向,最终抵达其胞内复制部位内质网,开始大量复制。这种复制既不影响细胞的基本功能,也不诱导细胞的损伤。主要综述了布鲁氏菌对细胞的侵袭、胞内运输和复制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筛选茯苓高产胞内多糖和胞内三萜的优良液体发酵出发菌株。采用PDA富集固体平板培养与液体发酵培养测定菌丝体生长速率;采用液体发酵策略分析16种茯苓菌株产胞内多糖与胞内三萜的潜能。实验结果表明菌株生长于固体培养基与种子培养基的生长速率之间没有关联性;降低一级种子培养基初始pH值到4.0时能有效缓解茯苓菌株培养物褐化现象;AS5.137胞内多糖含量最高,达377.60±0.10 mg/g,而DB菌株显示出最高的胞内多糖产量,达1.01±0.13 g/L;Y1菌株胞内三萜含量最高,达83.89±4.28 mg/g,而Jingzhou28菌株胞内三萜产量最高,达136.63±26.66 mg/L。就生产茯苓胞内多糖与胞内三萜而言,AS5.137与DB菌株适合作为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出发菌株;Y1,Jingzhou28,Z(z)与Xingpinzhong菌株均较适合作为液体发酵产胞内三萜的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新近发现的一些寄生或共生的潜在胞内致病菌,分专性阿米巴内的共生菌和兼性阿米巴内的寄生菌两个系统进行介绍,并对其生长特性、鉴定指标、所致疾病和从标本中分离技术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胞外ATP:一种新的细胞凋亡诱导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符乃阳  马靖 《生命的化学》2000,20(6):250-253
众所周知 ,ATP是生物细胞内最主要的能量储存和供应物质。而Green等 ( 1 95 0 )注意到ATP对新血管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使得对ATP的研究从胞内转向胞外。目前已发现 ,胞外ATP不仅具有兴奋性递质功能 (ex citatorytransmitterfunction) ,还参与有丝分裂原刺激 (mitogenicstimulation)、基因表达、细胞生长及其死亡等多种代谢活动的调控。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胞外ATP还是一种细胞凋亡诱导剂 ,能通过胞外专一受体和胞内代谢产物破坏细胞正常代谢的两条完全不同途径诱导不同…  相似文献   

6.
H2O2致WB-F344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及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双氢罗丹明123(DHR123)作为荧光探针,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研究小剂量(800nmol/L)H2O2诱导大鼠肝卵细胞株WB-F344细胞内活性氧产生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机理。结果发现:(1)小剂量H2O2的一次作用可以引起胞内活性氧的产生;(2)胞内活性氧清除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处理2h时后,再加入小剂量H2O2,发现胞内活性氧的产生明显减少;(3)用广谱的蛋白激酶抑制剂2-氨基嘌呤(2-AP)、Ca^2 依赖性蛋白激酶(PKC)抑制剂Bisindolylmaleimide Ⅰ、酷氨酸蛋白激酶(TPK)抑制剂Tyrphostin25分别预处理15min后,H2O2诱导的胞内活性氧的产生现象均消失;(4)细胞在无外钙环境下,小剂量H2O2诱导的胞内活性氧的产生明显减少;(5)细胞在无外钙环境下用NAC预处理后,H2O2诱导的胞内活性氧的产生现象消失。结果表明,H2O2可以通过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诱使WB细胞胞内活性氧产生,这可能与小剂量H2O2调控细胞生物学功能(如增殖、转化)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基于pH值敏感的荧光染料分析腺病毒裂解T淋巴细胞胞内体膜的实验方法。【方法】本文以Jurkat细胞(T淋巴瘤细胞)为靶细胞,将pH值敏感的荧光染料pHrodo dextran与5型腺病毒(Ad5)共同孵育Jurkat细胞,对pHrodo dextran孵育的浓度与时间进行了优化,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胞内相对平均荧光强度百分比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反映Ad5诱导胞内体膜裂解情况。【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pHrodo dextran终浓度为80μg/m L,孵育时间为10 min条件下,在病毒感染后的30 min,相对平均荧光强度百分比出现显著下降;利用巴佛洛酶素A1抑制胞内体膜质子泵活性后,相对平均荧光强度百分比出现轻微下降。【结论】建立了基于pHrodo dextran分析腺病毒诱导T细胞胞内体膜裂解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人芽囊原虫空泡型和颗粒型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建国  江静波 《动物学报》1993,39(1):103-104
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hominis)是人兽共患寄生原虫,门以下分类位置待定(Zierdt,1978、1988)。本文着重描述空泡型虫体(Vacuolated form)纤丝层的双层结构,高尔基体、小泡和颗粒型虫体(Granular form)的线粒体和微小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抗菌肽是一类小分子肽,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以往对抗菌肽抗菌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菌细胞膜的作用上,包含"桶板"模型、"毯式"模型,"环形孔"模型和"凝聚"模型。近年来相继发现某些抗菌肽可以作用于细菌细胞内部,与核酸物质结合,阻断DNA复制、RNA合成;影响蛋白质合成;抑制隔膜、细胞壁合成,阻碍细胞分裂;抑制胞内酶的活性。本文从胞内机制和胞外机制两个角度对抗菌肽的抗菌机制进行综述,以期阐明各类抗菌肽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菌株耐药性、杀菌效果及其杀菌机制提供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胞内产物分离的新方法—双水相萃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双水相萃取技术的概念,综述了双水相取技术的特点及其在内产物分离中的应用,讨论了影响细胞碎片的去除和双水相萃取效果的参数,以及成相材料的回收利用等问题,展示了双水相萃取技术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胞内钙的稳态调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胞内钙的稳态调节主要有两方面:质膜钙运转调节和胞内钙库的调节。质膜钙运转包括质膜钙泵,质膜钙通道和Na^+/Ca^2+交换的调节作用。胞内钙库的调节受第二信使操纵,钙库有其特异的库蛋白分子参与钙的贮存、诱导释放和重新摄取过程。这两方面的协同作用精确保证了细胞溶质中自由钙离子的稳定水平。  相似文献   

12.
小球藻的优化培养及胞内多糖的提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球藻细胞中所含有的多糖和糖蛋白等活性物质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抗病毒感染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首先考察了几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对小球藻生长及胞内多糖含量的影响。确定了优化的环境条件为:光照17h,培养温度15℃,营养盐KNO3浓度为2mmol/L。在此优化条件下,大批量培养小球藻至平衡期,离心收集藻细胞,再经过冻融与超声波破碎,三氯乙酸沉淀蛋白质,最后通过SephadexG-75凝胶柱分离得到了两种分子量不同的多糖,并结合醋酸纤维素膜电泳证明了同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IL—1介导的胞内信息传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旨在构建由巨噬细胞特异性启动子调控的抗菌肽PR39基因腺病毒表达载体,检测目的基因在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中的表达。PCR扩增巨噬细胞启动子/抗菌肽PR39成熟肽基因序列,插入腺病毒穿梭载体pAdTrack中,重组穿梭质粒(pAdTrack-SP/PR39)与腺病毒骨架(pAdEasy-1)共转化大肠杆菌BJ5183,通过细菌内同源重组产生重组腺病毒载体(pAd-SP/PR39)。pAd-SP/PR39经PacI线性化后转染293细胞,包装出重组腺病毒(Ad-SP/PR39)。Ad-SP/PR39感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经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PR39的靶向表达特异性。成功构建了由巨噬细胞特异性启动子调控的抗菌肽PR39基因腺病毒表达载体。包装出的重组腺病毒仍然能感染小鼠巨噬细胞且高效表达抗菌肽PR39。构建的重组腺病毒能够在巨噬细胞中表达抗菌肽PR39基因,为靶向表达抗菌肽在胞内菌感染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胡国渊  胡桦 《生命科学》1995,7(2):17-19
环腺苷二磷酸核糖(cADPR)──一种新发现的胞内信使分子胡国渊,(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200031)胡桦(上海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0032)多种激素、递质和细胞膜表面对应的受体结合后能引起细胞内钙释放,从而使细胞内游离钙...  相似文献   

17.
生命科学的闪亮时刻——简介《胞内信号转导研究的里程碑》郑仲承(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200031)关键词胞内信号转导里程碑新书介绍正如涓涓细流能汇成奔腾的河流一样,科学家们一个个的实验工作,一篇篇的研究论文常常会孕育成惊天动地的伟大成果或...  相似文献   

18.
胞内抗体的医学应用黄君富房殿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重庆630038)关键词胞内抗体单链抗体基因治疗免疫球蛋白具特异的、高亲和结合的特性。在体内被广泛地用于靶抗原的确定、纯化及功能调控。80年代末期Morgan等采用显微注射的方法将...  相似文献   

19.
通过膜片钳玻璃微电极内插管进行胞内透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i GH  Li ZW  Wang SD  Wei JB  Zheng XK 《生理学报》2002,54(2):179-182
本文介绍一种膜片钳微电极内插管进行胞内透析的方法。利用通用的微电极夹持器在其抽吸负压的侧管上方钻一斜孔直通夹持器中央管腔。插入微量移液管头拉制成的细管(外径约0.1mm),后者与Ag-AgCl电极一起伸出夹持器口端。通过相连的注射器,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电极内液置换及胞内药物透析,此法和二次钳压技术及国外介绍的微插管电极内液置换相比,更加简便易行,结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20.
昆虫病原细菌产生两种胞内晶体蛋白CipA和CipB,为新型的生物农药——昆虫病原线虫提供必需的营养。在已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15b-cipA和pET-15b-cipB的基础上,研究了这两种重组载体在不同宿主菌中的表达情况,重组菌的生长特性,摇瓶培养时表达重组Cip蛋白工程菌的发酵条件。结果显示:以E.coli BL21(DE3)为宿主菌,在LB培养基中培养至OD600为0.8~1.0时,1 mmol/L IPTG诱导8 h,CipA和CipB的表达量可达30.9%和32.6%,重组质粒具有良好的分离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