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熊愫兵  李中艳  付静  柴进  张婷  房殿春 《生物磁学》2013,(36):7104-7107
目的: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住院的197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比较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的年龄、性别、肝功能分级、白细胞水平、门静脉内径、肝硬化并发症、侵入性操作措施、应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等差异。结果:197例患者中发生感染的56例,其中以呼吸道和腹部感染为主。统计发现肝功能分级、白细胞水平、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及抗菌药的运用等与感染因素有关(P〈0.05)。结论:引起失代偿期肝硬化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临床特点也较突出,需要我们采取防措施去避免。  相似文献   
2.
端粒随细胞分裂进行性缩短不但防止了人类肿瘤的发展,而且与人类的衰老密切相关。另外,端粒中存在一种特殊的现象:端粒位置效应,它首先在酵母中发现,表现为靠近端粒序列附近的基因表达因端粒的位置效应而沉默。在人类细胞中也存在端粒位置效应,并且有多种因子参与此效应,它可能对细胞生长停止、肿瘤以及衰老发生时等许多随端粒缩短密切相关基因的程序性表达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人正常腺上皮中MUC6基因的表达,揭示MUC6基因在正常人腺上皮组织中的分布异质性及其特点.结果显示MUC6基因编码的核心蛋白及其mRNA主要分布于正常胃粘膜胃腺的基底部,上皮细胞无MUC6基因表达,呈细颗粒状,位于细胞核周,胃底、胃窦的表达无区别;十二指肠绒毛上皮内的表达呈弥漫性,均质状,杯状和柱状细胞的表达类似,杯状细胞的粘液滴内未测得MUC6基因产物;空肠、结肠组织中无MUC6基因的表达;胆囊上皮组织内有强阳性MUC6核心蛋白的表达,而宫颈上皮中表达较弱.实验提示MUC6基因的表达存在异质性及器官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及其临床意义,应用以PCR为基础的方法检测了50例手术切除胃癌标本4个微卫星位点(mfd26,mfd41,D17s799,D5s409)的MSI。结果发现,4个微卫星位点MSI检出率如下:mfd26为42%(21/50);mfd41为38%(19/50);D17s799和D5s409均为44%(22/50)。将4个位点综合分析,胃癌MSI总阳性率为66%(33/50),MSI累及两个以上位点者占MSI阳性病例的72.7%(24/33),3例早期  相似文献   
5.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人正常腺上皮中MUC6基因的表达。揭示MUC6基因在正常人腺上皮组织中的分布异质性及其特点,结果显示:MUC6基因编码的核心蛋白及其mRNA主要分布于正常胃粘膜胃腺的基底部,上皮细胞无MUC6基因表达。呈细颗粒状,位于细胞核周,胃底,胃窦的表达无区别;十二指肠绒毛上皮内的表达呈弥漫性,均质状,杯状和柱状细胞的表达类似,杯状细胞的粘液滴内未测得MUC6基因产物;空肠,结肠组织中无MUC6基因的表达;胆囊上皮组织内有强阳性MUC6核心蛋白的表达。而宫颈上皮中表达较弱,实验提示;MUC6基因的表达存在异质性及器官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呈全球性分布,多数地区感染达50%,细胞空泡毒素(VacA)及细胞毒相关蛋白(CagA)在Hp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不同Hp菌株的VacA和CagA存在基因型和表型的差异.研究Hp的vacA和cagA基因及其产物对于进一步阐明与临床的关系、Hp感染疾病的防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近研究表明,端粒酶的活化在细胞癌变中扮演重要角色。由于端粒酶的活化,使端粒的长度维持一种动态平衡,细胞得以无限制地增殖下去,由此导致了肿瘤的发生。为探讨端粒酶活化在原发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采用逆转录PCR技术,对42例手术切除原发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发现,42例肝癌组织有34例检出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81.0%。42例癌旁组织有12例检出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28.8%,经组织学检查证实端粒酶阳性者均伴有明显的肝硬变。端粒酶活化与肿瘤  相似文献   
8.
揭示MUC1 粘蛋白核心肽在人正常腺上皮中的表达模式。用BC1 抗体和L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的MUC1 核粘蛋白的表达。MUC1 核粘蛋白主要分布于胃粘膜的上皮层和腺颈部细胞,基底部表达少, 呈均质状, 胃窦、胃底的表达无差异。十二指肠、空肠中的表达呈细颗粒状, 弥漫性, 位于核周; 杯状细胞和柱状细胞的表达类似,杯状细胞的粘液滴内未测得MUC1 基因核心肽。宫颈组织中的腺上皮核周及胆囊内存在MUC1 的表达。MUC1 核粘蛋白广泛地存在于人正常腺上皮细胞内, 但具异质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外源端粒片段植入胃癌7901细胞后对细胞生长、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采用lipofectTM2000介导的转染方式,将含有端粒片段质粒pSXneo-1.6-T2AG3转染胃癌细胞SGC7901,PCR在基因水平上鉴定外源性端粒片段的植入后,采用TRAP法检测转染细胞端粒酶活性变化,TRF法检测转染细胞端粒长度变化,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曲线,RT-PCR测定转染细胞hTERT表达变化.染色体核型分析细胞染色体变化.结果显示端粒片段成功导入SGC7901细胞后获得稳定的细胞株,端粒片段植入后细胞生长变慢,端粒长度延长不明显,端粒酶活性明显降低,hTERT mRNA表达水平下降,核型分析显示转染前后细胞染色体数目无明显变化.实验成功将携带了1600 bp端粒TTAGGG重复序列的真核表达载体pSX-T2AG3-neo稳定转染至人胃癌7901细胞中,端粒植入降低细胞端粒酶的活性和下调端粒酶活性亚单位hTERT的表达,但对端粒长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