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针刺对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胃肠功能障碍大鼠中脑黑质、胃、结肠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含量变化影响。方法:腹腔注射鱼藤酮溶液建立PD胃肠功能障碍模型并用阿普吗啡(APO)诱导实验检测。将60只已造模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模型组、假手术组、西药组、空白组、调神畅志组和常规针刺共6组,给予相应治疗2周。观察各组大鼠体重变化,检测粪便含水率、胃内容物残留率及小肠推进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ELISA法对黑质、胃、结肠GDNF含量检测。结果:体重和粪便含水率方面:西药组及两针刺组较模型组比,差异显著(P<0.01),西药组改善程度优于调神组(P<0.05),调神组改善程度优于常规组(P<0.05)。小肠推进率和胃内容物残留率:西药组及两针刺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明显(P<0.01);西药组改善优于调神组(P<0.05),调神组优于常规组(P<0.05)。中脑黑质、胃、结肠GDNF变化:空白组及假手术组含量高于模型组(P<0.01);西药组及两针刺组较模型组相比,含量升高(P<0.01),西药组优于调神组(P<0.05),调神组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提高PD胃肠功能障碍大鼠黑质、胃、结肠中GDNF含量,且调神组优于常规组,与西药组接近。调神畅志针法对PD胃肠功能障碍作用的原理可能是因为提升了结肠、脑、胃的GDNF含量来完成。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与研究针刺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神经功能及5-HTR1A/cAMP/PKA信号通路的影响机制。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6月到2022年12月,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平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各12只大鼠。空白组不进行造模,针刺组在造模完成1周后进行针刺治疗,空白组、模型组不进行治疗。结果:所有大鼠都顺利完成实验,无死亡大鼠出现。针刺组、模型组治疗后2周与4周的神经功能评分都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针刺组的神经功能评分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针刺组、模型组治疗后2周与4周的脑缺氧缺血组织体积都高于空白组(P<0.05),针刺组的脑缺氧缺血组织体积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针刺组、模型组治疗后2周与4周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低于空白组(P<0.05),血清丙二醛含量高于空白组(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对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针刺组、模型组治疗后2周与4周的大脑组织5-HTR1A蛋白、cAMP蛋白、PKA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针刺与模型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结论:针刺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的应用能激活5-HTR1A/cAMP/PKA信号通路,能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血清丙二醛含量,能改善大鼠的脑神经功能,降低脑缺氧缺血组织体积。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虫草素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慢性肾脏病大鼠(n=48)随机平分为四组-模型组、虫草素高剂量组、虫草素中剂量组、虫草素低剂量组,虫草素高剂量组、虫草素中剂量组、虫草素低剂量组,分别给予虫草素160 mg/kg、80 mg/kg、40 mg/kg,模型组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给药治疗2周。结果:虫草素高剂量组、虫草素中剂量组、虫草素低剂量组治疗1周、治疗2周的24 h尿量、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与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都低于模型组(P<0.05),体重都高于模型组(P<0.05),不同剂量组别之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虫草素高剂量组、虫草素中剂量组、虫草素低剂量组治疗2周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肾小球硬化指数、肾小管损伤评分都低于模型组(P<0.05),不同剂量组别之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虫草素在慢性肾脏病大鼠的应用能发挥血管内皮损伤保护作用,促进改善大鼠的肾功能,提高大鼠的体重,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紫草素对雌激素加孕激素负荷法建立的子宫肌瘤大鼠的子宫组织ER、PR和p-ERK的蛋白表达影响。方法:选择清洁级SD雌性大鼠60只,将其分为模型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雌二醇组)、低剂量紫草素组、中剂量紫草素组、高剂量紫草素组,每组10只大鼠。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大鼠给大鼠灌胃10 mL/kg?d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给予戊酸雌二醇雌片灌胃,剂量为50 μg/kg?d,低剂量组灌胃给予5 mg/kg紫草素,中剂量组灌胃给予10 mg/kg紫草素,高剂量组灌胃给予20 mg/kg紫草素。记录大鼠的造模结果,观察大鼠的子宫形态、子宫病理组织学情况,对比各组大鼠的子宫重量、子宫系数、宫体最大直径、宫颈最大直径及平滑肌层厚度,检测每组大鼠的血清P、E2水平及各组大鼠子宫组织ER、PR、p-ERK蛋白含量。结果:六组大鼠的子宫重量、子宫系数、宫体最大直径、宫颈最大直径及平滑肌层厚度指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组大鼠的炎性细胞浸润评分及子宫壁平滑肌厚度评分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组大鼠的血清P、E2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组大鼠的子宫组织ER、PR、p-ERK蛋白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草素具有抗子宫肌瘤活性的作用,随着紫草素剂量的增加,抗子宫肌瘤活性明显增加,可能与其可降低子宫组织ER、PR和p-ERK活性及血清P、E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内脂素对老年大鼠脑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10个月龄老年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60只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内脂素组,内脂素组给予腹腔注射重组人内脂素200 μg/次,对照组均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2次/w,连续给药4 w。对比两组给药前、给药第2 w、给药第4 w的逃避潜伏期、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IL)-6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含量,及给药第4 w的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海马与皮层区神经元凋亡率。结果:所有大鼠在实验期间均出现典型的绕池壁现象。两组给药前逃避潜伏期、血清IL-6与CRP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两组第2 w、给药第4 w的逃避潜伏期、血清IL-6与CRP含量均降低(P<0.05),且内脂素组给药第2 w、给药第4 w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脂素组给药第4 w的线粒体SOD、GSH-Px活性高于对照组,海马与皮层区神经元凋亡率低于对照组,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脂素在老年大鼠的应用能缓解脑组织损伤,抑制炎症反应,有利于清除过量的自由基,降低神经元的凋亡率。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全蝎软膏对糖尿病皮肤溃疡大鼠模型EGF、PDGF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及创面愈合的机理。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湿润烧伤膏组和全蝎软膏组,每组15只。建立糖尿病皮肤溃疡大鼠模型,干预后7天及14天,观察并比较大鼠创面愈合率和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nllal giiilllh factor, 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及其受体水平。结果:全蝎软膏组、湿润烧伤膏组与模型组7 d、14 d同时间点比较创面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全蝎软膏组、湿润烧伤膏组7 d、14 d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GF的表达水平,全蝎软膏组、湿润烧伤膏组与模型组比较,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 的表达水平,全蝎软膏组与湿润烧伤膏组、模型组、空白组7 d、14 d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GFB的表达水平,全蝎软膏组、湿润烧伤膏组与模型组7 d、14 d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GFRB的表达水平,7 d全蝎软膏组与湿润烧伤膏组、模型组、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 d全蝎软膏组、湿润烧伤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全蝎软膏可影响糖尿病皮肤溃疡大鼠模型EGF、PDGF及其受体的表达,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胃苏颗粒联合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胃肠激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124例,根据奇偶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联合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联合组给予胃苏颗粒联合四联疗法,疗程均为4周。对比两组疗效、Hp根除率、炎性因子水平、胃肠激素水平、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Hp根除率、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4周后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联合组治疗4周后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4周后胃泌素(GAS)、胃动素(MTL)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苏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体内血清炎性因子及胃肠激素水平,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和Hp根除率,疗效优于单纯四联疗法。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对比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腹腔镜手术(LAP)治疗直径≤5 cm胃间质瘤(GIST)的疗效及对术后应激反应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临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0例直径≤5 cm 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研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行LAP的患者83例纳为A组,将行ESD的患者87例纳为B组。对比两组疗效、围术期指标、术后应激反应和胃肠激素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A组相比,B组住院总费用、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首次进食流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时间更短(P<0.05)。两组肿瘤完整切除率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3 d血清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3 d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均下降,但B组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SD、LAP治疗直径≤5 cm GIST,疗效相当,其中ESD相对而言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可能与减轻应激反应及减轻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联合针刺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内质网应激、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的方法构建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给予大鼠参苓白术散联合针刺干预。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病变结肠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采用肉眼观察各组结肠组织形态学评分;采用Western blot 检测大鼠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针刺组、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组联合针刺组大鼠体质量更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组联合针刺组溃疡指数评分和大鼠体质量更低(P<0.05),且参苓白术散组联合针刺组明显低于针刺组和参苓白术散组;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针刺组、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组联合针刺组ROS、GSH-Px、MDA更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组联合针刺组ROS、GSH-Px、MDA更低(P<0.05),且参苓白术散组联合针刺组明显低于针刺组和参苓白术散组;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针刺组、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组联合针刺组TNF-α、IL-1β、IL-18更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组联合针刺组TNF-α、IL-1β、IL-18更低(P<0.05),且参苓白术散组联合针刺组低于针刺组和参苓白术散组;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针刺组、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组联合针刺组GRP78、p-PERK、p-eIF2α更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组联合针刺组GRP78、p-PERK、p-eIF2α更低(P<0.05),且参苓白术散组联合针刺组明显低于针刺组和参苓白术散组。结论:参苓白术散组联合针刺可有效抑制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内质网应激,进而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并促进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病变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 常规针刺、调神畅志针刺)对帕金森抑郁大鼠血清和脑中SP含量变化影响。方法:采取6-羟基多巴胺(6-OHDA)单侧纹状体双靶点注射法对大鼠进行帕金森(PD)造模并用阿普吗啡(APO)诱导实验检测。成功后,在PD模型基础上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stress,CUMS)法进行帕金森抑郁(PDD)模型建立。将造模成功的40只PDD大鼠随机分为药物组、模型组、常规针刺组、调神畅志针刺组,每组10只,并设空白组10只,予相应治疗4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ELISA法对脑组织和血清中神经肽类P物质(SP)含量检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及血清SP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大鼠脑及血清SP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常规针刺组、调神畅志针刺组大鼠脑及血清SP含量均明显降低 (P<0.05)。与常规针刺组相比,调神畅志针刺组大鼠脑及血清中SP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针刺对帕金森抑郁大鼠脑及血清中SP含量均有调节作用,且调神畅志针刺组优于常规针刺组,而美多芭与氟西汀药物对帕金森抑郁模型大鼠脑及血清中SP含量无明显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混合痔剥扎术后患者肠胃功能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2年7月我院行混合痔剥扎术的患者60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镇痛,观察组给予术前经皮穴位电刺激,时间为手术开始前2 min至手术结束,右美托咪定使用方法、剂量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0.5 h、1 h、2 h、3 h的疼痛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疗效,对比两组创面愈合时间、腐肉完全脱落时间、住院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术前、术后的血管活性肠肽、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结果:术前及术后3 h时,两组的疼痛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5 h、1 h、2 h时,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术后疼痛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腐肉完全脱落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排气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术前,两组的血管活性肠肽、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管活性肠肽、胃泌素水平升高,胃动素水平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改善混合痔剥扎术后患者肠胃功能及术后疼痛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及试验组。常规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试验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胃酸度、总酸排出量、复发率、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胃酸及总酸排出量均升高,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患者胃酸及总酸排出量明显高于常规组,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复发率为7.5%(3/40),常规组复发率为30.0%(12/40),试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可促进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及胃动素水平的改善,可作为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针药联合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5月至2016年5月88例接受肠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治疗方式不同分为4组:常规组30例,针灸组20例,中药组22例,针药联合组16例。对比各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客观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实验室指标;血清胃动素(MOT)和生长抑素(SS)水平,并评价各组患者术后总疗效。结果:4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血清MOT及SS水平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针药联合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低于其他3组,针灸组及中药组亦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联合组血清MOT及SS水平均高于其他3组,针灸组及中药组亦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中药组及针药联合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常规组,针药联合组亦高于针灸组及中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药联合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自拟柴芍护膜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和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内科杂病门诊治疗的7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莫沙必利,每次5 mg,每天3次;观察组联合服用自拟柴芍护膜汤以及莫沙必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泛酸、烧心、脘腹胀满、嗳气、呃逆、情志抑郁、善太息、食欲不振以及嘈杂等症状的严重程度、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P0.05)。两组治疗后的泛酸、烧心、脘腹胀满、嗳气、呃逆、情志抑郁、善太息、食欲不振以及嘈杂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上述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柴芍护膜汤联合莫沙必利能有效改善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丘脑室旁核注射GLP-1R拮抗剂Exendin(9-39)对Nesfatin-1所致大鼠摄食和胃肠动力改变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C组)、Nesfatin-1组(NS组)、Exendin(9-39)组(ES组)、Nesfatin-1联合Exendin(9-39)组(NE组)。采用下丘脑室旁核(PVN)埋置套管并分别给予以上药物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的12小时、24小时记录和比较各组大鼠的摄食、饮水及体重变化。2天后,采用甲基纤维素-酚红溶液灌胃法测各组大鼠胃排空率,实时荧光定量法(RT-PCR)检测下丘脑及胃组织GLP-1Rm RNA的表达。结果:与基础摄食量比较,NS组大鼠给药后12 h、24 h的摄食量减少(P0.05),NE组大鼠给药后12 h、24 h的摄食量减少(P0.05),但较NS组增加(P0.05);与基础饮水量比较,NS组、NE组给药后12 h饮水量减少(P0.05);与基础体重比较,NS组大鼠给药后12 h、24 h的体重降低(P0.05),NE组大鼠给药后12 h的体重降低(P0.05),但较NS组增加(P0.05);NS组大鼠给药后胃排空率较NC、NE组大鼠显著下降(P0.05),NS组大鼠下丘脑GLP-1Rm RNA的表达量较NC组增加(P0.05)。结论:中枢给予GLP-1R拮抗剂能减弱Nesfatin-1引起的摄食抑制、胃排空延迟及体重下降效应,Nesfatin-1可能通过与GLP-1的协同作用参与摄食及胃肠动力的调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高龄患者经腹腔镜实施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胃肠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将其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则采取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和术后的胃肠功能。结果:两组患者之间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标本切除长度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t=10.394,P0.05;t=6.983,P0.05)。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和患者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以及腹胀持续时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试验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胀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其胃泌素和胃动素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手术较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的优势,并且对于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胃肠功能具有较好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丘脑室旁核orexin-A对大鼠摄食和胃动力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观察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orexin受体表达情况;PVN注射orexin-A观察大鼠摄食、胃运动、胃酸分泌和胃排空的改变。结果:免疫组化实验显示大鼠PVN中存在orexin受体免疫阳性细胞。PVN注射orexin-A后,大鼠前三小时摄食增加,6 h和24 h摄食无显著改变。PVN微量注射orexin-A后,大鼠胃运动幅度和频率增加、胃排空增快并且胃酸分泌增多。[D-Lys-3]-GHRP-6可部分阻断orexin-A对摄食、胃运动、胃排空和胃酸分泌的促进作用,SB334867可完全阻断orexin-A对胃运动、胃排空和胃酸分泌的促进作用。结论:下丘脑室旁核orexin-A可能通过生长激素促泌素GHSR受体信号通路调控大鼠摄食及胃功能。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观察胃康胶囊联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炎症反应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1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1694部队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8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胃康胶囊联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连续治疗6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6周后的胃肠激素、血清炎症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两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CD8+ 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两组胃动素(MTL)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胃泌素(GAS)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两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兰索拉唑肠溶胶囊联合胃康胶囊可提高胃溃疡患者的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胃肠激素、炎症反应和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神阙穴贴敷联合益生菌对重症脑卒中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1年3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重症脑卒中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51例,益生菌治疗)和研究组(51例,神阙穴贴敷联合益生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用药安全性,对比两组临床指标、血清胃肠激素和肠黏膜屏障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进一步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缩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7 d后促胃液素(GAS)、促胃动素(MTL)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7 d后生长抑素(SS)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7 d后内毒素(ET)、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更低(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神阙穴贴敷联合益生菌治疗重症脑卒中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可改善血清胃肠激素和肠黏膜屏障指标,缩短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