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对患者麻醉效果和术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选择在本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两组都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浓度0.5 %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采用低浓度0.375 %罗哌卡因麻醉,记录患者麻醉效果和术后运动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持续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和感觉运动时间都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10 min、30 min、60 min的Bromage评分都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低血压、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0 %(P<0.05)。两组所有患者在术后2 h、术后4 h、术后24 h的呼吸、心率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组间与组内对比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能改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运动功能,提高麻醉效果,并不影响患者的生命体征,且能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不同病程老年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LEADDP)的临床价值及与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5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T2DM合并LEADDP患者为观察组,根据不同病程分为3组,<10年组30例,10~20年组33例,>20年组17例,另选取同时期我院收治的50名老年单纯T2DM患者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检测血清ET、NO水平。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足背动脉狭窄发生率,对比不同病程患者LEADDP检出率,对比不同病程患者及对照组的动脉血管内径、动脉血流量及血清ET、NO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动脉血管内径、动脉血流量与血清ET和NO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足背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程患者LEADDP检出率随着病程延长而增加(P<0.05);不同病程患者动脉血管内径、动脉血流量、NO水平随着病程的的延长而降低,ET水平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动脉血管内径、动脉血流量与血清ET水平呈负相关,与NO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T2DM合并LEADDP患者存在明显的下肢动脉管径狭窄和血流量缓慢,病变程度随着病程延长而增加,与血清ET、NO水平有密切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有效评价其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胸部CT结合AI诊断系统对疑似肺结节患者的诊断及对结节类型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进行CT检查的358例疑似肺结节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放射科医生根据CT扫描结果,通过人工阅片分析记录检出结节数量和影像特征),观察组(将CT扫描结果导入AI辅助诊断系统,经AI运算得到结节检出数量和影像特征)。AI辅助系统IMsight用于肺结节的图像分析和自动检测。通过组织病理学确定结节的良恶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评估AI和CT结合图像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结果最后确诊结节数量736个,恶性结节139个(18.89 %),良性结节597个(81.11 %)。观察组诊断结节数量717个,检出率97.42%,对照组诊断出结节数量603个,检出率81.93 %。观察组较对照组的结节检出率、阳性检出率升高(P<0.05),漏检率和假阴性率均显著降低(P<0.05)。当结节小于10 mm时,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检出率升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对磨玻璃密度结节和实性结节检出率升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位于胸膜结节检出率升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AUC(P<0.05),表明AI系统下的结节检出准确率高。ROC曲线显示观察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39%和89.68 %,对照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24 %和82.34 %,观察组较对照组的ROC曲线敏感性和特异性升高(P<0.05)。结论:AI辅助诊断系统可有效提高肺结节的检出率,减少误检率及漏检率,值得在肺结节CT检测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研究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6月我院的80例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两组均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其中对照组使用传统的解剖定位法,观察组使用B超引导法。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麻醉用药剂量、阻滞起效时间、麻醉完成时间、镇痛维持时间;不同时间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且记录两组的脊髓麻痹、气胸、呼吸困难、局麻药物中毒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病人的麻醉效果优良率(9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 %,P<0.05);观察组的麻醉用药剂量、阻滞起效时间、麻醉完成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T2和T3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明显高于T1(P<0.05),且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的脊髓麻痹、气胸、呼吸困难、局麻药物中毒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B超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提高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胸苷激酶1(TK1)、三叶因子1(TFF1)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到2022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97例乳腺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97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血清CEA、CA125、TK1、TFF1检测,比较两组超声特征、超声参数[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比较两组血清CEA、CA125、TK1、TFF1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CEA、CA125、TK1、TFF1诊断价值及单独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肿块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形态不规则和钙化比例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RI、PSV、PI明显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血流信号分级Ⅲ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流信号分级0级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CEA、CA125、TK1、TFF1水平明显升高(P<0.05)。ROC曲线发现,超声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值、灵敏度、特异度依次为0.773、76.30%、78.40%。CEA诊断乳腺癌的AUC值、灵敏度、特异度依次为0.774、78.40%、74.23%。CA125诊断乳腺癌的AUC值、灵敏度、特异度依次为0.824、77.31%、80.41%。TK1诊断乳腺癌的AUC值、灵敏度、特异度依次为0.818、78.43%、81.42%。TFF1诊断乳腺癌的AUC值、灵敏度、特异度依次为0.806、78.42%、77.31%。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CEA、CA125、TK1、TFF1诊断乳腺癌的AUC值0.929,显著优于各项指标单独使用(P<0.05)。结论:与各项指标单一应用相比,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CEA、CA125、TK1、TFF1诊断乳腺癌的价值较高,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定量与动态增强MRI定量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疑似宫颈癌患者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宫颈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超声造影定量检测及动态增强MRI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各参数组间差异性,同时以病理学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手段对宫颈癌的筛查效果并实施组间比较。结果:(1)比较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及时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均高于对照组,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及平均渡越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均低于对照组(P<0.05);(2)比较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容积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 trans )、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 ep )以及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V e )均高于对照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低于对照组(P<0.05);(3)以病理学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超声造影定量检测对宫颈癌检测一致性为93.02 %,灵敏度为94.44 %,特异度为85.71 %,增强MRI对宫颈癌检测一致性为96.51%,灵敏度为98.61%,特异度为85.71%。结论:宫颈癌患者实施超声造影定量与增强MRI检测时检测参数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会出现明显的差异性,可将上述两种检测方式用于宫颈癌患者的筛查诊断中。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观察Ⅱ期心脏康复方案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8年3月到2021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2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围术期常规康复干预)和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Ⅱ期心脏康复方案)。观察两组运动耐力、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记录两组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2个月后,两组峰值摄氧量(VO2peak)、无氧阈时摄氧量(VO2at)、无氧阈时代谢当量(METat)、氧脉搏(O2pulse)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2个月后,两组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升高、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T)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2个月后,两组总体健康(GH)、生命活力(VT)、躯体疼痛(BP)、社会功能(SF)、心理健康(MH)、生理职能(RP)、生理功能(PF)、情感职能(RE)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Ⅱ期心脏康复方案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可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背景] 蜜蜂急性麻痹病毒(Acute Bee Paralysis Virus,ABPV)是一种高毒力的蜜蜂病毒,可以引起蜜蜂的大批死亡和蜂群衰竭。[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ABPV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ABPV衣壳蛋白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通过对引物、探针浓度和退火温度等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基于TaqMan探针检测ABPV的实时荧光RT-PCR方法,并对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和稳定性进行验证。[结果] ABPV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在9.8×101-9.8×108 copies/μL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8,扩增效率为103.8%。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9.8 copies/μL;对其他蜜蜂病毒不发生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组内和组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19%-0.80%和0.57%-1.07%,重复性良好。对2018年-2019年在福建地区采集的70份蜜蜂样品进行ABPV检测,阳性率为2.86%。[结论] 建立的ABPV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能用于该病的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观察肺康复训练联合规律性有氧运动疗法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肺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和Th17/Treg细胞亚群失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稳定期COP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肺康复训练联合规律性有氧运动疗法)、对照组(40例,接受肺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心肺运动功能、运动耐量、生活质量和Th17/Treg细胞亚群失衡相关指标。结果:两组干预3个月后最大分钟通气量(VEmax)、峰值摄氧量(PeakVO2)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无氧阈时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CO2 at AT)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运动时间延长,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Treg含量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Th17/Treg比值、Th17含量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康复训练联合规律性有氧运动疗法用于稳定期COPD患者,可改善其心肺运动功能,提高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还可调节Th17/Treg细胞亚群失衡。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观察早期心肺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患者中的康复效果及对心肺功能、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1年11月期间江苏省人民医院接收的择期行CABG的患者100例,根据信封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50例,对照组给予早期心肺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早期心肺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疗法,观察两组康复效果、心肺功能指标变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认知功能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6 min内行走的最大距离(6WMT)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心肺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干预CABG术后患者,可促进心肺功能改善,减轻认知功能损伤,调节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抗抗环瓜氨酸肽(CCP)、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抗RA33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7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视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85例非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疾病者视为对照组。比较类风湿关节炎和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抗CCP、RF、AKA、ASO、RA33阳性情况,对抗CCP、RF、AKA、ASO、RA33的特异度和敏感度予以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ASO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抗CCP、RF、AKA、RA33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CCP抗体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敏感度为64.56%、特异度为92.94%;RF敏感度为60.46%、特异度为80.00%;AKA敏感度为51.90%、特异度为96.47%;ASO敏感度为10.13%、特异度为89.41%;抗RA33抗体敏感度为30.38%、特异度为95.29%。结论:抗CCP、RF、AKA、RA33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ASO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 CV)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6月冠心病患者300例,其中心绞痛121例、缺血性心力衰竭65例、AMI例114例。同期收集我院体检正常者100例为对照组,利用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和免疫法分别测定Hcy和RDW CV,分析二者联合对AMI诊断价值。结果:Hcy与RDW CV水平在四组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MI组中Hcy与RDW CV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RDW CV以及二者联合诊断AMI组阳性率之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对照组的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y单独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42%、86.00%,RDW CV单独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91%、84.00%,联合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3%、9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一致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85%、93.14%、83.04%。结论:Hcy联合RDW CV诊断AMI具有相对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一致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分析联合检测EB-IgG、IgM,EB-DNA在鼻咽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接诊的10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夹心法检测血清EB-IgG、IgM,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浆EB-DNA表达水平;比较两组EB-IgG、IgM和EB-DNA的阳性率,分析不同临床分期的鼻咽癌患者EB-IgG、IgM和EB-DNA的阳性率及EB-DNA表达水平,使用AUC评价EB-IgG、IgM联合EB-DNA对鼻咽癌的诊断效能,计算单独和联合应用上述指标诊断鼻咽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观察组EB-IgG、IgM和EB-DNA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B-IgG、IgM和EB-DNA的阳性率及EB-DNA表达水平在不同临床分期的鼻咽癌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随着临床分期升高而升高;经ROC曲线分析,EB-IgG、IgM联合EB-DNA诊断鼻咽癌的AUC为0.930,大于单一指标EB-IgG的0.755、IgM的0.740和EB-DNA的0.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B-IgG、IgM联合EB-DNA诊断鼻咽癌的敏感度为97.00 %,特异度为96.00 %,准确度为96.50 %。结论:EB-IgG、IgM和EB-DNA均对鼻咽癌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鼻咽癌的诊断效能,值得予以重视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肌红蛋白(MYO)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记为观察组,另选择162例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应用免疫分离法检测两组血浆BNP、NT-proBNP、MYO及cTnI水平。对比两组血浆BNP、NT-proBNP、MYO及cTnI的表达水平,以及BNP、NT-proBNP、MYO、cTnI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并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浆BNP、NT-proBNP、MYO及cTn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分别高于血浆BNP、NT-proBNP、MYO及cTnI单独检测,特异性分别高于血浆NT-proBNP、MYO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项联合检测的特异性分别高于血浆BNP、cTnI单独检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浆BNP、NT-proBNP、MYO及cTnI各指标水平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浆BNP、NT-proBNP、MYO及cTnI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具有明显高表达,且四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性较高,各指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可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提供科学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降糖药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电针治疗糖尿病并发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并发周围性面瘫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控制血糖处理及补充维生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电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电生理指标以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71.79%,P0.05);两组患者的CMAP波幅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R1波潜伏期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且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MDA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SOD、GSH-Px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降糖药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电针治疗糖尿病并发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降糖药治疗,可能与其显著减轻机体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细胞角蛋白19(CK1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在小细胞肺癌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85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85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CK19、NSE、SCCA表达水平,比较两组血清CK19、NSE、SCCA表达水平及其阳性率,使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上述指标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效能,观察小细胞肺癌不同分期患者血清CK19、NSE、SCCA表达水平的差异性,分析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CK19、NSE、SCCA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CK19、NSE、SCCA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血清CK19、NSE和SCCA的阳性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CK19、NSE联合SCCA诊断小细胞肺癌的敏感度为91.23 %,特异度为84.67 %,AUC为0.910;在85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临床分期为局限期33例、广泛期52例;广泛期患者血清CK19、NSE、SCCA表达水平均高于局限期患者(P<0.05)。结论:血清CK19、NSE联合SCCA诊断小细胞肺癌的效能较好,三者均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有利于此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IgM抗体及T细胞亚群对先天性梅毒新生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临床治疗的先天性梅毒新生儿81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81例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6、IL-8、T细胞亚群中CD~(3+)、CD~(4+)、CD~(8+)、CD~(4+)/CD~(8+)细胞及IgM抗体的阳性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细胞亚群中CD~(3+)、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D~(8+)T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19S-IgM-TP ELISA法检测出IgM的阳性率92.59%,明显高于TRUST法(74.07%)及TP-ELSA法(70.37%)(P0.05)。ROC曲线中,血清IL-8特异度为88.34%明显高于血清IL-6特异度81.48%、IgM抗体特异度60.13%、T细胞亚群特异度65.34%;IgM抗体的曲线面积88.91 cm~2明显大于IL-6的曲线面积45.09 cm~2、IL-8的曲线面积76.19 cm~2、T细胞亚群的曲线面积77.35 cm~2;T细胞亚群准备性67.89%明显高于IL-6准确性60.39%、IL-8准确性51.09%、IgM抗体准确性50.12;IgM抗体的灵敏度60.13%高于IL-6灵敏度59.19%、IL-8灵敏度42.35%、T细胞亚群灵敏度59.37%。具有比较意义(P0.05)。结论:血清IL-6、IL-8水平、T细胞亚群中CD~(3+)、CD~(4+)、CD~(8+)、CD~(4+)/CD~(8+)及IgM抗体阳性率是诊断先天性梅毒新生儿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SCN4A encodes the Nav1.4 channel and mutations in SCN4A lead to different ionic channelopathies. In this study, one sporadic individual of periodic paralysis, one paramyotonia family and 200 normal healthy controls are enrolled. Genomic DNA was extracted from peripheral blood leukocytes, follow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DNA sequencing of candidate genes, including SCN4A and CACNA1S. As a result, heterozygous mutations c.2024G>A (R675Q) and c.1333G>A (V445M) of gene SCN4A were identified in the 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 patient and the paramyotonia congenita family respectively. Both mutations were not detected in healthy controls. Compared with reported cases, patients with mutation R675Q usually do not present 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 but hyperkalemic or norm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 The mutation V445M was first reported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nondystrophic myotonias. In addition, we carried out literature review by summarizing clinical features of the 2 mutations and establish the genotype–phenotype correlations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diagn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