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效果对比及对血清钙离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淀粉酶(AMS)、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66)和对照组(n=65)。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试验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钙离子、hs-CRP、AMS、PCT、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抑钙离子、hs-CRP、AMS、PCT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hs-CRP、AMS、PCT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血清钙离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D-乳酸、DAO、内毒素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D-乳酸、DAO、内毒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腹痛缓解、肠鸣音恢复、血淀粉酶恢复及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9.09%、15.38%(P>0.05)。结论: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清钙离子、hs-CRP、AMS、PCT水平,且不良反应较低。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OMSI)患者病原学、耐药性特点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与治疗后创面愈合情况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感染科于2018年7月-2021年5月收治的188例OMS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OMSI患者的感染部位、感染来源,感染病原学特点、耐药性特点;所有患者均采用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根据治疗后创面愈合情况分为创面愈合良好组(n=153)和创面愈合不良组(n=35),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CRP、PCT、D-D水平。结果: 188例OMSI患者感染部位分布依次为颌下间隙(34.57%)、眶下间隙(27.13%)、咀嚼肌间隙(17.02%)、颊间隙(11.17%)、咽旁间隙(10.11%),感染来源占比依次为牙源性(74.47%)、腺源性(14.89%)、其他(10.64%)。188例OMSI患者中共分离检测出337株病原菌,其中需氧菌172株(51.04%),厌氧菌101株(29.97%),需氧-厌氧菌64株(18.99%)。主要感染致病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红霉素具有高耐药性,克林霉素和亚胺培南对需氧菌、厌氧菌、需氧-厌氧菌均具有较高活性。治疗后创面愈合良好组CRP、PCT、D-D水平低于创面愈合不良组(P<0.05)。结论:OMSI患者以牙源性感染为主,感染部位多发生于颌下间隙和眶下间隙,病原菌类型多样且耐药情况较严重,临床治疗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创面愈合良好患者血清CRP、PCT、D-D水平降低,因此,降低血清CRP、PCT、D-D水平可能有助于OMSI患者VSD术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通过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对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白蛋白(albumin,ALB)、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影响分析,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2月到2019年10月择期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88例,按不同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n=48)与对照组(n=40);对照组为全身麻醉,观察组为腰硬联合麻醉,以WBC、CRP、ALB、PCT为观察指标,结合术后疼痛及术中麻醉效果对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观察组术后4 h、24 h、48 h的静息疼痛评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感觉阻滞时间、阻滞完善时间、痛觉恢复时间都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7 d的WBC、ALB值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7 d的血清CRP、PCT含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并不会影响WBC、ALB的表达,但可减轻CRP、PCT的血浓度,能更好的提高麻醉效果,发挥镇痛作用,延长术后无痛时间,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研究解毒祛疣汤联合干扰素局部封闭对多发性跖疣患者血清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和转化生长因子-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 β,TGF-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81例多发性跖疣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干扰素局部封闭治疗,观察组采用解毒祛疣汤联合干扰素局部封闭治疗。检测两组的血清IFN-γ、TGF-β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值,且记录多发性跖疣患者疲劳、发热、恶心、头痛和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多发性跖疣患者的有效率9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70.32 %,P<0.05);治疗后,两组多发性跖疣患者的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TGF-β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IFN-γ和TGF-β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多发性跖疣患者的CD3+、CD4+以及CD4+/CD+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CD8+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变化更显著(P<0.05);两组多发性跖疣患者的疲劳、发热、恶心、头痛和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解毒祛疣汤联合干扰素局部封闭能明显降低多发性跖疣患者血清IFN-γ和TGF-β水平,提高疗效,改善免疫功能,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究血清胱抑素C(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及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性。方法:以2017年9月~2022年9月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5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受试者血清CysC水平,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其hs-CRP水平。分析血清CysC、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及并发医院感染的关系。结果:本研究纳入病例中无不明原因性缺血性卒中(SUE)患者,主要包括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患者37例、小动脉闭塞型(SAO)患者12例、心源性栓塞型(CE)患者31例、其他病因明确型缺血性卒中(SOE)患者4例。不同TOAST分型患者的血清CysC、hs-CRP水平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E组血清CysC、hs-CRP水平高于LAA组、SAO组、SOE组,LAA组血清CysC、hs-CRP水平高于SAO组、SOE组,SAO组血清CysC、hs-CRP水平高于SOE组(P<0.05)。根据NIHSS评分将脑梗死患者分为重度组18例、中度组29例、轻度组37例,不同严重程度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ysC、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重度组高于中度组、轻度组(P<0.05);中度组的血清CysC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血清CysC、hs-CRP水平与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84例脑梗死患者伴发医院感染28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3例、肺部感染8例、泌尿系统感染5例、其他2例。感染组中合并糖尿病、有侵入性操作、TOAST分型为CE型的人数比例高于未感染组,NIHSS评分及血清CysC、hs-CRP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侵入性操作、NIHSS评分≥16分、TOAST分型为CE型及CysC、hs-CRP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E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ysC、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且侵入性操作、NIHSS评分≥16分、TOAST分型为CE型及CysC、hs-CRP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美罗培南对重症肺炎(SP)患者动脉血气指标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SP患者78例,根据入院奇偶顺序分为对照组(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和观察组(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美罗培南治疗),各39例,疗程为7 d,观察两组治疗7 d后的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7 d后的动脉血气指标及血清TNF-α、PCT、CRP水平,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脓性痰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氧分压(pO2)、氧合指数(OI)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CO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TNF-α、PCT、CR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美罗培南治疗SP患者,可促进患者症状改善,且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伴发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皮质醇(COR)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63例烧伤早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患者伴发脓毒症(脓毒症组),44例患者未伴发脓毒症(无脓毒症组),另选取30例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将脓毒症患者分为脓毒症休克组(n=4)、严重脓毒症组(n=7)、一般脓毒症组(n=8),依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13)和预后不良组(n=6)。动态检测并对比所有研究对象血清PCT、hs-CRP、COR和WBC水平。结果:无脓毒症组、脓毒症组血清PCT、hs-CRP、COR和WBC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且脓毒症组高于无脓毒症组(P<0.05)。烧伤后7 d、11 d、15 d,脓毒症组血清PCT、hs-CRP、COR和WBC水平均高于无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休克组血清PCT、hs-CRP、COR和WBC水平高于严重脓毒症组、一般脓毒症组,且严重脓毒症组患者高于一般脓毒症组患者(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PCT、hs-CRP、COR和WBC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血清PCT、hs-CRP、COR和WBC水平在烧伤早期伴发脓毒症患者中水平异常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上述指标对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高压氧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脑能量代谢和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0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例数分别为51例和5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核心稳定性训练,观察组患者接受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血液流变学、脑能量代谢指标和血清NGF、NSE、MBP水平及相关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上肢/下肢Lovett肌力评分升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下降,且观察组的改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血细胞比容、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下降,且观察组的改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氧饱和度升高,空腹血糖、乳酸水平下降,且观察组的改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GF水平升高,NSE、MBP水平下降,且观察组的改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高压氧应用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可促进其血液流变学、脑能量代谢改善,有效调节血清NGF、NSE、MBP水平,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祛毒汤联合红光照射治疗促进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西安市中医医院肛肠科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6例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红光照射、祛毒汤熏洗、常规治疗)和对照组(58例,红光照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情况、血清炎症因子、血清生长因子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创面愈合率更高,创面愈合时间更短,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创面渗出评分、创面肉芽生长情况评分更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更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更高(P<0.05)。结论:祛毒汤联合红光照射治疗可促进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可调节炎症因子和生长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高压氧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脑功能、肝肾功能及血清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ACOP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研究组(n=30),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研究组给予醒脑静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脑功能、肝肾功能、血清氧自由基以及平均苏醒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迟发性脑病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0.00%(21/30)(P<0.05)。两组治疗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丙二醛 (MDA)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年龄相关性脑白质改变(ARWMC)分级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平均苏醒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迟发性脑病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高压氧治疗ACOP患者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患者恢复,可有效清除其血清氧自由基,保护其脑功能、肝肾功能,减少迟发性脑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法治疗重症监护室(ICU)耐药菌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病原菌清除率、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于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ICU耐药菌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6)和对照组(n=14),两组均常规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以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参麦注射液的益气养阴法。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病原菌清除率及治疗前后WBC、PCT、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3.75%(15/16),高于对照组的64.29%(9/14)(P<0.05)。观察组的病原菌清除率为68.75%(11/16),高于对照组的42.85%(6/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WBC、PCT、hs-CR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WBC、PCT、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WBC、PCT、hs-CRP水平更低(P<0.05)。结论:采用参麦注射液的益气养阴法可控制ICU耐药菌肺炎,临床疗效确切,提高抗菌药物的杀菌效果,减轻肺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浆降钙素原(PC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新生儿脓毒症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大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88例住院感染患儿作为感染组,同期出生的21例正常足月产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进行血浆PCT及hs-CRP的检测。结果感染组患儿PCT、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儿W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脓毒症组、中度脓毒症组、重度脓毒症组各患儿治疗前血浆PCT、hs-CRP水平依次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各组患儿全血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脓毒症组、中度脓毒症组、重度脓毒症组各患儿治疗后血浆PCT、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而各组患儿全血WBC治疗前后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及hs-CRP能反映脓毒症的病情严重程度,联合检测PCT及hsCRP、并对其动态监测对新生儿脓毒症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146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3例COPD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纳入急性期组,73例COPD缓解期患者纳入缓解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清PCT、hs-CRP和D-D水平,同时比较急性期组细菌感染与无细菌感染患者、不同肺功能分级的患者血清PCT、hs-CRP和D-D水平的差异。结果:急性期组与缓解期组患者的血清PCT、hs-CRP和D-D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急性期组的血清PCT、hs-CRP和D-D水平较缓解期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细菌感染组血清PCT、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细菌感染组(P0.05),而D-D水平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肺功能分级患者间的血清PCT、hs-CRP和D-D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肺功能分级越高水平越高(P0.05)。结论:AECOPD患者的血清PCT、hs-CRP和D-D水平均显著的升高,三者联合检测能够有效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有利于诊断患者是否存在有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合负压吸引的外固定钢板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到我院诊治的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共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的常规外固定钢板治疗,观察组给予复合负压吸引的外固定钢板治疗,记录和比较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和创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都完成手术,围手术期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38.24±8.16 min和8.83±1.01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49.50±9.87min和12.23±0.91周)(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疗效优良率分别是97.1%、82.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创口甲级愈合28例,乙级愈合6例,丙级愈合0例;对照组甲级愈合21例,乙级愈合8例,丙级愈合5例,观察组创口愈合情况明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合负压吸引的外固定钢板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促进骨折愈合,提高创口愈合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与肺功能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8例AE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将患者进一步分为85例存活组和3例死亡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的血清PCT、hs-CRP、D-D和FIB水平,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和最大通气量(MVV)肺功能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清PCT、hs-CRP、D-D和FI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的血清PCT、hs-CRP、D-D和FI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FEV1%、FEV1/FVC和MVV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PCT、hs-CRP、D-D和FIB水平均与FEV1%、FEV1/FVC和MVV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P0.05)。结论:AE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和不良预后与血清PCT、hs-CRP、D-D和FIB水平升高密切相关,在AECOPD患者的预后预测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要目的:分析婴幼儿脓毒症患者早期炎性细胞因子及血培养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 年2 月至2014 年5 月住院治疗的婴幼儿脓毒症患者60 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的健康婴幼儿61 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降钙素原(PCT)、软骨糖蛋 白39(YKL-4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及血培养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前PCT、YKL-40、hs-CRP、 WBC 水平及血培养阳性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前后的PCT、YKL-40、hs-CRP、WBC 水平及血 培养阳性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项联合在各时期的敏感度均高于单项检测,且五项联合在各时期的敏感度均最高,12h 后均为100%。结论:PCT、YKL-40、hs-CRP、WBC 水平及血培养可用于婴幼儿脓毒症诊断,且五项联合的诊断敏感度最高。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观察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万古霉素治疗小儿败血症的疗效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降钙素原(PCT)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败血症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万古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NLR、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7.50%vs65.00%)(P<0.05)。观察组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时间、体温改善时间、拒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为(6.22±1.05)d、(3.88±0.25)d、(5.10±0.86)d、(8.71±2.05)d,均短于对照组的(8.76±1.53)d、(6.22±0.64)d、(7.53±1.46)d和(11.24±3.36)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NLR、PCT、hs-CRP、WBC水平为(1.35±0.20)、(0.80±0.34)mg/mL、(3.56±0.62)g/L、(9.12±1.80)×109/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0.32)、(2.19±0.73)mg/mL、(9.78±2.64)g/L和(12.26±2.59)×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3+、CD4/CD8为(42.77±11.36)%、(41.27±11.26)%、(1.70±0.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80±9.32)%、(35.66±9.40)%和(1.29±0.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10.00%vs7.50%)(P>0.05)。结论: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万古霉素治疗小儿败血症的疗效显著,可降低炎症因子,提高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SAA)、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比例(N)在新生儿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并确诊感染的出生三日内的新生儿106人,以及未感染新生儿57人,将其分为未感染组、一般感染组及败血症组,比较其血清PCT、CRP、SAA、WBC及中性粒细胞比例。结果:败血症组的N、PCT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而败血症组的WBC高于或者低于未感染组(P0.05);一般感染组的N、PCT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败血症组PCT高于感染组(P0.05)。WBC、N、PCT用于鉴别诊断一般感染和败血症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551、0.580、0.815,当PCT的值设为6.785 ng/mL时,其鉴别诊断一般感染和败血症的灵敏度50.0%,特异度为97.7%。结论:PCT对于诊断败血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有效鉴别一般感染和败血症,中性粒细胞比例和白细胞在诊断细菌感染方面是PCT的补充,三者联合诊断可以提高新生儿细菌感染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