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甘肃省康县生长的9种珍稀野生食用菌经实地调查,摸清生态特征和生活习性,采集分离、培养,测定出菌丝体的形态特征,并作了温度与pH的初步实验.  相似文献   

2.
云南食用菌资源应用开发前景与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栽培食用菌和野生食用菌两方面综述了云南食用菌的资源状况 ,通过对云南食用菌研究、开发现状的总结 ,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简述了食用菌资源在云南应用开发中的广阔前景 ,并提出可持续利用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3.
元宝山有完整的亚热带气候垂直带谱自然景观、多种植被类型和丰富的植物资源。对元宝山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花卉资源调查结果表明,本地区有珍稀野生花卉有71科131属170种,其中蕨类植物15科17属20种、裸子植物1科2属2种、被子植物55科112属148种。根据本区珍稀野生花卉的现状与特点,选出25种具有开发前景的珍稀野生花卉,提出园林配置方式,并对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广东始兴南山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及珍稀植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南山自然保护区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区内有野生维管植物179科565属1039种,国家二级野生保护植物9种,其他珍稀濒危的种类7种。由此可见,南山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极其丰富,野生维管植物及珍稀保护植物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野生维管植物资源种类繁多,蕴藏量较大,而且不少种类具有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的价值,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才慧  徐爽 《广西植物》2023,43(8):1446-1456
《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要求坚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维持机制的原则,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愿景的实现路径。云南拥有全国乃至全球都极为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形成了独特的“菌文化”。然而,随着天然菌类产品越来越受欢迎,野生食用菌的采集销售量大增、产值高涨,背后潜藏野生食用菌数量锐减,部分野生食用菌类群处于濒危、易危的境地。该研究在调查云南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梳理了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薄弱、无序采集、乱采、滥采等因素都危及野生食用菌资源的生存和发展; 与此同时,相关产业标准的缺失也极大阻碍了云南野生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鉴于此,该文提出以下三点建议:(1)加快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与发展的专门立法,不能停留在目前碎片化或者混同化的立法状态,也不能只满足于本地的政策性保护。(2)构建野生食用菌采集、销售(包括国际贸易)、加工、运输等标准体系,对野生食用菌进行分类分级精准保护,尤其对采集国家保护类群应当逐步建立起采集许可证体系。(3)强化全产业链技术支撑,推进野生食用菌种质保藏、人工培育、精深加工等科技体系建设。期望该研究有助于野生食用菌的采集、加工和流通有标准可依,资源的保护利用有政策可查,并为野生食用菌的保护、利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6.
梁枝荣 《菌物学报》2013,32(Z1):57-61
食用菌生产应该与种植业、养殖业并驾齐驱,称之为食用菌培植业,是农业生产领域内的三大基础产业。解决野生食用菌的产量、质量问题,是野生食用菌产业化开发的瓶颈;必须另辟蹊径,发展食用菌原生态野生化生产,实现野生食用菌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对双孢蘑菇野生化生产和菌菜轮作进行了探讨,为我国双孢蘑菇的生产发展另辟蹊径;建议我国的双孢蘑菇生产朝两化一作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河南大别山区野生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述了河南大别山区野生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现状、地理分布和生境特点,分析了珍稀濒危植物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生产应该与种植业、养殖业并驾齐驱,称之为食用菌培植业,是农业生产领域内的三大基础产业.解决野生食用菌的产量、质量问题,是野生食用菌产业化开发的瓶颈;必须另辟蹊径,发展食用菌原生态野生化生产,实现野生食用菌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对双孢蘑菇野生化生产和菌菜轮作进行了探讨,为我国双孢蘑菇的生产发展另辟蹊径;建议我国的双孢蘑菇生产朝两化一作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山西珍稀野生花卉种质资源的种类、观赏特性和应用前景,并进一步分析了其生态特点和开发利用途径,为今后山西珍稀野生花卉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参考.  相似文献   

10.
广东野生大型真菌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东野生大型真菌物种资源丰富,据初步统计已知种类有1185种,占中国大型真菌的30%左右,其中有不少的本地特有种,野生食用菌和药用菌有300种,具有重要经济开发潜力的有50种,毒蘑菇有110多种,有广泛的开发利用价值。根据广东野生大型真菌资源特色,提出了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查明辽宁省浑河源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资源情况,合理利用和开发当地野生食药用菌资源,本研究经过两年的系统调查和采集,得到大型真菌标本610余份,采用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得到283种食药用菌,隶属于2门6纲20目53科122属,其中食用菌124种,药用菌130种。结果表明,当地的食药用菌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同时也说明当地充足水源和保护完整的森林生态对于大型真菌的生长是有积极作用的,因而在开发和利用野生食药用菌资源时,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我国食用菌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产业发展形势与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路线图和产业链构成图,初步绘制了我国食用菌产业的技术路线图,同时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知识产权与保护、资金与融资、市场与环境等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加速发展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具有丰富的野生荞麦资源。对四川省的野生荞麦种类、分布情况和营养、药用价值进行了详细综述,并根据主要种类的营养、药用价值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荞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摸清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2003~2007年多次对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种类及利用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基本摸清了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种类,本次调查显示保护区大型真菌有8目39科95属219种,有经济价值的真菌162种,其中可食用真菌149种、药用真菌52种、毒菌31种、木腐菌82种、菌根菌72种。为达到不破坏生态环境和保护资源的目的,根据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特点提出保护和综合利用建议,为保护区管理处制定大型真菌资源保护与利用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赣西北食(药)用菌的种质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晔  罗敏  许祖国  李军  方亮 《菌物研究》2004,2(2):31-37
报道了赣西北地区的食 (药 )用真菌 12 4种 ,其中 7种为江西的新记录种。为本地区大型野生真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运用民族植物学方法,以广西西部的1市1区10县为研究区域,对桂西壮族饮食文化中利用野生食用植物的传统知识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桂西壮族饮食文化中常用的野生食用植物有46科102种,其中菊科(Asteraceae)种类最多(13种),其次为苋科(Amaranthaceae)、伞形科(Umbelliferae)、蔷薇科(Rosaceae)和豆科(Leguminosae)(各6种).食用部位常为嫩枝叶、果实、全株、花、根和茎等,其中,食用部位为嫩枝叶的种类最多(48种),食用部位为根和茎的种类最少(8种),食用部位为果实、全株和花的种类分别有18、17和11种.食用方法有炒、煮汤、生食、凉拌、水煮、茶饮、上汤和配菜等,常见的食用方法为炒和煮汤.采摘时间主要为春季和夏季,部分种类可全年采食.不同区域的壮族民众对野生食用植物的选择具有随机性,主要依据方便、易得、适用、无污染等标准进行选择,且生活在不同区域、不同环境的壮族民众对野生食用植物的选择具有较明显差异.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桂西壮族民众拥有丰富的利用野生食用植物的传统知识,具有食用植物种类丰富、食用部位多样、食用方法多样等特点,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此外,根据研究结果,对桂西壮族特色饮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进行了探讨,并对当地野生食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香港瓮缸群岛共有维管植物166种,隶属于69个科138个属,其中蕨类植物7科8属10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60科128属154种。瓮缸群岛为香港著名离岛,植被生境无人为干扰,野生植物资源利用度较低,本文通过对瓮缸群岛的植被类型和野生植物资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群岛可供利用的植物资源共10类,分别为:药用植物103种、观赏植物107种、食用植物21种、牧草及饲用植物23种、材用植物17种、油脂植物22种、芳香精油植物25种、纤维植物13种、鞣料植物11种、有毒植物26种等,都有很高的开发利用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保育及开发利用建议,旨在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该群岛的野生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8.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document detail information of some of the selected wild edible having enormous potential for livelihood enhancement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by making a variety of value added products. To this end, some of the wild edibles of central Himalaya were selected and prioritized for harnessing their economic potential along with their detail information in terms of distribution, ethnobiology, phenophases and appropriate time of harvesting so as to make communities well aware about the resource availability and their harvesting period round the year. The cost-benefit analysis of each value added product prepared from selected wild edibles was worked out in detail and these analyses revealed that total monetary output, as well as the net return, is very high for all value added products prepared. Since wild edible fruits or other edible parts can be collected from wild free of cost except labour is involved in collection of these wild edibles bio-resources. In addition, information on a 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 framework & approaches for promoting participatory conservation of these wild edible species were also highlighted for appropriate management of these resources. The present attempt provides a practical example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ild edibles, their potential in livelihood improvement of local people, distribution and phenophases and availability in natural conditions, participatory conservation of these wild edibles may help policy planners at the regional and national levels to link livelihood/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19.
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地势起伏,地貌类型复杂,是第四纪地球冰川袭击下的生物避难所,是野生生物资源的天然基因库,野生真菌资源丰富。项目组成员对金佛山保护区及周边野生真菌的资源状况调查,根据Ainsworth(1973)等和C.J.Alexpoulos(2002)等的分类系统,该地区大型真菌的分布结果如下:采集到的真菌隶属于2个亚门,61科185属584种;其中有木腐菌241种、菌根菌286种、虫生菌19种,其它菌类15种;食用菌281种、毒菌100种、药用菌253种、濒危真菌20种。调查发现部分区人为破坏较严重。根据该地区野生真菌资源特色,为达到不破坏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目的,提出了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