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广东野生大型真菌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东野生大型真菌物种资源丰富,据初步统计已知种类有1185种,占中国大型真菌的30%左右,其中有不少的本地特有种,野生食用菌和药用菌有300种,具有重要经济开发潜力的有50种,毒蘑菇有110多种,有广泛的开发利用价值。根据广东野生大型真菌资源特色,提出了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
云南老君山药用真菌资源初步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云南西北部老君山的大型真菌资源十分丰富,据初步调查统计,仅药用菌就有约211种,其中最具开发利用价值的近50种,这些野生药用菌在改善老君山山区各族人民膳食结构和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重点介绍了该地区药用价值最大的21种珍稀药用真菌,除较详细地描述其功效外,还介绍它们的生长习性和分布位置,以期为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老君山野生药用真菌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赣西北食(药)用菌的种质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晔  罗敏  许祖国  李军  方亮 《菌物研究》2004,2(2):31-37
报道了赣西北地区的食 (药 )用真菌 12 4种 ,其中 7种为江西的新记录种。为本地区大型野生真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地势起伏,地貌类型复杂,是第四纪地球冰川袭击下的生物避难所,是野生生物资源的天然基因库,野生真菌资源丰富。项目组成员对金佛山保护区及周边野生真菌的资源状况调查,根据Ainsworth(1973)等和C.J.Alexpoulos(2002)等的分类系统,该地区大型真菌的分布结果如下:采集到的真菌隶属于2个亚门,61科185属584种;其中有木腐菌241种、菌根菌286种、虫生菌19种,其它菌类15种;食用菌281种、毒菌100种、药用菌253种、濒危真菌20种。调查发现部分区人为破坏较严重。根据该地区野生真菌资源特色,为达到不破坏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目的,提出了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5.
甘肃大型真菌灰包科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包科大多数担子果幼时可食,成熟后又有收敛止血以致抗癌等药用功效。为了有效地利用这类宝贵的野生大型真菌资源,对甘肃省灰包科种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首次对该省灰包科种类进行了系统鉴定,共报道了6属、29种及1变种。其中有10种、1变种为甘肃分布新记录;17种为食用或药用菌。  相似文献   

6.
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调查初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蔡怀頫  刘红霞  郭一妹  崔国发 《生态科学》2003,22(3):250-251,244
松山自然保护区是北京市的国家级保护区,具有暖温带北段典型的自然景观,保护对象为天然油松林和落叶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此次报道了松山自然保护区部分地区大型真菌的初步调查结果,采用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Ainsworth(1973)的分类系统进行分类。采集到的这些大型真菌隶属于2个亚门,4目,16科,31种,其中食用、药用菌23种,木腐菌7种,外生菌根菌7种,有毒真菌6种。松山自然保护区内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有益的食用菌、药用菌及菌根真菌种类相对较多,菌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7.
2018—2020年通过对印江县大型真菌物种资源多样性进行调查与评估,共采集大型真菌950余份,鉴定出320种,隶属于118属49科,其中食用菌113种、药用菌41种、毒菌32种。按照《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6种大型真菌处于受威胁状态。根据研究结果,初步讨论了大型真菌与气候、植被之间的相关性,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印江县大型真菌多样性保护与监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集调查,共鉴定出山东省野生经济真菌164种,其中食用菌96种,药用菌30种,食药兼用者3种,毒蘑菇35种。对开发利用山东省经济真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文献和标本信息以及专家提供的数据, 依据中国大型真菌评估的标准和程序, 对中国范围内已知大型担子菌进行了受威胁状态评估。结果显示, 在评估的6,268种担子菌中, 受威胁(疑似灭绝、极危、濒危、易危)的物种有45种, 受威胁比例为0.72%。受威胁的大型担子菌物种中食药用菌比例达1/3以上, 且大部分物种仍无法人工栽培, 主要依赖野生资源。我国受威胁担子菌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和东北地区。人类活动导致的物种栖息地萎缩和破坏是我国大型担子菌受威胁的首要因子, 过度采挖是食药用菌受威胁的重要原因。此外, 数据不足的大型担子菌共4,251种, 占被评估大型担子菌总数的67.82%, 表明我国大型担子菌物种多样性及相关研究还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0.
离褶伞属Lyophyllum (Fr.) Singer真菌是一类野生食药用菌,富含丰富的化学成分和广泛的生物活性,具有极高的食药用价值。文中介绍了离褶伞属真菌的常见种类,综述了离褶伞属真菌中含有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回顾了近20年离褶伞属的研究进程,并初步探讨了离褶伞属真菌中尚需完善的问题,为该属真菌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调查吉林省长白山地区野生食药兼用菌资源,介绍几种具有开发潜力的野生食药兼用菌形态特性、生态习性、食疗保健价值。指出长白山野生食药兼用菌的开发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2.
2002—2009年夏,对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景东县及其周边地区野生食用菌的物种多样性、用途或特性以及濒危等级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采集、鉴定标本593份,并对采于该区的214份馆藏标本进行了统计,野生食用菌共计35科61属134种(含变种、变型)。同时对该区市场上出售的野生贸易类群也进行了调查统计,有28科39属95种(含变种、变型)。迄今普洱共计有野生食用菌38科67属155种(含变种、变型),其中多孔菌科(Polyporaceae)所含种数最多,有17种,占总种数的10.97%;红菇科(Russulaceae)和牛肝菌科(Bo-letaceae)皆为16种,共占总种数的20.65%,灵芝菌科(Ganodermataceae)有11种,占总种数7.1%。在这些类群当中,木耳属(Auricularia)、牛肝菌属(Boletus)、乳菇属(Lactarius)、枝瑚菌属(Ramaria)、红菇属(Russula)、蚁巢菌属(Termitomyces)和革菌属(Thelephora)等属的42种真菌为普洱市场上最常见的野生贸易类群,约占云南优势野生贸易真菌总种数的52.5%。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野生食用菌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导致其商业化采收规模急剧扩大,造成生存环境的破坏甚至丧失,从而使普洱野生食用菌,尤其是野生贸易类群的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因此,亟待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护和管理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以期达到持续利用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云南松林野生食用菌物种多样性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近年来,随着野生食用菌的商业化采收规模急剧扩大,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下野生食用菌尤其是野生贸易真菌的种类和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作者于2000-2004年夏,对滇中及其邻近地区云南松林下野生食用菌的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作者共采集、鉴定标本457号,并对他人采自云南松林下的152号馆藏标本也进行了重新鉴定,共统计野生食用菌27科39属147种(含变种、变型);同时对市场上出售的采自云南松林下的野生食用菌类群也进行了调查统计,共收集、鉴定标本167号,计21科33属97种(含变种、变型)。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记录云南松林产野生食用菌共计27科43属211种(含变种、变型),野生贸易真菌有23科35属111种(含变种、变型)。其中红菇科(Russulaceae)的种数最多,包括红菇属(Russula)32种,乳菇属(Lactarius)17种,分别占总种数的15.17%和8.06%;牛肝菌科(Boletaceae)占第二位,有41种,占总种数的19.43%。其次是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17种,占总种数的8.06%。丛枝瑚菌科(Ramariaceae)有11种,乳牛肝菌科(Suillaceae)11种,鸡油菌科(Cantharellaceae)9种,三者的种数占总种数的百分比分别为5.21%、5.21%和4.27%。在这些类群当中,红菇属、牛肝菌属(Boletus)、乳菇属、乳牛肝菌属(Suillus)、枝瑚菌属(Ramaria)、口蘑属(Tricholoma)、鸡油菌属(Cantharellus)和革菌属(Thelephora)的30余种真菌为云南市场上最为常见的野生贸易类群,约占云南优势野生贸易真菌种数的47.50%。作者呼吁立即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护和管理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并加强研究,以期达到持续利用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担子菌类的食用菌种类多、价值高、产量大,然而其产业的升级发展需要对食用菌生长发育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深入解析。目前多种食用菌完成了全基因组测序,然而作为非模式种其与模式丝状真菌间的直系同源基因目前尚缺乏全基因组水平的系统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本研究以草菇为参照物种,将其与几种食用菌和模式丝状真菌进行两两直系同源基因分析,并对多物种间不同类型的直系同源基因进行功能富集。结果显示:一对一直系同源基因较多富集于基因复制、转录、翻译、修饰、加工等保守的基本功能类别;非一对一直系同源基因多属于基因家族,且包含了65%的转录因子,功能上富集在碳水化合物、脂质、氨基酸、次生代谢物及外源物质的代谢通路。无直系同源基因则较多富集在与基因重组、修复、信号转导相关的功能类别、特导性转录因子以及未知的预测基因。结果为食用菌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桑瀚旭  李玉 《菌物研究》2012,(4):216-221
通过对黑龙江省沾河地区坤得气林场红松母树林区域内林下大型真菌调查,获得标本677份,经鉴定为38科73属169种,其中黑龙江省新记录种13种。根据食药用途划分出食用真菌81种,药用真菌26种,有毒真菌24种。  相似文献   

16.
An ethnobotanical survey on the medicinal plant species marketed in Quanzhou, southern Fujian, was conducted in order to document traditional medicinal knowledge and application of medicinal plants in dietary. In addition to literature review, data was obtained using ethnobotanical tools and methods, including personal interviews during field trips, collecting herbarium specimens, and species identification by cross referenc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re are 148 wild medicinal species, belonging to 56 plant families and 117 genera present in Quanzhou, southern Fujian. Among them, 46 species are edible wild herbs, 37 species are medicinal plants, 38 species are used as tea substituting plants or herbal tea,22 species are wild fruits, 4 species are used as spices and 1 species is used to make bean jelly; 2) The plant families which comprise a major part of the pool are Compositae, Lamiaceae, Rosaceae, Leguminosae, Rubiaceae, Liliaceae, Orchidaceae and Moraceae; 3)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utilization of the medicinal plants in Quanzhou area, and proposed methods to inherit the culture of using wild plants in dietary, as well as methods to conserve the edible medicinal wild plant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7.
块菌是指Tuber属的真菌种类,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生在地下,其中包含着世界上最美味和价值最昂贵的食用菌.中国食与药用真菌文化悠久,历代本草都不乏各种菌类的记载,但在本草中记载的与块菌有关系的菌类唯有1245年陈仁玉编撰的“菌谱”中称之为“麦蕈”和俗名为“麦丹蕈”的一种地下真菌.日本本草对“麦蕈”也屡有记载,并把“麦蕈”叫“地肾”和“松露”.这是“松露”一名的最早记载,“麦蕈”或“松露”可能是被现代菌物学称之为须腹菌(Rhizopogon spp.)的真菌种类.因而,“松露”一名虽是汉字,但是所指并非真正的块菌,应是须腹菌(Rhizopogon spp.),也称“假块菌”(false truffle),所以松露和块菌寓意各异.产于我国西南地区的食用黑块菌主要是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或中华块菌(T.sinernse)、夏块菌(T.aestivum=T.uncinatu)和拟喜马拉雅块菌(T.pseudohimalayense=T.pseudoexcavatum),近年来身价倍增,成为中国野生食用菌出口种类中名列前三甲的菌类,在世界块菌市场上也颇受欢迎.喜马拉雅块菌(T.himalayense)在我国尚未发现它的踪迹.印度块菌和中华块菌形态上有差异,若把中国产的类似黑孢块菌的黑块菌统称为印度块菌(T.indicum)尚值得商榷.中华块菌或印度块菌形态和遗传变异多样,尚需进一步研究.2010年在云南和四川相继发现的大型香味浓郁的白块菌,近似于波氏块菌(T.borchii)组的块菌,颇具研究和巨大的商业价值,表明我国块菌资源比原有记载的要丰富的多.由于利益之驱动和疏于管理,掠夺式的采收方法造成了块菌产区生态环境毁灭性的破坏,一些商业化采集区的块菌已濒临灭绝,中国西南地区的块菌资源的保护问题迫在眉睫.本文对产自欧洲、美洲的块菌、沙漠块菌,以及块菌的生态意义和种植作了简要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大型真菌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为人类提供经济价值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对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详细调查, 为该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作者于2019‒2020年采用样线法和随机踏查法对该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资源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和评估, 共采集大型真菌标本1,132份。结合形态学和ITS序列证据进行了鉴定, 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该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资源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236种大型真菌, 隶属于2门6纲18目56科107属, 其中15种属于子囊菌门, 221种属于担子菌门。为方便统计, 将大于等于10个种的科定为优势科, 大于等于5个种的属定为优势属。其中优势科有红菇科、蘑菇科、多孔菌科和丝膜菌科, 每个科所包含的种数分别占总种数的8.90%、7.20%、5.93%和4.24%, 共计62种。优势属有红菇属(Russula)、蘑菇属(Agaricus)、鹅膏菌属(Amanita)、丝膜菌属(Cortinarius)、马勃属(Lycoperdon)、小皮伞属(Marasmius)等11个属, 共包含79个种, 占总种数的33.48%。对大型真菌的资源价值评价的结果显示, 保护区内共有食用菌66种、药用菌35种、有毒菌36种和食药兼用菌26种。研究结果表明, 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丰富, 优势科和优势属中最为丰富的分别是红菇科和红菇属(Russula), 具有经济价值的菌达127种, 为食用菌的引种驯化、药用菌开发利用亦或有毒菌鉴别提供了丰富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