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研究诱导HSP70高表达对低氧引起的大鼠海马DG区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海马DG区神经细胞分别在41℃温浴2h和加入砷酸钠诱导HSP70高表达。对照低氧而不预热,并用HSP70反义寡核苷酸链抑制HSP70合成,观察HSP70与低氧大鼠海马DG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DNA碎片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HSP70。结果:预热和砷酸钠都可以诱导细胞HSP70高表达;HSP70高表达可以明显减少低氧诱导的细胞凋亡。在预热前导入HSP70反义核酸,可以降低HSP70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HSP70高表达可以保护细胞由于低氧引起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预处理(LIP)后大鼠海马CA3区和齿状回区(DG)p38MAPK和HSP70的表达,以进一步探讨CA3区和DG区的缺血耐受机制。方法: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和LIP组,LIP组进一步分为LIP6 h、LIP 12h、LIP1 d、LIP2d、LIP3 d、LIP4d和LIP5 d亚组。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大鼠海马CA3区及DG区p38MAPK和HSP70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LIP后大鼠海马CA3区及DG区p-p38MAPK及HSP70的表达呈现出动态的变化,其中p-p38MAPK的表达于LIP后1 d明显增加、3 d达到高峰,LIP后4 d逐渐下降;HSP 70的表达则于LIP后2 d明显增加、3 d达到高峰,LIP后4 d逐渐下降。结论:LIP上调了大鼠海马CA3区和DG区p38MAPK和HSP70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旨在观察间歇性低压低氧(IH)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过程中,大鼠海马CA1区磷酸化p38MAPK(p-p38 MAPK)的表达以及表达p-p38 MAPK的星形胶质细胞数量。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n=5):假手术(sham)0 min组、IH+sham 0 min组、sham 7 d组、IH+sham 7 d组、损伤性缺血(Is)7 d组、IH+Is 7 d组。通过硫堇染色对各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进行神经病理学评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pp38 MAPK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表达p-p38 MAPK的星形胶质细胞数量。结果:IH预处理可以诱导脑缺血耐受,同时引起大鼠海马CA1区p-p38 MAPK的表达明显增加,且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p-p38 MAPK的表达。结论:低压低氧预处理促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p-p38MAPK上调可能是IH预处理保护脑的一个途经。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体视显微镜下分割Wistar大鼠海马CA1区、CA3区和齿状回(DG)区。方法:24只健康Wistar大鼠,分组如下:①6只大鼠取脑后硫堇染色,观察海马各区细胞形态;②6只大鼠分离出海马,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海马形态并分割CA1区、CA3区和DG区,各区分别切片后硫堇染色;③12只大鼠检测海马各区HSP 70的表达。结果:①大脑冠状切片硫堇染色清晰显示出海马CA1区、CA3区和DG区;②体视显微镜下,在海马腹侧面,沿着CA1区和DG区之间的海马沟可分割开CA1区和DG区,沿着CA3区和DG区之间的裂隙可分割开CA3区和DG区;分割后的海马各区细胞形态结构与整体大脑冠状切片上相对应区域的细胞形态结构一致;③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脑缺血组HSP 70的表达在海马CA3+DG区明显上调、而在CA1无明显变化,这一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一致。结论:上述方法可比较明确地分割Wistar大鼠海马CA1区、CA3区和DG区,分割得到的各区组织可用于蛋白质表达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三七皂苷单体Rg1对低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p38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SD大鼠PASMCs,实验用2至5代细胞,实验分六组:常氧组(N组),低氧高二氧化碳组(H组),DM-SO对照组(HD组),Rg1干预组(RgL、RgM、RgH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RT-PCR检测p38MAPK mRNA的表达。结果:Westernblot、RT-PCR结果显示,HD组p-p38MAPK蛋白和p38MAPK mRNA表达明显高于N组(P<0.01),RgL、RgM、RgH组不同程度抑制了p-p38MAPK蛋白和p38MAPK mRNA和的表达(P<0.01),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三七皂苷单体Rg1对低氧高二氧化碳条件下PASMCs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8MAPK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研究急慢性缺氧大鼠海马DG区神经细胞细胞DNA损伤和人参皂甙对缺氧大鼠海马细胞DNA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急、慢性缺氧正常对照组、急性缺氧组和慢性缺氧组(分别在模拟海拔5000米高原环境连续缺氧暴露0d、3d和30d)、急性缺氧人参皂甙干预组、慢性缺氧人参皂甙干预组.应用SCGE检测海马DG区神经细胞DNA损伤.结果:随着缺氧时间的增加,海马DG区神经细胞DNA的损伤程度加重,尾长、尾部DNA百分含量和尾距显著增加(P<0.05).人参皂甙能使缺氧损伤的海马DG区神经细胞的尾长、尾部DNA百分含量和尾距均较缺氧组减少(P<0.05).结论:人参皂甙能有效地减轻缺氧引起的海马组织细胞DNA的断裂损伤.  相似文献   

7.
该实验旨在探讨三七皂苷单体Rb1对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收缩的作用及其与p38MAPK信号通路的关系。原代培养雄性SD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取第2~5代细胞,随机分为五组:常氧组(N组)、低氧高二氧化碳(1%O2,6%CO2)组(H组)、低氧高二氧化碳+8 mg/m LRb1组(RbL组)、低氧高二氧化碳+40 mg/m L Rb1组(RbM组)、低氧高二氧化碳+100 mg/m L Rb1组(RbH组)。孵育24 h后收集细胞,分别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p38MAPK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p38MAPK基因的表达水平。p-p38MAPK蛋白在N组表达弱阳性;较之H组,Rb1干预组(RbL、RbM、RbH组)表达均不同程度减弱,以RbM组最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38MAPK m RNA在N组表达较弱;与H组相比,RbL、RbM和RbH组中p38MAPK m RNA表达均不同程度下降,以RbM组最为显著(P0.01)。上述结果表明,p38MAPK信号通路可能介导大鼠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收缩;三七皂苷单体Rb1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的表达而减轻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收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海拔低氧条件下不同时间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变化,探讨NCAM在机体对低氧应激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平原SD大鼠运至海拔(4100m)地区,在第2、5、9、15天取大鼠海马,常规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高原环境下NCAM的表达变化。结果:NCAM在高海拔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NCAM的表达在第2、5、9天是明显低于正常(P0.05),在第15天达到正常(P0.05)。结论:高原低氧应激反应后NCAM基因表达先降低后升高,提示其在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和显微图像分析方法检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HSP70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海马未见HSP70阳性细胞,缺血再灌注组海马HSP70阳性细胞数增多.分别注射CGRP或NGF后海马区HSP70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二者合用时平均光密度值较比单独应用高(P<0.05).结论CGRP和NGF上调缺血神经元HSP70的表达,二者合用作用更强,对缺血神经元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间歇低氧对幼鼠部分脑区p38MAPK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幼鼠(3-4周龄)50只,随机分为5组(n=10):间歇低氧2周组(2IH组)、间歇低氧4周组(4IH组)、间歇低氧4周后恢复组(4F组)、对照2周组(2C组)和对照4周组(4C组)。建立慢性间歇低氧幼鼠模型,以RT-PCR法和Westemblot法分别测幼鼠海马及前额叶皮层p38MAPKmRNA和磷酸化p38MAPK(p-p38)蛋白的表达。结果:21H、4IH和4F组幼鼠海马、前额叶皮层的p38MAPK mRNA及p-p38蛋白均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P均〈0.05)。结论:慢性间歇低氧可激活幼鼠部分脑区D38MAPK。  相似文献   

11.
目的:实验旨在观察急性间歇低氧(氧含量12.7%)跑台运动后不同恢复环境下大鼠腓肠肌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的时程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进行低氧环境下的急性间歇跑台运动,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低氧运动后即刻、低氧运动后低氧恢复及常氧氧恢复1d,2d,7d的大鼠腓肠肌HSP70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急性间歇低氧运动后即刻HSP70蛋白表达水平开始升高。常氧恢复第1dHSP70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常氧对照组,P〈0.05。第2d、第7d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低氧恢复中HSP70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常氧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间歇低氧运动后能诱导HSP70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低氧恢复过程中HSP70蛋白高水平表达维持的时间要比常氧恢复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β25-35诱导模拟人类Alzheimer’s病(AD)的大鼠病理模型中神经元受损与老年性记忆减退之间的关系,以及热耐受处理致HSP70产生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海马内一次性注射β-淀粉样多肽25-35片段(Aβ25-35)制作大鼠AD模型,一周后进行水迷宫行为学测定,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HSP70的表达、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元的坏死和凋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海马内注射Aβ25-35后出现学习记忆能力降低,神经元的坏死和凋亡增多,并且海马区有HSP70的生成,而热休克预处理组能够进一步增加HSP70的生成(P<0·05),减轻神经元的坏死和凋亡的程度(P<0·05)。结论海马内注射Aβ25-35诱导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低下与凋亡导致神经元数量减少有关,而Aβ的毒性是神经元凋亡的重要原因,热休克预处理通过增加热休克蛋白表达,对神经元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液泡分选蛋白4B(VPS4B)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内侧半月板部分切除加前交叉韧带切断的方法建立骨关节炎SD大鼠模型,通过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VPS4B在大鼠关节软骨中的表达。番红O/固绿染色方法检测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变化。通过用10 ng/mL的IL-1β诱导人软骨肉瘤细胞SW1353 24 h来模拟骨关节炎样软骨细胞损伤,Western blot检测SW1353细胞中VPS4B、凋亡相关因子(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PARP)和磷酸化p38的表达。转染si-RNA敲低SW1353细胞中VPS4B表达,并评估其对IL-1β诱导的SW1353细胞凋亡标记和p38 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膜联蛋白V (Annexin V)和碘化丙啶(PI)染色用于检测软骨细胞凋亡。结果:VPS4B在模型组大鼠的关节软骨中明显上调(P0.05)。IL-1β诱导24 h后,SW1353细胞中的VPS4B、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和p-p38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而转染VPS4B-si RNA敲低VPS4B的表达后,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和p-p38蛋白表达水平均被抑制,并且抑制了IL-1β诱导细胞的凋亡率。结论:VPS4B在骨关节炎发病过程中明显上调,VPS4B的上调通过激活p38 MAPK信号通路来促进软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鼠脑创伤后海马神经组织中casepase-3表达及其在细胞凋亡中的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创伤组,用Marmarou方法造成大鼠重型弥漫性颅脑创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casepase-3蛋白表达情况,原位细胞DNA断裂检测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动态变化。同时行TUNEL与caspase-3双标染色。结果:对照组海马区神经细胞casepase-3未见明显表达,创伤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casepase-3表达在伤后3小时开始升高,伤后3天达高峰(P0.01),伤后7天下降明显。对照组海马区未见TUNEL阳性细胞,创伤组海马区TUNEL阳性细胞伤后3小时开始增多,伤后3天达高峰(P0.01),伤后7天下降。可见创伤组TUNEL染色与caspase-3免疫染色双标阳性的细胞伤后6小时细胞数量逐渐增多,于伤后3天达高峰(P0.01),伤后7天双标阳性细胞数量下降。Casepase-3表达与TUNEL阳性细胞明显相关(P0.01)。结论:大鼠脑创伤后casepase-3的过度表达是影响大鼠脑创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原因之一,抑制casepase-3活性表达对神经组织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p38 MAPK介导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观察p38MAPK与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变之间的关系。将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胰岛素治疗组,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检测p38MAPK和磷酸化p38MAPK(P—p38MAPK)蛋白表达。采用机械分离和酶消化获取SD大鼠肾小管节段,进行肾小管上皮细胞培养,将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对照组、高渗组(20mmol/L D—mannitol)、高糖组(20mmol/L D—glucose)和SB202190(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高糖组,处理72h后收集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actin,α-SMA)、p-p38MAPK和Snaill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38MAPK、p-p38MAPK、Snaill、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α-SMA和E-cadherin的表达,RT-PCR检测α-SMA和E-cadherin mRNA的表达。体内和体外结果均显示,高糖状态激活了p38MAPK,这种活化作用在体内可因胰岛素控制血糖而被消除,在体外可被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2190显著抑制;高糖组α-SMA蛋白和mRNA在原代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2倍和8倍(P〈0.01),SB202190处理组其表达则较高糖组分别减少67%和50%(P〈0.01)。SB202190不影响TGF—β1蛋白表达,但下调Snaill蛋白表达,并部分恢复高糖组E—cadherin蛋白和mRNA的表达。上述结果提示,p38MAPK可能通过转录因子Snaill介导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变。  相似文献   

16.
甲醛炎性痛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甲醛炎性痛是否可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方法:采用行为学方法观察大鼠自发痛反应,流式细胞术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神经元p5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大鼠足底皮下注射甲醛后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显著增高,海马各区p5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二者均于注射甲醛后3d达高峰;足底两次注射甲醛和一次注射甲醛组比较,大鼠自发痛反应增强,并且海马神经元凋亡率进一步增加。结论:甲醛炎性痛可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这种改变具有一定的时程特征;海马神经元凋亡率与疼痛强度有关;p53蛋白的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伤害性信息传入对神经元凋亡的诱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内远位触液神经元内p-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分布及其在噪声应激时的表达。方法:用霍乱毒素亚单位B与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CB-HRP)标记和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技术.观察SD大鼠脑实质内远位触液神经元中p-p38MAPK的分布:进一步制作噪声应激动物模型,观察噪声应激后该类神经元中p-p38MAPK的表达变化。结果:在脑干的特定部位恒定出现被CB-HRP标记的两组神经细胞簇,其他脑区未见CB-HRP标记神经细胞簇。不予应激刺激,该细胞簇内仅有个别神经元见有CB-HRP/p—p38MAPK;噪声应激刺激1d时,上述特定部位细胞簇的CB-HRP/p-p38MAPK双重标记神经元数目没有明显变化;噪音应激刺激5d时,CB-HRP/p—p38MAPK双重标记神经元数目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噪音应激刺激10d时CB-HRP/p—p38MAPK双重标记神经元数目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噪音应激刺激20d时,CB-HRP/p—p38MAPK双重标记神经元数目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结论:在脑干特定部位恒定存在的两组被CBHRP标记的细胞团为远位触液神经元,其中少数触液神经元有p-p38MAPK表达,且当给予动物噪声应激刺激时,p-p38MAPK免疫阳性神经元和CB-HRP/p—p38MAPK双重标记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加,提示脑实质内的这种远位触液神经元中的P—p38MAPK可能参与了机体对噪声应激的信息传递或调控,其作用随应激天数增加而日趋增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内低氧对新生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影响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低氧后的表达与当归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和当归组分别受孕,取新生鼠脑组织制片后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mRNA、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mR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原位杂交。结果:当归能显著增大低氧新生鼠海马CA3区NSE mRNA和VEGF mRNA原位杂交阳性细胞IOD值,减小GFAP mRNA原位杂交阳性细胞IOD值。结论:当归注射液可增加低氧所致的新生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的数量,减弱该区神经胶质细胞的增生,其机制可能是进一步上调低氧后VEGF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丁基苯酞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以及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方法:126只大鼠分为实验对照组(36只)、脑缺血组(36只)、丁基苯酞组(6只)、丁基苯酞+脑缺血组(36只)、槲皮素+丁基苯酞+脑缺血组(6只)、DMSO+丁基苯酞+脑缺血组(6只)。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后。实验对照组、脑缺血组、丁基苯酞+脑缺血组下另加设5个亚组,为手术后6 h、12 h、1 d、3 d、5 d组。用硫堇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丁基苯酞对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迟发性死亡以及HSP70表达的影响。结果:丁基苯酞预处理可以减轻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迟发性死亡,明显增加CA1区HSP70的阳性表达,且持续时间较长(6 h-5 d);应用HSP70抑制剂可以阻断丁基苯酞预处理诱导的大鼠脑缺血耐受。结论:丁基苯酞可能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元保护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HSP70的表达完成的。  相似文献   

20.
褪黑素对内毒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内毒素(LPS)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时,p-p38蛋白激酶(p-p38MAPK)在肺组织的表达及褪黑素(MT)对肺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4只,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LPS)和褪黑素干预组(LPS+MT),采用气管内滴注LPS的方法建立大鼠ALI的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肺组织中p-p38蛋白激酶的表达变化,并在光镜下观察大鼠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Control组气道和肺组织可见反应极弱的p-p38蛋白激酶阳性细胞,散在分布于气道上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LPS组p-p38蛋白激酶阳性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或P0.01),主要分布于浸润的炎症细胞、气道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LPS+MT组气道和肺组织中阳性细胞数较LPS组明显减少(P0.05或P0.01),Western blot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一致。结论:LPS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中,肺内炎性、非炎性细胞均有p38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MT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机制可能与其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