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利用酵母菌转化肉桂酸生成L-苯丙氨酸的方法进行了菌株筛选、菌体细胞培养、转化反应条件以及产物提取等方面的探索。从13个属的71株酵母菌中选到转化生成L-苯丙氨酸较高的粘红酵母(Rhodosorula glusinis)As 2.102菌株。经实验得出该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在含有1.5%酵母膏、1%葡萄糖、1.5%蛋白胨、0.05%L-苯丙氨酸、0.05% KH2PO4、0.5%NaCl、pH5.0的培养基中,30℃振荡培养20小时;最佳转化条件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中L-苯丙氨酸解氨酶(PAL)(EC4.3.1.5)的产酶条件及用此酶把反式肉桂酸转化成苯丙氨酸的条件.结果表明,在下列培养基(g/L)及培养条件下PAL的活力较高:酵母膏10.0,蛋白胨10.0,NaCl5.0,KH_2PO_4 0.5,苯内氨酸0.5,(NH_4)_2SO_41.0,葡萄糖5.0,pH6.0—6.5,培养温度为30℃.转化过程中,[NH_4~+]对初速度的影响符合米氏方程,其K_m和V_(max)分别为16.85mol/L和5.96 g·L~(-1)·h~(-1),最适pH为10.0.底物肉桂酸对反应初速度的影响,在低浓度时有激活作用,在高浓度下则有抑制作用.肉桂酸转化为苯丙氨酸的转化率在60.0%以上.  相似文献   

3.
酵母细胞生物转化反式—肉桂酸生产L—苯丙氨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文献调查,搜集了国内可能相关的30株酵母,进行生物转化反式-肉桂酸(t-Ca) 生产L-苯丙氨酸 (L-Phe) 的微生物筛选研究,并对部分菌株生物转化能力,即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EC _(4、3、1、5) 活性水平进行了初步评估。筛选结果是:22株酵母具有转化 t-Ca 生成 L-Phe 的能力,转化率在2—67%范围。选出7株酵母研究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细胞生长和PAL活性的时间过程关系,PAL 活性范围在 2.3—14.4x10~(-s)u/m g细胞干重。深红酵母 (Rhodotorularubra) AS2.166作为生物转化制备实经菌株,在静止细胞和固定化细胞批式反应条件下,结果获得L-Phe分离产率分别为42.0%,28.7%。  相似文献   

4.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 ,在大肠杆菌中克隆并表达苯丙氨酸脱氨酶 (PAL) (EC4 .3 .1 .5) ,并应用此酶转化肉桂酸生成L 苯丙氨酸。方法是将欧芹苯丙氨酸脱氨酶cDNA亚克隆到组成型表达载体pMG3 6e启动子P3 2下游 ,以菌落PCR法鉴定插入片段的大小和方向都正确的克隆 ,进而以HPLC检测肉桂酸浓度的方法鉴别重组质粒有催化肉桂酸生成L 苯丙氨酸的酶活力。结果获得能表达PAL酶活性的阳性克隆 ,在pH1 0 ,含 1 .0 %肉桂酸、8.0mol/L氨的转化液中 ,3 0℃反应 2 0h ,肉桂酸重量转化率可达 60 %。该基因工程菌有希望用于工业化生产L 苯丙氨酸。  相似文献   

5.
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转化反式肉桂酸生产L-苯丙氨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探红酵母(Rhodotorula rubra)的培养基成分、培养固定化及转化条件。实验表明最佳培养基成分(%):葡萄糖0 5,胰蛋白胨0.5,酵母膏0.5,磷酸二氢钾0.05,L-Phe0.05,pH.0,30℃,20L发酵罐中培养15~17h.最佳固定化条件为:用2.5%卡拉胶包埋18%的湿菌体。最佳转化条件为:1.0%反式肉桂酸,4mol/L铵离子,pH10.5,30℃。用卡拉胶固定化的深红酵母(Rhodotorula rubra)可以将77.7%的反式肉桂酸转化为L-苯丙氪酸。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利用赭曲霉Aspergillus ochraceusNG1203进行C11α-羟基化齐墩果酸生化反应的条件。得出了菌株摇瓶培养最佳培养基配方(g.L-1):葡萄糖20,玉米浆25,酵母膏3,K2HPO41.5,pH 6.0。菌株培养20 h,加入2 mg.L-1的齐墩果酸利于诱导羟基化酶的产生。菌株在28℃下以150 r.min-1振荡培养24 h,加入底物的乙醇溶液,使转化液中齐墩果酸的初始质量浓度达100 mg.L-1,转化液中乙醇体积分数最终达3%。经96 h转化,齐墩果酸转化率可达到10.12%。通过HPLC1、H NMR和13C NMR分析,结果表明产物为C11α-羟基齐墩果酸。  相似文献   

7.
几种效应物对苯丙氨酸解氨酶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利用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转化肉桂酸生成L-苯丙氨酸的生物转化反应条件进行优化,采用添加效应物的方法来提高苯丙氨酸解氨酶的稳定性,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谷氨酸钠,海藻酸钠,聚乙二醇,甘油,锌粉,氮气等对PAL的稳定性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和方差分析,确定在转化液中添加1.0g/L锌粉和20g/L谷氨酸钠作为效应物,L-苯丙氨酸积累浓度提高55%,该两种效应物对PAL的稳定性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利用重组E.coli产天冬氨酸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催化生产L-4-氧苯丙氨酸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最佳转化条件为-37℃,pH值4.5—8.5,菌体与酮酸的质量浓度比为1.5,CTAB的质量分数为0.04%,酮酸的质量浓度11.28g/L,富马酸铵与酮酸的摩尔比为3.0:1.0,添加1mmol/L的Fe^2+,L-天冬氨酸与酮酸的摩尔比为0.4:1。在最适条件下,经过14h酶转化反应达到平衡,酮酸转化率可达到95%以上,L-4-氟苯丙氨酸得率也可达到80%以上。此法原料简单易得,为L-4-氟苯丙氨酸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ICIMY008 6)菌体在油酸-水两 相体系中转化L-苯丙氨酸生成2-苯乙醇,以期解除产物抑制的同时降低萃取相油酸对转化的 不利影响,提高2-苯乙醇产量.方法:对2-苯乙醇的生成与菌体生长的关系进行考察,以确 定菌体转化法的可行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获得转化培养基最佳配方;对菌体 转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向装液量为25mL/250mL转化培养基中加入0.6g 酵母湿菌体,30℃ 、100r/min条件下转化,9h加入等体积油酸,催化27h,产物浓度达4.55g/L.结 论:2-苯乙醇的制备可以使用菌体转化法,该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两相转化体系中油酸的毒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产碱菌(Alcaligenes sp)119.能将苯丙酮酸一步转化成L-苯内氨酸。酶反应的最适pH为8 5.该酶在pH8 9之间稳定.最适反应温度为37-15℃.金属离子Fe2+、Mn2+等对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该菌株培养在由葡萄糖、蛋白胨,牛肉膏等组成的培养基中,可获得最高转化率L-天冬氨酸为酶反应的最佳氨基供体。当苯丙酮酸浓度为0.2mol/L时,细胞在37℃下反应16小时.可产L-苯内氨酸30.lg/L.其克分丁转化率为92.7% 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提纯产物.总收率在69%以上。产物经熔点、比旋光度、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纸上层析鉴定.证实是L-苯丙氨酸。  相似文献   

11.
响应面法优化脯氨酸羟化酶转化反应工艺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优化脯氨酸羟化酶表达条件和转化反应条件,提高其转化反应效率。采用单因素法筛选脯氨酸羟化酶的最佳诱导温度、诱导剂浓度和转化反应条件,并采用响应面法预测影响转化反应各因素的最佳条件。结果显示,经过筛选和验证,蛋白表达最适诱导温度为28℃,IPTG浓度为0.2 mmol/L;转化反应最佳条件为:120 mmol/L 2-(N-吗啡啉)乙磺酸(pH 6.6)、1.5% Nonidet P-40、200 mmol/L L-脯氨酸、200 mmol/L α-酮戊二酸,6 mmol/L L-抗坏血酸、6.0 mmol/L 硫酸亚铁,最适反应温度为27℃,振荡速率为152 r/min。在最佳条件下,转化反应进行48 h后产物反式-4-羟基-L-脯氨酸的转化率可达100%,为合成反式-4-羟基-L-脯氨酸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转化反式肉桂酸生产L—苯丙氨酸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深红酵母(Rhodotorularubra)的培养基成分,培养固定化及转化条件,实验表明最佳基成分(%)葡萄糖0.5,胰蛋白胨0.5,酵母膏0.5,磷酸二氢钾0.05,L-Phe0.05,pH7.0,30℃20L发酵罐中培养15~17h,最佳固定化条件为:用2.5%卡拉胶包埋18%的湿菌体,最佳转化条件为:1.0%反式肉桂酸,4mol/L铵离子,pH0.5,30℃,用卡拉胶固定化深红酵母(R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粘红酵母中L-苯丙氨酸解氨酶的产酶条件及用此酶把反式肉桂酸转化成苯丙氨酸的条件。结果表明,在下列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下PAL的活力较高,酵母膏10.0蛋白胨10.0,NaC15.0,KH2PO40.5,苯内氨酸0.5,(nh4)2SO41.0,葡萄糖5.0,pH6.0-6.5,培养温度为30℃。转化过程中,(NH^+4)对初速度的影响符合米氏方程,其Km和Vmax分别为16.85mol/L和5.  相似文献   

14.
以2年生丹参离体根为材料,研究了反应液pH、反应时间和材料预培养时间以及苯丙氨酸、肉桂酸和阿魏酸溶液处理对根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PPO和PAL的最适反应pH分别为6.0和8.8,反应时间分别为30 min和60 min,最适预培养时间为10~12 h.(2)苯丙氨酸处理能抑制PAL活性,且在0.062 5 mmol·L-1时抑制作用最大,但随浓度增加无规律性变化;浓度低于1.0 mmol·L-1的苯丙氨酸处理能提高PPO的活性,且在0.062 5 mmol·L-1时促进作用最强.(3)不同浓度肉桂酸均能抑制PAL活性,并在0.125 mmol·L-1时抑制作用最大,且低浓度(≤0.125 mmol·L-1)的影响比高浓度(≥0.25 mmol·L-1)更大;低浓度肉桂酸(≤0.25 mmol·L-1)处理能提高PPO的活性并在0.25 mmol·L-1时达最大值,而在0.25~2.0 mmol·L-1浓度范围内肉桂酸对PPO活性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4)阿魏酸对PAL表现出产物反馈抑制作用,并在0.125 mmol·L-1时抑制作用最大,但对PPO的活性有促进作用,且在0.5 mmol·L-1时PPO活性最高.可见,离体丹参根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有其适宜的pH、反应时间和与培养时间,苯丙氨酸、肉桂酸和阿魏酸溶液对2种酶活性的影响不同且浓度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基于微生物同化作用的D-丙氨酸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L-丙氨酸为唯一碳氮源,从采集的若干土壤中初筛出能够降解L-丙氨酸的菌株;再以D-丙氨酸为唯一碳氮源,复筛出降解L-丙氨酸而不降解D-丙氨酸的菌株。依据菌种对DL-丙氨酸的不对称降解活性,筛选出具有最高的L-丙氨酸降解活性的菌株,并对菌株同化L-丙氨酸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编号为ALA-D82的菌株具有最高的降解L-丙氨酸的能力,经鉴定为酵母菌属。在30℃,控制pH6.0,通气比1:1(V/V)和转速900 r.min-1的条件下,L-丙氨酸降解的速度最大。在最适条件下,1500 g DL-丙氨酸分两部分添加入7 L的反应液中。反应72 h后溶液中的L-丙氨酸被完全降解,提取得到D-丙氨酸晶体,产率和光学纯度分别达到92.13%和99%。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了不产酸的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glutamicum)经亚硝基胍处理,在一定浓度的L-苯丙氨酸结构类似物——对氟苯丙氨酸(DLP-Fluorophenylalalline,PFP)存在下,筛选获得了一批能产生与积累L-苯丙氨酸的抗代谢突变菌株,其中PFP-17突变菌株的产物在纸层析谱上L-苯丙氨酸的显色点较深,定量测定产酸为1.5mg/ml经两次自然分离获得的17-3-4菌株产酸特性稳定,在以葡萄糖为主要碳源,初糖为4.5%的摇瓶发酵中。产酸可达5.5mg/ml,产物经氨基酸自动分析代鉴测确证其主要产物是L-苯丙氨酸,此突变菌株经进一步选育所得的突变菌株3-PAP-42在提高初糖为6%时,发酵产酸可达8.28mg/ml。  相似文献   

17.
烟色红曲霉耐热解脂酶的形成及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色红曲霉(Monacus fulginosus)M-101菌株经麦麸固态培养生成耐热脂肪酶和酯酶。产酶的适宜条件为:培养温度30℃,初始pH 3.0—3.5,麸曲初始含水量75%。培养4—5天后,脂肪酶活力可达207u/g,酯酶活力达14.6u/g。粗酶试验表明,脂肪酶和酯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脂肪酶最适反应pH为6.0。酯酶最适反应pH为6.8。酯酶耐热性略高于脂肪酶,在55℃处理1小时和45℃处理24小时,两种酶活力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8.
深红酵母转化反式肉桂酸生成L-苯丙氨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深红酵母As2.279产生L-苯丙氨酸解氨酸(PAL)的条件、转化反式 桂酸(tCa)生成L-苯丙氨酸(L-Phe)的条件以及几种因素对PAL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转化条件为:1.0%t-Ca,8mol/L氨,pH10.0,30℃。在转化液中加入还原剂和充入N2有利于提高酶的稳定性,在此条件下可一次转化64%的t-Ca,保留60%的酶活。生成L-Phe浓度为5.8g/L。  相似文献   

19.
用木瓜蛋白酶及固定化木瓜蛋白酶拆分DL-苯丙氨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将手性化合物D-苯丙氨酸和L-苯丙氨酸进行分离,利用木瓜蛋白酶及固定化木瓜蛋白酶催化的方法对其拆分.试验结果表明,用DL-苯丙氨酸合成N-乙酰-DL-苯丙氨酸,得率为88.7%.木瓜蛋白酶、海藻酸钠 壳聚糖固定化木瓜蛋白酶(IPSAC)、尼龙布固定化木瓜蛋白酶(IPN)催化合成N-乙酰-L-苯丙氨酰苯胺时,对催化合成过程影响最大的因素分别是溶液中的离子强度、溶液中的离子强度、反应温度;溶液中的离子强度与pH对合成的影响较大.本试验得出分别用木瓜蛋白酶、IPSAC、IPN催化合成N-乙酰-L-苯丙氨酰苯胺的3个最佳方案;用此3个方案合成时,产率分别为61.2%、54.7%、36.3%.N-乙酰-L-苯丙氨酰苯胺水解生成L-苯丙氨酸,产率59.2%,光学纯度为96.6%.N-乙酰-D-苯丙氨酸水解生成D-苯丙氨酸,产率61.7%,光学纯度为95.7%.  相似文献   

20.
产海因酶的菌种筛选和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5-苄海因作为唯一氮源法筛选高产海因酶的菌种,从本实验室保存的221株菌种中筛选出12株具有不对称水解5-苄海因生成N-氨甲酰基-苯丙氨酸的菌株,其中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X4-49具有较高的产酶活力,对此菌的产酶条件的研究表明,产酶的最佳碳源为甘油,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佳诱导物为苄海因,尿嘧啶,苄海因作为诱导物的有效浓度为0.2%,产酶的最适培养基的初始pH为7.0。培养条件为33℃,13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