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研制基于苏云金杆菌(BT)及其毒素的杀虫剂的公司今后可能会遇到严重问题。许多研究 BT 的公司是因为昆虫对合成的化学杀虫剂产生抗性才进行这项研究的。过去希望这种现象不会发生在微生物杀虫剂上,可是现在农业研究中心(ARS)的 Willian McGaughey已发现昆虫也会产生 BT 抗性。尤其是昆虫能产生对δ-内毒素的抗性;δ-内毒素则是在此领域开展工作的各公司最感兴趣的 BT 毒素。McGaghey 认为,这类抗性可能影响直接应用于植物的细菌在未来的用途,不管这些  相似文献   

2.
难辨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 CD)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 AAD)的病原菌。抗生素在我国应用非常普遍,但临床报道却不多,主要是尚未建立一种有效的对CD菌培养及毒素的测定方法,另外临床医师也尚未对AAD有足够的认识。最近我们建立了一种用SPA标记CD菌产生的毒素的抗体来检测标本中的毒素(SPA-COA法)及一种简便的厌  相似文献   

3.
三菱商事和三菱化成的合并公司、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小组向水稻导入BT毒素基因,并表达成功。美国正在尝试向棉花和番茄中导入,开发了抗虫品种。BT毒素有很多类型。还不清楚导入了哪种类型。但是导入二化螟等水稻害虫的毒素的可能性很大。据农林水产省的统计,89年二化螟的为害面积为7,4600。相当于全年度耕种面积的3.5%。美国The  相似文献   

4.
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地方寄生虫研究室的Leon Bone领导下的一项研究,通常使用的微生物杀虫剂苏云金芽孢杆菌(BT),可用来杀死伴随动物和一些植物产生的线虫。Bone在实验室获得了从多种BT品种中释放出的每毫升含有几毫微克的毒素试剂,它能杀死  相似文献   

5.
雷氏大疣蛛是我国新近鉴定的蜘蛛新种,虽然动物学家们已经对其进行过分类地位与生态学特性研究,然而有关抗昆虫活性成分研究的报道较少.通过比较解剖蜘蛛毒囊、乳胶软管诱导与电脉冲刺激3种蜘蛛毒液采集技术,发现雷氏大疣蛛毒液的最佳采集方法是电脉冲刺激采毒法.该蜘蛛粗毒对蜚蠊50%致死剂量LD50值是1.486 mg/g.结合阳离子交换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从该蜘蛛粗毒中分离纯化到一种新型多肽毒素,根据质谱分析确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 596.38,该毒素被命名为雷氏大疣蜘蛛毒素-4596(raventoxin-4596,RVTX-4596).通过初步毒性实验证实RVTX-4596是一种新型抗昆虫毒素.  相似文献   

6.
脂溶性毒素如无定形藜芦硷(veratridine,VT)、藜芦硷(cevadine,CD)、箭毒蛙毒素( batrachotoxin,BT)、乌头硷和α-dihydrograyanotoxin Ⅱ(α-DGTⅡ)等,据认为这些毒素分子可与Na~+通道的位点结合,进而使细胞去极化。对分化的NIE 115成神经细胞瘤细胞运用电压固定技术,提示有两种短暂的电压依赖式内向电流存在:  相似文献   

7.
C型肉毒梭菌毒素杀灭高原鼢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型肉毒梭菌毒素是从肉毒梭菌中培养分离出的一种外毒素。国内外学者对毒素在食品卫生和医疗卫生方面已有较多的研究。作为杀鼠剂,《兽类学报》1987年第2期,曾报道过沈世英首次采用杀灭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取得成功。为了扩大毒素杀灭害鼠的范围,作者于1987年5月在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皇城乡岗什卡口地区冬春草场上,对青藏高原上的另一种主要害鼠--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进行了杀灭试验。现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确证和研究人和大鼠烧伤毒素提取物的抗原性及其特征,以及同以新鲜皮制成的提取物在免疫学特性方面的异同,将人和大鼠烧伤皮肤与新鲜皮肤的提取物,经各种生物化学分析及定量后,分成四组,每组(?)只兔子,分别以福氏完全佐剂抗原、不完全佐剂和水剂抗原免疫,制成(?)种免疫血清。对上述抗血清先后经过免疫双相扩散、单相扩散、免疫电泳、火箭免疫电泳等方法的分析,结果表明,兔抗人和大鼠烧伤皮肤毒素提取物的抗原性较强,(?)双扩和免疫电泳上均出现一很强的抗原成分,抗体效价可达1∶16~1∶32(双扩);而人和大鼠新鲜皮肤提取物的抗原性很  相似文献   

9.
麦迪逊城威斯康星大学的一位微生物学家分离和鉴定了一种能引起中毒惟休克综合症(一种与高吸水率棉塞的使用有关的疾病)的毒素。M.Bergdoll在“生物化学”杂志上报告说,这种由葡萄球菌产生的毒素与引起公共食物中毒的毒素关系密切。用这种毒素,Bergdoll提出一种化验系统,棉塞制造商可用这种方法来研究某些材料是怎样刺激毒素产生的,并剔除那些具有潜在危险的棉塞材料。Bengdoll现在生产抗该毒素的抗体。他的目的是要开发一种临床上有用的诊断试验。  相似文献   

10.
大豆灰斑病作为一种世界性的真菌病害,受到国内外植物病理学家与遗传育种界的普遍关注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李海英等,1998;杨庆凯等,1988),而有关大豆灰斑病菌毒素的研究国内外报道极少。我所曾利用固体培养基提取毒素(陈绍江等,1998),但由于固体培养基的成分、PH值、菌丝生长量等难以控制和测定,增加了毒素提纯过程的难度。本试验对大豆灰斑病在液体培养基中毒素产生条件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进一步深人研究该毒素理化特性、致病组分,揭示大豆灰斑病菌的致病机理并利用毒素进行抗原筛选等打下基础。1材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1.
致病性细菌产生许多对宿主细胞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毒素,而且这些毒素常常在微生物致病中起关键作用。沙门菌可感染机体导致多种疾病,本文首次报道了伤寒、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可表达一种与……  相似文献   

12.
麒麟啤酒公司11月7日宣布了与美国Calgene公司(加利福尼亚州戴维斯)相互转让植物育种上起作用的有用基因,并着手重组新品种的合作研究。就与植物生物技术有关的方面,日本企业出口技术是继东亚合成化学公司向美国Calgene公司转让2种BT毒素基因之后的事。就植物本身的基因来说麒麟啤酒公  相似文献   

13.
forskolin(F)是一种植物二萜,又是人们熟知的腺苷酸环化酶(AC)激活剂。与霍乱毒素和氟不同,它直接作用于AC催化亚单位。它还可通过G蛋白影晌受体介导的过程,协助激素对AC活性的调节。根据采用百日咳毒素进行的研究,作者以往的工作表明,低剂量的forskolin对AC和cAMP生成具有一种新奇的,高亲和力的抑制作用。在此,作者又报道了forskolin的另一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脂溶性毒素如无定形藜芦硷(veratridine,VT)、藜芦硷(cevadine,CD)、箭毒蛙毒素(batrachotoxin,BT)、乌头硷和α-dihydrograyanotoxin Ⅱ(α-DGTII)等,据认为这些毒素分子可与Na~ 通道的位点结合,进而使细胞去极化。  相似文献   

15.
<正> 1984年底,孟山都公司宣布了大量生物技术规划。其中主要的规划之一是通知美国环境保护局(EPA),计划于1985年春季将在接近圣.路易斯(St.Louis)的研究农场对基因操纵的生物杀虫剂进行大田试验。据公司植物科学研究处主任Robet Kaufman讲,孟山都的科学家将苏芸金芽孢杆菌(BT)的杀虫毒素基因克隆到假单胞菌菌株中。BT通常喷施在大田,以防治蝶与蛾的幼虫,但在土壤中不能持久。孟山都所使用的用于基因拚接的假单胞菌菌  相似文献   

16.
微囊藻毒素LR对草鱼肝脏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关于微囊藻毒素对哺乳动物的影响已有较多的研究,指出微囊藻毒素LR是一种作用于肝脏的极强环肽毒素,并能引起肝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但是有关该毒素对鱼类影响的报道却很少,作者采用腹腔注射微囊藻毒素的方法,确定其在鱼体内作用的靶器官,观察超微结构的组织病理变化,并与对哺乳动物作用的结果相比较,进而探讨其对鱼类的致毒机理.回材料和方法微囊藻毒素LR由日本名城大学药学部提供。实验鱼为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体重引一389,体长11—13cm,取自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养殖场,在25℃下通以循环水驯化1周…  相似文献   

17.
芋螺毒素作为生物毒素中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其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药物,目前常研究的有A-超家族芋螺毒素、O-超家族芋螺毒素、M-超家族芋螺毒素等,其中A-超家族芋螺毒素研究的时间最长,是目前掌握的较为完全的芋螺毒素家族之一,其具有强专一性、高丰度性、化学多样性等特点使得其成为药物学上的研究重点,其已经运用在临床治疗各个领域,为了进一步的研究A-超家族芋螺毒素在医学领域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A-超家族芋螺毒素的研究情况,以期为医学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赤潮藻毒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合成毒素是赤潮藻类的一个常见特征,已知能够产生毒素的微藻有70多种。作为次级代谢产物,藻毒素的产生可能是一种压制或清除其它藻类竞争者的一种反应,在群落演替、种间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人们对藻毒素生物合成机理依然知之甚少,相关基因的研究仍无明显突破。利用环境因子诱导毒素生成变化进而分离差异表达基因或者比较不同产毒藻株间基因表达的差异,从中克隆藻毒素生物合成基因似乎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苏云金芽孢杆菌作为一种对人畜安全、环境友好型绿色杀虫剂在全球被广泛使用。Bt毒素与昆虫中肠上特定毒素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形成毒素穿孔导致昆虫死亡是其重要的杀虫机制之一,靶标害虫对Bt毒素产生抗性是制约转Bt作物长期有效种植和Bt毒素持续使用的重要因素。文中从鳞翅目昆虫中肠细胞Bt毒素重要受体的研究阐述昆虫对Bt的抗性机制,为Bt抗性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对害虫的防控与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由于大量氮、磷等物质释放到水体中,造成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水华的大量发生不仅影响水体感官,还释放出有害毒素如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YST)。它是一环状七肽,主要由淡水蓝藻释放到水体中,目前已经发现的微囊藻毒素有60余种异构体,其中MCYST-LR毒性最大因而对其研究最多。在长江、黄河、松花江等主要河流和太湖、滇池、巢湖、东湖等每年都有水华的发生1。因此,建立快速、灵敏、经济实用的检测微囊藻毒素的方法是微囊藻毒素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报道了一种蛋白磷酸酶抑制法——荧光法,可以快速检测水样品中的微囊藻毒素。荧光法可采用不同的底物,本实验采用MUP(4-methy-lumbelliferylphosphatefreeacid)作为底物。当直接检测水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