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邱式邦 《昆虫学报》1955,(2):181-190
1936—37年在南京地区观察松毛虫寄生天敌所得的初步结果可简述如下: (一)南京地区业经发现的松毛虫天敌有卵寄生蜂3种:赤眼卵蜂、松毛虫长腹卵蜂、平腹小蜂;幼虫寄生蜂4种:松毛虫瘦姬蜂、松与虫红头小茧蜂、花胸姬蜂、黑基瘤姬蜂;幼虫寄生蝇3种:家蚕寄生蝇、大寄生蝇、小寄生蝇;蛹寄生蜂4种;日本黑点姬蜂、黑瘤姬蜂、大腿蜂、费氏大腿蜂;另重寄生8种。 (二)卵寄生蜂在防治松毛虫上起了适当大的作用,有时减低寄主虫口达61.24%。3种寄生蜂中以松与虫长腹卵蜂及平腹小峰为较重要。 (三)松毛虫初龄幼虫寄生率最高时可达26%。寄生率的高低及各种天敌的比较重要性与采集寄主材料的时期有密切的关系,往往数日之差,寄生率可截然不同。 (四)松与虫的后龄幼虫遭3种寄生蝇的寄生。寄生率最高可达42%。 (五)松毛虫茧期的寄生率可达38.4%,天敌中以大寄生蝇及日本黑点姬蜂为 最主要。 (六)无论在卵期、幼虫期或蛹期,第2化松毛虫的寄生率均比第1化的为高。此点似说明越冬问题是松毛虫天敌繁殖中的一个关系问题。 (七)几种比较重要的寄生天敌的发生时期和生活习性,本文中根据观察所及,加以记载。 (八)本文中将几个影响松毛虫寄生天敌虫口的因子提出讨论,这些因子包括;重寄生的严重、天敌发生时期与寄主生活史的不相  相似文献   

2.
珍稀濒危昆虫——中华虎凤蝶的生物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萃  吴晓晶 《昆虫学报》1992,35(2):195-199
中华虎凤蝶(Luehdorfia chinensis Leech)在杭州一年发生一代,以蛹越夏、越冬.1987—1989年,卵见于3月中旬至4月上、中旬,幼虫发生于4月上甸至5月中旬.在喂食25%蜂蜜水的条件下,雌、雄蝶寿命分别为12.9±5.82天和11.5±6.64天.卵2—35粒一堆,产在寄主叶背.卵期23.1±8.32天,卵发育起点温度7.68℃,有效积温111.40目度.幼虫期平均36.3天,全幼虫期取食叶面积25362.00±1820.68mm2.蛹期307.5±4.65天.本文并就该蝶发生数量少的原因和应采取的保护措施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3.
白虫小茧蜂的离体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中能  李理 《昆虫学报》1989,32(4):433-437
白虫小茧蜂Bracon greeni Ashmead是紫胶白虫的重要天敌.本文首次报道用人工培养基成功地使白虫小茧蜂从卵离体培养至成虫.所用培养基的成分为昆虫血淋巴、鸡蛋黄和牛奶液.每100ml培养基含庆大霉素4—6万单位.培养基用帕拉玢膜(parafilm)加工成“模拟寄主”.幼虫存活率、化蛹率和成虫羽化率分别为85—91%、70—71%和67—69%.卵期20—22小时,幼虫期历时3—4天,预蛹和蛹期历时7—8天,一个发育周期需11—13天.成虫体长雌3.2—4.5mm,雄2.5—4.0mm,雌雄比约1:3.和用天然寄主白虫来繁殖的白虫小茧蜂相比,发育速度大体上相当,体型稍大,雌性比低.成虫能交配产卵,并在大蜡螟幼虫和模拟寄主上繁育出雌雄后代.但成本有待降低,所用离体培养技术也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4.
稻瘿蚊的天敌黄柄黑蜂个体发育及其生物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柄黑蜂是稻瘿蚊的群居内寄生天敌,常产卵二、三堆在寄主卵或初孵幼虫体内,每堆卵10多粒,每粒卵发育为一个体,是属单胚繁殖。卵梭状,长15微米,宽6微米。卵母细胞两次成熟。在日平均温度29.5℃下,卵核第一次分裂形成纺锤体大约在产卵后10—12小时,第二次分裂形成纺锤体约在产卵后24小时。在产卵后48小时,两个极体在卵的前端合并为极核,雌性原核和雄性原核在卵的后端合并为分裂核。产卵后2.5天,卵粒长大,此时称为寄生体,胚区及包围它的滋养羊膜形成。当寄生体发育至第4天,副核团分裂一大一小两块占据卵的前端。寄生体发育至5—6天,就变为圆形,胚核由一个分裂为2个、4个。卵产后8天,囊胚层形成。产后10—13天,寄生体长达300微米,宽192微米。卵期13—14天。幼虫期仅3天。蛹期8—10天。在一寄主内能发育9—61头黄柄黑蜂。雌蜂具有避免在同一寄主上重复产卵的本能。雌雄性比为8:1。每年发生8代,以早期胚在稻瘿蚊1龄幼虫体内越冬。  相似文献   

5.
1991—1993年在潍坊地区,共收集到大袋蛾天敌11种,其中寄生蝇类3种,捕食性动物6种,病毒和白僵菌各1种。在幼虫期,优势天敌类群是奇蝇和病原微生物,可杀死35.82%的幼虫。蛹、成虫和卵期未发现寄生性天敌,研究表明,寄生性天敌对控制大袋蛾种群数量消长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美丽青背姬小蜂Chrysonotomyia formosa(Westwood)是美洲斑潜蝇的优势天敌,在美洲斑潜蝇的自然控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其寄生和繁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丽青背姬小蜂主要将卵产于寄主幼虫的腹部,1头寄主幼虫体内可产1~5粒卵,但只有1粒卵能完成发育成为成蜂;不同温度下,雌蜂的繁殖能力不同,其中雌蜂在23℃时有最大的产卵量和最高的致死寄主个体数;提供10%的蜂蜜水可以显著提高雌蜂对寄主的寄生数、产卵量、刺死寄主数和总致死寄主数;美丽青背姬小蜂也能进行产雄孤雌生殖;营孤雌生殖的雌蜂与有性生殖的雌蜂在寿命、寄生寄主数、产卵数、刺死寄主数和总致死寄主数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正> 柳枝潜蝇金小蜂Sphegaster sp.属金小蜂科,柄腹金小蜂亚科,是柳枝潜蝇(学名待定)卵—幼虫期的跨期内寄生的优势种天敌,据1983年6月和1984年6月考查,寄生率分别为34.2%和67.4%,对其为害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作者于1983—1986年对其进行饲养观察和野外调查,结果如下。 在驻马店地区柳枝潜蝇金小蜂一年发生一代,各虫态发育历期和寄主发育历期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8.
班氏跳小蜂个体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氏跳小蜂Aenasius bambawalei Hayat是扶桑绵粉蚧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扶桑绵粉蚧雌成虫为寄主,系统观察了班氏跳小蜂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特征变化及相应的发育历期.结果表明:班氏跳小蜂有过寄生现象;个体发育可分为卵、4个幼虫期、蛹和成虫共4个阶段;在温度27 ±1℃、相对湿度70±5%、光周期L12∶D12条件下,班氏跳小蜂的生命周期为14.5 d,其中卵、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4龄幼虫、预蛹和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1.5d、1d、1d、2d、2.5d、1d和5.5d;卵和幼虫主要通过卵柄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直至4龄幼虫后期.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棉花对棉铃虫天敌寄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分期接虫、分期回收法研究常规棉与转基因棉花品种 (系 )上棉铃虫寄生性天敌在不同棉花品种上的寄生作用。结果表明 ,无论是第 2代棉铃虫发生期间还是第 3 ,4代棉铃虫发生期间 ,无论是棉铃虫卵期还是幼虫期 ,转基因棉花品种 (系 )的棉铃虫卵、幼虫寄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棉花品种上的寄生率。棉铃虫卵期寄生蜂主要是拟澳洲赤眼蜂 ,幼虫寄生蜂为棉铃虫齿唇姬蜂等。由此看出转基因棉对棉铃虫寄生性天敌存在非亲和性。  相似文献   

10.
棉田害虫天敌种类很多,它们在田间起着控制害虫发生和危害的效应。棉铃虫是棉花生产中的大敌,我们做了如下实验观察。 (一) 不同种天敌对棉铃虫的卵和幼虫日食量情况。在二代棉铃虫发生期(7月份),从田间捕捉不同种类的天敌带回室内饲养,一律饥饿4h后,并都以100(卵和幼虫)分别作食料,重复3次,观察记载日食量(24h)。平均日食量如表  相似文献   

11.
梅树朝鲜球坚蚧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保宏 《昆虫知识》2006,43(1):108-111
2003年,在安徽科技学院梅园对朝鲜球坚蚧Didesmococcus koreanusBorchs进行了野外和定期取样观察,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朝鲜球坚蚧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枝条上越冬,翌年3月出蛰,成虫4~5月发生,当年若虫孵化期在6月上至7中旬,主要以固定若虫和雌成虫危害。自然天敌控制作用强,建议采用综合防治方法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2.
对营建荔枝 旋扭山绿豆复合种植系统和荔枝单一种植系统的昆虫群落结构及动态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复合种植园中荔枝害虫总数显著减少,仅为单一种植园的61.27%,在果实生长关键期的5月份的数量仅是单一种植园的50.45%.旋扭山绿豆与荔枝树存在相互协调关系:两者具较少共同害虫,其害虫却存在多种共同天敌;旋扭山绿豆冬季开花为天敌昆虫越冬提供庇护场所和替代食物,两者花期基本衔接,利于害虫天敌的生存及繁殖.在荔枝开花和荔果生长期的3~6月份,复合园荔枝树上的天敌数量与害虫数量之比分别为单一园的4.22、2.34、2.28和20.63倍,有效地发挥了对荔枝害虫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贾银亭 《昆虫知识》1996,33(4):212-214
该项研究在石家庄进行。核桃豹蠹蛾主要危害核桃,它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越冬。翌年4月中旬化蛹,5月下旬羽化为成虫并产卵,6月中旬卵孵化为幼虫。在6月中旬幼虫孵出前用3%呋喃丹根施药效%%,剪枝和虫孔给药法可以在低矮的树上应用。核桃豹蠹蛾越冬后的自然死亡率90%以上。抑制天敌有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病毒、土蜂2种、马蜂1种、蜘蛛2种和多种鸟雀。  相似文献   

14.
调查研究玉米黄尾球跳甲Sphaeroderma apicaleBaly的自然种群动态、自然种群生命表并对其药剂防治策略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玉米黄尾球跳甲在湖北宜昌1年发生1~2代,以成虫和蛹越冬。越冬代成虫4月中旬始现于田边的杂草,5月上旬迁入大田。百株成虫高峰出现在6月15日和8月7日;性比为0.491;卵始现于5月19日,产卵高峰出现在6月18日;平均卵量123.5粒,单雌最大卵量212粒;6月22日出现最高百株幼虫量。自然种群增长指数(I)为16.20。在发生盛期、高峰期、盛末期,玉米黄尾球跳甲被异角短胸姬小蜂Hemiptarsenus variconisGirault的寄生率分别为14.6,33.6和77.0%。马.辛硫磷1 000倍液和毒死蜱1 000倍液是防治玉米黄尾球跳甲比较理想的农药,校正防治效果分别为76.3%和66.5%;卵和1、2龄幼虫对化学药剂敏感性高,3龄幼虫对化学药剂敏感性低。结合以上的研究,提出玉米黄尾球跳甲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5.
长鞘卷叶甲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长鞘卷叶甲Leptispa longipennis(Gestro)是为害绿竹等丛生竹的新害虫,该虫在福建永定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卷起的竹叶内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交尾产卵,卵期10无;5月中旬开始化蛹,蛹期8无:5月中下旬第一代成虫开始羽化。以幼虫及成虫在卷起的竹叶内取食及繁殖。在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找到了该虫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在7月份新羽化成虫在卷起的竹叶内取食盛期喷洒灭多粉、1605粉荆;初孵化幼虫喷洒白僵菌粉剂、25%灭幼脲粉剂、灭多粉粉荆、1605粉剂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6.
1997年至 1998年 ,我们在四川南充市金城山林场对平利短肛棒 (BaculumpinglienseChenetHe)的生物学特性及天敌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该虫一年发生一代 ,以卵在卵囊内越冬 ,翌年 4月初开始孵化 ,4月中旬为孵化盛期 ,若虫共 5龄 ,6月下旬出现成虫 ,7月上旬到 9月下旬为产卵期 ,成虫 7月底开始死亡 ,终见于 9月下旬 ;具拟态、保护色、假死性和若虫断足能再生等奇特生命现象 ,但没有竹节虫常见的孤雌生殖行为 ;其天敌主要有鸟类、蜘蛛和捕食性昆虫等共 17种。  相似文献   

17.
播种时间对棉田害虫和天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种不同时间播种的棉田内害虫、天敌系统调查,分析和比较了播种时间对棉田害虫、天敌种群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推后,可减轻或避免第二代棉铃虫的为害,加重第三代和第四代棉铃虫的为害;但不同播种日期对不同时期的棉蚜影响不同,苗蚜以迟播棉田内种群数量最高,伏蚜则以夏播棉田内种群数量最高。播种期的推后,不利于棉田捕食性瓢虫、蝽类、蜘蛛和寄生性天敌种群增长。棉田害虫和天敌群落多样性指数也随播种期的推后而下降.因此.应针对不同时间播种的棉田开展相应的害虫生态管理。  相似文献   

18.
六盘山翠金小蜂Tritneptis sp.是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主要食叶害虫落叶松红腹叶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 Hartig茧期的体外复寄生性天敌。对该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蜂在宁夏六盘山1年2代,以幼虫在寄主茧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活动取食,5月中旬开始化蛹,成蜂从6月中旬开始羽化,每头虫茧平均出蜂6.14头,雌雄比1.79∶1,雌蜂6月下旬开始产卵,一只雌蜂一生可在12.2头寄主虫茧上产卵,第1代寄生蜂幼虫7月上旬开始孵化并吸食寄主营养发育,7月下旬开始化蛹,8月上旬开始羽化并交尾、产卵寄生。该蜂体型较大,对寄主跟随性强,无重寄生天敌,自然寄生率7.3%~33.6%,是一种优良天敌寄生蜂。  相似文献   

19.
稻螟赤眼蜂田间自然繁殖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年调查表明,稻螟赤眼蜂是我省多择性卵寄生天敌的优势种.同时发现.稻螟蛉卵可认为是水稻上几种主要害虫天敌的天然优良寄主.由于它的被寄生率高.天敌繁殖量大.控制后继害虫的功效显,所以在水稻生产上稻螟蛉实是益大于害的.在早稻害虫防治实践中.应该减少农药使用,或避开天敌活动期和早稻前期用药.以使世代短的天敌,在近期内迅速形成庞大的种群数量。控制相继发生的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苞虫的为害.可减少早稻用药1-2次.上述方案.无须人工生产天敌,即以田间自然繁殖保护天敌的新技术,所能达到稻田以虫治虫的功效.不亚于以往工业生产天敌的举措.实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面的效益.  相似文献   

20.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5):643-649
虾钳菜日龟甲 Cassida japana Baly是农田杂草藜 Chenopodium album L.的重要天敌。该虫在江苏地区一年发生4代,以成虫越冬。成虫产卵期一般为16~31 d,每雌产卵量最多为482粒,平均为175粒。各虫态历期因代别而异,卵期3~13d,幼虫期8~16 d,蛹期3~6 d,成虫寿命一般为15~35 d,越冬代成虫寿命长达200余d。该虫全年盛发期在6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发生为害与温度关系密切,高温对其不利。本文选择15科26种植物进行寄主专一性测定,结果表明:虾钳菜日龟甲对藜的嗜食程度很高,并能在藜上完成世代;而其它供试植物不是虾钳菜日龟甲的寄主,因此可以将该虫安全用于杂草藜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