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旨在从海洋环境中分离筛选抑制鲈鱼病原鳗弧菌的拮抗菌,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抑菌条件及药物敏感性进行研究。采用十字交叉划线法和平板点种法筛选鲈鱼病原鳗弧菌的拮抗菌,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反应及16S r D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对分离拮抗菌进行鉴定,采用单因子变量法对拮抗菌WTD的最佳抑菌条件进行研究,采用平板药敏纸片法对其药物敏感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从海洋环境样品中分离出126株细菌,筛选出19株拮抗菌。其中菌株WTD的拮抗效果最强,细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最佳抑菌条件研究表明,该菌在温度35℃、p H7、盐度为1%Na Cl的时候,拮抗效果最好。药敏实验结果表明,该菌对麦迪霉素等29种抗生素敏感,而对多粘菌素具有抗性。拮抗菌解淀粉芽孢杆菌WTD对鲈鱼病原菌鳗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蜜环菌生物种及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金鑫  邢晓科  郭顺星 《菌物学报》2016,35(11):1281-1302
蜜环菌属真菌是一类重要的大型真菌,在全世界范围广泛分布。该属中有些种是重要的林木病原菌,有些种则具有很高的食药用价值。由于蜜环菌属真菌形态差异并不明显,缺乏分类特征,该属的分类和鉴定一直是大型真菌的研究热点。自从生物种的概念提出之后,蜜环菌的分类鉴定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报道的蜜环菌生物种近40种;而对蜜环菌生物种的鉴定方法则包括了最初的形态学鉴定以及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本文对当前世界范围内已经鉴定的蜜环菌生物种进行了梳理,并对蜜环菌生物种的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蜜环菌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中国小型猪空肠弯曲菌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集发病小型猪标本,采用细菌学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血清学试验、PCR检测等方法进行鉴定,并对细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到1株细菌,经鉴定为空肠弯曲菌(CJp0812)。用空肠弯曲菌flaA基因特异引物对CJp0812细菌的PCR扩增为阳性,经核苷酸序列测定分析证实上述序列与空肠弯曲菌NCTC11168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NC002163)同源性高达99%。结论首次从中国小型猪中分离到了空肠弯曲菌,为进一步研究该菌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纳豆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命名为N1菌,利用16S rDNA分析对该菌作了系统进化鉴定.首先提取N1菌基因组DNA,根据不同种属细菌的16S rDNA序列两端的保守性设计通用引物,对N1菌16S rDNA片断进行PCR扩增,对扩增得到的目标片段测序,利用BLAST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分析,初步确定该菌属于枯草芽孢杆菌.研究表明以16S rDNA分析对该菌鉴定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告国内首例多育赛多孢菌致鼻窦炎,并探讨致病菌的鉴定及其对抗真菌药物体外敏感性。方法取患者左侧上颌窦分泌物进行真菌培养和形态学鉴定,分离菌株β-球蛋白、rDNAITS序列分析确切鉴定,对分离菌进行7种抗真菌药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根据菌株的形态学特点和基因序列结果鉴定为多育赛多孢菌。体外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7种抗真菌药物耐药。结论多育赛多孢菌所致的真菌病较少见,其确切鉴定靠形态学特征和基因分析。该菌株对多种抗真菌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6.
以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中不同矿带的岩石样为研究对象,利用传统微生物学研究方法对矿石样中可培养假单胞菌进行富集分离、鉴定,并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各矿带中赋存的假单胞菌的类群分布特征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经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 DNA基因序列鉴定十红滩铀矿中分布的可培养的假单胞菌主要为Pseudomonas stutzeri,Pseudomonas putida。DGGE显示Pseudomonas stutzeri是该矿床中的优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分析肿瘤患者血流感染哈特草螺菌的鉴定及药敏特点,同时对相关菌株感染病例进行回顾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将1例肺腺癌患者放疗后留取的血培养阳性标本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同时采用VITEK MS全自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和分子测序技术对该分离株进行鉴定分析,并参照其他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药敏实验标准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在血平板上呈乳白色、胶状、凸起、无溶血菌落。VITEK MS质谱仪和分子测序技术将此菌株均鉴定为哈特草螺菌(Herbaspirillum huttiense,H.huttiense),VITEK 2 Compact将其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氨曲南中介,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均敏感。本研究报告了哈特草螺菌的生物学特征和病例的诊疗过程,强调了多种诊断技术联合应用在罕见菌鉴定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导致鳜(Siniperca chuatsi)细菌性感染死亡的病原,从患病濒死的鳜肝中分离出一株优势菌B01,经人工回感实验确定其分离菌的致病性,并利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及16S rRNA序列分析对纯培养细菌进行鉴定。此外,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B01对鳜鱼具有致病性。经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菌株B01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表1),并在紫外灯可以产生荧光(图1)。进一步的16S rRNA基因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该菌与荧光假单胞菌同源性达到了97%以上,并和(图2)。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恩诺沙星、诺氟沙星、链霉素和四环素药物等6种药物高度敏感(表2)。  相似文献   

9.
醋酸菌是食醋酿造过程中的关键菌种,性能优良的菌种对于产品品质的提升意义重大。以分离自番茄表面的产醋酸菌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理生化指标鉴定、16S rRNA编码基因比对及系统发育树构建等方法对其种类进行鉴定,并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对鉴定为醋酸菌的菌株进行培养条件优化。结果表明,所分离的3株醋酸生产菌中,BQ-1被鉴定为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aceae),在以酵母粉为主要氮源,蔗糖为主要碳源的培养基中,其最高产酸量为1823 g·L-1。由于该菌株在番茄表面具有很强的生长能力,因此有望应用于番茄果醋的酿造。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筛选一株对甜菊苷具有特异转化性能的细菌,并对该菌及转化产物进行鉴定,探讨转化酶及酶对甜菊苷的转化特性。【方法】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构建该菌系统进化树,结合菌体形态及菌落特征,确立该菌系统发育学地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液质联用(LC-MS)法检测并鉴定转化产物。用菌液直接对甜菊苷进行转化以研究菌的转化能力。用静息细胞、胞外液和胞内液对甜菊糖分别转化法,确定转化酶与菌体的关系,并用该酶液进行转化特性研究。【结果】该菌株与黄杆菌属的16S rDNA序列相似性为99%,结合菌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运城盐湖中分离获得中度嗜盐菌,并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及酶学特性研究.方法:采用淀粉底物平板法获得高产胞外淀粉酶的嗜盐菌株LY9.16S rRNA序列分析,结合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研究不同物理化学因素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菌为Halobacillus属成员,鉴定并命名为Halobacillus sp.LY9,为中度嗜盐菌.该淀粉酶最适作用温度和pH值分别为60℃和8.0,同时在较宽pH范围内(4.0~12.0)保持高活力,表现出了较强的抗酸碱能力.Cu2+可明显抑制该酶活性,其它金属离子则基本无影响;该酶不受EDTA的抑制,表明该酶不属于金属蛋白酶,但SDS却能使酶活明显降低.结论:LY9的分离鉴定及其淀粉酶特性研究对促进运城盐湖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徐娟  吴伟伟  郑文爱  赵飞  张玲  龚杰  张建中 《菌物学报》2019,38(8):1323-1329
皮肤癣菌是浅表真菌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常见致病菌种包括红色毛癣菌、趾间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犬小孢子菌和内弯小孢子菌。本研究基于实时荧光PCR的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技术,以几丁质合成酶1为目标基因设计扩增引物,对经测序鉴定的上述5种皮肤癣菌进行熔解曲线分析,并在方法建立后,对已鉴定的临床菌株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上述5种皮肤癣菌均能扩增,并表现出不同的熔解曲线和熔解温度值,可有效区分;对其余对照菌及人基因均无法扩增,特异性为100%;临床菌株的熔解曲线分析结果与DNA测序结果一致。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鉴别5种常见皮肤癣菌的方法,可为临床应用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苯酚、干热、SDS和超声波四种不同的预处理方法从五指山原始林区采集的土样中选择性分离得到的702株稀有放线菌,共筛选出4株具有拮抗香蕉枯萎镰刀菌活性的菌株,经过复筛,获得一株高活性的拮抗菌210-1-61.通过对其进行形态鉴定、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M.pattaloongensis JCM12833T进化关系最近,其16S rDNA序列同源性最高,达98.89%;其形态与生理生化特性也与小单孢菌属M.pattaloongensis JCM12833T很接近.此外,我们还构建了与该菌株同源性较高的模式菌株16S rDNA序列的聚类分析图,结果发现该菌株与M.pattaloongensis JCM12833T稳定单独构成一个分支,二者亲缘关系最近,初步鉴定该菌株为Micromonospora. pattaloongensis.本研究为今后探讨小单孢菌属稀有放线菌对香蕉尖孢镰刀菌具有拮抗活性提供研究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一株人工哺育期引发恒河猴婴猴腹泻的奇异变形杆菌进行了鉴定,为实验猕猴疾病检测、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培养特性、菌落形态、染色、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诊断鉴别等检查,对分离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同时,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通过表型生物学特性鉴定,并结合血清学诊断鉴别方法,确证该分离菌株为奇异变形杆菌,应用药敏试验筛选出了高度敏感的抗菌药,控制了该病的继续发生,致病性试验证明,该分离菌株对小白鼠有高致病性。结论分离到的奇异变形杆菌是导致本次婴猴腹泻死亡的病原菌,该菌为条件致病菌,对实验猕猴和研究人员均有潜在的危害,尽管该菌不是国家标准要求排除的病原菌,但该菌引发的传染病将对动物实验造成严重影响,故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豆豉中分离出了一株高产MK-7的菌株并对其进行了鉴定,同时对该菌合成MK-7的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在参照《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并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该菌属于解淀粉芽孢杆菌.该菌合成MK-7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37℃、装液量为30 mL/250 mL、接种量为2%和摇瓶培养时间为3h.研究发现,菌株Y-2合成的MK-7主要存在于细胞内.以上结果可为基于菌株Y-2选育高产MK-7菌株和实现MK-7的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从土壤中筛选出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的拮抗菌进行鉴定,并对其发酵产物抑菌效果进行研究。以分离到的污水中的15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为测试菌株,土壤中分离到的1株拮抗菌为试验菌株,通过点接种法、平板对峙法和发酵产物抑菌试验测试试验菌株对测试菌住的拮抗作用;通过16S r DNA PCR产物测序及生理生化反应鉴定试验菌株种属;通过发酵产物氯仿粗提物薄层色谱分析试验,结合细菌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预测在线分析,初步研究试验菌株的抑菌成分。显示试验菌株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对15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均有拮抗作用,其发酵产物氯仿粗提物中组分之一具有明显抑菌作用,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在线软件分析推测该产物可能为Nrps、Bacteriocin、Phenazine、Siderophore、Hserlactone、Arylpolyene中的一种或几种。本研究提示铜绿假单胞菌含有多种已知或未知次级代谢产物,为开发利用铜绿假单胞菌资源提供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离鉴定引起巴马小型猪腹泻的细菌并筛选出对其敏感的特效药物。方法通过常规细菌学检测、分子生物学鉴定、生化试验等方法对疑似细菌感染的巴马小型猪进行分析,同时选用呋喃妥因、美满霉素、庆大霉素等25种药物对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实验。结果通过以上实验判定巴马小型猪为大肠埃希菌感染引起的腹泻,血清型为O138;药敏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仅对青霉素、链霉素、头孢曲松和呋喃妥因4种药物敏感,对磷霉素、磺胺脒、左氟沙星等高度耐药。结论大肠埃希菌广泛存在耐药性,该研究结果为防治相关实验动物大肠埃希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红色毛癣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色毛癣菌是最常见的也是世界范围内传播是广的一种皮肤癣菌,属毛癣菌属,本文简述了最近几年在该菌的基因鉴定,基因分类,基因结构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免疫学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在基因鉴定中发展了红色毛癣菌特异性探针TR20S和毛癣菌属特异性引物TR1、TR2和NS5,NS6;利用测序方法对毛癣菌属进行了重新分类,并且用探针,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等方法对红色毛癣菌进行了种内分型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一株花生根际铁载体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花生根际筛选铁载体产生能力较强的菌株,对其进行鉴定及耐药性分析。方法:用梯度稀释法从花生根际中分离出细菌,在刃天青(CAS)检测平板上依显色圈的大小从中筛选出一株铁载体产生能力较强的菌,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用抗生素梯度平板检测其对9种常见抗生素的抗性。结果:筛选出一株产铁载体的菌株D15,13项生理生化指标除甲基红试验呈阳性外,其他均与恶臭假单胞菌相同;其16S rDNA与恶臭假单胞菌的同源性为100%;该菌对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新霉素、链霉素、四环素都有不同程度的的抗性,对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表现较强的敏感性。结论:获得铁载体产生菌D15,经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该菌耐药性符合用转座子诱变法研究铁载体合成的相关基因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从患病草龟病灶分离到几株优势菌,对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在普通肉汤培养基上进行观察。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的克隆、测定,并对其DNA进行测序,在NCBI上进行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对该菌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比对,基于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基因序列分析,将这些菌株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药敏实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复方新诺明、氧氟沙星、恩诺沙星、诺氟沙星高度敏感,对卡那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新霉素、氟苯尼考、氯霉素中度敏感,对头孢噻吩、甲氧苄啶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