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蓖麻蚕Samia ricini为大蚕蛾科樗蚕属的绢丝与食用的非滞育型经济昆虫,且是少数可以室内大量圈养的绢丝昆虫,全年可累代饲养.在蓖麻蚕室内大批量圈养的生产过程可能遭受毁灭性病害的侵害,包括蓖麻蚕微粒子病、脓病、软化病等,且随着累代对病原物的不停积累蚕病会呈现愈发严重的趋势,病原愈发难以清除.因此,对蚕病的监测是防控蚕病爆发的重要手段之一.掌上纳米孔测序仪MinION是一款便携式高通量测序平台,便于实地进行DNA测序并对病原物进行检测.本文通过MinION测序仪对蓖麻蚕病蚕DNA进行测序,并对未知病原物DNA序列进行分析,探讨了利用MinION测序仪鉴定蓖麻蚕病原的可行性,对蚕病的监测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
蓖麻蚕(Philosamia cynthia,ricini)原产印度,是多化性的昆虫,在一生任何阶段中都不滞育,因此在生产实践上,解决蓖麻蚕越冬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一种野生的樗蚕(Philo-samia cynthia walkeri)和蓖麻蚕的血缘很近,是同一种中的不同亚种,但以蛹越冬。在阐明昆虫以蛹态滞育的生理机制上,有Williams(1946,1947,1952)在一种大型的天蚕蛾(Platysamia cecropia)的试验。他发现 P cccropia的蛹态滞育是由脑激素停止分泌所引起的。福田(1958)在蓖麻蚕和樗蚕的蛹脑移植试验上,证实了蓖麻蚕的多化性和樗蚕的  相似文献   

3.
据湖北省长阳县农业局报导,该县蓖麻蚕制种场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努力,培育成功蓖麻蚕与本地野木梓蚕杂交的新品种,克服了年年向广东引种和蓖麻蚕不能在北方越冬的问题。 这个杂交种的优点是:1.食料广。除蓖麻叶外,还爱吃马桑叶和木梓树叶;2.多代饲养。可提前在4  相似文献   

4.
提倡利用蓖麻,分批疏叶,饲养蓖麻蚕,在我国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如果只以栽桑养蚕采茧的目光来养蓖麻蚕的话,获利并不十分显著,而且还会遭到一些困难的,因此必须从整体看问题。这里我们生物组在江西广丰养蚕  相似文献   

5.
蓖麻蚕(Philosamia cynthia ricina Donovan)原产孟加拉和印度。以食蓖麻叶为主,也食木薯、臭椿、乌桕、马桑等叶。近年用鹤木叶饲养和放养成功,为蓖麻蚕生产大上快上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鹤木树 鹤木即楝叶吴茱萸[Evodia meliae-folia Benth.],别名檫仔树、苦楝公等,属芸香科吴茱萸属。分布于两广、湖南、云南、贵州、江西、浙  相似文献   

6.
以蓖麻蚕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Boisduval为材料,全面比较了雌雄蓖麻蚕减数分裂前期I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从细胞学角度证明了雌蚕减数分裂染色体完全连锁,而雄蚕发生连锁交换;详细观察了雌蚕减数分裂I双线期过程中性染色体的动态变化,发现其存在着自身配对的过程,进而对其起源进化假说进行了探讨,认为其可能来源于一对同源常染色体片段的易位融合。  相似文献   

7.
<正> 蓖麻蚕是我国在50年代由印度引进的蚕种,它适应于亚热静气候。首先在我国的广东广西饲养,其后在黄河流域的陕西河南安徽河北获得发展,目前家蚕榨蚕和蓖麻蚕已成为当今世界绢丝生产的三大资源。蓖麻蚕具有饲料资源丰富饲养技术简单绢纺性能好的特点,受到国内外绢丝界的重视,由蓖麻  相似文献   

8.
经RT-PCR和RACE合成了柳蚕卵黄原蛋白(Vg)cDNA,经序列分析其长度为5701个碱基,由一个ORF组成,编码了1 774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中有2个保守的多聚丝氨酸区域。并推测氨基酸序列中有8个天冬酰胺连接的糖基化位点(N-linked glycosylation sites)。与樟蚕、天蚕、柞蚕、野桑蚕、家蚕、樗蚕、蓖麻蚕的VgcDNA序列比对后发现有很高的同源性,分别为83.1%、81.1%、81.0%、64.7%、64.6%、79.7%、79.2%,同其它昆虫Vg cDNA序列也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根据7种蚕(家蚕、天蚕、柞蚕、蓖麻蚕、樟蚕、野桑蚕、樗蚕)VgcDNA序列建立了系统发生树。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广西饲养蓖麻蚕,流行血型脓病,已查明是由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侵染所致。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本病毒棒状,大小为160—280×30一40毫微米。病原通过蚕的肠胃及血液侵染,存在于向细胞、脂肪细胞、生殖腺膜细胞和皮肤上、气管大核细胞层。先在细胞核内繁殖,以后形成多角体(包含体)。病毒在多角体内,全都具有发育膜。其分布方问、间隔和数目,都没有规则。在病蚕的血清内,有不具发育膜的游离病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讨不同科的昆虫之间异源核酸诱导遗传变异的可能性,在继家蚕去氧核糖核酸蛋白(DNP)诱导蓖麻蚕变异的试验获得成功后,我们又进行了用蓖麻蚕DNA和DNP诱导家蚕遗传变异可能性的研究。作为核酸来源(供体)的品系,是白血系统的蓖麻蚕姬蚕品系,该品系的蛾子具黑色复眼,产白色卵;作为受体的家蚕品系是沄文皮斑点,其蛾子具  相似文献   

11.
为了扩大蓖麻蚕饲料的来源,充分利用野生自然资源,从1965年以来,我们试验用马桑叶饲养蓖麻蚕获得成功。在全州大面积推广饲养后,受到群众欢迎,社员们称其为“马桑蚕”。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一、试验方法 采摘新鲜马桑树叶,喂饲不同龄期的蓖麻蚕。具体处理:1—3龄喂饲蓖麻叶;4—5龄  相似文献   

12.
蓖麻蚕不同组织脂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工作为蚕类同工酶研究中的一部分,研究了蓖麻蚕五龄幼虫不同组织器官酯酶的分布情况,试图逐渐建立酶谱化。目的在于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验家蚕的DNA对蓖麻蚕的诱变作用(陈元霖等,1981),以期供体、受体与转化体之间几种酶谱的异同,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蚕类DNA诱导遗传性变异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3.
朱洗教授从国外引进蓖麻蚕,为我国蚕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更好的发展蓖麻蚕丝的生产,目前对改善蓖麻蚕经济性状的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1981)曾将家蚕DNA注射给五龄蓖麻蚕,引起了蓖麻蚕某些遗传性状发生了变异。为了探索外源DNA诱导变异的适宜条件,有必要对这一发育时期的核酸代谢情况进行研究。Tashiro等(1968)和Shigematsu等(1978)对家蚕核酸进行研究。辜祥荣等(1981)对蓖麻蚕后部丝腺核酸含量变化进行过研究。本文研究了五龄蓖麻蚕整体和几个主要器官DNA和RNA含量的变化,同时也研究了~3H-胸腺嘧啶及~3H-尿嘧啶在不同时间对不同组织DNA和RNA的参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蓖麻蚕和家蚕是我国天然丝生产的两个主要蚕种,分别隶属于天蚕蛾科(Saturniidac)和家蚕蛾科(Bombycidae)这两种蚕不仅在形态上,而且也在其所合成的生物产品上都有明显的差异。有些作者指出:丝心蛋白的氨基酸中,含量最多的是甘氨酸和丙氨酸;家蚕是甘氨酸比丙氨酸多,蓖麻蚕则是丙氨酸的含量大大地超过了甘氨酸(匡达人等;Kirimura等)。  相似文献   

15.
蓖麻蚕γ-谷氨酰转肽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P)广泛分布在蓖麻蚕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的中肠、马氏管、后丝腺、脂肪体、体壁等组织中;并存在于蚕个体发育中的各个阶段。酶活力以马氏管、中肠为最大。在五龄蚕前中期各组织均显示γ-GTP最大活力。在脂肪体和表皮组织中,蛹形成时又分别出现γ-GTP活力峰。昆虫生长发育必需的10种氨基酸均是蚕各组织γ-GTP酶促反应的受体。这些结果表明,γ-GTP作为L-γ-谷氨酰循环中一个关键酶,在蓖麻蚕体内对氨基酸的吸收和转运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通过外源DNA作用的方法改变动物固有的遗传性状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们选用两种不同科的昆虫,即家蚕蛾科的桑蚕(Bombyx mori)和天蚕蛾科的蓖麻蚕(Attacus Cynthia ricini)作为试验研究的对象,从桑蚕中幼虫具有不同斑纹的黑蚕、671和华合×东肥三个品系的蛹或幼虫,提取DNP(DNA蛋白)和DNA,注入姬蚕品系的蓖麻蚕五龄幼虫体内,在受过注射的  相似文献   

17.
前言蓖麻蚕原产印度,被人类驯化饲育,才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历史。在我国农村推广进行蚕丝生产,仅是三、五年的光景,可算是一种新兴的事业。这种蚕发育较速,在中温影响下,一般18天左右即可上簇结(?),高温还可缩短到15天左右,同时饲料问题较桑蚕容易解决,这算是它的优点。但这种蚕与家蚕养法不同,如不掌握共生长发育规律,在生产上要受损失,同时丝的质和量也还急需改进,由于饲养的对间较短,关于这方面的经验积累不多。兹将饲养的经过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凝胶直读法、末端鉴定法等相配合,测定了樗蚕(Philosamia cynthia)絲腺5SrRNA的核苷酸顺序:AGACAACGUCCAUACCACGUUGAAAACACCGGUUCUCGUCCGAUCACCGAAGUCAAGCAACGUCGGGCGCGGUCAGUACUUGGAUGGGUGACCGCCUGGGAACACCGCGUGCUGUUGGCUU比较了樗蚕、蓖麻蚕、柞蚕、家蚕、果蝇等5SrRNA结构差异,在分子水平上探讨了昆虫的分化。  相似文献   

19.
激光辐照蓖麻蚕的效应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不同激光波长和不同形式的激光照射蓖麻蚕蚕卵,观察蚕卵的孵化率;蚕血液的酯酶同工酶、血清蛋白、染色体等在激光照射前后的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20.
家蚕的近亲     
家蚕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昆虫纲(Insecta)鳞翅目(Lepidoptera)大鳞翅亚目(Macroloepidoptera)蚕蛾科(Bombycidae)蚕蛾属(Bombyx)桑蚕(Bombyx mori) 家蚕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昆虫纲(Insecta)鳞翅目(Lepidoptera)大鳞翅亚目(Macrolepidoptera)蚕蛾科(Bombycidae)蚕蛾属(Bombyx)桑蚕(Bombyx mori)与家蚕关系最密切的是同属的野桑蚕.它是家蚕的祖先。另外,大蚕蛾科柞蚕属的柞蚕,天蚕以及蓖麻蚕属的蓖麻蚕都是野外能作茧取丝的蚕类。樟蚕(Eriogyna pyretorum)属大蚕蛾科,原产广东、广西一带,以樟叶、枫叶为食,它的丝被人们利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大约在公元885年前后已有记载,其丝为纺织上等原料。古时用樟蚕丝经醋浸泡后拉丝作为弓弦,强度极大。现作为钓鱼线和医用缝合线出口。樗蚕(Philosamia cynthia)属大蚕蛾科其饲养历史不详。在山东省有小规模饲养饲料是乌桕和臭椿。在南方有篦麻蚕。柞蚕(Antheraea pernyi)属大蚕蛾科,原产山东莱州(掖县),是我国地位仅次于桑蚕的产丝昆虫,现盛产于辽宁、河南等省。柞蚕最早见于《尔雅》(公元前1200年)2700年前柞蚕丝已作为给皇帝的贡物.在汉代曾经由官方推广,经宋、元、明、清几代引种推广,分布到了全国很多省份。其主要饲料树种是各种栎属植物的叶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