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化学脱色法在制备乳果糖中的应用大连医科大学科达药业微生态研究所大连116024温朗聪袁杰利王红大连三株生态化妆品有限公司大连116024王崇霞乳果糖是一重要的双歧杆菌促生长因子,目前主要通过化学合成法获得。乳果糖广泛用于临床医药、保健品和食品添加剂等...  相似文献   

2.
双歧杆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双歧杆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大连医学院微生态学研究所大连116023康白1.前言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是人类或某些哺乳动物的生理细菌。在微生态学上属于原籍菌群(autochthonousflora)。人类出生后,在肠道内,从几个小时...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双歧杆菌、中药及复方双歧杆菌制剂饲喂BALB/c小鼠,发现中药及复方双歧杆菌制剂对老龄鼠血中SOD、GSH—Px活性有明显增高作用,而对LPO含量有明显减低作用,双歧杆菌及复方双歧杆菌能增强BALB/c小鼠内分泌功能及免疫功能,本试验中尚发现双歧杆菌与中药制成的复方双歧杆菌制剂能明显协同促进GSH—Px及吞噬细胞功能。说明双歧杆菌与一些传统补益类中药具有协同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不同浓度的动物胃粘膜提取物对双歧杆菌生长繁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胃粘膜提取物对双歧杆菌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随着浓度增加为1%时,其菌数为4.45亿/ml,而不加提取物的菌数为2.53亿/ml,加胃粘膜提取物的比不加的菌数增长175.9%,促生长作用明显。证明胃粘膜提取物中含有促进双歧杆菌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5.
双歧杆菌在人工胃液中的存活率考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双歧杆菌在人工胃液中的存活率考查大连医科大学科达药业有限公司大连116024刘文佐曲湘昆以双歧杆菌制成的微生态制剂近年来上市的品种较多,如硬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液体制剂等。这些制剂均为胃溶型,口服后在胃部崩解、溶散。胃中pH值为1-3,双歧杆菌在此...  相似文献   

6.
肠道生理性细菌粘附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肠道生理性细菌粘附机制的研究进展大连医科大学微生态学研究所大连116023蒋寒青,康白双歧杆菌、乳杆菌是肠道最具代表性的二种生理性细菌。纵观国内外的生态制品,大多数含有双歧杆菌、乳杆菌。它们通过口服,进入肠道后能否粘附(adhesion)于宿主肠道粘...  相似文献   

7.
体外乳酸菌素促双歧杆菌生长实验初步观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在体外观察乳酸菌素是否有促双歧杆菌生长的作用。方法 将浓度为100mg/ml、10mg/ml、1mg/ml的乳酸菌素液按三角形对等距离分别滴种在接种了双歧杆菌(10^6CF/ml)的BHI培养基上,然后置35℃厌氧箱培养2d后观察细菌生长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的乳酸菌素液促进双歧杆菌生长能力不同。浓度为100mg/ml、10mg/ml、1mg/ml的乳酸菌素液促双歧杆菌生长的阳性率(%)分别为:96.7、56.7、1.0。经统计学秩和检验方法将3种浓度乳酸菌素液促双歧杆菌生长作用进行两两比较得知:100mg/ml与10mg/ml,100mg/ml与1mg/ml之间P〈0.01,10mg/ml与1mg/ml比较P〈0.05。结论 乳酸菌素有促进益生菌--双歧杆生长的作用,而且与其浓度高低有极密切关系,高浓度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褐灌硫酸多糖(冷提取物SPC和热提取物SPH)对青春双歧杆菌和婴儿双歧杆菌性外促增殖效果。方法 选用BS培养基,采取度管法。结果 在实验深度下。SPC和SPH对两种双歧杆菌增殖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活菌数,实验组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P〈0.05,P〈0.001),且呈量效关系。SPH促菌增殖效果优于SPC,当浓度为0.5%和1.0%时,具有显著性差异(P〉  相似文献   

9.
利用青春双歧杆菌在蛋白类载体Ⅰ、Ⅱ、Ⅲ中添加蔗糖和促生长因子等,接种2% 1∶1的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混合发酵剂,5%的青春双歧杆菌发酵剂,经38~39℃前发酵4.5~6.0 h,终点判定pH值为4.6~4.8,°T为70~80,在2~5 ℃冰箱中进行后发酵12~16 h,可得到两种组织状态、风味、口感优良的特定功能保健饮品 .  相似文献   

10.
双歧杆菌增殖促进物的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双歧杆菌增殖促进物的现状和未来四川省达川地区人民医院达川635000周广重庆医科大学重庆630046张德纯,赖国旗,韦克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a,BB)是人和哺乳动物肠道的主要生理菌,它的发现迄今已一个世纪[1],最新报道双歧杆菌属达2...  相似文献   

11.
双歧杆菌文献的开发利用及其经济效益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大连116023李载常作者于1993年3月—1994年3月,进行了有关双歧杆菌经济效益的文献研究。在文献研究和对我网研究人员是否能够借鉴国外经验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完成综述等3次文献的写作。...  相似文献   

12.
藻类中多糖对双歧杆菌的促生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藻类中提取多糖对双歧杆菌的促生长作用。方法 以时间和多糖浓度为影响因素,了解不同藻类中多糖对双歧杆菌的促生长作用,对其量效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温度在37℃,多糖浓度在0%~2%,双歧杆菌数随多糖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多糖浓度继续升高,则反而下降。结论 不同藻类中多糖在一定浓度下能很好地促进双歧杆菌生长。  相似文献   

13.
双歧杆菌的耐药性与质粒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的耐药性与质粒的关系。方法 对17株5种来自微生态制剂的双歧杆菌进行抗生素药敏试验和质粒检测,利用溴化乙锭消除其质粒;比较质粒消除前后耐药性的改变。结果17株双歧杆菌对氨基糖式类和多肽类抗生素呈强抗性;除1株短型双歧杆菌B157存有2.7Kb和5.6Kb两种质粒外,其余菌株均未质粒,消除后持粒的B157株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并未改变。结论 此17株双歧杆菌的耐药性与质粒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双歧杆菌质粒的检测及其对抗生素敏感性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本文应用LeBLanc法提取6种20株双歧杆菌菌株的质粒,发现共有4个种的6株菌株存在着1~3个质粒,多数质粒的分子量小于6.0kb。存在质粒的双歧杆菌包括分离自人的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两歧双岐杆菌和婴儿双歧杆菌。用固体培养基滤纸片抑菌圈法测定双歧杆菌对15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测试的20株双歧杆菌菌株对所检测的1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无规律可循,而且质粒消除实验表明质粒的存在与所检测的抗生素抗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对两株双歧杆菌耐药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摘要)大连医科大学微生态学研究所大连116023蔡子微,文姝,康白本文观察了我所保存的04一1和04一2两株双歧杆菌(青春型)在厌氧与非厌氧条件下对抗菌素的敏感性(采用纸片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厌氧与非厌...  相似文献   

16.
不同浓度的中药合剂对双歧杆菌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实验测定了21种不同浓度的中药合剂对双歧杆菌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①其中11种中药对双歧杆菌具有不同程度的促增殖作用。②某些药物对各个浓度虽均有一定的促双歧作用,但在其中某一个浓度下作用最强。③有些药物在不同浓度,对双歧杆菌增殖的影响截然不同,分别表现出促进、无影响或抑制。从此提示:在测试中药对细菌的作用时,应尽可能多选择几个浓度。  相似文献   

17.
大豆低聚糖对肠道双歧杆菌和肠杆菌的促生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豆低聚糖和所含糖对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肠杆菌体外促生长作用。方法:按1%大豆低聚糖、0.36%水苏糖、0.52%蔗糖、0.11%棉子糖含量配制培养液,分别接种各试验菌株,在0、12、24小时测定各培养液吸光度A值(分光光度计.550nm)和pH值。结果:经24小时培养,加大豆低聚糖的双歧杆菌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培养液A值分别为>1.5和1.307,大于肠杆菌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的1.1和1.173,而其pH值小于肠杆菌;加水苏糖的双歧杆菌培养液A值为1.47,大于蔗糖的1.4和棉子糖的0.53。结论:大豆低聚糖促双歧杆菌生长作用大于促肠杆菌生长,水苏糖是促双歧杆菌增殖生长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8.
双歧杆菌糖苷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双歧杆菌糖苷酶的研究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厦门361005刘蓉,郑忠辉,苏文金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是人体和动物肠道正常优势菌群成份之一,被认为是重要的生理性细菌,在微生态学上属于原藉菌群[1,2]。自1899年首次发现双歧杆菌至195...  相似文献   

19.
双歧杆菌新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研所北京102206赖心河(综述)徐建国刘秉阳(审校)在1986年出版的Bergey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卷中,双歧杆莱属有24个种[1]以后又陆续有新种报道,对这5新种综述如下:1.波伦亚双歧杆菌(Bifidobacte...  相似文献   

20.
双歧杆菌、寡糖和健康周涤平(上海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上海200233)关键词双歧杆菌,寡糖,健康双歧杆菌是1900年巴斯德研究所Tissier首次在婴儿粪便中发现的,定名为Bacilusbifiduscommunis。在当时的条件下,这种G(+)产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