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那丹哈达岭是新发现的早二叠世(竹蜓)类产地。过去,赋存它的地层被称为“典型的燕山地槽沉积”。这套地层是厚达8000米以上的海相沉积,在1957年被中、苏综合考察队根据岩性、放射虫化石与锡霍特阿林中生代海相地层对比,定为上三叠统及下、中侏罗统。近年来我们在这套地层中发现了自中石炭世到早二叠世(竹蜓)类。本区早二叠世地层称东大沟组,岩性主要为板岩、砂岩、粉砂岩、硅质岩夹少量火山岩及灰岩透镜体或薄层,出露厚度大于330米。根  相似文献   

2.
我国华南湘赣等省下部中生界的艮口群、门口山组(?林山组)等沉积地层,长期被人据植物化石,视作印支构造旋回以后的陆相下侏罗统或上三叠统至下侏罗统。顾知微等于1963年前,为区域地层等工作所作初步化石鉴定中,所定的费尔干蚌Fergano-concha,西伯利亚蚌Sibireconcha,假铰蚌Pseudocardinia(=Acyrena),和偏顶蛤Modiolus(=Volsella)等名称,不久,已被他自己发觉为鉴定错误,这些地层因产瓦根股蛤和江西蛤  相似文献   

3.
鄂西中生代含煤地层中的孢粉组合   总被引:44,自引:10,他引:34  
鄂西中生代含煤地层素称“香溪群”,典型剖面在秭归县香溪镇。这一煤系早年曾被划分为上三叠统和下侏罗统两部分(谢家荣、赵亚曾,1925)。后来,斯行健(1949)研究了其中的植物化石,认为其时代为早侏罗世,“香溪煤系”始以“香溪植物群”而闻名中外。近年由于工作的深入,不少地质工作者又提出了“香溪群”下部属上三叠统的可能性,但化石却一直没有系统地采集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安徽巢湖地区早三叠世菊石序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由于地处低纬度下扬子碳酸盐缓坡台地较深水区 ,安徽巢湖地区的下三叠统由一系列泥、灰岩旋回层组成 ,并含有丰富的菊石化石。通过对巢北平顶山和马家山一带上二叠统顶部和下三叠统多条剖面的系统研究 ,建立了在华南乃至低纬度特提斯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以属级分类单位为基础的下三叠统菊石生物地层序列 (从下而上 ) :Ophiceras Lytophiceras带、Gyronites Prionolobus带、Flemingites Euflemingites带、Anasibirites带、Columbites Tirolites带和Subcolumbites带。在提议的全球印度阶 奥伦尼克阶界线层型候选剖面———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上 ,Flemingites Euflemingites带之底与牙形石Neospathoduswaageni首现点比较接近 ,可以作为本界线主要辅助标志之一。记述采自该区上二叠统顶部及下三叠统 ,尤其是印度阶 奥伦尼克阶界线附近的一些具有年代地层意义的菊石化石资料 。  相似文献   

5.
河北中侏罗统下花园组孢子花粉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河北省侏罗系分布广泛,为一套复杂的陆相沉积——火山岩建造。中侏罗统下花园组是重要的含煤地层,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中—大型矿床。本组的地质时代长期存有争议,地层工作者多与京西门头沟煤系对比,划为下侏罗统或下至中侏罗统。笔者先后对下花园煤矿和蔚县煤田进行了孢粉采样分析,所得孢粉保存清晰,内容丰富,是确定下花园组地质时代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川西北晚三叠世的灯海绵动物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熙纯 《古生物学报》1990,29(3):349-363
由于印支运动的结果,我国晚三叠世卡尼期地层分布局限。川西北广元县至什邡县分布的地台型海湾相卡尼期地层称汉旺组。此组下段含菊石Trachyceras, Protrachyceras, Clionites等,相当于下卡尼阶;该段下部厚0—37m,为海百合、钙藻生物骨屑灰岩滩相;上部厚32—91m,为亮晶鲕粒灰岩滩相。汉旺组上段含菊石Tropites, Discotropites, Hanaceras,Buchites等,相当于上卡尼阶;该段下部厚3—16m,为生物骨屑灰岩滩相;  相似文献   

7.
贵州晴隆中营的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已有详细的研究。本文仅对地层中出现的腹足类化石做生态学的研究。本区上二叠统划分为峨眉山玄武岩组、龙潭组、凉风坡组,下三叠统为飞仙关组。龙潭组是一套碎屑岩夹一层厚层状石灰岩,含海相化石;凉风坡组也是一套碎屑岩,但夹有较多的硅质结核和硅质灰岩层。飞仙关组和凉风坡组之间是连续过渡沉积。根据沉积物和古生物特征推测,从龙潭组到凉风坡组的岩相是由滨海沼泽相变为浅海滨海相(姚兆奇、徐均涛等,1980),海水由龙潭期的时进时退变为长兴期的逐步加深。岩相的变化在古生物面貌  相似文献   

8.
宁夏六盘山盆地晚三叠世孢粉组合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宁夏六盘山盆地炭山、窑山及上流水等3条剖面中原划为中侏罗统延安组下部含煤地层的21块岩样进行了孢粉分析,获得丰富的孢粉化石,鉴定出76属144种,建立了Dictyophyllidites-Aratrisporites-Cycadopites组合。通过与国内外相关孢粉组合对比,认为该组合地质时代应属晚三叠世。首次以孢粉化石为依据,确认了六盘山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二叠系在秦岭地区分布范围较窄,但出露完整,沉积厚度较大,地层层序和接触关系清楚,化石极其丰富,以(?)类为主,珊瑚、腕足次之。因此,这里是研究二叠系比较理想的地区之一。本文报道了陕西镇安及甘肃迭部两剖面的上二叠统的(?)类,共计6属20种,其中对1新属,5新种作了描述。现将两剖面的岩性及化石概述如下:一、镇安西口剖面:(?)自上而下为:上覆地层:下三叠统。红黄色页岩夹红黄色灰岩,产瓣鳃类。  相似文献   

10.
《化石》2015,(4)
<正>2014年11月9日,禄丰县国土资源局在野外进行调查时,在川街大栗树村后山下侏罗统地层中发现小型鸟臀类恐龙足迹,经中国地质大学张建平教授和其博士生邢立达的研究对比,可归入异样龙足迹。该遗迹属由Hitchcock于1848年在美国康涅狄克峡谷的上三叠统地层发现并命名。留下这种很古老足迹的恐龙属于小型鸟脚类恐龙,多数时候两足行走,偶尔四足行走。后足四趾型,但只有3个功能趾(即行走时三趾着地),趾  相似文献   

11.
沈炎彬 《古生物学报》2006,45(2):175-181
报道的叶肢介新属(Kenyaestheria gen.nov.)采自肯尼亚Maji ya Chumvi地区的一钻孔,属下三叠统上马几牙楚姆维组(Upper Majiya Chumvi Formation),其特征为壳瓣后背缘最后几条生长线靠近背缘处形成一个凹缘构造,但生长线在背缘并不反转弯曲,同时具有放射线纹饰,据此将其归于凹缘叶肢介科(Ulugkemiidae)。该科是一个灭绝的类群,分布于中泥盆统至上三叠统,古生代的类型都发现于欧亚大陆,晚三叠世的Triasulugkemia见于阿根廷,新属首见于早三叠世,也是在南大陆出现的第二例凹缘叶肢介类。孢粉Lunatisporites pellucidus和叶肢介Aquilonoglypta—Cornia—Palaeolimnadia—Falsisca组合指示含化石的地层时代为早三叠世早期。  相似文献   

12.
在临清坳陷堂古5井发现轮藻化石Stenochara和Stellatochara两属7种,证实该区存在三叠世地层。根据地层层序、岩石地层特征和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该区亦应存在下三叠统,并建议参照区域方案将该区中、下三叠统红层划分为刘家沟组、和尚沟组和二马营组。  相似文献   

13.
黄理中 《化石》2004,(3):16-18
贵州兴义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贵州省兴义市中南部。地质公园属扬子地层区上扬子小区。主要出露石炭纪、二叠纪和三叠纪地层。其中三叠纪地层分布最广,占全区总面积的90%。地质公园主要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马岭河峡谷的北、中部区域,顶效和乌沙两个贵州龙产地,以及泥凼石林、坡岗岩溶生态区组成。总面积300平方公里,其外围控制区为1000平方公里。园区内重要的古生物化石——胡氏贵州龙动物群主要产于中三叠统的关岭组以及上三叠统的竹杆坡组和瓦窑组的灰岩中。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一九六○年以来,陆续在贵州织金下三叠统、广东开恩下侏罗统、福建华安上二叠统以及陕西麟游下三叠统均采获有蛇尾化石,使我国的蛇尾化石纪录逐渐丰富.近又于我国西部边陲获新的资料.一九八○年武汉地质学院西藏科考队与西藏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科考分队共同组成地质部高原地调大队四分队,在阿里地区日土县多玛区热维尔西北支沟中,采得较完好的蛇尾化石标本.化石产在褐黄色含生物碎屑的泥灰岩中,同一块标本上有三个蛇  相似文献   

15.
华南东部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海陆交互相地层中的半咸水-海相双壳类,对于我国广泛分布的陆相上三叠统和下侏罗统的划分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系统描述了该区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双壳类19属29种,其中Trigonucula sakawana Ichikawa,1949,Pteria sturi(Bittner,1895),Costigervillia minima Wen,1979和Cercomyapraecursor Quenstedt,1856为首次在这一区域报道;并根据新材料将前人报道的Isocardioides Fan,1962修订为Schafhaeutlia Cossmann,1897。综合这些材料和前人研究将该区小水组、三家冲组和金鸡组双壳类分别划为以下三个组合带,即Palaeopharus-Trigonucula组合带、Bakevelloides-Jiangxiella组合带和Parainoceramus-Ryderia guangdongensis组合带。文中通过对上述组合中代表属种在区域上的时代延限的分析,认为PalaeopharusTrigonucula带和Bakevelloides-Jiangxiella带的时代限于晚三叠世卡尼期(Carnian),可能延至诺利期(Norian)早期;Parainoceramus-Ryderia guangdongensis带的时代主要为早侏罗世辛涅缪尔期(Sinemurian),可能下延至赫塘期(Hettangian),上延至土阿辛期(Toarcian)。  相似文献   

16.
新疆塔北隆起原油孢粉集合与油源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定了从新疆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含油区原油中萃取出的孢子花粉化石66属135种,基于原油孢粉集合组成特征的研究,确定了该含油区油源岩的时代和层位,并讨论了油气运移的通道、方向、路线。期次等问题。研究结果确认,中三叠统克拉玛依组,上三叠统黄山街组和塔里奇克组;下侏罗统阿合组和阳霞组;中侏罗统克孜勒努尔组和恰克马克组是塔北含油区的重要油源岩系。  相似文献   

17.
甘肃花海盆地早白垩世的介形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研究了首次发现于甘肃花海盆地截大板沟下白垩统下沟组的介形类化石。根据它们的组合面貌及其在国内外分布的主要层位,认为原划归为上侏罗统,并含有丰富介形类和轮藻化石的这套地层应属下白垩统下统下沟组,其时代为早白垩世Brremian期。  相似文献   

18.
湖北利川早三叠世牙形刺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本文列述了湖北利川地区早三叠世牙形刺15属44种(其中有10新种和1新亚种),建立了7个牙形刺组合带,同时对本区牙形刺动物群的生态简单地作了说明。剖面位于湖北省利川县谋道区上磁公社核桃园,自上而下为: 下三叠统嘉陵江组(Tc):第三段—第二段(Tc~(3+2)):灰色中薄层灰岩、白云岩、角砾白云岩和溶塌角砾岩。含Pachycladina gondola和Neospathodus homeri,但以后者为主。厚384.19米第一段(Tc~1):灰色薄至厚层状灰岩,具泥纹、泥质条带灰岩。牙形刺数量多,种类也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包头石拐煤田早、中侏罗世孢粉组合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内蒙古包头石拐古城塔头道沟至二道沟,是下侏罗统五当沟组,中侏罗统召沟组、长汉沟组的标准地点,也是我国北方早、中侏罗世的典型剖面之一.此地的早、中侏罗世地层发育良好,为山间盆地型陆相碎屑岩沉积.  相似文献   

20.
浙江寿昌组的孢粉化石及其区域对比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文本 《古生物学报》1989,28(6):724-729
浙江寿昌组含有丰富的动、植物化石,又处于侏罗-白垩系的临界层位,一直为地质工作一者所重视。然而,自刘季辰、赵亚曾发表“浙江西部之地质”(1927)以来,经60年的反复研究,寿昌组的时代问题仍在争论之中。古生物工作者曾从各自所研究的化石门类对寿昌组的时代提出过各种意见。将之归入上侏罗统的有顾知微(1962,1980,1982,1983),张璐瑾(1978),张弥曼和周家健(1977),马其鸿(1980);归入上侏罗统一下白垩统的有余汶、潘华璋(1980)和林启彬(1980);归入上侏罗统(?)一下白垩统的有叶春辉等(1980);归入下白垩统的有张文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