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提高新会陈皮品质,规范化、现代化生产全过程是新会陈皮产业的一个目标中药材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载体,其生产全过程的规范化、现代化成为中医药走向国际市场的关键环节。然而,目前我国中药材在选种、培育、加工等环节的研究明显滞后,这不仅影响了高品质药材的生产,也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并严重阻碍了中药走向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2.
“最大持续产量”及其确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起草工作已正式启动 ,其目的是通过规范中药材生产过程 ,以保证药材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由于药材生产在我国品种繁多 ,且 80 %左右为野生药材 ,因此在规范中药材生产的同时 ,必须保护和发展野生中药材资源。为此 ,在草拟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AP)指导原则 (A)植物药材》的文件中 ,明确提出“调控野生药材的采集强度 ,坚持最大持续产量 (maximumsustainedyield ,MSY)原则 ,以保护野生药材资源 ,并进一步促进药用植物种植业和动物养殖业的发展 ,保证中药资源的…  相似文献   

3.
SSR标记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是我国宝贵的资源,在疾病治疗、养生保健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近年来,因鉴定方法不完善导致的中药安全事件屡屡出现,给中药临床应用带来极大挑战。传统的鉴定方法是中药药师凭借其长期积累的经验对中药材进行鉴定,虽然方法日趋完善,但其存在较大主观性,不可否认仍有它的局限性。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完善,新技术、新方法也推动着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将传统的鉴定方法与现代的鉴定方法合理的结合在一起使用,才能对中药材进行更准确、科学的鉴定。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为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中药材的鉴定提供了更加准确可靠的手段。目前RAPD、AFLP、RFLP、SSR是应用最广泛的几种分子标记技术,各有其优缺点。SSR指的是基因组中由1-6个核苷酸组成的基本单位重复多次构成的一段DNA,SSR标记具有特异性高、重复性好、结果可靠、操作简单、对DNA要求不高等特点,在中药材的品种鉴定、植物种质鉴定、遗传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近年来SSR标记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作简要概述,旨在为该技术在中药材鉴定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现代道地中药材的概念演变,道地中药材是经过千百年来的疗效认证而普遍得到人们认可的优质中药材。通过对中药材栽培历史的分析,本文认为道地中药材的优质性主要来自野生资源。多数中药栽培发展较晚,栽培生产技术与环境结合尚未达到最优化的程度。从道地中药材成因的角度分析,野生中药材在生长年限、种质、生境、性状、成份等各方面与栽培中药材都与明显的差异,其质量也一定不同,因此对栽培中药材的道地性的应有待于进一步认识。同时,通过将现代栽培技术与中药材栽培相结合,会对栽培中药材的质量稳定和提高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中药材品种鉴别中的应用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回顾国内外中药分子标记鉴定研究的历史及现状,分析了目前分子标记在中药鉴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进而展望这项技术应用的前景。中药材质量的规范化,为中药材遗传图谱的建立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资源是中医药的物质基础,其质量事关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其科学评价是中药产业现代化、标准化以及国际化的前提条件。中药材的性状特征、药效成分以及分子标记为迄今三类质量评价方法的主要依据。近年来,微性状鉴定及仿生识别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基于性状特征评价中药材质量的准确性与客观性;中药指纹图谱、代谢组学技术与化学计量学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基于药效成分评价中药材质量的科学性及相应有效成分群的发现;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的进展推动了分子标记的挖掘及相应分子鉴定技术的建立。上述方法学进展为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和中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中药中的砷含量及其形态学研究已成为当前中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旨在建立科学和可行的砷含量检测方法,并对部分中药中的砷含量进行了测定。方法:中药材样品湿法消化后,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其中的砷含量,并对消化液的种类以及干扰的消除进行了探讨。结果:本法检出限为0.05μg·L~(-1),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6.6%~101.6%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36%。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中药材中均含有一定量的砷,部分中药材中砷舍量较高。结论:本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重现性好,能够应用于中药材中不同含量砷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无论山区还是平川,到处蕴藏着丰富的野生植物的中药材,它是人类除病灭害,保障健康的“绿色药库”。我国农村采集加工野生中药材历史悠久,已成为传统的副业生产门路之一。随着医药卫生的科学普及,中药材的用量一年比一年增长,现在有许多品种在市场上经常供不应求。人工种植方面,虽有很大发展,但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有许多品种往往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进行中药资源普查工作,调查彭山区的药用植物资源状况,为保护该区中药资源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通过野外样方调查、标本采集、栽培药材及市场走访调查等,对该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其药用植物种类。结果:彭山区此次普查共采集431种中药资源,隶属于90科122属,其中重点药用植物有半夏、川楝、黄皮树、积雪草及淡竹叶等78种。结论:彭山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适宜中药材种植的面积广阔,应充分利用其自身优势,提高其利用率。此次调查结果为彭山区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和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依据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药是中医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中药材又是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药。当前不少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当中,但中药的真伪问题也十分突出,不少常用中药出现了伪品和混淆品,以次充好的情况十分严重,中药材质量的优劣严重影响着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以小香菇冒充猪苓、木薯冒充山药;西洋参中掺入生晒参、海马肚子里灌水泥增重、醋山甲炮制过程中加入硫酸镁增重、将质次的羚羊角上市前蒸一夜,使其色泽好并增重等。因此,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是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前提,本文就中药鉴定的一般方法与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酶法辅助强化中药提取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酶法强化中药提取已成为中药开发的重要手段,酶法提取因其反应特异性强、高效、条件温和、易于控制等优点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应用于中药材提取过程中的酶法辅助技术,归纳了酶法在中药材重要活性成分提取、中药提取液的澄清纯化中的应用,分析了酶法辅助提取对中药活性组成的影响,提出了酶法与超声技术的结合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黄花蒿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为指导原则,对黄花蒿栽培生产的区划、生态环境、育苗技术、栽培技术、采收加工、档案、质量检测以及包装、储运等一系列过程开展研究。确定各个生产环节的最佳指标和方法,制定了黄花蒿的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提高黄花蒿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微量元素及重金属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中药微量元素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对中药中所含的元素含量进行分析 ,以探讨中药中微量元素与其疗效的关系 ,为中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数据 ;二是对中药材中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 ,以期对中药材重金属含量进行控制 ,为其打入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药用植物是中药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中药材的使用过程中,利用植物分类学方法对药用植物进行鉴定、亲缘关系及演化规律研究,有助于中药资源的系统认知、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科学保护.本文参考国内外权威植物名录数据库、植物分类系统,以及最新的分子系统研究成果,对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植物药材基源物种科属范畴变动进行了系统考证,并对相关物种的拉丁学名和中文名进行了梳理,旨在推动植物分类学与中药资源学进一步学科交叉,维持药典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促进中医药行业的科学发展与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中药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和重点战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产业链长,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保健品、食品、食品添加剂、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化妆品和日用品等产品,市场前景相当广阔。福建省是我国中药材重点产区之一,它地处亚热带,背山面海,气候温和,无霜期长,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常青。省内80%为山地和丘陵,由闽西大山带和闽中大山带将福建省纵分隔成西北、东南两大区  相似文献   

16.
正药用植物是天然药物的重要来源,是中医药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做大做强中药产业和发展健康产业的重要载体。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的大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中医药法》实施中药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战略,对进一步改善中药材生产方式,促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做好中药材品质评价,保证中药材质量稳定,建立完善中药饮片质控体系,做大做强中药产业和发展健康服务业等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湘潭市岳塘区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为当地中药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对野生中药资源的调查采用代表区域-样地-样方套-样方的调查方式,选取草丛、灌丛、阔叶林和针叶林4种代表区域进行调查。同时,对栽培药材、中医药传统知识及中药材市场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47个样地,发现药用植物115科439种。当地药用植物以野生为主,无人工栽培药用植物。调查了3家中药材企业,掌握了园区中药饮片企业所利用中药材的品种、来源、产地、价格信息、年需求量、供应量、销售去向等信息资料。访问民间医师、药农10人,共收录民间传统验方15个,对现代中医药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结论:岳塘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但野生资源利用程度低,无栽培药用植物种植,可为岳塘区野生中药资源的保护、利用、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资源库简介国家南药基因资源库(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质资源库),是我国唯一的、收集保存顽拗性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国家级综合性种质资源库,位于海南省海口市国家高新区,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建设和运行。国家南药基因资源库是在结合我国生态环境和中药资源特点的基础上,对我国南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鄄城县药用植物资源及中药材市场进行全面调查,旨在摸清鄄城县中药资源分布情况。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标本采集等方法,对该县药用植物资源及中药材市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鄄城县共有药用植物156种,隶属59科136属,重点中药材61种,归属于54种药用植物。主要栽培药用植物10种,其中金银花和防风栽培面积较大。市场中流通的中药材品种丰富,以植物源中药材为主。结论:鄄城县药用植物资源相对丰富,栽培品种多样,其市场发展前景广阔。该调查结果为开发利用当地中药资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药提取液对灵芝深层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我国中医药历史悠久 ,中药资源丰富 ,为保证广大人们的身体健康起到巨大作用。但近几十年来 ,我国在中药现代化方面进展缓慢 ,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中药加工技术陈旧[1] ,近来有学者提出了中药发酵制药技术[1,2 ] 。药用真菌是中药的组成部分 ,它们中的许多种类都能以液体发酵进行生产[3] ,以适当的中药为培养基或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中药 ,利用它们强大的分解转化能力 ,不仅可对中药中的纤维、糖类和蛋白等物质加以利用 ,而且在代谢过程中可能对中药中的一些成分进行转化 ,从而提高中药活性成分在复合制剂中的比例及效价 ;另外中药中的某些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