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与丙戊酸钠对癫痫患者血液学指标、认识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我院接诊的癫痫患者98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奥卡西平治疗。比较两组同型半胱氨酸(Hcy)、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IE)评分,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cy、ADM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患者Hcy、ADMA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QOLIE各项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精力/疲乏、认知功能、药物影响等评分以及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与对照组的10.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与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患者均可升高其Hcy、ADMA水平,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而奥卡西平在改善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等方面优于丙戊酸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拉莫三嗪单药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4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拉莫三嗪治疗组和丙戊酸钠治疗组,观察治疗后的6个月和12个月癫痫发作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拉莫三嗪治疗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的癫痫发作次数少于丙戊酸钠组患者,但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莫三嗪组治疗癫痫患者完全控制的患者多于丙戊酸钠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丙戊酸钠组患者,但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莫三嗪治疗的癫痫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丙戊酸钠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拉莫三嗪治疗组少于丙戊酸钠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癫痫患者在药物治疗方面使用拉莫三嗪的疗效显著,控制癫痫发作的效果理想,不良反应少,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和丙戊酸钠治疗癫痫合并抑郁障碍的疗效,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癫痫合并抑郁障碍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拉莫三嗪治疗,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8周末和16周末采用HAMD-17和MADRS量表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末和16周末两组患者的HAMD-17和MADRS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周末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嗜睡、恶心呕吐等,发生率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和丙戊酸钠均可改善抑郁状态,但拉莫三嗪的疗效优于丙戊酸钠,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及情绪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同期癫痫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30例)和观察组(n=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治疗第4w、8w、12w、16w比较两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神经电生理P300电位检查、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第4w、第8w、第12w和第16w的MoCA评分和P300电位潜伏期时长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第12w和第16w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显著优于观察组。结论:在癫痫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中,左乙拉西坦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优于丙戊酸钠,但对情绪的负性影响较丙戊酸钠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比较托吡酯、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对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9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脑炎继发癫痫患者80例,随机分为托吡酯组、卡马西平组和丙戊酸钠组,分别采用托吡酯、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三组的治疗有效率、执行能力与视空间、命名、抽象、注意、定向、语言以及延迟回忆等认知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托吡酯组的有效率最高,为80.65%(25/31),卡马西平组的有效率最低,为70.00%(21/30),但三组间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托吡酯组患者的执行能力与视空间、命名、抽象、注意、定向、语言以及延迟回忆等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卡马西平组和丙戊酸钠组(P0.05);托吡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90%)明显低于卡马西平组(36.67%)和丙戊酸钠组的(29.62%)(P0.05)。结论:托吡酯、卡马西平以及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疗效相当,但托吡酯对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最小,安全性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丙戊酸钠对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4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神经内科住院的80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0例患者仅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的40例患者给予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脑电图检查结果、癫痫症状控制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97.50%vs. 80%,P0.05);两组的累及导联数、痫样放电、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较治疗前以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嗜睡、皮疹、头痛、感觉异常、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丙戊酸钠治疗,其可更有效控制癫痫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托吡酯与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脑电活动及相关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癫痫患儿进行研究,并采用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予托吡酯治疗,对照组予丙戊酸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儿脑电活动及糖脂代谢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癫痫样放电(6.77±1.04)次、δ(12.77±2.32)次、θ(21.63±2.77)次、α(20.54±2.55)次、β(11.18±1.72)次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患儿经治疗后体质指数(BMI)(14.43±1.29)kg/m2、空腹血糖(FPG)(4.53±0.51)mmol/L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空腹胰岛素(FINS)(9.78±1.44)m U/L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脂代谢各项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D)、高密度脂蛋白(H-DLD)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且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托吡酯能更有效控制癫痫患儿的脑电活动,但会导致糖代谢异常及患儿体质量指数减少,而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糖脂代谢及体质量指数的影响较小,临床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用于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gA、IgM、IgG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癫痫患儿102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各51例患儿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患儿左乙拉西坦片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患儿丙戊酸钠口服液进行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时间为24周。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血清IgA、IgM、IgG水平、认知功能评分和癫痫发作次数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09%(49/51)高于对照组84.31%(43/51)(P0.05);两组患儿的IgA、IgM和IgG含量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且观察组IgA和IgM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gG含量无差异(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1.76%(6/51)低于对照组25.49%(13/51)(P0.05);观察患儿的FIQ、PIQ和VIQ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升高,对照组患儿的FIQ、PIQ和VIQ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类型癫痫患儿的发作次数均比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类型癫痫患儿的发作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癫痫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改善认知功能,降低癫痫的发作次数,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蛇志》2018,(3)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治疗青少年癫痫合并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80例青少年癫痫合并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治疗组给予拉莫三嗪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癫痫发作次数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评分,以判定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癫痫控制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治疗青少年癫痫合并抑郁障碍的效果理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高压氧联合磁刺激辅以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2011年9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致昏迷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营养、抗感染、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常规外科治疗以及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HBO)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机体炎症因子、临床预后、记忆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GC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上升,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5%(52/55),与对照组的总治疗率相当(89.23%,P0.05);观察组患者的长期记忆、短期记忆、瞬时记忆评分以及记忆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磁刺激辅以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度脑损伤致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下调机体炎症因子水平,促进苏醒及记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以及阿普唑仑联用治疗失眠症伴焦虑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1例失眠症伴焦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每晚在睡前30 min服用阿普唑仑0.8 mg,观察组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焦虑评分、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73.17 %,P<0.05);两组焦虑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和生理领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焦虑评分和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生理领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睡眠持续性、主观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睡眠潜伏期、安眠药物和入睡时间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以及阿普唑仑联用治疗失眠症伴焦虑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阿普唑仑治疗,其能有效减轻其焦虑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冷执行功能及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按照双色球法,将2020年10月~2022年11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114例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富马酸喹硫平缓释片联合碳酸锂缓释片治疗,n=57)和观察组(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高频rTMS治疗,n=57)。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抑郁症状、认知功能、冷执行功能、自杀意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评分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治疗4周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听觉商数、注意力商数、视觉商数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贝克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评分(BSI-CV)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频rTMS治疗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冷执行功能,降低自杀意念,进一步缓解临床症状,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评价止颤汤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PD)合并睡眠障碍、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入我院2022年9月~2023年1月收治的PD合并睡眠障碍、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rTMS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止颤汤。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睡眠及抑郁状况等,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愈显率较对照组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UPDRS-Ⅰ、UPDRS-Ⅱ、UPDRS-Ⅲ,NMSE和HAMD量表得分明显下降,PDSS得分明显上升(P<0.05),而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止颤汤联合rTMS治疗PD合并睡眠障碍、抑郁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缓解抑郁状态,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究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联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1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tDCS治疗。采用采用关节活动度量角器测定腕关节背伸关节活动度(AROM) ,采用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评估患儿的双上肢精细操作能力,采用Peabody 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评定双手精细运动功能,采用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MAS)评估患儿患侧上肢肘关节肌张力状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差异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AROM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ARO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FMFM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F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FMQ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FM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M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M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腕关节背伸关节活动度、双上肢精细操作能力、双手精细运动功能和患侧上肢肘关节肌张力,对精细运动功能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舍曲林联合经颅磁刺激(TMS)对青少年首发抑郁症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2月我院青少年首发抑郁症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简单随机化分为2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舍曲林治疗,观察组予以TMS联合舍曲林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6周。比较2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12个月复发率及治疗前后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18a、miR-124水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试(RBANS)中文版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62%)高于对照组(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周后观察组血清miR-18a、miR-12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6周后观察组焦虑/躯体化、睡眠障碍、抑郁迟滞及认知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6周后观察组即刻记忆、言语功能、视觉广度、注意力及延时记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12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舍曲林联合TMS首次治疗青少年首发抑郁症,效果显著,能有效调节血清miR-18a、miR-124水平,减轻抑郁症状,从而提高认知功能,降低复发率,保证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帕金森病伴快速眼动相睡眠行为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9例帕金森病伴快速眼动相睡眠行为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电刺激组(n=35)和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帕金森病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睡眠情况、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帕金森氏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电刺激组有效率91.43%(32/35)较对照组70.59%(24/34)显著升高,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电刺激组与对照组之间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结果无差异;治疗后,电刺激组与对照组MoCA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上升趋势,且电刺激组上升程度较较组更低,SCOPA-AUT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下降趋势,且电刺激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前,电刺激组与对照组之间临床睡眠情况结果无差异;治疗后,电刺激组与对照组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上升趋势,且电刺激组上升程度较对照组更低,醒觉指数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且电刺激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前,电刺激组与对照组之间抑郁、嗜睡情况无差异;治疗后,电刺激组与对照组抑郁、嗜睡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下降趋势,且电刺激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前,电刺激组与对照组之间PSQI、UPDRS评分无差异;治疗后,电刺激组与对照组PSQI、UPDRS评分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下降趋势,且电刺激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在帕金森病伴快速眼动相睡眠行为障碍患者中应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TMS)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神经电生理指标、下肢肌力和脊髓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87例不完全性SCI患者,根据入院奇偶顺序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3),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等速肌力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TMS,对比两组神经电生理指标[静息运动阈值(RMT)和运动诱发电位(MEP)]、下肢肌力指标[屈、伸肌群的峰力矩(PT)、力矩加速能(TAE)以及胭绳肌与股四头肌肌力比率(H/Q)]、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疼痛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RMT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MEP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屈肌群PT、屈肌群TAE、伸肌群PT、伸肌群TAE、H/Q、FI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SF-MPQ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MS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不完全性SCI患者可刺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脊髓功能独立性,改善下肢肌力,减轻患者的神经性疼痛。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痉挛性患者经颅磁刺激联合物理治疗后上肢功能改善状况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共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部位痉挛现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与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低频重复经颅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模式下的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上肢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 %,高于对照组72.50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应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eurological deficit scale,NIHSS)、MMSE评分应用认知功能量表(Cognitive function scale,MMSE)、ADL评分应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肱二头肌RMS低于对照组,肱三头肌RMS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估表中的上肢功能部分(Upper limb function in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 table,FMA-UE)、手部精细化动作及上肢功能测量表(Measurement table of hand fine movement and upper limb function,Carroll)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MA-UE、Carrol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在常规治疗与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应用低频重复经颅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模式下的康复训练,虽然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但是能提升患者上肢痉挛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语言发育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4例我院于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患儿给予rTMS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采用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S-S法)评价治疗前后患儿的语言发育能力,采用踝关节活动度及GMFM-88粗大运动功能测试表评估治疗前后患儿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语言理解商与表达商较治疗前均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7.8%,高于对照组的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踝关节活动度均增加,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88评分均增加,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GMFM-88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康复方法可以促进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语言发育能力及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