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洋淀地区全新世以来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对白洋淀白4号孔的孢粉分析、放射性碳年代测定和野外考察研究表明,白洋淀形成于中全新世。晚全新世以来,随着气候的变凉变干,古白洋淀开始收缩和解体,但在人类活动的利用改造下,使逐渐解体的白洋淀得以保留下来。依据气候地层学的观点,并结合放射性碳年代测定,白洋淀地区的全新世地层可以划分为四期:即古全新世(距今11000—9000年),气候温和湿润;早全新世(距今9000—7500年),气候偏凉偏干;中全新世(距今7500—3000年),气候温暖湿润;晚全新世(距今3000年至今),气候温凉偏干。  相似文献   

2.
连戈果 《化石》2001,(2):24-24
今年7月河源市地质矿产局在该市上莞镇进行石灰石矿简测规划时发现距该镇不远的碧寿溶洞中有丰富的古哺乳动物化石 ,经谷祖纲等有关专家鉴定属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时代为距今20万年前的中晚更新世 ,与华北的周口店和广东曲江马坝动物群可以对比 ,在动物化石层中还发现一些疑为人齿与人肢骨的化石(未经权威鉴定) ,该类化石动物群在广东的西江、北江流域有多处发现 ,但在东江流域发现尚属首次 ,而且化石之多品种之繁亦属罕见。上莞碧寿洞位于东经114°59′32″,北纬24°04′10″。溶洞长大于300米(未见底) ,海…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区全新世大暖期的氨基酸和碳同位素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长白山孤山屯沼泽沉积物的氨基酸、有机碳、有机氮和有机碳同位素(^13C/^12C)垂直分布的研究,揭示了长白山区距今13.5ka以来的气候环境特征及其演变过程:大约距今13.5-12.5ka,气候严寒,不利于生物的繁衍,生物产量处于较低值;距今12.5-9.5ka,气温处于上升期。但年均温度低于现今温度;距今9.5-4.0ka,可判定为全新世大暖期(Megathermal),气候温暖潮湿,有利于生物的繁衍,生物产量较高。其中大约距今8.6-7.5ka期间、氨基酸、有机碳、有机氮分布均出现较高峰值,而有机碳同位素(δ^13C)则出现较低峰值,可以推测这一时段为全新世大暖期的鼎盛期(Megathermal Maximum),生物极为繁盛,生物产量处于最高值;距今4.0ka以来,气温有下阵趋势,生物产量有所减少,但雨水量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病变区菌群变化。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入选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4天口腔病变中心区细菌检出率、构成比和数量。结果 患者术前病变区链球菌属的构成比(67.63%)和检出率(93.89%)最高,其次为葡萄球菌属、奈瑟菌属和普氏菌属。检出细菌数量为(4.06±0.42)~(5.49±0.53)CFU/cm2。患者术后病变区链球菌属的构成比(75.48%)和检出率(81.45%)最高,其次为普氏菌属、韦荣菌属、葡萄球菌属。检出细菌数量为(2.76±0.39)~(4.54±0.63)CFU/cm2。患者手术前后奈瑟菌属和梭杆菌属的检出率和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属数量和细菌总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变区各细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链球菌属的构成比和检出率最高,未检测出梭杆菌属和奈瑟菌属细菌。  相似文献   

5.
蛇类是一种研究能量平衡的模型动物,而肠道微生物则帮助宿主获取能量和营养。大多数肠道微生物的研究集中在圈养动物上,而对于野生蛇类的研究很少。本研究从3只野生虎斑颈槽蛇(Rhabdophis tigrinus)的大肠、小肠和泄殖腔内容物提取微生物总DNA,进行16S rRNA基因V4区域扩增子测序,分析虎斑颈槽蛇肠道核心微生物组成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阿尔法指数在不同肠道区域的多样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大肠、小肠和泄殖腔3个肠道部位共享534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大肠包含最多特有OTUs(388个)。门水平,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在小肠(52.87% ± 14.49%)、大肠(41.12% ± 22.60%)和泄殖腔(65.70% ± 10.44%)均为优势菌。属水平,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在小肠(46.36% ± 13.86%)、大肠(21.95% ± 9.82%)和泄殖腔(58.18% ± 14.29%)为优势菌,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在小肠和泄殖腔中有显著性差异。此外,在其肠道检测到很多潜在的致病菌,例如,柠檬酸杆菌属、明串珠菌属(Trichococcus)和丹毒丝菌属(Erysipelothrix),了解了潜在致病菌在虎斑颈槽蛇肠道中的分布情况。在聚类分析中发现泄殖腔的数据重复性较好,将本研究泄殖腔数据与前人研究过的食鱼蝮(Agkistrodon piscivorus)泄殖腔高通量测序数据进行联合分析,为更广泛开展不同蛇类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差异性分析提供理论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6.
青鱼逃逸过程中的疾冲-滑行游泳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为研究对象,定性分析了通过电击实验鱼受到惊吓而产生的快速逃逸游泳行为,并定量分析了其疾冲游泳过程中加速度、最大疾冲游泳加速度和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在自然光照下,保持实验水温为(20.0±1.0)℃。青鱼的3种不同体长规格分别为稚鱼(9.21±1.89)cm(n=30)、幼鱼(17.83±2.67)cm(n=30)和亚成体(61.45±0.80)cm(n=10)。实验过程中发现实验鱼逃逸游泳行为主要以疾冲-滑行的游泳方式进行,即实验鱼到达最大疾冲速度后身体保持固定直线不变的形式减速。3种实验体长的青鱼,其对应的最大绝对逃逸速度分别为(1.261±0.279)m/s、(1.542±0.280)m/s和(2.292±0.567)m/s,到达最大逃逸速度的时间分别为(0.249±0.089)s、(0.293±0.067)s和(0.216±0.024) s,对应的最大相对逃逸速度(实验鱼每秒内游泳距离相对于体长的倍数)分别为(13.694±3.032)BL/s、(8.648±1.571)BL/s和(3.729±0.923)BL/s。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实验鱼的绝对疾冲速度随体长的增加而增加,亚成体的最大疾冲游泳速度显著大于稚鱼(P<0.05);相对疾冲速度随体长的增加而减小,3种实验鱼之间的最大相对疾冲游泳速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亚成体的绝对滑行游泳加速度的绝对值显著高于幼鱼和稚鱼(P<0.05)。3种实验鱼之间的相对滑行加速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在野外系统观测了澜沧舞花姜(Globba lancangensis)18个果实共216粒种子的散布过程。共有10种蚂蚁参与了澜沧舞花姜的种子散布,距离为0.01~3.35 m,平均距离(0.47±0.03) m(平均值±SE,n=216)。其中最重要的3种蚂蚁是横纹齿猛蚁(Odontoponera transversa)、大头蚁(Pheidole sp.)和黄足厚结猛蚁(Pachycondyla luteipes),其出现频率分别为61%、50%和28%,散布的平均距离分别为(0.60±0.09) m、(0.20±0.01) m和(0.32±0.05) m。从总体上看,蚂蚁促进了种子的分散,降低了种子的聚集程度。横纹齿猛蚁对于种子上的油质体最为敏感,对人工去除了油质体的种子不搬运,对种子散布距离较远,暗示了其与澜沧舞花姜之间可能存在更紧密的互惠关系。野外样方调查结果表明,在3种舞花姜属植物中,以种子繁殖为主的澜沧舞花姜种苗之间的平均最近距离为(36.8±1.45) cm(平均值±SE,n=74),显著大于以珠芽繁殖为主的毛舞花姜(Globba barthiri)的(29.8±2.70) m(n=34)(t73,33=2.11,p=0.037)和异果舞花姜(Globba racemosa)的(28.7±3.16) cm(n=32)(t73,31=2.33,p=0.022);澜沧舞花姜的种苗聚集程度(Z=-1.70±0.19)显著小于毛舞花姜(Z=-2.58±0.37,t73,33=2.36,p=0.020)和异果舞花姜(Z=-3.28±0.53)(t73,31=3.54,p=0.001)。这说明相对于毛舞花姜和异果舞花姜,蚂蚁对种子的散布作用显著增加了澜沧舞花姜种苗间的平均最近距离,降低了居群的聚集度。  相似文献   

8.
藏酋猴精子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光间首次对我国特有的灵长类动物藏酋猴的精子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藏酋猴精子在大体结构上,如头的形状,顶体大小,核的结构等,与猕猴属其它种类相似,其主要特征是顶体发达,总长(79.96±0.29)um,及头长(5.97±0.05um),尾中段(11.98±05um)与尾主段的长度(62.01±0.32um)与红面猴(Macaca arctoides)及猕猴属其它种类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果表明藏酋猴与红面猴应分属于不同的种组,与Fooden关于藏尊猴分类的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9.
贵州普定白岩脚洞旧石器时代遗址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白岩脚洞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贵州省普定县西南约9公里。1978年发现。1979、1982和1984年先后三次工作的结果,共获得石制品1000多件、动物化石22种、骨器2件。与文化遗物伴出的化石为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碳-14年代为距今12080±200年(第3层)和距今14630±200年(第5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全新世期间二次暖期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宏祥 《化石》2000,(3):26-27
对第四纪地质研究工作者来说 ,全新世这一名词 ,一般是指一万年以来的时间为准 ,是在第四纪冰川之后的阶段。人类经过猿人、智人到现代人发展的历史时期。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 ,在我国一万年以来全新世气候与环境变化发展中 ,发生了二次暖期 ,它们是 :1.距今8500 -3000年间的大暖期。2.公元900 -1350年间的中世纪暖期。(一)有关中国大暖期的研究 ,是在我国著名学者施雅风教授领导之下 ,由多学科交叉的研究 ,综合各种信息资料(孢粉、冰芯、古土壤、生物学、考古学及海岸变化等) ,首次阐明了距今8500 -3000年间…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了解女性生殖道感染类型分布情况,分析生殖道感染对女性血清炎症因子、性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8月到我院就诊的生殖道感染女性患者60例(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女性60例(对照组)。统计研究组患者生殖道感染的感染类型,并比较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性功能和心理状态情况。结果:60例生殖道感染患者感染类型以宫颈炎(33.33%)、非特异性阴道炎(26.67%)居多。研究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分别为(144.38±31.85)ng/mL、(73.85±15.73)ng/mL、(218.64±43.28)ng/mL,均高于对照组的(99.01±22.25)ng/mL、(40.27±10.52)ng/mL、(113.82±26.0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性欲、高潮频数、性满意度、性焦虑、配偶高潮频数、配偶性满意度评分分别为(3.08±0.92)分、(4.38±1.01)分、(2.71±1.07)分、(3.66±1.30)分、(2.68±1.01)分、(2.95±1.0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84±0.51)分、(4.92±0.32)分、(3.87±0.47)分、(4.18±0.54)分、(3.82±0.38)分、(3.97±0.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与广泛性焦虑评定量表(GAD-7)评分分别为(16.35±5.88)分、(13.87±3.7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15±1.76)分、(5.89±1.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女性生殖道感染以宫颈炎和非特异性阴道炎为主,生殖道感染会导致女性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显著升高,性功能降低,同时对患者心理状态也存在一定影响,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予以患者及时有效的干预,从而改善患者性功能以及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2.
海岸带植物叶片的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改善海岸带的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选取海南岛沿岸12个市(县)海岸带木麻黄防护林的木麻黄和周边沙滩上的藤本植物厚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木麻黄与厚藤叶片中的碳(C)、氮(N)和磷(P)含量,分析两种植物叶片C、N和P的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差异,探究不同环境因子对两种植物叶片C、N、P含量、C:N、C:P和N:P的影响,以期寻找影响海岸带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结果表明:海南岛木麻黄叶片C、N和P的平均含量分别是399.06±20.29、12.56±1.04、1.04±0.35 g·kg-1,C:N、C:P和N:P分别为32.04±2.82、420.65±121.27和12.92±3.21;厚藤叶片C、N和P的平均含量分别是364.31±30.20、12.84±1.96和2.06±0.64 g·kg-1,C:N、C:P和N:P分别为29.13±4.95、185.85±63.14和6.47±2.1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木麻黄叶片的N含量与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含量与年平均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C:P和N:P与年平均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厚藤叶片C含量与年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C:N与年平均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木麻黄叶片的N含量与10~20 cm土层的SO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C:N与10~20 cm土层的SOC呈显著正相关,C:P与0~10 cm土层的C:N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厚藤叶片的C含量与10~20 cm土层的SO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含量与0~10 cm土层的TN含量,N:P和10~20 cm的SOC含量呈正相关关系,C:N与0~10 cm土层的C:N呈显著正相关关系,C:P与0~10 cm的T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0~10 cm土层的C:N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N:P与0~10 cm土层的T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海岸带植被叶片的碳氮含量较低,N可能是影响该区域植物生长的主要因子,同时,植被生长受到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的共同影响,受土壤养分含量影响低,环境因子对不同类型的植物的影响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兰州鲇肌肉生化成分分析及营养学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黄河中上游特有鱼类兰州鲇的肌肉生化成分并对其进行了营养学评价。结果表明,兰州鲇肌肉(鲜样)中粗蛋白质量分数(17.4±0.7)%,粗脂肪(2.22±1.09)%,粗灰分(1.12±0.09)%,水分(80.4±0.8)%。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为(71.29±3.71)%(质量分数,干样),其中含量最高的为谷氨酸(10.43±0.47)%,含量最低的为胱氨酸(0.663±0.040)%,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0.24±2.18)%,占氨基酸总量的42.38%,其构成比例符合FAO/WHO标准。兰州鲇肌肉中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9.3,4种呈味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24.62%(干样)。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65.21%,并以油酸(C18:1)和亚油酸(C18:2)为主。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余12种矿物元素 (p<0.05),锌在8种微量元素中含量(10.18 mg/kg,鲜样)最高,铁(8.31 mg/kg,鲜样)次之,硒含量(0.31 mg/kg,鲜样)丰富。从营养学角度,兰州鲇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优质鱼类。  相似文献   

14.
小檗科鬼臼亚科种子大小变异式样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分析了小檗科鬼臼亚科4个属代表植物桃儿七、川八角莲、南方山荷地以足叶草种子大小及共变异式样并对该变异式样的生物学意义予以分析。结果显示:(1)在4种植物干种子中,以川八角莲最重,为37.24±6.71mg,桃儿七镒之,为36.56±4.54mg,足叶草最轻,为19.01±3.21mg,南方山荷叶较轻足叶草稍重,为23.22±3.26mg;(2)每种植物均存在一定比例的活力低下种子,其中以桃儿七最低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对比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60例COPD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纳入研究,通过抽签法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均持续治疗7 d。比较A组和B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一般治疗情况、血清实验室指标、血气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7 d,A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结果分别为93.33%、83.33%,B组为90.00%、7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体温正常时间、白细胞计数(WBC)正常时间、肺部炎症病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68±0.47)d、(5.05±0.53)d、(9.21±1.30)d、(10.02±1.94)d,均明显短于B组的(3.31±0.51)d、(6.52±0.60)d、(10.37±1.88)d、(11.69±1.6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时,A组患者的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分别为(10.38±1.75)×109/L、(9.75±1.55)mg/L、(1.94±0.31)μg/L,均明显低于B组的(12.10±2.18)×109/L、(11.18±1.64)mg/L、(2.26±0.29)μg/L,治疗后7 d时,A组患者的WBC、CRP、PCT分别为(6.29±1.40)×109/L、(5.91±0.77)mg/L、(0.86±0.20)μg/L,均明显低于B组的(7.55±1.37)×109/L、(7.04±1.29)mg/L、(1.17±0.34)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血氧分压(PaO2)分别为(92.11±3.06)%、(68.37±5.13)mmHg,均明显高于B组的(88.64±3.18)%、(62.84±3.20)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44.12±3.03)mmHg,明显低于B组的(48.49±4.21)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对COPD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均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及安全性,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缩短恢复时间,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4个种群的同工酶遗传变异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黄渤海沿岸种群(YP)、朝鲜半岛西海岸种群(KP)和2个养殖种群(CP1和CP2)的同工酶遗传变异水平。每个种群随机选取50尾中国对虾进行同工酶检测。在所分析的12种同工酶编码的20个基因位点中,有4个是多态位点。4个种群的多态位点比例(P0.99)分别为15%、20%、10%和20%。种群平均杂合度(观测值)(Ho)分别为0.014±0.007、0.020±0.010、0.010±0.007和0.033±0.017。4个种群的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015±0.008、1.023±0.011、1.011±0.007和1.042±0.022。杂合子平衡偏离指数(D)分别为+0.037、-0.030、-0.098和-0.030。2个地理种群(YP和KP)的遗传相似性系数(I)和遗传距离(D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大陈岛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的季节变化,于2020年9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21年1月(冬季)、4月(春季)分别对大陈岛海域的浮游动物及环境因子进行了4个航次的调查。结果共鉴定浮游动物90种,包括浮游幼体15类,其中夏季种类数最多(68种),冬季最少(20种),常见的优势种有: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微刺哲水蚤(Canthocalanus pauper)、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等12种(Y>0.02)。浮游动物的年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53.40±214.73)个/m3、(411.93±561.76) mg/m3,二者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平均丰度为春季(380.17±296.14)个/m3>夏季(135.30±112.59)个/m3>秋季(67.88±90.52)个/m3>冬季(25.30±19.11)个/m3;平均生物量为夏季(895.01±802.54) mg/m3>春季(623.39±358.73) mg/m3>秋季(91.08±82.36) mg/m3>冬季(45.96±84.95) mg/m3。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的年平均值分别为1.71±0.96和0.53±0.20,均表现出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的特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的浮游动物可划分为夏季类群、秋季类群、冬季类群和春季类群4组类群。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海水温度、盐度、叶绿素a浓度是影响大陈岛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的重要环境因素。此外,夏季大陈岛海域水母类浮游动物暴发的现象值得关注。研究结果将为大陈岛海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可参考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8.
应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δ13C、δ15N)对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采自长江中游干流宜昌、荆州、石首、监利、城陵矶、鄂州、九江和湖口江段的44种鱼类及3种水生无脊椎动物进行了营养级研究。长江中游干流鱼类的δ13C值范围﹣33.83‰(鳙Aristichthys nobilis) ~ ﹣17.36‰(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δ15N值范围4.83‰(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15.13‰(翘嘴鲌Culter alburnus)。以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的δ15N均值5.48‰作为营养级基准线(营养级 = 2),计算出该江段水生动物的营养级处于2.42 ~ 4.88,主要集中在2.83 ~ 3.61之间,鱼类平均营养级为3.28。营养级大于2.83的鱼类种类数量占了总生物种数的80.85%。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和长春鳊(Parabramis pekinensis)营养级最低,分别为2.42 ± 0.49和2.56 ± 0.52,营养层级大于4.0的高级消费者为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鳙和长蛇鮈(Saurogobio dumerili),分别为4.88 ± 0.01、4.37 ± 0.27、4.32 ± 0.35和4.09 ± 0.78,小黄黝鱼(Micropercops swinhonis)、鱤(Elopichthys bambusa)、鱖(Siniperca chuatsi)、翘嘴鲌、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和南方鲇的营养级分别3.99、3.92 ± 0.16、3.89 ± 0.27、3.87 ± 0.62、3.59 ± 0.69和3.59 ± 0.57。本研究旨为长江中游渔业资源评估及其合理利用提供基础科学资料,为进一步研究长江中游干流渔业资源营养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受人为活动干扰影响等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观察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万古霉素治疗小儿败血症的疗效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降钙素原(PCT)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败血症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万古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NLR、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7.50%vs65.00%)(P<0.05)。观察组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时间、体温改善时间、拒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为(6.22±1.05)d、(3.88±0.25)d、(5.10±0.86)d、(8.71±2.05)d,均短于对照组的(8.76±1.53)d、(6.22±0.64)d、(7.53±1.46)d和(11.24±3.36)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NLR、PCT、hs-CRP、WBC水平为(1.35±0.20)、(0.80±0.34)mg/mL、(3.56±0.62)g/L、(9.12±1.80)×109/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0.32)、(2.19±0.73)mg/mL、(9.78±2.64)g/L和(12.26±2.59)×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3+、CD4/CD8为(42.77±11.36)%、(41.27±11.26)%、(1.70±0.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80±9.32)%、(35.66±9.40)%和(1.29±0.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10.00%vs7.50%)(P>0.05)。结论: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万古霉素治疗小儿败血症的疗效显著,可降低炎症因子,提高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中国第四纪孢粉数据库提供的 116个 6kaBP (± 5 0 0年 )和 39个 18kaBP (± 2ka)的花粉数据 ,根据生物群区化方法 (biomization)重建了中国中全新世 (6kaBP)和未次盛冰期 (18kaBP)两个关键时段的生物群区。结果表明 ,中全新世东部森林系统地向北推进 ,温带落叶阔叶林向北推进约 4个纬度。大部分森林明显向草原区推进 ,青藏高原的冻原大面积退缩 ,在西南地区局部和热带地区气候较今略为冷湿 ,热带季雨林转变为热带雨林。末次盛冰期 ,草原大面积向南扩张 ,抵达现代的常绿阔叶林区的北缘 ,热带森林消失 ,常绿阔叶林退缩到现代热带区域边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