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讨大鼠巨细胞病毒(rat cytomegalovirus,RCMV)感染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后,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原代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和胚胎海马神经干细胞,将星形胶质细胞感染RCMV后和神经干细胞在Transwell24孔共培养体系下进行共培养,同时设对照组;用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检测神经干细胞与感染RCMV的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后,其分化细胞中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和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结果发现,感染RCMV的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时,神经干细胞分化减慢,分化成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比率低于对照组,提示星形胶质细胞感染RCMV后可抑制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可能与RCMV影响星形胶质细胞合成和分泌各种营养因子,干扰了神经干细胞的分化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2.
神经干细胞及其对脑缺血损伤的潜在治疗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神经元在成年哺乳动物脑的特定区域出现,起源于海马齿状回和室下带的神经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可以分化成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采用双标技术可以检测新神经元的发生,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方向分化的潜能,受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调控,证据显示成年人脑海马齿9状回的颗粒细胞产生新神经元,恒河猴的室下带产生新神经元,迁移到新皮质区分化为成熟神经元,人的神经干细胞已从胚胎前脑获得,缺血损伤可以激活齿状回的神经干细胞增殖,激活或移植神经干细胞对缺血损伤的脑组织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IL-1β和胎牛血清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成年大鼠纹状体区分离神经干细胞,使用白介素-1β、神经生长因子、全反维甲酸和不同含量的胎牛血清作为诱导因子,通过免疫荧光化学方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分化。结果表明胎牛血清有助于神经干细胞向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化,IL-1β虽然对神经元数目没有明显影响,但对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却有明显促进作用。神经生长因子和全反维甲酸对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数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神经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分裂潜能和自更新能力的母细胞,它可以通过对称分裂和不对称分裂方式产生神经组织的各类细胞,包括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后,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损伤导致了临床症状,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修复作用不大,原因是干细胞的数量有限,微环境的不允许。移植的神经干细胞进入体内后,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常保持未分化状态或大部分分化为胶质细胞。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调控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直接决定神经干细胞源性神经元的比例和神经元之间功能性突触的数量。现就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表了一种新的研究方向。Qu等把神经球状态的未分化人神经干细胞 (HNSCs)注射到大鼠侧室。 30天后 ,发现移植的HNSCs分化成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 ,这些细胞以非常有序的模式迁移到海马和皮层部位。形态学显示BrdU标记阳性的细胞沿侧脑室壁分布 ,有一些细胞则直接迁移到脑室内壁 ,而且与宿主脑建立了功能性联接。组织化学进一步证实 ,在大脑皮层HNSCs来源的 βIII tubulin阳性细胞长出朝向皮层边缘的树突 ,而在海马这些细胞表现出多重突起和分支 ,星形胶质细胞着色明显的…  相似文献   

6.
神经发生是神经干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分化成功能性整合神经元的过程,主要包括细胞的增殖、迁移、分化和存活。成年神经发生区以前脑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SVZ)和海马齿状回颗粒层下区(Subgranular zones,SGZ)为主,但皮质作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同时也是哺乳动物高度发展的脑区,是否有成年神经元新生,已成为近年来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1,2]。现本文就未成熟神经元在皮质区的研究方法、分布、来源与转归、病理生理功能影响等方面探讨成年哺乳动物皮质神经发生现象。  相似文献   

7.
神经干细胞是指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能分化成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等众多神经细胞。成年哺乳动物内源性神经再生能力有限,无法弥补因神经疾病而导致的神经细胞缺失,因而,人们开始寻求外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能,在动物模型上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建立了多种移植方法。该文就神经干细胞的特性、来源、移植方式、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实验研究进展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对海马神经干细胞(neural progenitor/stem cells, NPCs)的存活、增殖及分化的影响.采用无血清培养基体外分离、纯化、扩增胎鼠海马NPCs.通过细胞形态观察、nestin免疫荧光染色及血清促分化检测NPCs的干细胞特性; 采用神经球计数及神经球直径测定观察BDNF对NPCs的促增殖作用, 筛选出在适当细胞密度下, 促进NPCs增殖的有效浓度; 采用Tunel染色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 LDH)的含量探讨BDNF对海马NPCs存活的影响; 采用抗-b-微管蛋白(tubulin) III (Tuj-1)染色检测NPCs分化成神经元的百分率, 同时测定分化神经元突起的长度.分离的海马NPCs表现为nestin 免疫染色阳性, 具有自我增殖能力、且能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 当细胞密度为5×105个/ ml 时, 10~200 ng/ml BDNF能显著促进NPCs的增殖, 其中40 ng/ml BDNF促增殖作用最强, 40 ng/ml BDNF能显著增大神经球直径; 40 ng/ml BDNF 显著减少NPCs的凋亡率(Tunel /DAPI ), 抑制LDH漏出; 40 ng/ml BDNF能显著促进NPCs分化为Tuj-1免疫染色阳性神经元, 且分化后神经元的突起长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上述结果提示: BDNF促进海马NPCs的存活、增殖及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9.
神经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特定条件下,神经干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从而参与神经功能的修复过程,该过程称为神经发生。一直以来,人们认为神经发生主要发生在哺乳动物胚胎时期,而成体是不存在神经发生的。然而近年的研究表明,成体神经发生在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是终生存在的,且通过多种信号通路来调控。现就成年哺乳动物神经发生的研究进展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在成体的许多组织中发现了多能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可以进行自我复制,参与组织的正常修复。神经干细胞在体外能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成体神经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都能分化成成体神经系统中的各种神经细胞。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因此神经干细胞可以应用于神经损伤或者神经疾病的修复。本文概述了神经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及其生长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1.
观察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入成年大鼠纹状体后的存活、迁移和分化状况。自14天胎鼠脑室下区分离获得神经干细胞,利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扩增并进行鉴定。经4~5代的扩增后,以BrdU标记的神经干细胞通过脑立体定位注射移植入成年大鼠纹状体内,然后分别于移植后2周、4周、6周和8周时做脑冰冻切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数量、定位和分化情况。8周后移植细胞的检出率约16%;移植细胞向周围宿主组织有广泛的迁移表现,尤以沿着白质束向头尾方向的迁移最为显著,最远向后侧达到内囊;纹状体中移植细胞主要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数量最多,主要位于移植区与宿主组织临界部位,而神经元处于移植区中央。培养的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可以作为移植替代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的供体细胞源,而移植中的迁移现象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2.
维甲酸和EGF对大鼠脑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RA)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从大鼠胚胎脑中分离神经干细胞,经RA和EGF处理后,用台盼蓝确定细胞数量,BrdU标记分析细胞生长能力,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神经干细胞和分化的神经细胞。结果 20ng/ml EGF和1μmol/LRA处理的培养细胞均显示增殖效应,但EGF处理组增殖速度明显高于RA组,悬浮细胞中有大量nestin和BrdU阳性细胞。用EGF和EGE/RA诱导的神经元分化率分别为17%和31%,而RA处理的神经元分化率显升高至89%。由EGF、EGF/RA和RA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率分别为83%、69%和11%。结论 EGF主要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并主要诱导星形胶质细胞的生成,RA主要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二无明显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急性CO中毒大鼠脑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影响,分析HBO治疗急性CO中毒脑损伤的机制。方法:建立急性CO中毒大鼠模型,给予高压氧(HBO)治疗后,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内神经干细胞(nestin)和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结果:H-E染色标本上,对照组脑内神经元形态正常,染毒组脑皮质出现大量变性坏死细胞,海马锥体细胞层稀疏,HBO组坏死细胞明显减少。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对照组nestin和GFAP表达数量形态均正常,染毒组nestin表达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GFAP形态数量发生改变,HBO组nestin表达明显增加,且在大脑皮层可见部分nestin阳性细胞和nestin-GFAP双阳性细胞;GFAP表达趋于正常。结论:急性CO中毒作为脑损伤因素可轻度激活大鼠脑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并使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变形、神经元变性坏死,HBO治疗可减轻星形胶质细胞损伤,明显激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并促使其增殖、迁移和分化。提示HBO可能通过激活神经干细胞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成年脑内终生存在持续性神经发生,该过程受多种内外因素的调节.小胶质细胞是脑内固有的免疫细胞,在维持脑稳态和脑的免疫调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小胶质细胞通过吞噬作用清除细胞碎片,并通过与神经元的直接接触和/或释放可溶性因子影响成年海马神经发生.本文综述了在生理状态下,小胶质细胞如何调控成年海马神经干/祖细胞及新生神经元的不同阶段,进而调节神经发生.此外,本文还综述了在脑损伤条件下,海马神经发生和小胶质细胞形态功能的变化,以及如何通过干预小胶质细胞影响海马神经发生,为应用小胶质细胞促进脑的内源性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胚胎和成年哺乳动物脑内均存在神经干细胞,具有潜在的增值和分化能力。在一定条件下,神经干细胞可向多个方向分化,生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这为利用神经干细胞进行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和损伤的治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Mao L  Wang JQ 《生理学报》2003,55(3):233-244
尽管传统概念长期认为成体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缺乏再生增殖能力,但近年来发现,在成体若干脑区内确实存在具有再生与分化能力的神经干或神经前体细胞。这些干细胞在正常倩况下仅表现较低的再生分化活动。不过,在神经退行性病变中,病灶区内的干细胞可被动员、激活,并以较高的速率分裂分化以及取代坏死的神经元或胶质细胞,达到自身原位修复的作用。许多神经生长和营养因子具有增强或抑制干细胞分裂秋或分化的能力,在神经退行性病变中,病灶区内外成熟或新生细胞即可通过表达这些因子,有效调节干细胞的活动和干细胞主导的修复过程。总之,成体神经干细胞可以积极参与急性或慢性神经组织损伤的修复,通过再生来提供新的神经元以及其他必需的细胞,以促进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的潜能 ,它可分化为成熟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人们希望利用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潜能治疗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 ,但首先必须分离纯化这些细胞。以往 ,人们从发育外周神经系统中纯化神经干细胞 ,而脑中干细胞纯化率从未超过 5 %。最近 ,RodneyL .Rietze等以 80 %的纯化率分离成年鼠脑干细胞并检测这些细胞的特性。他们发现 ,其中一种可在室管膜和脑室下腔区域找到的干细胞活性很强 ,在 querkopf变异鼠 (一种嗅觉神经元缺陷的鼠 )中 ,这种细胞选择性缺失 ,提示它可能是离体主要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单层贴壁分化的方法在无血清条件下诱导同源饲养层培养的人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得到了高比例的神经前体细胞(97.5±0.83)%(P<0.05)。这些神经前体细胞具有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能力。在长期的传代培养中发现,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nestin阳性的神经前体细胞比例下降,同时发育能力也发生了变化。在传代培养的早期,神经前体细胞发育为神经元的比例很高,几乎没有胶质细胞分化出来。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胶质细胞的比例逐渐上升。这与体内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非常相似。进一步研究发现具有bHLH(basic helix-loop-helix)结构域的转录因子neurogenein2(Ngn2)和Olig2可能在这一变化中起重要作用。因此,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能够模拟体内神经发育的模式,为在体外研究人的神经发育和再生医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研究成年大鼠细胞周期蛋白在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差异。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成年大鼠生理状态下大脑皮层或海马CA1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周期素D1、E、A、B1、(CyclinD1、E、A、B1)的表达。结果成年大鼠海马CA1区和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有Cyclin D1、E、A和B1的表达,细胞核和细胞浆均有表达,以胞核为主;星形胶质细胞也有上述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但细胞数目较少,并且表达这些指标的星形胶质细胞多聚集在海马CA1区。结论成年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区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均表达细胞周期蛋白,而其在神经元的表达较星形胶质细胞更为普遍。  相似文献   

20.
成年哺乳动物海马中的星形胶质细胞可生成新的神经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许多脊椎动物 ,包括人的一生中 ,大脑海马齿状回都会不断生成新的神经元。这些新神经元的前体存在于海马齿状回的亚颗粒层。过去从对成年哺乳动物海马组织的培养中发现 ,干细胞能自我更新并且能生成新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但它们的原始前体细胞尚不清楚 ,研究发现亚颗粒层细胞———一种具有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免疫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 ,在正常情况下或在用化学方法去除活跃的分裂细胞之后 ,可分裂和生成新的神经元。我们也对一定数量小的电子致密亚颗粒层细胞 (称之为D细胞 )进行了研究 ,发现它们起源于星形胶质细胞 ,在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