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刺蛾是湖南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1957年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试验站的200余亩采叶茶园,被害面积达165亩,占82.5%,其中有15%的茶树片叶不存,成了光杆。茶刺蛾的为害不仅直接影响茶叶产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茶叶内生细菌、根际土壤细菌在普洱茶的发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还可以促进茶树生长,诱导茶树抗病性.研究其群落结构组成及相互关系可为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普洱地区茶树叶片和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茶叶及根际土壤细菌的16S核糖体RNA基因(16S rRNA)进行测序,比较分析茶...  相似文献   

3.
茶氨酸是茶中主要的和特有的氨基酸。除山茶、茶梅等茶科植物外,至今尚未在其它植物中检出。茶叶中茶氨酸的含量甚高,约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50—70%,直接影响茶树的新陈代谢和茶叶品质。绿茶茶氨酸含量与滋味等级呈正相关,红茶汤味也受茶氨酸  相似文献   

4.
浙江丘陵山地茶树生态气候的垂直层和茶叶生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浙江是全国重点产茶省,而丘陵山地的茶叶产量占全省的大半,且是优质茶的主产地。在中国茶树气候区划中,浙江属气候适宜区。但实践表明,因地域和层域的生态气候的不同,茶叶产量和自然品质及经济效益迥然相异。本文就生态气候因子的优劣和适宜程度,运用综合评分法,试划了浙江丘陵山地茶树生态气候的垂直层,分析了其与茶叶生产的关系。一、影响浙江丘陵山地茶叶生产的主要生态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5.
茶氨酸的制取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茶氨酸是茶叶中的一种主要氨基酸 ,通常占茶叶干重的 2 %左右 ,约占茶树体内游离氨基酸5 0 %。茶氨酸具有鲜甜味 ,是茶叶特征物质之一 ,与茶叶品质呈正相关。现已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于食品领域。除此以外 ,茶氨酸还具有一些重要的药理作用。如抗肿瘤、降压安神、拮抗咖啡碱等医疗功效。本文综述了茶氨酸的性质、制取方法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西康省藏族自治区的高原地带试种茶树成功。四季长青的茶树,已逐渐在康藏高原上生长。(?)定,丹巴等13个县就先后育苗数十万株。茶叶是藏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过去反动派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广大藏族人民无力购买足够的茶叶,不少人不得不用杂树叶熬来当茶吃。从1951年起,人民政府开始在西康省的藏族自治区试种茶  相似文献   

7.
茶在故乡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和种植茶树的国家。目前,世界上共有58个国家种茶,他们最早种植的茶树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引种去的。  相似文献   

8.
陕西秦巴山区茶园栽培群落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秦岭、巴山地区新老茶园面积约有2.67×10~4ha,主要分布于秦岭南坡和巴山北坡的低山丘陵地带,它在我国“江北茶区”中占有重要地位。该区植茶历史悠久,早在隋末唐初这里就开始栽种茶树,从事茶叶生产。为了总结和交流这一地区农民过去在茶树栽培技术上所取得的成果,近两年来我们侧重于以茶树为主与经济林木和豆类作物的间作进行了调查,并按照植物群落生态学的观点,将区内较常见的、且形成有一定面积的茶园复合栽培群落,划分为:栗-茶、桑-茶、椿-茶、桐-茶、桐-茶-豆等若干主要类型,叙述了每个类型的茶树生长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夏季遮阴对茶树茶氨酸代谢途径的影响及对茶树内含物品质的改良作用,本研究以多年实生茶树为研究对象,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了夏季遮阴对茶树不同部位中茶氨酸合成酶(TS)、谷氨酰胺合成酶(GS)蛋白表达的影响,确定遮阴有利于嫩叶中TS的表达;随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探索了茶氨酸代谢途径中相关基因:TS、GS、谷氨酰胺α-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GOGAT)、谷氨酸脱氢酶(GDH)以及与氮素吸收和转化密切相关的亚硝酸还原酶(NiR)、精氨酸脱羧酶(ADC),在老、嫩叶中及不同遮阴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遮阴有利于嫩叶中TS基因的表达,与叶部氨的再同化作用密切相关的GS、GOGAT和GDH基因均在老叶中有明显增加,而与硝基氮代谢相关的NiR、ADC基因表达在老叶与嫩叶中均明显下降。利用HPLC对遮阴后嫩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遮阴明显促进茶叶部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提高,其中贡献率最大是茶氨酸。本研究从分子水平上解析了遮阴促进茶叶部茶氨酸积累的调控机制,为今后夏秋茶栽培措施改良和品质改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茶     
栽培茶树的目的是为了取得茶芽和嫩叶。我国是茶的发祥地,发现和利用茶树已有4、5千年的历史。目前世界茶区的分布,最南是南纬29°的南非纳塔尔,最北是北纬49°的乌克兰外喀尔巴阡州。主要茶产国集中在亚洲,占世界茶产量90%以上。我国成茶的种类也丰富多姿,且品质称霸全球,“祁红婺绿”,始终是世界茶叶珍品。我国茶区分布在秦岭山脉和淮河以南,包括十五个省的500多县。我国自有对外贸易以来,茶叶即为重要出口物资之一。同时茶又是国内各阶层人民日常生活的饮料,特别是边疆兄弟民族的生活必需品。  相似文献   

11.
茶在故乡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和种植茶树的国家。目前,世界上共有58个国家种茶,他们最早种植的茶树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引种去的。茶树从原产地向外传播与自然扩散有关,更是人为种植的结果。对茶树酯酶同工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茶树是从原产地云南呈扇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一年生扦插苗为材料,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的硒酸钠(0、0.15、0.3、1.5、3、5、8 mg·L-1)对茶苗的硒积累、植株生长、生理指标和根尖显微结构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茶苗的根和新梢中的硒含量与营养液中的硒浓度正相关;随着硒浓度升高,茶苗的鲜重、侧根数量、根系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根系活力等生长指标,茶多酚、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等茶叶质量指标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而丙二醛、过氧化氢、脯氨酸含量等抗逆生理指标则呈现先降后升趋势。显微结构分析显示在不同硒浓度处理条件下根尖的显微构造存在差异。低硒浓度(0.15、0.3、1.5 mg·L-1)处理的茶苗根尖的皮层薄壁细胞饱满、完好,表皮细胞较小;高硒浓度(Se≥3 mg·L-1)处理的茶苗根尖的皮层薄壁细胞变形或受损,表皮细胞增厚,表现出胁迫反应。上述结果说明硒对茶树具有双重效应,合适浓度(0.3 mg·L-1)硒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有益,表现为光合作用和根系活力增强,过氧化物和脯氨酸含量降低,生物量增加,茶叶茶多酚含量增加;硒浓度过高(≥3 mg·L-1)对茶苗的生长和茶叶品质有害,表现为茶苗出现胁迫反应,茶多酚降低。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硒对茶树的双重作用机制和富硒茶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沙平 《化石》2001,(2):39-40
云南省的植被类型、植物种类、植物遗留种和特有种均为全国之首 ,故有“植物王国”之称。在这个植物王国里 ,生长着不少极为珍贵和罕见的奇树异木。勐海茶树王茶是我国人民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遍的饮料 ,现代的茶叶都是从古代的野生茶树经过人工培育而成的 ,而云南正是我国茶树最早的故乡 ,至今在云南的不少产茶区 ,仍存活着许多古老的野生大叶茶树 ,它们都被当地老百姓称为“茶树王”。在众多的茶树王中 ,最高大最长寿的茶树王在西双版纳勐海县境内巴达区大黑山的森林中 ,四棵巨大的茶树依傍着生长在一起 ,其中最古老的一棵树身高34米 ,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茶尺蠖是茶园中的重要害虫。研究茶尺蠖寄主食物-肠道菌群-茶尺蠖生长发育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茶尺蠖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方法】分析不添加茶叶因子的纯人工饲料和茶树鲜叶对茶尺蠖幼虫的存活影响;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饲料饲喂的茶尺蠖幼虫的肠道菌群异同。【结果】取食人工饲料的幼虫死亡率远远高于取食茶树鲜叶的幼虫;取食人工饲料的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高于取食茶树鲜叶的幼虫;茶尺蠖幼虫肠道中存在很多促进宿主生长的细菌。【结论】饲料类型影响茶尺蠖幼虫的存活;饲料类型影响茶尺蠖幼虫肠道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名茶是在独特的生态条件、优良的茶树品种、精湛的采制技术等综合因素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其色香味俱佳,外形突出,品质优异,远近闻名,为茶中珍品。古往今来,江苏名茶好茶迭出,以下仅简要介绍其中11种。宜兴阳羡雪芽(紫笋茶)宜兴古称阳羡,为江苏茶叶主产区之一,东汉末年已有宜兴产茶的记载,历史上因生产阳羡茶、罗岕茶而享有盛名。阳羡茶  相似文献   

16.
对云南茶叶农场中的附生地衣进行调查发现: 附生在茶树上的地衣有25 属, 51 种; 其中, 45 种是首次报道附生在茶树上, 包括2 个中国新记录种: 癞屑衣( Lepraria lobificans) 和阿曼原胚衣( Protoblastenia amagiensis) , 以及20 个云南新分布种。壳状地衣的共生菌丝侵入茶叶树干外皮层组织, 在生长过程中产生地衣酸, 一定程度的加速了农场中茶树的老化; 靠近茶树发芽点生长的壳状地衣和叶状地衣, 造成芽体发育不良, 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云南茶树上的附生地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茶叶农场中的附生地衣进行调查发现:附生在茶树上的地衣有25属,51种;其中,45种是首次报道附生在茶树上,包括2个中国新记录种:癞屑衣(Lepraria lobificans)和阿曼原胚衣(Protoblastenia amagiensis),以及加个云南新分布种.壳状地衣的共生菌丝侵入茶叶树干外皮层组织,在牛长过程中产生地衣酸,一定程度的加速了农场中茶树的老化;靠近茶树发芽点生长的壳状地衣和叶状地衣,造成芽体发育不良,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茶园冬季乔木落叶的分解和矿质元素释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南方存在着一种传统植茶方式——茶林复合生态系统,近年来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它在维持土壤肥力,抗御自然灾害和保证茶叶内质特性等方面的作用,然而对冬季乔木落叶分解和矿质元素释放的作用尚无报道。本文是对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茶树-乌桕复合园和茶树-板栗复合园的冬季乔木落叶分解的研究,为全面认识茶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性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茶叶中硒素总量测定结果表明:土壤含硒量的高低是直接影响茶叶中硒的总量。茶树根、茎、叶、果中均有硒元素,叶片是茶硒积累的主要器官,尤其是老叶,其含量是嫩叶的几倍.茶树品种间含量的差异显著,最大差异达10倍以上.毛茶加工的成品茶含硒量受加工技术措施影响较大,其不同等级的含硒量与级别没有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贵州茶区茶树生态因子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是茶树原产地之一,省内平均海拔在1000m以上的地区,占总面积的56.1%,由于山高多雾,茶叶自然品质较好,鲜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丰富,且成分比率协调,所产中小叶种红碎茶及珍品名茶都匀毛尖、羊艾毛峰、遵义毛峰、湄江茶等,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是我国南方得天独厚的茶区。本文拟从该区自然条件出发,着重阐述区内气候、土壤、海拔等生态因子对茶树生长及茶叶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茶园生态条件的主要治理措施,以提供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