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蚁蛉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蚁蛉科Myrmeleontidae昆虫的幼虫俗称蚁狮,我国古人很早就将其入药,是一种具有良好开发利用前景的药用昆虫。文章对蚁蛉分类学、生物学、人工饲养、药用价值和杀虫活性物质分离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较全面了解蚁蛉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蚁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穴蚁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翊鹏  李荣 《生态科学》1998,17(1):67-69
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详细报导粤北穴蚁蛉的生态类型、生物学特性、个体发育与饲食频率的关系;介绍穴蚁蛉幼虫——蚁狮在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疾病中的重大药用价值和开发、保护蚁狮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记述蚁蛉科Myrmeleontidae蚁蛉亚科Myrmeleoninae双蚁蛉属Mesonemurus Navás,1920,及蒙双蚁蛉M.mongolicus Hlzel,1970;格双蚁蛉M.guentheri Hlzel,1970在中国的首次发现。提供了形态描述及特征图。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4.
描述锈翅蚁蛉Myrmeleon ferrugineipennis Bao et Wang,2009和狭翅蚁蛉Myrmeleon trivialis Gerstaecker,1885幼虫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习性,并编制幼虫检索表.  相似文献   

5.
记述蚁蛉科Myrmeleontidae蚁蛉属Myrmeleon中国1新纪录种,狭翅蚁蛉Myrmeleon trivialis Gerstaecker,1885;提出藏蚁蛉Myrmeleon zanganus Yang,1987为狭翅蚁蛉Myrmeleonon trivialis Gerstaecker,1885的新异名.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匈牙利绍莫吉州博物馆和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动物博物馆.  相似文献   

6.
记述了中国蚁蛉科树蚁蛉属Dendroleon 5种,其中包括3新种:丽翅树蚁蛉Dendroleon callipterum Wan et Yang,sp.nov.,李氏树蚁蛉Dendroleon lii Wan et Wang,sp.nov.,珠斑树蚁蛉Dendroleon perlistigma Wan et Wang,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7.
锈翅蚁蛉(脉翅目:蚁蛉科)的发育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颖娟  李子忠 《四川动物》2012,31(2):181-184,338
锈翅蚁蛉为全变态类昆虫,在贵州省一年发生1代,11月下旬开始越冬,各龄幼虫均可越冬,次年3月苏醒.在室内饲养条件下,卵期13 d±0.56 d,幼虫期63.58 d±1.81d,蛹期26.35 d±1.14 d,成虫期20 d± 1.06 d.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详细描述了锈翅蚁蛉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幼虫的筑穴、捕食、蜕皮、化蛹、羽化以及成虫的捕食、交配等行为习性.  相似文献   

8.
记述蚁蛉科Myrmeleontidae蚁蛉亚科Myrmeleoninae双蚁蛉属Mesonemurus Navás,1920,及蒙双蚁蛉M.mongolicus H(o)lzel,1970;格双蚁蛉M.guentheri H(o)1zel,1970在中国的首次发现.提供了形态描述及特征图.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9.
选择4种可规模化饲养的昆虫——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家蝇Musca domestica、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幼虫来饲养穴蚁蛉Myrmeleon sagax(Walker)幼虫(俗称蚁狮),研究这4种饵料对蚁狮生长发育及消化利用的影响。结果显示,用家蝇幼虫饲养的蚁狮,其体重增长、相对生长率、化蛹率、蛹重均显著高于用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幼虫饲养的蚁狮,而幼虫历期则比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幼虫饲养的短;用米蛾幼虫饲养,虽然蚁狮体重增长、化蛹率和蛹重与用家蝇幼虫饲养的差异不显著,但其相对生长率却显著低于用家蝇幼虫饲养的蚁狮,幼虫历期也比用家蝇幼虫饲养的明显延长。同时食物消化利用的结果显示,用4种饵料饲养蚁狮,它们的近似消化率差异不显著,但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均以家蝇幼虫饲养的蚁狮最高。经分析比较,在4种饵料昆虫中,以用家蝇幼虫每4d喂蚁狮1次的饲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棘蚁蛉族Acanthaclisini进行了分类研究和修订,共记述中国棘蚁蛉族4属5种(包括2新纪录属、2新纪录种):尾棘蚁蛉Acanthaclisis pallida Mclachlan,单中大蚁蛉Centroclisis negligens(Navás),南击大蚁蛉Heoclisis kawaii(Nakahara),追击大蚁蛉Heoclisis japonica(Maclachlan)和黎母硕蚁蛉Stiphroneura inclusa(Walker).其中棘蚁蛉属Acanthaclisis和硕蚁蛉属Stiphroneura为中国新纪录属,尾棘蚁蛉A.pallida Mclachlan和黎母硕蚁蛉S.inclusa(Walker)为中国新纪录种.确定了Alloclisis hainanica Yang为Centro-clisis negligens(Navás)的新异名,Neriga limoiana Yang为Stiphroneura inclusa(Walker)的新异名.编写了中国棘蚁蛉族分种检索表.标本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昆虫系标本馆和中国科学院动物所.  相似文献   

11.
泛蚁蛉对筑穴材料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泛蚁蛉幼虫对筑穴材料选择性,并分析了筑穴材料中的含水量对泛蚁蛉幼虫筑穴率的影响.泛蚁蛉各龄期幼虫均偏爱在细上粒中筑穴;各龄幼虫在70~40目颗粒中有最高的筑穴率和最大的穴直径,2、3龄在颗粒组合1/3Ⅰ+1/3Ⅱ+1/3Ⅴ中也有较高的筑穴率和大的穴直径,且筑穴率和穴直径与在70~40目颗粒中无明显差异;当筑穴材料中的含水量小于3%时,各龄泛蚁蛉幼虫均有较高的筑穴率.  相似文献   

12.
粤北蚁狮生态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多年来对粤北蚁狮的调查和试验,研究了粤北自然界穴蚁蛉的生活史,蚁狮4种生境类型,5目数十种昆虫食物分布和坐等式的捕食方式.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饲食量一定时,饲食频率增大1倍,蚁狮个体发育历期缩短20%,35天内幼虫结茧化蛹率提高41.75%.  相似文献   

13.
穴蚁蛉的自然种群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报道了穴蚁蛉 Myrmeleon(Morter) sagax(Walker)幼虫的野外自然种群数量动态。穴蚁蛉 1年发生 1代 ,在自然界其幼虫 3~ 5月份数量平稳略有下降 ,5、6月间数量迅速下降 ,6月初数量最少 ;7~ 9月份数量迅速上升 ,而后下降 ;新一代穴蚁蛉幼虫 (蚁狮 )在 6月份出现。其种群 ,秋季以 1龄幼虫数量为多 ,冬季主要以 2龄幼虫为主越冬 ,春季以 3龄蚁狮占优势。春季野外采集来的蚁狮 ,在每日光照 14小时、每周两饲 (每次饲 1头米蛾 Corcyra cephalonica成虫 )的条件下饲养 ,结果发现 ,采集回时处于 3龄期的蚁狮比自然界大约提前 1个月结茧化蛹和羽化 ;而采集回时处于 2龄期的蚁狮则和自然界中的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星齿蛉属Protohermes隶属于广翅目Megaloptera齿蛉科Corydalidae,是一类原始的完全变态昆虫,幼虫水生,常作为指示生物用于水质监测。本文对湘西峒河流域两种星齿蛉幼虫进行了分子鉴定和体表呼吸结构观测。结果表明两种星齿蛉幼虫COⅠ基因序列分别与花边星齿蛉Protohermes costalis和炎黄星齿蛉Protohermes xanthodes同源性较高;遗传距离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进一步证实两种星齿蛉幼虫分别属于花边星齿蛉和炎黄星齿蛉,分子鉴定结果与成虫形态鉴定结果一致。花边星齿蛉和炎黄星齿蛉幼虫体表呼吸结构气门、毛簇、气管鳃和臀足侧突均与气管相连,毛簇是主要的水下呼吸结构。本研究结果为峒河流域星齿蛉昆虫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明确新疆棉田棉蚜 Aphis gossypii 捕食性天敌之间的集团内捕食效应及其对蚜虫数量的控制作用。【方法】本研究以优势天敌昆虫大草蛉 Chrysopa pallens 和七星瓢虫 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为对象,以棉蚜为猎物,在温室中利用盆栽棉花,首先观察了2种天敌昆虫之间各虫态及虫龄配对的19个处理在无蚜植株上共存24 h后的存活数,然后观察了2种天敌昆虫配对处理下棉苗上棉蚜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在无蚜棉株上2种捕食性天敌昆虫共存24 h后的存活结果表明:(1)在发育阶段相同的配对组合中,若是成虫则均存活,若是1龄幼虫则大草蛉存活较多,若是末龄幼虫则七星瓢虫存活较多;(2)在有卵的组配中,除七星瓢虫卵不被大草蛉成虫所捕食外,其他5个组配处理中卵均被捕食;(3)在有蛹的配对组合中,除七星瓢虫蛹被大草蛉末龄幼虫捕食外,其他处理下蛹均不被捕食;(4)在成虫与幼虫的配对组合中,七星瓢虫成虫捕食较多的大草蛉1龄幼虫,但不捕食大草蛉末龄幼虫,而大草蛉成虫与七星瓢虫1龄或末龄幼虫之间不发生捕食;(5)在不同龄期幼虫的配对组合中,大草蛉末龄幼虫捕食七星瓢虫1龄幼虫,而七星瓢虫末龄幼虫捕食大草蛉1龄幼虫。在有蚜植株上2种捕食性天敌共存对棉蚜数量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1)2种捕食昆虫的幼虫各自单独存在(对照)下,蚜虫密度随时间而降低;(2)大草蛉幼虫与七星瓢虫幼虫或成虫配对处理下,棉蚜密度随时间而增大;(3)大草蛉成虫与七星瓢虫幼虫或成虫配对处理下,棉蚜密度随时间而减小。【结论】研究结果说明,大草蛉与七星瓢虫之间存在集团内捕食,但2种天敌共存对棉蚜的控制作用取决于大草蛉虫态, 若大草蛉为幼虫,可使蚜虫密度增大,若为成虫,则使蚜虫密度减小。  相似文献   

16.
齿蛉科昆虫隶属于昆虫纲广翅目,是重要的环境指示生物.本研究调查了湘西地区的齿蛉科幼虫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了齿蛉科幼虫在不同生境类型中的多样性特征.共采集到东方齿蛉Neoneuromus orientalis、炎黄星齿蛉Protohermes xanthodes、花边星齿蛉Protohermes costalis和中华斑鱼Neochauliodes sinensis4种齿蛉科幼虫.东方齿蛉仅在自然保护区和自然河流分布,炎黄星齿蛉和花边星齿蛉广泛分布于各种流水生境类型,中华斑鱼蛉除在各种流水生境类型中分布外,在静水的小型水库也有分布.自然河流的齿蛉科幼虫多样性指数H'最高,其余由高到低依次为自然保护区、旅游景区、自然溪沟和农业区;丰富度指数R趋势与H'指数相似,但农业区R指数高于旅游景区.本研究表明,不同种类齿蛉科幼虫在湘西地区的分布情况存在差异,自然条件优越的生境类型中齿蛉幼虫多样性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17.
蚁狮的行动     
蚁狮是脉翅目(Neruopera)蚁蛉科(Myrmel-eontidae)的幼虫。蚁狮有会做陷阱及不会做陷阱的两种。笔者所叙述的是属于前一种。  相似文献   

18.
正提到"牛",相信大家的脑海里很快会蹦出许多关键词。动物中有不少叫牛不是牛的动物。它们究竟哪里"牛"呢?咱们看过就知道——沙牛沙牛也叫地牯牛,它们还有个更国际化的名字——蚁狮。蚁狮长得像一种灰扑扑的甲虫。事实上,它们是蚁蛉的幼虫,最喜欢吃蚂蚁、萤火虫等昆虫。蚁狮的头部有两个镰刀状大腭,大多呈张开状,看起来和牛的犄角有几分相似,所以它们被称为沙牛。  相似文献   

19.
记述采自西藏墨脱的树蚁蛉属1新种,命名为墨脱树蚁蛉 Dendroleon motuoensis sp.nov.,提出了1个新异名Dendroleon pERLISTIGMA Wang,2004.syn.nov.,整理出中国树蚁蛉树属物种名录,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墨脱树蚁蛉,新种 Dendroleon motuoensis sp.nov.(图1~6)新种与环纹树蚁蛉 Dendroleon pupillaris(Gerstaecker),1893相似,但区别明显:1)新种前胸背板细长狭窄,明显在1/3处分为两段,前段洋葱形;环纹树蚁蛉前胸背板为梯形,仅在1/3处有不明显的缢缩;2)新种前翅散布更多的小型斑点,位于翅中央近后缘处眼状斑的弧形条纹不连续;环纹树蚁蛉前翅斑点较稀疏,眼状斑的弧形条纹清晰、粗重且连续;3)新种后翅端区C形斑下面的斑较之环纹树蚁蛉大很多.正模♀,西藏墨脱,1995-09,海拔800m,黄浩采.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词源:新种种名根据采集地而拟.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述了脉翅目细蛉科化石与现生昆虫的分类学与系统发育学研究历史及进展。介绍了细蛉科成虫和幼虫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分别回顾了现生与化石细蛉科昆虫的研究历史;分述了各地质历史时期细蛉科昆虫的属种及生物地理学分布;并介绍了近年细蛉科包括化石与现生属种的系统发育学研究进展,从细蛉科在脉翅目中的系统位置及细蛉科内亚科、属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展开了讨论;并附世界化石与现生细蛉科昆虫的属种名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